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风流探花帅承瀛-第1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兔簧倮蹋恢溃 薄�
店主人越讲越气。
帅承瀛听了暗暗发笑。
可是,和?却受不住了,心里骂道:老匹夫,等我把你碎尸万段。但是,他只是这样用心想着,嘴上还不好说。于是,他灵机一动,对帅承瀛说道:
“你先吃着,我出去一趟。”
说完,便溜出了小店。
待和?走后,帅承瀛回过身来,对店主人说道:
“你知道刚走出屋的那人是谁?”
“不知道。”
“他就是和?。”
店主一听,吓得扑通地一声跪在帅承瀛面前,说道:“看你的一身官服,知道你也一定是个大官,请救救我吧。
和?那小子阴损,肯放过我们吗?”
帅承瀛听了,说道:
“我的官倒不算大,也不能遮风,也不能挡雨。但是,要救你,还是能够的。这样吧,你换上我的衣服,坐在这儿吃烧饼小豆腐;我把你的衣服穿上,替你烙烧饼。一会儿,和?非派人来抓人不可,我自有安排。”
说话间,二人把衣服更换完毕。
果然,和?派的两个抓人的差役来到二仙居。
那两个差役进屋一看,见一身穿官服样的人,在桌边吃饭;见一个衣着有些褴褛的人,正在炉边打饼,左一个右一个地忙个不休。不用说,这个打饼的人,就是和大人嘱咐要抓的那个店主人。于是,他们三下五除二,便把这个衣着有些褴褛者给捆走了。还说:
“待见到和大人,有你好瞧的。”
到了和?跟前,和?一看,傻了眼,只见抓来的竟是帅承瀛!这还了得!
一瞬间,他又想起两桩事来。
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年龄仅在二十四岁的和?,便办起寿来。
他办寿,有两个目的:一个是,要就此勒索一些钱财礼品;一个是,摆一下自己的威风,使得无人敢惹。
事实也确实,自从他成了乾隆的干儿子,那官职一件件地往身上落,竟像雪片一样,谁个不望而生畏。
在这次办寿中,他还专门告诉一个已故的大臣家属,也让来参加寿诞庆典。
这个大臣,姓年名希尧,字允恭,广宁(今北镇)人,隶汉军镶黄旗。官至工部右侍郎。有视学测算能力,对数广运,万数平方数表,对答如流,著有《术法纂要总纲》。其弟年羹尧,号双峰,康熙进士,累官四川总督、定西将军、川陕总督、抚远大将军,以功封一等公。其妹年佳氏,为雍正的妃子,封号“敦肃皇贵妃”,生子福惠,封怀亲王。其父年遐龄,由笔贴式授兵部主事,累官湖广巡抚,因次子羹尧功,加太傅一等公。雍正三年(1725年),年羹尧被雍正以大罪九十二款赐自裁后,其父遐龄夺职下狱,其弟希尧被夺职。年希尧有遗后,名年士臣,字汝都,善画能诗。曾写山木竹石画赠友人黄煦堂,上题一绝云:
几度行吟问水滨,
西风回首总无因。
年来笔墨皆拘束,
只写溪山懒画人。
年士臣遗后,名年英,字武山,亦善画,工白描,写水仙法,宗赵子固。
至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年氏家族已平反。然而,年希尧、年士臣、年英,尽亦谢世。年英遗一女,名年月,年一十六,京中一等人才,少有佳丽。
和?慕年月貌美,又见年氏孤儿寡母,家势日衰,便有心强占。这,便是和?要旧臣年家来人祝寿的原因。
他想,年氏来人,年月必到,当即留下。
年月知道此事,日夜悲苦,但也无用。
这日,年月正坐在家门前一株黄杏树下,哭诉一阵,便欲寻短见。
偏在这时,被帅承瀛遇上了。
帅承瀛问明原因,说道:
“我乃当朝帅承瀛也。有心救你,但却无有原因,可如何为好?”
姑娘心眼灵通,当即跪地,说道:
“爹爹在上,受女儿一拜。”
帅承瀛大喜,将年月搀扶起来,说道:
“女儿,放心,明日干爹为你作主。”
然后,又耳语了一阵,这才离去。
翌日,和府张灯结彩,热闹非凡。
帅承瀛更上便装,年月着上艳服,一起来到和府。
和府的下人并不认识帅承瀛,见他衣服破旧,便将他让到一间厢房。帅承瀛见势,说道:
“我这糟糠之人,闲也闲不住,呆又呆不下,干脆给我点活来做做吧。”
“那好,请你老去给厨房烧烧火吧。”
“好好,我就会烧火。我烧火,饭不上锅,菜不跑油,好着哩。”
就这样,帅承瀛在和?家做起烧火打杂的人来。
年月,竟花枝招展地被引到和?面前,拜见过后,说道:
“大人高寿,民女尚未带来大礼。”
“不用不用,人来就好,比啥都强。”
说着,和?就要来搀。
“不过,也有小礼一件,还请大人笑纳。”
和?一听这话,问道:
“何礼?”
年月顺手从衣兜掏出一个红纸包,让人递上。
和?接过红纸包,打开一看,见里面只是一张纸,纸上题写一诗,道:
金盏玉杯和寿高,
京师上下尽贺朝。
只缘贫女亲丧早,
有烦干爹过府瞧。
落款:“帅承瀛”。
和?一看,吃了一惊,忙问道:
“你干爹在哪里?”
“已在厢房给饭锅烧火。”
和?闻听,便随年月来到厢房,将帅承瀛让到寿堂,说道:
“帅大人,何当如此?”
帅承瀛道:
“只因为我这干女儿生来命苦,双亲早丧,怕来和府不会应承,故跟了来,和大人见笑了。”
祝寿完毕,年月同帅承瀛回去了,从此无事。
帅承瀛与和?斗智,还有一事,说来尤生趣味。
帅承瀛在翰林院编修任上兼内阁侍读时,一日无事到前门外大栅栏去游逛,忽见临街一东一西有两个新开的大当铺。他一打听,这两个当铺是和?家开设的,在珠宝胡同及菜市口、灯市口、大甜水井大街、黄花门大街还有。
就大栅栏的这两个当铺,前来当当的人就很是不少。
那些前来当当的人,穿戴都很褴褛,背的包袱都很破烂,不用说这都是些穷人。
帅承瀛深知和?爱财如命,贪图心大,开当铺是他搜刮民财、盘剥民脂民膏的一个手段。为此,他对和?恨透了。
此刻,他见了前来当当的人,便叫住其中一个,说道:
“你当当为啥?”
“当然是为当得几吊钱,好吃饭。”
“那么,我写副对联你给这两家当铺贴上,准会得些赏钱,你也不必当当了。”
“真的?”
“真。”
“能吗?”
“能。”
说着,帅承瀛就在路边卦摊处借来笔纸,当场写了一副对联,云:
破包袱烂包袱,破烂包袱包破烂;
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
横批是:“当当挡穷”;落款是:“帅承瀛”。
“前来当当的人颇识几字。他搭眼一看,再看看那字体,知道今天是逢上大才子帅承瀛了,甚觉荣幸。他谢过后,便将对联贴上西当铺的门口了。”
当铺掌柜一看见这联,便找到和?,把这事说了。
和?一听说是帅承瀛写的联,知道不好惹。又问一下联字,知道只是有些讽喻,他人不知道详情,也无伤大局。再者,帅承瀛的字又好。于是,他便来个将计就计,将对联贴在那里了。
果然,由于此联,前来当当的人愈多。
一日,和?见到了帅承瀛,说道:
“帅翰林,多谢你的关照,吾家当铺开得很红火。”
帅承瀛听了,知道是上当了,便说道:
“过几日,我再送你一副对联。”
“啥内容?”
“临时现编。”
和?知道他下副对联决不能留情面,便恳求道:
“帅翰林,你要写联,得让我看看。”
“要不让你看呢?”
“最好别再写了。”
“那也好,得答应我一个条件。”
“请讲。”
“穷人中,不少人都是我好友。他们要找我帮忙,我便写张“免当票”。这样你见字后就给二两银子,不用他再当东西了。”
和?机敏,脑袋灵活,用心一想,有了。于是,他说道:
“可以,可以。多谢帅翰林支持。”
果然,和?见一张帅承瀛写的“免当票”,便付二两银子。
没想,这事竟使帅承瀛上了当。
过后不久,帅承瀛才知道,和?将他写的“免当票”当做字画出售了,不但没有赔上银两,反而赚了不少银子。大家都知道帅承瀛的字好,争相购买。
后来,和?将这事当他的干父乾隆说了。乾隆笑道:
“这是乖提督遇上了呆翰林,没想他也赔了本。”
嘉庆帝永琰,乾隆二十五年(1760)庚辰十月初六日生于北京圆明园“天地一家春”殿。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14岁时被乾隆秘定为太子。乾隆六十年(1795年)乙卯九月初三日乾隆于勤政殿正式宣布立为太子,并定明年为嘉庆元年纪元。
嘉庆称帝后,改名永琰为?琰,作避讳。
原来,雍正于1735年八月二十三日暴死,弘历继承皇位,称乾隆帝。他在即位大典上,曾焚香祷告,祈求上苍,曰:
“当年皇祖康熙帝,曾御极六十一年,我不敢相比。若承蒙皇天眷佑,能在位六十年,即传位于嗣子,本人归政退闲。”
是年,为乾隆在位六十年,春秋八十有五,足符初愿。
然而,就在乾隆帝正式宣布此事的前一日,即九月二日,和?抢先一步,给?琰呈递了一柄如意,意在透露消息,表明?琰得以当选为太子,是他拥戴的结果。
嘉庆?琰以前对和?就不满,见此更为恼恨。
嘉庆即位登极之后,和?又以拥戴自居,出出进进呈一派狂傲之色。
随即,又有二事发生。
嘉庆即位,乾隆曾有意将他的老师帅承瀛擢升为礼部尚书,将他的另一位老师朱圭升任为文渊阁大学士。可是,由于和?作梗,将朱圭发到安徽做了巡抚,帅承瀛也只做了个安徽铜山铸钱炉元局丞。
太仆寺,是为皇帝供养坐骑的地方。一次宴席上,和?挑唆乾隆减掉太仆寺马匹,弄得嘉帝很尴尬,叹曰:“从此不复乘马矣。”
一日,嘉庆将和?召至便殿,问曰:
“太上皇待你如何?”
“太上皇恩典,天高地厚,奴才万死不忘。”
“那么,朕待你又如何?”
“陛下恩典,虽不能与太上皇相及并论,奴才亦以死相报。”
“太上皇与朕,哪个贤明?”
“奴才不敢说。”
“随便。”
“太上皇有知人之明,陛下有容人之量。”
“好个容人之量,你等着吧。”
嘉庆说了,一声冷笑。
和?听了,一身战栗。
又一日,早朝上罢,太上皇又专召和?入见。
见太上皇于皇帝的位子面南独坐,嘉庆则于召臣子坐的位子面西而坐。
和?下跪良久。
只见太上皇双目紧闭,口中念念有词,但听不懂一字。
过了好久,太上皇突然睁开眼问:
“这个人叫什么名字?”
和?闻听,知是问己,马上答道:
“徐天德、苟文明。”
复,太上皇又闭目喃喃叨念起来。
很久,才让和?退去。
嘉庆见此,十分惊骇,事后问和?,和?告诉他:
“太上皇念的,乃是西域一种秘咒,只要对所恨恶的人诵读此咒,这人即便在千里之外,也会无疾而死,或遭奇祸。”
“那么,方念何者?”
“乃诅咒川楚陕教匪无疑,我所指二人名,即教匪首领。”
嘉庆闻听,越发惊骇。他知道和?也娴于此术,若他年给我用上咋办!
随即,嘉庆咬了咬牙。
乾隆驾崩,秘不发丧,嘉庆假传太上皇旨,将和?召入宫。
和?见太上皇未在,只有嘉庆在坐,便有些悚然。
嘉庆也未多说,只拿出一件箭衣,要和?当即穿上。
箭衣为马蹄袖,又短又窄。
和?一时穿不上,便解释道:
“袖子太小。”
“不是袖子太小,而是你的拳(权)太大了。”
嘉庆说着,又是一声冷笑。
和?情知有变,越发毛骨悚然。
嘉庆也不多说,引和?去太上皇寝宫。
和?见太上皇已死,遂放声大悲。
嘉庆在一边,问道:
“你以前不是说过吗,先帝恩典,天高地厚。”
“喳。”
“既如此,让你跟随先帝去如何?”
和?吓得万死,叩头拼命哀求。
嘉庆没有作声,只要他与同党福长安去为乾隆守灵,总理丧仪。借机,剥夺了和?军机大臣、九门提督职。随即,会意言官出奏。时有御史广兴、给事中王念孙及广泰等,立即交章弹劾和?,嘉庆就势将其革职拿问。
这些事,都办得紧锣密鼓,丝丝相扣,非常紧凑。
据说,这些计谋,都出自帅承瀛。嘉庆帝向他求教,帅承瀛道:
“前车有之,可效皇祖诛鳌拜也。”
嘉庆本想将和?处以凌迟剐罪,其他人等,从重发落。
帅承瀛见此,打了一个唉声,出了一口长气,对嘉庆奏道:
“刑不必过重,事不必过极。过极则易生变,过重则易失心。现下,刚刚归政,又有川陕之乱,更是不宜。况有十公主在,先帝刚去不久,怎好劾和?子丰绅殷德!还是点到而止吧,也免落个不孝之名。”
嘉庆听了,亦以为只好如此了。于是,遂将和?以二十行大罪赐死,抄没其家资,以充盈府库。对于其同党和家人一干人等,也都从轻处置,草草收场。
由于有乾隆的关系,看在十公主和孝公主的面上,只夺和?之子丰绅殷德伯爵袭职,改任散秩大臣了。对于其生活,也只是赏给半拉旧院落,便算了事。十公主还算刚烈,跟她父亲乾隆一样,以后的日子总算挺过来了。即便后来丰绅殷德因病早逝,她还能照样支撑着家业,人称“乃强女子”也。和?死后,抄没家资,计获赃折银2亿2000两。当时,国库年收入仅4000万两,相当于5年多国库收入。此案,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大的贪污案了。朝野闻之,无不拍手称快,声称:“和?跌倒,嘉庆吃饱。”
然而,也有为其悲怜者的,那便是和?的小妾吴卿怜。
吴卿怜,苏州女,原为甘肃布政使王?望的爱妾,貌美异常,体态轻盈,有怜怜盈盈状,令人触目动心。
王?望在甘肃布政史任上,以收“监银”为名,大行贪污之能事。直到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七月三十日,王?望案发,被处斩。偏巧,此案正是由和?一手来办。他见王?望小妾吴卿怜长得秀美,便掠来归为己有了。
吴卿怜,毕竟是个纤弱女子,哪里能经受住多大轰击!她入得和门后,见和?对她并不坏,又见和?势大通天,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于是,吴卿怜便也就真心相依了。待到和?被除,她似乎有些惊梦初醒。随即,写下八章绝句来,以为怜之,以为纪之,其情也算惋惋,动人心脉。诗云:
晓妆惊落玉搔头,
宛在湖边十二楼。
魂定暗伤楼外景,
湖边无水不东流。
香稻入唇惊吐日,
海珍列鼎厌曾时。
蛾眉屈指年多少,
到处沧桑知不知。
缓歌慢舞画难图,
月下楼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