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长孙皇后-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附:在本文行将完结之际,谢谢红袖的推荐,谢谢文友的支持。是你们的耐心和鼓励,使这部小说没有半途夭折。请原谅我的不善表达,言穷词拙。谢谢!
  注:《新唐书》曹王明,母本巢王妃,帝宠之,欲立为后,魏徵谏曰:“陛下不可以辰赢自累。”乃止。
  《新唐书》帝初以晋王为太子,又欲立恪,长孙无忌固争,帝曰:“公岂以非己甥邪?且儿英果类我,若保护舅氏,未可知。”无忌曰:“恪善骑射,有文武才。其母隋炀帝女,地亲望高,中外所向。晋王仁厚,守文之良主,且举棋不定则败,况储位乎?”帝乃止。故无忌常恶之。永徽中,房遗爱谋反,因遂诛恪,以绝天下望。临刑呼曰:“社稷有灵,无忌且族灭!”四子,仁、玮、琨、璄并流岭表。
  所以,李世民意欲立后的是明母,意欲立为太子的是李恪。但我文中把两个杨妃合而为一了,所以,这儿就统一定为杨妃和李恪。
  《新唐书》合浦公主,始封高阳。下嫁房玄龄子遗爱。主,帝所爱,故礼异他婿。主负所爱而骄。房遗直以嫡当拜银青光禄大夫,让弟遗爱,帝不许。玄龄卒,主导遗爱异赀,既而反谮之,遗直自言,帝痛让主,乃免。自是稍疏外,主怏怏。会御史劾盗,得浮屠辩机金宝神枕,自言主所赐。初,浮屠庐主之封地,会主与遗爱猎,见而悦之,具帐其庐,与之乱,更以二女子从遗爱,私饷亿计。至是,浮屠殊死,杀奴婢十余。主益望,帝崩无哀容。又浮屠智勖迎占祸福,惠弘能视鬼,道士李晃高医,皆私侍主。主使掖廷令陈玄运伺宫省禨祥,步星次。永徽中,与遗爱谋反,赐死。显庆时追赠。
  补注:长孙十年死,武媚娘十一年进宫,我提前了。
  开国老臣一个个去了,李世民自己也日渐病沉,怅然追忆,老泪纵横;征战高丽久攻不下,劳命伤财,羌夷龟兹伺机起事,平叛艰难;大唐百姓,天灾之年,又痛骨肉生离死别,祸不单行。
  大唐永固!
  朕要再次亲征高丽!
  李世民挺身欲起,却重重的摔在床榻上,口中一甜,血涌而出。
  心有余而力不足。
  泪流满面。
  太子李治慌慌张张的跑了进来,身后是低眉垂眼的武媚娘。
  李世民挥挥手让他们出去。
  李治踌躇着,不肯走。武媚娘察言观色,轻轻上前为李世民擦汗拭污。
  李世民见李治担心不肯去,便转过话题,沉声问事。
  李治回禀:“父皇且宽心,今日无甚大事。只是会山羌反,或言劫裴寂为主。”
  又一老臣,李世民默然叹息,曰:“国家于寂有恩,必不然矣。”
  未几,果称裴寂率家僮破贼。
  李世民久久不语,终睁眼,诏令裴寂入朝。
  乍对面,恍若隔世,哪还是那个面如冠玉玲珑剔透的裴寂,鹤发披面,垂垂老矣。
  到底是经历过风霜的垂暮老人,没多久就去了,年六十岁。赠相州刺史、工部尚书、河东郡公。
  也算是寿终正寝。
  而李世民已没有时间伤怀了——高丽战事胶着,败相已定,偏偏帝皇又日渐病沉,生死一线,于是人心不稳,士气低迷,帝国到了一个危急的关口,需要帝皇清醒的抉择。
  一幅绢书被恭敬的呈上,隽逸的行书:窃见顷年已来,力役兼总,东有辽海之军,西有昆丘之役,士马疲于甲胄,舟车倦于转输。且召募役戍,去留怀死生之痛;因风阻浪,人米有漂溺之危。一夫力耕,卒无数十之获;一船致损,则倾数百之粮。是犹运有尽之农功,填无穷之巨浪,图未获之他众,丧已成之我军。虽除凶伐暴,有国常规;然黩武玩兵,先哲所戒。昔秦皇并吞六国,反速危亡之基;晋武奄有三方,翻成覆败之业。岂非矜功恃大,弃德而轻邦;图利忘害,肆情而纵欲?遂使悠悠六合,虽广不救其亡;嗷嗷黎庶,因弊以成其祸。是知地广非常安之术,人劳乃易乱之源。愿陛下布泽流人,矜弊恤乏,减行役之烦,增湛露之惠。
  刹那汹涌的情绪触动心肠,李世民猛然竖起,惊问内监:“何人书之?”
  “徐充容惠。”
  精亮的眼神黯然了,掠过一抹淡淡的失望和自嘲,乏力的躺下,思索片刻,下旨:“赏。”
  旨意既下,满朝屏息——圣意已决。
  贬李世勣为叠州都督。
  一场大战就这般不了了之了。
  李世民已病入膏肓,药石难医。
  辗转反侧,豆大的汗珠满头满脸,打湿了紧蹙的眉峰,鼓动的额角,躁乱的厉眼,绷紧的下颌,说不清楚几分病痛几分心苦。
  忠心的老内监哭着唤:“皇上!皇上!”
  李世民闭口不言。
  千年后,魇在病榻里查理痛叫:“我的上帝!忘了一个国王的罪行,记住一个人的苦难吧!”
  李世民却闭口不言。
  待到老内监为其拭完身、整好衣,李世民强敛了神容,吩咐唤人。
  君臣子孙围于一殿,聆听遗训。
  李世民唤过太子,赐予《帝范》十二篇,谆谆告诫:“此乃朕亲书,饬躬阐政之道,皆在其中。汝当谨记: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故朕不值汝效法,汝当效法古之圣哲贤王,成为有道明君。”太子频频点头,泪如雨下,李世民语气凝重,“君,舟也,民,水也。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
  太子跪听圣训,泣不成声。
  李世民将太子的手交给长孙无忌,环视群臣:“太子就靠诸公辅佐了。”
  满朝文武、王孙公子,齐齐跪下,叩首示忠。
  李世民气力不济,缓缓依向枕榻,阖目养神。
  一滴清泪缓缓溢出。
  太子膝行至前,李世民轻轻抚摸着儿子的发顶:“朕要和皇后同葬。”
  生同床,死同穴。
  名至实归,铁板钉钉。
  李世民呼吸渐促,圆目大睁,顾盼四寻,至气绝。
  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己巳,上崩于翠微宫含风殿,年五十二。
  遗诏皇太子即位于柩前,丧纪宜用汉制。秘不发丧。
  庚午,遣旧将统飞骑劲兵从皇太子先还京,发六府甲士四千人,分列于道及安化门,翼从乃入;大行御马舆,从官侍御如常。
  壬申,发丧。
  六月甲戌朔,殡于太极殿。
  高阳,拜帝遗容,无哀色,为帝阖目,目闭,血泪下。
  徐惠,哀慕成疾,拒进药,年二十四卒,赠贤妃,陪葬昭陵石室。
  八月丙子,百僚上谥曰文皇帝,庙号太宗。
  庚寅,葬昭陵。
  上元元年八月,高宗武后益谥文武圣皇帝、文德圣皇后。天宝十三载二月,增谥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
  高宗武后并为文德圣皇后筑大雁塔,名僧玄奘于此译经,初建五层,仿西域浮屠祠,后加建为七级,是为七级浮屠。
  注:史书上没说裴寂被赦回的时间,但我拖到李世民死前,肯定是过晚了,所以,这只是我个人的处理。
  五月戊午,贬李世勣为叠州都督。五月辛酉,开府仪同三司、卫国公李靖薨。所以,是李世勣先被贬李靖后死,我倒一倒,只是为了行文节奏。
  《帝范》成书于贞观二十二年正月(649),当时就颁赐太子了,我延后了一年。
  徐惠实为永徽元年卒,我提前了。
  我的上帝!忘了一个国王的罪行,记住一个人的苦难吧!——大仲马《玛尔戈王后》,我喜欢这句话虽然我不认为该对一个国王这样宽容。

  尾声·凝望

  长孙,你可看见,多少双秋水剪眸在凝望着你?
  媚娘凝望着你,她不甘,她不信,她披荆斩棘,她似乎成功了。
  孝庄凝望着你,她了悟,她忍厉,她曲婉制衡,她似乎成功了。
  慈禧凝望着你,她哀怨,她阴酷,她专横绝望,她撑到最后了。
  长孙,你可曾回眸望,回眸凝望双双灵灿明波?
  可凝望过独孤,她睿利,她执著,她仗情依势,她撑到最后了。
  可凝望过子夫,她聪颖,她柔媚,她守弱邀宠,她还是失败了。
  可凝望过吕雉,她醒惕,她阴毒,她强权狠心,她似乎成功了。
  长孙,你清润澄澈的明眸一一览遍,沉淀于心,剥离解析,掂量品味,思索权衡,从容淡定的融化于行止,并将一生所悟理为文字,供后来者继续推敲取舍,辨析演化,推翻重来
  长孙,你懂你的世道,知你的世民,走你的路,写你的书,总结你悟出的准则,却没有诉说你自己的悲欢。
  我知道,你是骄傲的,所以你高贵的沉默着。
  而我,痴望和所有伟大的灵魂沉默的交谈。
  如果我的鲁莽,打破了你的安宁,请原谅我的情不自禁。
  我不知道,是什么气息触动了我的心绪,追随而来,来到你的面前。
  如果是你的呼唤脉和了我的血流,激荡了我的情思,我欣然从命,奔赴你的召唤。
  清风明月,垂柳澹泊,若是时空能互通,或许你我能相对谈一宿,然后各自好好归去。
  而如今,我只能我笔写我思,我推演你的过往,却无法测算你的眼量,你拒绝诉说。
  你拒绝诉说,只留下一个婉约朦胧的背影在恢弘壮美的大唐长卷上,余韵袅袅
  七彩的浓烈长卷里,你却水墨般雅淡,明润湛透的人儿,却非冰雕般清冷,温暖如春回大地,酝酿了炽华盛唐。
  我不知道我究竟猜对了几分,隔岸观花,总是一场美丽的误会,但我想,你不会烦忧,最多也就是一声笑叹。
  几千年,纷纷扰扰,尘埃从未定,我不过是又扬了一手沙,应该没什么关系。
  最严肃最顶真的当然是史家。
  后世史家,为唐太宗和清康熙谁是千古一帝争论不休。
  但对皇后的评断却是惊人的一致:
  长孙,文德圣皇后,千古第一贤后。
  所谓盖棺定论,这大概算得上是最铁板钉钉的了吧。
  可这些,真的很重要吗?
  回首时,我们看到的是什么?心底里,我们珍藏的是什么?情牵处,我们在乎的又是什么?
  煌煌盛唐,流金溢彩光华熠熠。
  多少中国人仰首凝望午夜梦回,热泪滚过玉颊,映在阳光里滴在暗夜中。
  大唐,是中国人的精魂,是中国人的信仰,是中国人的丰碑。
  长孙去了,李世民去了,都没关系。
  大唐永在,在人心。
  这就是永恒。

  后记——兼答文友

  终于,这部小说完结了,阖卷长思,心中无言,感慨太多时就是一片空白。
  谢谢红袖的推荐,谢谢文友的支持,是你们的耐心和鼓励,使我坚持着写完了这部小说。
  真的谢谢!
  一些文友问我下一步写作计划。我下一步要写的是《最后的神》,一部剑走偏峰的武侠。这两个月不会写,大概八月份开写,但是,若无意外,这部小说很快就能写完的。
  索性,我把我的所有的书目都亮一亮吧,请大家坚强的听我解释:绝大部分是纯书目啊纯书目,也就是说,还只有书目,但我有生之年一定会把它们写完的,相信我,我还年轻^_^
  《惑之三部曲》——任性系列(3部):风惑月(已完成)、空惑情、明惑明;
  《女主系列》——乖乖系列(5部):长孙之正、武曌之奇、吕雉之阴、刘娥和萧绰的碰撞、君王后的风流别致(纯属个人爱好^^);
  《临水照花(澄花集)》——随心系列:怀素、王阳明、谢道缊、茜茜公主、叶卡特琳娜
  《风中的歌》——涤心系列:白尾尖的眼睛、最后的神(将写)、擦身而过一中国版、擦身而过二埃及罗马版
  现在,我回过头来说长孙皇后,就文友的批评和疑惑做一个总的答复。
  一、煽情和诛心;
  真正出色的煽情能拨动人心底最脆弱的那根弦,就像戴高乐总统的二星军装,令所有法国人泪流满面。而要做到这点,是需要丰厚的底蕴的。拿破仑时的辉煌和纳粹时的屈辱,法国的尊严和骄傲被践踏碾碎,伟大的法兰西已沦陷,暗无天日。这时!那个年轻的名不见经传戴高乐准将威严高贵的声音响起:勇敢的法国人,战斗吧!伟大的法兰西民族必胜!而最后,也正是这个二颗星的戴高乐将军带领法国人拯救了祖国。所以,后来的日子里,无论多危急迷惘的时刻,只要戴高乐将军穿着他的二星准将军装出现,整个法国都会流泪,都会信仰,都会追随。这才是最上等的煽情(我们这儿只论情感不论政治),煽情不是洒狗血外加眼泪机器。而我的小说,总共也才十万字,并没有铺下厚重的基石,实在是不适合煽情,强要拉高调子,徒惹人笑而已。
  诛心的典范当然是张爱玲,张爱玲,绝对是解构人心的大师。当我为长孙皇后定基调时,我也曾想过,要不要用诛心的笔法。完全可以设计以下几种情节:新婚夜后就撞见一双或谄媚或阴怨的眼睛,那是前来请安的庶子,旁边是讨好强笑的小妾;或者蜜月过后,面对丈夫要娶妾;当然,还可以写些妾妇之道渲染气氛。这些,都可以正面工笔写。要不要这么写?我举棋不定。然后,我就静下心来想,长孙到底是怎样的。长孙的雍容大气当然来自于自幼的良好教育,但是她婚后并没有陷入妾妇争宠,而是公认的贤惠,那么,除了自幼的教养外,还需要两点保障:她具有超然的不可动摇的地位,她本身的正室地位和她的家族对李世民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保障这一点;还有,李世民对她是有情份的,这从李世民对她的褒扬、对她家族的信赖、对她影响力的放纵、以及她生孩子的数量和时间都可以看出。对一个那个时代的女子来说,这已经相当完满了,无论是她的教育,还是她的环境,都告诉她这已经很好了。而长孙本身也是个雍容高贵的大家闺秀,不是尖酸刻薄之辈。当我定下长孙的基调后,我就觉得,没必要为渲染而渲染,那反而显得做作了。所以,我最后放弃了。
  二、哲理化和心理描写;
  这是极少一部分文友提出来的,但因为误会太大,我不得不慎重说明一下。首先,我喜欢哲理化,尤其是泰戈尔的哲理化散文诗。太适合在花园里架一张吊床晃荡着看了,悠哉游哉,看到会心处,笑一笑。虽然我没有吊床更没有花园,最多也就是窝在沙发里看了^_^但是,让我感到误会太大的是,一些文友说我的“哲理化句子”不够放之四海而皆准。您误会大了,我写的根本就不是什么哲理化句子,不过是心理描写,尽量揣摩着还原角色那时那处的心境。如果当时人物心里激荡点,我就写得激荡点;人物心灰些,我就写得心灰些以此类推。没有哪个人的一时心理会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就是哲学家也不能。而且,我向来就怀疑,这世上是否真的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我们都知道,真正严谨的哲学著作,都是先设定前提的。好了,说到旁边去了,打住打住。
  三、自然主义和美学。
  这是我自己走不出的一个困惑。首先,我是信奉自然主义的,虽然,我对自然主义的看法可能与经典定义有些出入。可是,我又真的不能也不愿拒绝美学的诱惑。所以我想,我能不能用自然主义作文章的骨子,然后,给它披上一件漂亮的衣裳。于是,就有了长孙皇后和风惑月。其实,真的,就是自然主义经典代表作——左拉的《金钱》,不还是有一顶高贵完美的白发皇冠在那儿晃来晃去吗^_^
  最后,再次谢谢红袖和文友!喜欢我文章的朋友们,祝你们看文愉快,生活如意!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