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上海1909-第1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26日发起进攻!”
徐绍桢闻言心里松了一口气,说道:“这样最好,只要武昌那边顶住,我们这边再拿下江宁,便可渡过长江挥兵进入中原!”
萧震雷想了想叹道:“徐公,我现在不担心清廷不倒,到了这个时候,清廷倒台是迟早的事情,我是担心革命胜利的果实被野心之辈摘取啊!”
“哦?此话怎讲?”徐绍桢闻言吃了一惊。
萧震雷道:“武昌那边的情况我很清楚,我革命军能够坚守到现在,不是他们有多能打,是北方那位袁大脑袋故意放水的!”
徐绍桢大惊:“什么?这这这这不可能吧?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萧震雷冷笑道:“还能因为什么?拥兵自重呗!他也知道共和已经成必然之趋势,他现在想的就是成为总统,留着我们这些革命党威胁清廷,让清廷意识到朝廷已经维持不下去了,想要保全身价性命,皇帝就必须要宣布退位,他老袁不想做不忠之臣,于是借着我们这些革命党的手逼迫皇帝退位,如此他便可是不用背负不忠之骂名,真是好算计啊!”
听着萧震雷这么一分析,徐绍桢也越想越觉得有可能,连忙问道:“那我们如何应对?”
萧震雷闻言不由苦笑,摇头道:“我们现在的力量还是太过薄弱,如果我军兵力强盛,就可以直接攻入京城,不与任何人妥协,可是这不太现实,北洋军十数万都是精锐之师,我现在虽然不怕他老袁,可如果打起来,只能是一个两败俱伤的下场,到最后消耗的是我国本身的实力,一旦有外敌入侵,只怕难以抵挡,没办法,明知道他的野心,但我们却没有能力阻止他,只能走一步看一步。据我估计,只要我们攻下南京,北方必定会派人过来跟我们谈判,你也知道,在革命党人当中,论资历,你我只不过是小字辈,何况你还不是革命党,到时候只怕没有我们说话的份喽!”
徐绍桢想了想说道:“寰宇,不管怎么说,我支持你,他们同盟会虽然活动比较早,可在军队中的根基并不是很深厚,我看现在江西、浙江、江苏,上海等地都是你的人,你控制着这么大地方,我相信孙文也不得不重视你的意见!”
萧震雷思索了片刻道:“算了,这事以后再说,对了,你刚才说第九镇改编的事情,你看这样行不行,第九镇改编成江苏第三军,你任军长,下辖两个师,分别由十七协和十八协分别改编而成,所缺兵员由军政府面向社会统一招募之后优先给你补充,部队军官和士兵的待遇与我手下其他部队相同,你看如何?”
徐绍桢闻言大喜,他早就知道萧震雷有钱,手下军队的军饷都是足额发放,而且训练时武器弹药管够,跟着这样的人基本不愁后勤,这才是他主动投过来的原因。(未完待续。。)
第309章 光复南京
接到萧震雷要组建江浙赣联军的命令之后,华东各省纷纷派出兵力前往秣陵关集结,11月16日,李燮和、李英石、张承槱等人分别率沪军第三、第四、第五师先后抵达,一共八千余人,在秣陵关外扎营。11月17日,何启发率赣军第一师五千多人抵达,11月19日,周传东率浙江第二军两个师一万八千余人抵达,在镇江的南洋第九镇被改编成江苏第三军下辖两个师,同盟会林述庆等人的军队也编入其中,加上收编的一些巡防营三千余人,这个军有一万三千多人,另外萧震雷的江苏第二军第三师和第四师,有两万五千多人,另外还有早已经投靠萧震雷的扬州巡防营的朱福胜、孙七等人也带兵两千人与人前来,联军总兵力达到七万人左右。
这么庞大的一股兵力,让所有参加这次联军的军官和将来们都信心十足,拿下江宁是指日可待之事,但萧震雷很清楚,在这些军队当中,真正还保持着原来战斗力的,估计也只有江苏第二军两个师和浙江第二军两个师,这两支部队补充的新兵很少,战斗力即便有所下滑也问题不大,其他各师由于补充的新兵过多,战斗力肯定出现了大幅度下滑,不过萧震雷有信心,除了李燮和、张承槱这两个师和镇江林述庆等光复会和同盟会领导一部分革命军之外,其他军队都是他的嫡系,指挥起来完全没有任何问题,绝对不会出现不服从命令的现象。他倒是希望李燮和和林述庆、黄郛、张承槱、蒋志清等人不服从命令,到时候他就有借口收拾。
11月16日。萧震雷赶往秣陵关,他赶到不到不久。沪军三个师就先后赶到了,立即有人前来指引李燮和等人安顿部队扎营,然后领着他们前去面见萧震雷。
萧震雷穿着一套没有挂军衔的新军军服,在帐篷里接见了李燮和等人,李燮和、黄郛、蒋志清等四人被人领着走进帐篷,那军官立正敬礼道:“报告长官,沪军几长官到了!”
“你下去吧!”萧震雷挥了挥手,然后对李燮和等人道:“诸位就是这次沪军的带兵之人?”
“报告,沪军第三师师长李燮和、第四师师长李英石、第五师张承槱向长官报道!”
萧震雷还了礼。让几人坐下,他坐在诸位上道:“诸位来得还是最快的,我刚刚收到电报,浙江第二军要后天才会赶来,江西第一师和由徐绍桢的南洋第九镇改编的江苏第三军明天就可以赶到,到时候兵马众多,主要一定要约束好部下,不要与友军起冲突,既然是军人。就要遵守军纪,如有违反军纪者,不管身居何职,一律严惩!诸位都明白吗?”
李英石首先站起来立正道:“是。长官!”
萧震雷又看向李燮和、蒋志清等人,这几人见李英石如此,也不得不站起来立正敬礼答应:“是。长官!”
过了两天,各地军队陆续赶到。萧震雷派人安排他们按照秩序扎营,并召集各路军队指挥官召开军事会议。商量进攻南京的方略。
在军事会议上,萧震雷毫无疑问的被推举为联军总指挥,尽管同盟会这边蒋志清等人心里有些不服萧震雷的年龄,但其他各路军队指挥官都一直赞同,他们想反对也不行,只能服从大多数人的意见。
在军事会议上,萧震雷道:“这从攻打江宁的战役,即是我们夺取江宁,越过长江防线向中原腹地挺进的第一战,也是我们这些新军成军以来的第一战,诸位在各地打响的光复战斗相比这次攻打江宁之战肯定是小巫见大巫,这次是动真格的,是大兵团、大规模战役,双方投入的总兵力答十万人,仅仅我们这边就有七万,南京城内有江防营和巡防营几十个营共计三万余人,我们要在战斗中练兵,没有参加过战斗的士兵都是新兵,现在就是要把这些新兵都练成老兵,唯有通过实战才能做到这一点,就算训练再多、当兵时间再长,没有参加过实战的都不算是老兵,所以我希望诸位在战斗时一定要用心,多想多琢磨多学习!”
“是!”所有人站起来。
萧震雷压了压手,让大家都坐下,又继续道:“好,现在我来说一下这次战役的具体战略部署:江苏第三军第一师孙铭、林庆述部负责由紫金山北攻开天堡城、太平门;北路由沪军三个师攻长江沿岸炮台;中路浙军周传东部由紫金山南攻朝阳门;南路苏军伍世友部攻雨花台、聚宝门;苏军第三军第二师沈同武、柏文蔚部和朱福胜部总攻浦口,以防清军沿津浦路逃窜。赣军第一师作为预备队,海军沿江随同前进准备随时支援!”
大军在原地休整几日,11月25日,萧震雷发出命令,各部队纷纷拔营前往各自进攻地点。
南京的地势较为险要,历来有虎踞龙盘之称,城内城外山冈起伏,炮台林立,易守难攻,五大要塞更为凶险。此刻,张勋已在这五大要塞:乌龙山、幕府山、狮子山、雨花台、天堡城布置重兵守备,以抵御革命军。
吸取徐绍桢上次失败的教训,这次萧震雷作了精密部署。在进攻前的军事会议上,萧震雷指着军事地图一一向各军将帅介绍说:“南京的险要,就在于这五大要塞。我军如果不先占领这五大要塞,就无法攻城。”
他看了看各路指挥官,继续道:“五大要塞,周围六十里,而张勋已经把这五处布成一个相连的战区。其中乌龙山、幕府山是战区的门户。据我所知乌龙山炮台有近20门重炮,杀伤力极强,因此乌龙山炮台只能智取不能强攻,否则,我军将蒙受重大损失。徐军长,据说你与南京总炮台的指挥官成鲲关系不错?不知道你不能不说动他临阵倒戈?”
徐绍祯闻言立即站起来道:“我试试,能不能成我不敢保证!”
随后,徐绍桢与清军南京总炮台的指挥官成鲲秘密联系,在发起进攻前,成鲲带着一部分人树起了起义大旗,并暗中卸下了炮栓,使革命军未伤一兵一卒就占领了乌龙山。事后,萧震雷任命成鲲为江浙联军炮兵炮兵司令。
为了扭转败局,张勋连夜调拨援军,让他们在天亮前夺回乌龙山。无奈大势已去,革命军又相继攻占了幕府山、狮子山。清军在昼夜之间连失乌龙山、幕府山、狮子山三处要塞,张勋急忙调动重炮,加强天堡城、雨花台的太平门一线火力,并派遣江防营提督王有宏带领重兵守备。
11月26日,萧震雷一声令下,革命军发起全线进攻。萧震雷率领参谋团亲赴太平门前线指挥。在太平门驻守的是江防营提督王有宏,此人号称“大胆将军”,是张勋的一员武将,他将联军进攻,便亲自上阵,勇猛作战。萧震雷让部下准备重火力,等王有宏一出马,联军集中火力,他全身中弹百余发,当场毙命。太平门主将一死,清军立刻军无斗志,大败。
痛失爱将,张勋当晚调集城中所有清军,一鼓作气向城外反扑。面对张勋的反扑,萧震雷下令联军集中火力就地防御,清军死伤惨重,原本清军作为守城方,根本不需要如此,可张勋是个性格暴烈之人,冲动之下损失了大量兵力。
战斗两天,在萧震雷的调度和指挥下各军都先后经历过了战斗,得到了战火的洗礼,有过严格训练的部队在这两天的战斗中损失不大,沪军三个师因为都是临时组织起来的巡防营或青帮地痞,战斗力与正规军相去甚远,因此损失较大,李英石的沪军第四师要好一些,毕竟经过蔡威的训练,而且训练时间较长,士兵战斗素养都很高,损失很小。
两日后,联军迫近天堡城,天堡城位于南京紫金山的西高峰,原是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为保卫天京建筑的堡垒,城墙用巨大的石头垒砌,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是军事上控制南京的关口,居五要塞之首。
在前两日的战斗中,各路军队都进展很快,唯有沪军第三师、第五师不仅损失颇大,而且进展缓慢,还有苏军第三军林述庆、柏文蔚等部进展不大,感觉颇有些丢脸,因此这次李燮和、蒋志清、林述庆、柏文蔚等人主动向萧震雷请缨进攻天堡城。萧震雷考虑后答应了他们的请求。
天堡城攻击战打响,革命军各路大军,向紫金山冲击,冲锋号、枪炮声、厮杀声震天动地。天堡城清军,凭险据守阵地,机枪不断扫射,大炮不停轰击。林述庆、柏文蔚等人率领的革命军几次冲锋,都未能突破,双方死伤遍野。
11月28日,武昌方面发来电报,黄兴在汉阳指挥的防御作战失败,汉阳全面失守,北洋军占领汉阳,武昌岌岌可危,各方都知道现在唯有攻克南京方能挽救革命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全国各地都将目光放在了南京之战上。
12月1日,萧震雷下令调来海军战舰,用舰炮轰击天堡城,清军死伤惨重,不得不退却,革命军随即占领天堡城,
12月2日,联军终于攻入南京,南京至此光复。(未完待续。。)
第310章 北伐徐州
南京光复之后,由于是同盟会林述庆率部首先攻入南京,因此他不等其他部队入城就自任江宁都督,接管政权,有不少违纪士兵抢劫财物、侮辱妇女,这让其他各省军队和其他同盟会人颇为不满。
萧震雷率部进城后立即下令对趁火打劫的不法分子进行了镇压,抓了一批人,为此,林述庆以为萧震雷是故意针对他,对他极为不满,加上他在镇江与其他同盟会成员和光复会成员不和,在革命党人中处于被孤立的境地。没过两日,他便向联军总司令萧震雷请命杜江北伐。
渡江北伐是萧震雷早就决定好了的,在南北谈判结束之前,能够抢多少地盘就抢多少地盘,而且抢了决不能吐出来。
萧震雷率部进城后一面接管政权,一边派人稳定市面,发布安民告示,同时派人去招兵,以补充各部还不满员的兵力。
光复后的南京不能没有政权稳定市面,可林述庆又最先自任自己为江宁都督,但没有人买他的账,最后经过多方斡旋,林述庆才自愿放弃江宁都督之位,出任北伐军临淮总司令一职,江宁都督由萧震雷暂代。
光复南京之后,战争并未结束,张勋等人还盘踞在徐州虎视眈眈,萧震雷处理好南京的事务就准备率军北伐,让徐绍桢率一部留守南京并接待各省代表。
原本在上海光复之后,陈琪美就电邀各省派代表聚集上海商量组建临时政府事宜,又电请湖北军政府都督黎元洪速派代表来沪参加。由于武昌是革命的首义之地。理应表示尊重,各省代表纷纷建议以武昌为民国临时政府所在地。在临时政府还未正式成立前,推举黎代行临时总统职权。并请伍廷芳为临时政府外交代表。
而湖北军政府却始终坚持代表会议一定在武昌召开,旅沪的各省代表们经过商议决定再各派一人前往武昌,一人留守当任联络事宜。
11月30日,已经宣布独立的革命军11省代表齐聚汉口英租界顺昌洋行召开第一次革命军各省代表会议,会议公推湖南代表谭人凤为议长。
12月2日,代表当中有人提出暂时虚临时总统之席,如果袁世凯同意共建共和,则待袁世凯反正之后再推举袁世凯为临时总统。
3日,各省代表们继续会议。在一天时间内就通过了《临时政府组织大纲》,于此同时,南京光复的消息传来,各省代表们兴高采烈,决定以南京为临时政府所在地,于是各省代表纷纷移往南京举行。
12月5日,代表会议接到清政府通知,清廷方面已经派唐绍仪为全权代表南下赶赴汉口就南北和谈问题与黎元洪进行谈判。
此时萧震雷已经率兵北上,南京由徐绍桢率部留守。宋世杰辅助。在行军路上接到宋世杰发来的电报,电报上说孙文听到武昌起义成功的消息后已经从美国启程回国,现在正在路上,孙文乘坐的船将在香港停靠。
接到电报后。萧震雷给海军方面发去电报,让萨镇冰派一艘海军舰船前往香港迎接孙文前来南京商量组建临时政府事宜。萨镇冰接到命令后随即派军舰前往。
萧震雷率部渡江北伐之后,同盟会陈琪美与江苏都督程德全、浙江都督汤潜寿和留沪各省代表们商议决定南京为临时政府所在地。并选举黄兴为临时大元帅,黎元洪为临时福元帅。由大元帅组阁,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于是当天,陈琪美就致电武昌方面。
在汉口的各省代表听到这个消息,大多表示反对,认为留沪代表违反了11月24日代表联合会议的决议,那次会议决定留沪代表仅负联络之责,并无组织政府之权,此项选举应作无效。
同时,武昌革命党成员在私下里又提出了异议,不愿黄兴挂此大元帅之名。原因在于汉阳失守后,黄兴曾主张放弃武昌,而军政府军务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