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海魂-第100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些,都是大规模机械化农业的特点,在帝国新开辟的几个粮食产区内也是一样。而情报人员看到的就是这个机会,如果打掉了这些人员,以及破坏了农业机器的话,那么美国的农业生产,以及收割作业都将全面瘫痪,到时候,就算不用橙剂,大量成熟的农作物都将烂在地里!
为情报部门服务的农业专家提供了另外一条重要的信息,那就是,美国东南部与密西西比河流域种植的小麦将在六月与七月成熟。
最先成熟的是墨西哥湾沿海地区,这离位于美国的南部,而且受到了墨西哥暖流的影响,气温偏高,种植的时间要早一点。另外,除了小麦之外,还有大量的玉米,土豆产区。同时,这里也是美国主要的圈养畜牧业产区,是美国本土生产猪牛羊等家畜,以及鸡鸭鹅等家禽的主要地区,很多农场种植的都是饲养畜禽的农作物,而不是粮食作物。这些农作物基本上都在六月,或者七月成熟。
偏北一点的农场主要种植的就是小麦。美国人以面食为主,小麦是美国的第一大粮食作物。按照当时美国的战士配给标准,一名成年人一个月可以领到20公斤面粉,一个未成年人一个月是15公斤。也就是说,美国人主要吃的就是面食,小麦是美国最重要的农作物了。而这些地区的小麦基本上都在七月份的时候成熟,收割时间贯穿整个七月,有的地区会延续到八月初,但是不会超过八月中旬。
农业专家提供的这份报告的意思很明确,如果要想动手的话,那就得赶在六月份下手,如果让美国人把粮食都收割了的话,再下手就已经没有太大的意义了。而薛希岳拿到这份报告的时候,离29年6月份也就只有不到半年的时间。按照最乐观的估计,要生产100万吨的橙剂,并且将其制成炸弹,最少都需要半年的时间,当然,任何需要催促首相尽快做出决定的报告都有夸张的成分在里面,而这份报告也不例外,半年的生产时间已经足够了。
在此情况下,薛希岳没有时间犹豫,立即就批准了该计划,立即动员帝国的化工厂,弹药工厂,全力以赴的生产“橙剂炸弹”,准备从29年6月份开始,全面破坏美国的农业生产。
可以说,保密是绝对有必要的。当时这件事情都是秘密部署下去的,内阁与陆海军司令部知道这件事的人不会超过10个人,身在前线的罗云冲自然也不知情了。
橙剂的生产工作是由化工厂负责的,为了保密,所有的橙剂都标上了“杀虫剂”,或者是“化肥”,或者是“燃烧剂”等一直在大规模生产的化学产品。兵工厂生产的炸弹则全部标为“燃烧弹”,反正当时帝国兵工厂生产得最多的就是燃烧弹。
整个生产工作从28年底持续到了29年的4月初,在尽一切努力的情况下,100万吨橙剂被装进了220万枚炸弹里面。这些炸弹在生产出来之后就直接装到了停*在青岛港里的特种运输船上,当然,当时所有的船员都只知道这是要运往前线的燃烧弹,而没有任何人知道,这种外观有点奇特的燃烧弹里面装的不是燃烧剂。只是有一点让船员们很是疑惑,负责看管与检验这些炸弹的都是技术人员,而不是以往兵工厂派来的管理人员,而且还禁止船员擅自进入货舱,另外货舱在装满后也完全密封,仿佛里面的东西有巨大危害性一样。
而这些船只就是在五月份到达圣地亚哥的那些运输船!
uU書擝 uUtxT。CoM 诠文字版阅镀
第二十五卷 以海制陆 第四十二节 化学战 字数:4725
“化学武器”这个词所有人都不陌生,可总体二言,化学武器在第一次全球战争期间得到了大范围的应用,而在第二次全球战争期间,因为受到了众多相关的国际公约与条约的约束,加上化学武器本身就是一柄双刃剑,对敌我都有极大的危害性,因此,并没有得到大规模的应用。可在“橙剂”这个问题上,却直接引发了唐帝国有没有在第二次全球战争期间大规模使用化学武器的问题。
在第一全球战争期间,交战各国都在战场上大规模的使用了化学武器,特别是当时的欧洲西线战场,德英法三国都将化学武器做为了主要的武器之一。根据德国的记录,在西线数年的战争中,德军一共使用了300多万吨化学战剂。同样的,英法两国使用的化学战剂只会多,不会少。
正是因为在第一次全球战争中,交战双方都在大规模使用化学武器,使化学武器的危害性得到了公认。战后签订的一系列的国际条约中,都限制了在战争中使用化学武器,甚至有部分条约提出了销毁化学武器的必要性,只是当时的国际局势仍然相当紧张,没有任何国家会放弃最有效的武器,因此销毁化学武器最多也就只是提一提而已。
相对而言,在一战时期,化学武器本身的杀伤力并不是很强,比如当时主要使用的,属于窒息性毒剂的氯气对人员的杀伤效果就不是很明显,致命性也不是很大,基本上只能达到瘫痪敌军的目的。而当时很多威胁性极大的化学武器,比如致命性极强地神经性毒剂都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可以说。在第一次全球战争中,化学武器还处于初期发展状态,没有左右战争的能力。
如果不是当时所有国家都意识到化学武器如果继续发展下去,将成为一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话,那么就不会签署相关的国际公约,那么第二次全球战争就将变成一场彻底的高消耗战争。可问题是,即使在签署了大量相关的国际公约与条约后,仍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放弃发展化学武器。
两次大战之间。几乎所有的强国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发展化学武器,研制更致命的化学武器。很多神经毒剂就是在此期间研制出来的。另外,各国都在扩大化学武器的储备数量,都认为在未来的全面战争中,这些化学武器会派上用场。当时,在俄罗斯战场上,以及欧洲西线战场上,俄军与法军都曾经使用过化学武器,只是使用规模不大。而且唐帝国与德国军队都做了充分的准备。没有造成巨大的伤亡。
对很多国家来说,化学武器都是“最后的武器”。在占领日本之后,帝国军队找到日军藏起来的上百万吨弹药库。而且从日本政府留下来的文件可以看出,当时日本已经准备在唐帝国军队登陆本土的时候大规模使用化学武器,击败唐帝国,确保本土安全。而事实上,日均生产地很多化学武器是拿去镇压暴动的国民,在唐帝国军队登上日本本土的时候,日本已经战败了。
同样地,在占领英国后,帝国军队也在英国找到了大量的化学武器弹药库,如果不是英国已经投降的话。那么这些化学武器肯定会被用于战争。在法国,德军也找到了大量的化学武器,在俄罗斯,西班牙,意大利,几乎任何一个有能力生产化学武器的国家,都发现了大量的化学武器。
毫无疑问,当时唐帝国也储备了大量的化学武器,而根据战后40多年才解密的一份文件来看。当时唐帝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化学武器储备国,拥有的化学战剂总量超过了1200万吨。另外,在一份陆军提交给帝国内阁首相地,进攻美国本土的作战计划中就明确的提到,如果美军在本土防御作战中大规模的使用化学武器,帝国也应该大规模的使用化学武器,而且主要使用方式是出动战略航空兵,向美国后方的城市投掷化学炸弹,从整体上摧毁与消灭美国。
这份计划在帝国政府的绝密档案室里锁了四十多年,是最后一批解禁的战时绝密文件。从中可以看出,帝国还是很畏惧美国拥有的化学武器地,同时,帝国也决心在必须要攻打美国本土的时候大规模的使用化学武器,甚至直接将矛头对准了美国的平民。
实际上,当时帝国政府还拿着一份情报部门提供的绝密情报,即美国化学武器的种类,储备情况,生产情况,以及可能的使用方式的情报。这份情报在战后不久就被销毁了,至于为什么销毁,恐怕就只有当时情报部门的负责人才知道吧。
按照帝国情报部门的评估,美国拥有的化学战剂总量在1000万吨以上,也就是说,足够覆盖唐帝国本土的所有大中型城市了。至于要这么多化学武器到底有多少作用,恐怕这就是个心理问题了,对任何人来说,最后的防御手段肯定是越强越好,而终极武器自然是越多越好了。最关键的是,化学战剂的生产相对简单,而且价格低廉,甚至比生产炸药还要低廉,只是没有多少人想到,以后要销毁化学战剂的话,那付出的代价就是生产价格的上百倍了!
根据情报部门提供的消息,美国的主要化学战剂已经由窒息性与糜烂性毒剂转变为毒性更强的神经性毒剂,而且有迹象表明,美国已经开发出了V型神经毒剂,并且即将投入生产。也就是说,美国不但拥有众多的化学武器,而且还拥有当时世界上毒性最大的化学武器,最致命的化学武器。
可以用来投掷化学武器的手段相当多,火炮,轰炸机都是理想的投掷手段,甚至可以用运输机空投。或者是提前埋设等等。而按照情报部门的估计,美军将主要依*火炮投掷化学武器,如果帝国军队被迫在美国本土作战的话,就要在前线面对美国上千万吨的化学武器的威胁!
这份报告起到的作用相当明显,甚至可以说,薛希岳支持海军的轰炸战略,而不支持陆军攻打美国本土的战略计划,以及后来陆军回心转意。开始全力支持海军的轰炸战略,在很大的程度上就是受到了这份报告的影响。另外,帝国攻打美国本土将伤亡250万将士的这一理论也是从美国大规模使用化学武器中得出来地。
按照情报部门当时的评估,帝国军队实际上没有完全做好应付化学战争的准备工作。比如,当时帝国军队储备的防毒面具只有250万具,而按照一般要求,一名士兵需要两副防毒面具,也就是说,这只能满足125万前线作战部队的需要。而要想赶制防毒面具,在29年初。也就最多生产500万套。可以满足375万作战部队的需要,而对美发动地面战争的话,那么需要投入的地面部队总数在500到800万之间。到时候会有数百万官兵没有防毒面具!
另外,防毒面具不是可以防所有的化学战剂的,通过皮肤作用地糜烂性与神经性毒剂就无法用防毒面具防护,必须要有全套地防化服,而当时帝国只有专业的防化学部队才有配套的防化服,作战部队根本就没有配备防化服,因为防化服很笨重,士兵穿上后基本上就无法灵活行动,很难执行作战任务,而且在战场上。也不会有多少士兵愿意穿防化服,对他们来说,穿上防化服很容易被敌人干掉,比起子弹与弹片来,化学战剂的威胁还小得多呢。
根据这些情况,情报部门得出的评估结果是有一定说服力的,如果美国真的在本土防御作战中大规模的使用化学战剂,特别是神经性毒剂的话,那么损失将相当惊人。虽然250万有点夸张。可是牺牲100万官兵,这是很有可能的。
当时薛希岳采用海军的轰炸战略也是迫不得已,帝国已经在战争中牺牲了数百万将士,没有任何理由再让上百万的将士去牺牲性命。可是,当薛希岳批准使用橙剂的时候,在很多人看来,就是帝国在发动一场化学战争了。
使用橙剂到底算不算是化学战,这在战后成为了一大争论。
从根本上讲,化学武器地最终作用对象是人,而不是其他的生物,更不会是植物。至少在橙剂大规模使用之前,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会专门去开发针对植物的化学战剂。因此,在很多人看来,橙剂不算是化学战剂,使用橙剂也不算是化学战,因此帝国没有在大战期间大规模使用化学武器,更谈不上发动化学战争了。
反对者的观点也很明确,橙剂本身对人有着巨大的危害性,而且正是通过化学作用危害人体,因此橙剂本身就是化学战剂,唐帝国在战争中大规模的使用橙剂,就是发动了化学战争。
在橙剂对人体的巨大毒性得到证实之前,这个观点的主要分歧就是,使用橙剂是直接针对人,还是针对的是植物。在相关地国际公约中,只将针对人,且能够产生巨大杀伤与危害的化学药剂定义为了化学战剂,因此唐帝国一直坚持橙剂不属于化学战剂,因为橙剂不直接针对人。可事实上,橙剂确实对人产生了巨大的危害,特别是在橙剂的致瘊性得到了证实后,数百万美国人都是因为橙剂而患上癌症死亡,那么橙剂就已经拥有了巨大的杀伤力与危害性,橙剂就应该属于化学战剂。
不管争论的结果如何,战后都不可能因此而追究唐帝国的责任。事实上也是如此,战后,唐帝国只对那些因为进驻遭到橙剂污染地区的帝国官兵进行了赔偿与补偿,而对于美国人的集体诉讼根本就没有理会,打了几十年的关系,都没有搞出个所以然来,就是因为唐帝国一直不承认使用橙剂属于化学战争的范围,因此不需要承担因此而导致的后果。而帝国对军人的补偿也是以高危险海外服役津贴,抚恤金等方式发放的,而不是说因为这些军人受到了化学武器的危害而进行赔偿。
也正因为橙剂这模棱两可的“身份”,加上其产生的巨大危害性,战后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帝国在已经有能力击败美国的时候仍然大规模的使用橙剂,这是属于最不道德的战争行为。甚至连部分帝国的百姓也持同样的观点,在很多人看来,当时使用橙剂实在是没有必要,按照帝国战略航空兵的轰炸效率,即使不使用橙剂,美国也会在29年战败。
持这一观点的很多人就是依据罗云冲后来写的战争回忆录中的一些观点,就连罗云冲本人都认为,橙剂只起到了推动战争结束的作用,但不是最重要的作用,真正击败美国的还是战略轰炸。
暂且不管战略轰炸能否迫使美国在29年投降,使用橙剂对击败美国都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这一点是任何人都无法否认的。这一点,罗云冲本人也没有否认过,而在他看来,使用橙剂最大的问题有两个,一是个道义,另外一个就是对战争起到的推进作用与后来产生的巨大危害到底哪一个影响更大。
人人都可以做事后诸葛亮,可是在当时的情况下,又有几个人知道,战争会在几个月之后就结束,而不是拖上几年呢?而且,又有谁能够保证美国会在轰炸下投降,而不是选择顽抗到底呢?
后来薛希岳也承认,在当时的情况下,没有任何人可以确定美国还会坚持多久,不管是从确保帝国的利益,还是尽快恢复世界的稳定来看,尽快击败美国是最为重要的,而要击败美国,就会采取所有可行的手段。可以说,薛希岳的观点正代表了当时大多数人的观点,只要美国一天不投降,那么帝国就会使用上所有的手段,而橙剂仅仅只是一种极端战争手段而已。
悠幽書萌 UUtXt。COM 全汶吇扳粤牍
第二十五卷 以海制陆 第四十三节 黑夜天使 字数:4820
针对美国农业产区轰炸行动开始的时间被定在了六月初,罗云冲有20天的时间完成准备工作。当时,最重要的准备工作就是搜集情报,掌握美国东南部地区,以及密西西比河流域各主要农业产区内农场的分布情况,还有将在六月份到达的收割部队的部署与活动情况。为此,罗云冲专门安排了上百架侦察机去执行这个任务。
从五月十日开始,侦察工作就全面展开了。这次情报部门提供了最大限度的帮助,甚至安排了近千名情报分析员到圣地亚哥协助罗云冲的战略航空兵司令部分析侦察机拍回来的照片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