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风流探花帅承瀛-第1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蠛贸鋈送返亍?滴跷迨辏�1711年)八月十三日,钮祜禄氏与陈夫人同日同时分娩。陈氏生了一男,遂了心愿;钮祜禄氏生了一女,愁闷不绝。钮祜禄氏身边的婢女李妈,精明透顶。她通晓钮祜禄氏的心情,便奏道:
“奴才愿为王妃效劳,若同意吾能将公主变成小王。”
随即,她秘语一番。
钮祜禄氏听了,心中大喜,差李妈去办。
这日,李妈出了雍亲王府,来到陈阁老府上,说道:
“恭贺夫人喜得贵子。”
然后,又禀报说:
“王妃亦生了小王。王妃让老婢前来禀报夫人,待月满时,请夫人带小官人过亲王府一述。”
陈夫人听了,自是高兴,便一口答应下来。
待到两个孩子满月那天,王妃不见陈夫人与小官人进府,甚是着急,遂令李妈去接。
当李妈来到陈府时,见陈夫人正害病,陈阁老见势也有改日再进见之意。
李妈道:
“我家王妃已于亲王府备齐各种礼品,专候夫人与小官人到,如不能赴会,恐怕王妃会生气的。”
陈阁老听了,想了半天,这才决定让奶妈抱小官人随李妈去亲王府。
到亲王府后,李妈让陈府奶妈在下房等候,自抱孩子去见王妃。
一直等到日暮黄昏,李妈才将孩子交还奶妈。妈奶见天色已晚,也顾不得仔细查看,便匆匆抱回府去。
回到陈府,揭开襁褓一看,不由大吃一惊,一个好端端的小官人,竟然地变成了个女娃。
陈夫人拍手大哭,好不痛心。
陈阁老也非常忧伤,但内心明白,知道是王妃有意将儿换去,以图日后好成皇帝老子。于是,他对夫人说道:“不要哭闹,也不要声张。出了这等事情,怎能惹起皇家,只好将错就错,忍了下去。否则,后果难想。”
说罢,陈阁老借故告老还乡,携眷属回老家浙江海宁去了。
日后,王妃抱着小王子与雍亲王见面,说是自生。
这个孩子,便是后来的乾隆皇帝。
后来,“陈与帝共一宗”之说,不径而走,传遍朝野。
一日,乾隆帝也知道了。
他很想知道此事根底,便打算南下寻父。
一日,他带近臣刘墉微服出访时,在承德避暑山庄东门外二仙阁板棚街口,见一自称“赛神仙”的算命先生。
乾隆说道:
“我要寻找一位最亲之人,不知可否能找到?”
赛神仙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他见眼前这人气宇轩昂,出口不凡,颇有帝王相;又闻当今圣上好微服私访,恐问卦者即乾隆天子也。于是,他未敢冒然直答,只说出一首诗来,道:
离天不远去参禅,
白衣大士有真传。
仙凡之隔难求见,
虔诚近在咫尺间。
二人听了,冥思苦想,不得一解。
还是刘墉有法。他翻看热河寺庙总志一书时,忽得一寺,名“近天禅院”。心中大喜,遂说与乾隆。
乾隆道:
“何说?”
刘墉道:
“‘近天’,乃‘离天不远’也。此庙正在热河。”
于是,他们君臣二人便向近天禅院走来。
到近天禅院,净手求签,得四句话:
六下江南,
数度金山。
虽见亲面,
不易团圆。
乾隆大喜过望,效皇祖康熙法,六下江南。
但此说太直,有碍尊颜。于是,便由刘墉编出南巡原因:奉母后南巡,游览山岳,省方问俗,兼考察“吏治、戒政、河务、海防”。
这是第五次南巡。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正月十二日,离京,五月初九日还驻圆明园,先后历三个月二十天。
乾隆这次南巡,主要扈驾大臣是帅承瀛,还有王杰、纪晓岚、和?几位。
乾隆所以要选择帅承瀛做随从,除了帅承瀛机敏多变、才智胜人、讨乾隆喜欢,以及他们之间的“老主同场少主师”的真挚情份外,还有更重要的一个原因,那就是因帅承瀛出身于豆腐之家。
原来,海宁陈氏也出身于豆腐之家。
据陈氏后裔著述所载:陈氏最早不姓陈,而姓高,渤海人。其始祖高谅,明初迁浙江,求读于海宁。
高谅是个穷童生。
一日,他在上学路上,于海宁赵家桥上小憩,不慎落水。
幸亏有个卖豆腐的老汉打桥上经过。他名叫陈明遇,人唤陈公。上天夜里,他做了一梦。梦见赵家桥下有一青龙盘柱。此刻,他见有人落水,便急忙救起。高公以为吉庆,便将高谅领到家。
偏巧,陈公无子,只一女,便招为婿。
高谅与陈公女所生之子,嗣外祖父姓,取名陈荣。
陈荣稍长,承继祖业,以磨豆腐为生。
陈氏,自陈某至陈诜氏,以传十世。其族自明代中叶即发科,至明末陈遴带头降清,益受恩宠,官至极品,代有人才。三百年间,科举中进士者二百数十人,仅清代就出了三朝宰相,各部尚书十一人。
帅承瀛与海宁陈氏,皆起身于豆腐世家。这种巧合,自然讨乾隆介意。
乾隆与帅承瀛来到海宁陈家,“升堂垂询家世”后,将帅承瀛唤到一边,说道:
“帅爱卿,朕待你如何?”
帅承瀛闻听,急忙跪曰:
“回禀圣上:恩宠如山,臣终生难忘。”
“既然如此,朕就不拿你当外人了。今有一事,与你商榷,你当守收口如瓶,不得外传。”
“臣万死不敢。”
“那就请起述话。”
“谢皇上。”
帅承瀛随即站起。
乾隆说道:
“朕本次南下,绝属家事。朝野所传,大概你也有所闻。可是,本次来,仍然没有见到最亲的人,与前几次的结果一样,岂不令朕失望。”
帅承瀛对此亦略知一二,心照不宣。乾隆所说“最亲的人”,即指所要寻找的亲生父母也。
这会儿,帅承瀛听了乾隆的话后,说道:
“启票圣上:这次南巡,不同前几次。这次到海宁,圣上所要见的最亲的人已经见到了,愿望已经达到了,臣早当祝贺。”
乾隆听了,有些莫名其妙,问道:
“爱卿此话何来?”
帅承瀛凑前一步,悄声说道:
“昨日同圣上来时,圣上曾去陈氏祖堂拜祭,不知圣上可看到了什么?”
“在祖堂外间卧房处,见一双木床,木床下放两双鞋子、一乾一坤。”
“那张木床可是陈氏先人卧床?”
“正是陈阁老夫妇卧床。”
“那么,其床下的一男一女鞋当也是先人的了?”
“正是陈阁老夫妇鞋屐。”
“你看到这双鞋子,就等于见到最亲的人了。”
“怎么见得?”
“你见到这双鞋子,就等于你已被承认了。”
“如何说来?”
“那鞋子可是怎样放着来的?”
“头里跟外。”
“头里跟外,证明鞋倒放,‘倒’谐音为‘到’。”
“这与我有何相关?”
“启禀圣上:江南有一俗语,将鞋子称之为什么来着?”
“将鞋称之为‘孩子’。”
“启禀圣上:那么承认鞋子到了,这话又该咋说?”
“孩子到了。”
乾隆说到这里,晃然大悟,感激地说道:
“不瞒俗话传‘老主同场少主师’,爱卿真乃我的亲兄爱弟也。”
“启禀皇上:臣只是做了应尽的事,如此尊称,实不敢当。”
“既如此,爱卿就不必推辞了。”
“谢主隆恩。”
帅承瀛再次跪地拜谢。
海宁陈宅有隅园一处。乾隆南巡六次,其中有四次住在陈家,并以隅园为行宫,遂将隅园改称“安澜园”。“安澜园”,自有其巡视海塘,以安波澜洪涛之意;又有安定生息、驻足寻根之情,可谓一语双关也。为此,他曾写诗二首。
其一,《驻陈氏安澜园即事杂咏》
名园陈氏业,
题曰安澜园。
至止缘观海,
居停暂解鞍。
金堤筑筹固,
沙清涨希宽。
总廑万民戚,
非寻一次欢。
其二,《驻陈氏安澜园,叠旧韵即事杂吟六首》中前首诗:
如杭第一要,
筹奠海塘澜。
水路便方舸,
江城此脱鞍。
汝潮仍似旧,
宵肝那能宽。
增我因心惧,
惭其载道欢。
其诗,既有“金堤筑筹固”、“筹奠海塘澜”,说明筑海塘堤防事;也有“宵旰那能宽”、“惭其载道欢”,颇为隐意费解,似有亲情之味。
随即,乾隆又为陈氏祖堂题写了“爰日堂”、“春晖堂”匾额。“爰日”、“春晖”,皆是用儿子敬孝父母典故,更是说明其亲情之意。
唐代诗人孟郊《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其“春晖”二字,盖源于此。
对于帅承瀛扈驾南巡,驻跸海宁陈宅事,在帅承瀛的传下来的一首诗中也有记载。其诗云:
钜族盐官高渤海,
异闻百代每传疑。
冕旒汉制终难复,
曾向安澜驻翠蕤。
乾隆帝一生中,六次南巡。每次南巡,多是驾幸扬州。扬州是当时两淮盐商荟集之地,比其他地方都为繁华,商人也富足。乾隆帝为了巡幸时休息游乐之用,要商人出资在扬州建造行宫园林。据档案《扬州行宫名胜全图》标记,扬州行宫,有宫殿楼廊5154间,亭台195座。行宫间,古玩珍宝、花木竹石无计,景物陈设、风物布置处处。由此一来,致使扬州市容鼎盛,风气大变,奢华无比。
乾隆这次南巡,同样来到扬州。当御舟将至镇江,相距还有十余里时,遥望扬子江岸上,著一大寿桃,硕大无比,颜色娇嫩,红翠可爱。待御舟将近,忽烟火大发,光焰四射,蛇掣霞腾,几眩人目。正在人晃忽间,巨桃忽裂,现一剧台,上有人数百,正在表演寿山福海折子戏。此景令人惊异,若在仙境一般。
镇江景色,仅是前奏。待过把神仙瘾后,便跚跚奔往扬州。
这时,扬州富绅汪如龙,投乾隆所好,献上歌妓雪如。雪如,身白如雪,肤色如冰,长身玉立,款款多姿,非宫中娇娃所能相比。乾隆见了,欲心大动,当夜留幸船中,迟至日上三竿不起。一度承欢,落红载露,一连数日,乾隆不传见臣民。见此,当地官绅都乱了手脚,彷徨不定,不知如何是好。这时,有一官员有些胆量,便招来一船,乘坐其上,催舟来到乾隆船边探问,太监道:“皇上与新进美人正在歌舞取乐,惊得圣驾,你们有几个脑袋!”直到第四天,乾隆方召见两江总督,奖其思虑周全,存心忠实,赏内币40万两。汪如龙也获二品顶戴,准其御前当差。这真是天降的恩宠,让人得意飞扬。
这日,来到江宁(南京)时,已有随臣和?于秦淮河上,寻得一美人画舫,于是乾隆便率先入舫。单说那班美人,都是江南名妓,见多识广,料知不是俗客,便尽献殷勤。乾隆龙目一睁,只见这个风姿绰约,那个天姿丽质,又是阿娜多娇,窈窕动人,早已魂不附体。这时,又有丰腴佳肴,浅斟慢酌,更是神魄荡漾。又逢黄昏日暮,万点灯光,别是一番乐境。此时,乾隆已色迷心醉,情目醺然,左抱右拥,玉软香温,尽行作乐。和?也趁此寻欢。直到次日,才起船返岸。
又一日,来到山东济宁地面。是日晚由知府陪侍皇上进膳。酒席间,乾隆喝退众人,将山东巡抚和济宁知府留下,说道:
“朕这次由京师途经鲁地,原想过夜就走。只缘朕身体有些疲惫,想小住几日,不知此地有何特别好玩之物,可让朕享用一番。”
巡抚和知府听了,心领神会。
巡抚道:
“山东歌妓遍地,皆有风韵,不知圣上喜欢哪一路子人?”
乾隆也不兜圈子,直接了当地说道:
“听说山东有个黄姓名杏儿的美人,何不领朕前看看?”
知府听了,忙答道:
“山东青州,有个美女,乳名杏儿,父死母贫,送与同里黄某为义女。黄杏儿,貌美胜花,齐鲁称绝,只是奴才尚未见过。”
于是,乾隆手谕,将黄杏儿召来。
乾隆一见,她天生丽质,气度不凡,连连说道:
“我就喜欢这半野的黄杏儿。”
当下,便与黄杏儿合了床。
随即带回京师,封为银妃。
乾隆如此行径,实在是有些过了。
和?作为乾隆近臣大吏,本应参奏乾隆当有收敛。然而,和?不但不加以劝止,反而纵容之,有时甚至参与,与乾隆平分秋色。
对于此事,帅承瀛没少提醒和?,和?非但不听,反而不满。他与和?之怨,就是此行结下的,不提。
乾隆带领帅承瀛、王杰、和?、纪晓岚等一行南巡,不仅饱览了天下风光,享尽了人间珍奇,留下了无尽韵事,还取得了许多意外收获。
那些收获中,即有取得名贵书画事。
扬州知州献给乾隆一幅画,名曰《书影图》,其画是写这样一个故事:
太平县陈淑圣妻郑氏,李铁匠女儿,家贫,不得读。邻居有老儒学在教学生读书,她常置身窗外去听。久之,晓书,能诗。婚后,丈夫出外为官,她便常寄诗与他,以托情怀。画面上,郑氏正依灯写诗待寄,窗上印下一个纤细的身影。
乾隆见此画,甚爱。很想题写上几句诗话。但又一时想不出,便让帅承瀛代劳。
帅承瀛闻之,道:
“此诗话不用臣题了。”
“这是为何?”
“亦不用圣上题了。”
“又是为何?”
“此诗已画中自题了,当属郑氏手笔。”
随即,帅承瀛吟哦道:
君在东兮妾在西,
妾念君兮君不知。
蓍草问残三月信,
灯花挑尽五更时。
众人听了大骇。随即,乾隆令其题于《书影图》上。
乾隆又得三张珍品,分别赠于王杰、纪晓岚、和?。
三人得到赏赐后,便邀帅承瀛题句。
帅承瀛推卸不得,只好授之。
他首先给王杰画题句。
王杰得到的是一幅《寒仕图》。偏巧王杰又是少有的清正廉洁之官。于是,帅承瀛大笔一挥,题道:
纵然为官不为名,
素素才得与民同。
直道一身入廊庙,
清风两袖返韩城。
纪晓岚,绰号“纪大肚子”,能食,尤能食肉,往往日食三斤肉还嫌不足,少食米饭,这亦算他生活上的一大特色了。偏巧,他得的还是张题作《贪食图》的画。他亦让帅承瀛题诗。帅承瀛看了,一笑,道:
“这确是天赐良缘了,待我写来。”
说罢,挥毫题写道:
剪剪黄花秋后春,
霜皮露叶护长身。
生来笼统君休笑,
腹内能容数百人。
大家看了,都为之一笑。
帅承瀛本不愿意给和?留墨,可是一看那画,便欣然同意了。那是一幅山水画,题作《江山富彩图》。于是,帅承瀛运了运臂力,润了润了毫锋,在画面上重重地写下这样四行诗来:
来时萧索去时丰,
官帑民财一扫空。
只有江山移不去,
临行写入画图中。
和?看了,心中那个气,就甭说了。然而,他又说不出口,实在有些暗气暗憋。纪晓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