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世界上下五千年-第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是,既然不为反动派所容,就只有另奔他国了。马克思携带全家,变卖掉所有日常用品,来到了著名的雾都伦敦。来英国之前,马克思一家是两手空空,到了伦敦,仍然是身无分文。因此,他们一次又一次地因为付不起房租而被迫举家迁移。
开始,他们住在伦敦安德森大街4号,每周房租6英镑,这对马克思一家来说,简直是不让他们吃饭了!因拖欠房租,房东叫来了警察,收走了马克思一家的全部东西,甚至连婴儿的摇篮、女儿的玩具也没留下。
他们搬进了累斯顿大街的一个旅馆,租金每周5镑,不久,他们又被主人赶走。1850年5月,马克思搬进迪安大街45号,不久,又因房租迁到了这条街的28号,一家七口住在两个狭窄的小房间里。
这年的12月,马克思领到了一张英国博物馆的阅览证,从此,阅览室成了他的半个家,他每天从上午9点一直工作到下午8点左右,回到家里还要整理阅读材料所记录的笔记,一般情况,他都是到深夜二三点钟才休息。他曾对别人说,我为了为工人争得每日8小时的工作时间,我自己就得工作16小时。那么,马克思在伦敦博物馆里都做了些什么呢?原来他是在认真写揭露资本主义罪恶的煌煌巨著《资本论》。他每天所摘录的大量资料,都是在为写作《资本论》做准备的。其实,早在1843年,马克思就开始研究政治经济学了,只不过到这时,他把主要精力集中运用到了这部书上。据有人统计,在世界一流的伦敦博物馆所藏图书中,马克思阅读过的书籍有1500多种,他所摘的内容和整理的笔记有100余本!
为了更好地完成《资本论》,他广泛收集有关各学科资料,如农艺学、工艺学、解剖学,更不用说历史学、经济学、法律学了。总之,只要与《资本论》有关,不管多么艰难,他也要寻找下去,研究下去。甚至连“蓝皮书”他都一本本阅读了。
“蓝皮书”是英国议会专门发给议员的报告材料,因其封面为蓝色,所以叫它蓝皮书。英国议会的蓝皮书每到一定时候就会下发到议员手中,对于议员来说,此书并没有多大用处,所以它实际上就是一本又一本的废纸,在废纸堆里,经常可以见到这种小册子。
但对于马克思来说,情况就完全不同了。因为他要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去研究资本主义剥削工人的本质,所以,这些官方材料是弥足珍贵的。它里面记录着英国每年、每阶段的经济报告及经济政策,因此是研究资本主义经济的第一手资料。马克思非常认真地阅读着,不时地把其中重要的资料摘录下来。
马克思在不知疲倦地工作着。
1856年10月,马克思迁居到伦敦西北的肯蒂士镇,这样,离伦敦博物馆更远了。但马克思并未间断工作,他仍然没日没夜地在博物馆里工作着。饿了,啃一口干面包,渴了,喝一杯白开水,疲倦了,就站起来跳两下,然后继续工作。不管是刮风下雨,他也从未因天气问题而不到博物馆去。终于,1867年,《资本论》第一卷出版了。马克思怀着无比兴奋的心情紧紧地捧住了这部刚刚出版的著作。
《资本论》的出版,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一件重要大事,它迎来了无产阶级的新的斗争历程。
在这部书中,马克思通过大量事实,详细而深刻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历史,揭穿了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秘密”,暴露了资本主义残酷剥削工人阶级的丑恶本质,也指出了工人阶级之所以极其贫困的原因。
书中一个重要的理论,就是“剩余价值”学说,马克思指出,干活付钱,这是错误的认识,就是说工人干活,资本家付给他钱,看来这并没有什么不对,但是实际上,这不是“等价交换”,工人为资本家劳动所创造的财富远远大于自己所得的报酬,如一个工人一天劳动所得为8元钱,而他在一天之内为资本家所创造的利润远远不止8元,可能是16元,也可能是24元,还可能更高。这怎么能是“等价交换”呢?那么这多余的部分,即这个工人工资之外的8元或16元或更高的数额,就是“剩余价值”,资本家无偿地剥削走了。马克思把这个“帐”算清以后,资本家剥削工人的本质、手段、诀窍就给暴露出来了,这使广大工人阶级更认清了资本家的剥削方法,从而为自己争取更高的待遇准备了充足了条件。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断然指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无产阶级的必然胜利都是不可改变的,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就为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提供了理论武器,增强了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决心和信心。
(本章结束)…恒言电子书
世界上下五千年第一个国际工人的组织——第一国际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第一个国际工人的组织——第一国际
“为了工人大众的事业,各国人民必须团结一致,对付我们共同的敌人!”“我们要团结起来解放自己!”
这是1864年9月28日,伦敦圣马丁教堂里工人们互相发言的热烈场面。
原来,这里正在举行集会,声援波兰人民反抗沙皇统治的斗争。会议大厅里挂满了许多国家的国旗。
当时,也来出席大会的马克思看到这种场面非常高兴,他感觉到,有必要把全世界的工人无产者联合起来,组成工人联合组织,以便更好的开展工作。
这次大会就是英国工人联系法国工人而召开的,英法工人率先发言,鼓励倡导大家团结起来,共同斗争。
这标志着工人运动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建立国际工人组织的时机已经成熟。
在马克思的支持下,各国工人一致要求,大会成立了“国际工人协会”即“第一国际”,还选举成立了其领导机构——中央委员会,后改称为“总委员会”,马克思当选为总委员会委员,担任德国通讯书记。
大会委托马克思起草纲领和章程,在起草之前,还有一段不小的风波。
本来,大会决定由总委员会领导起草纲领和章程,马克思因为有病而未能参加,这样,各国代表之间便产生了严重的分歧。
英国代表起草纲领时,把改善工人的地位放在首位,要求工人阶级为了经济利益而斗争,而意大利代表则要求把意大利工人协会的章程作为第一国际的章程,甚至提出要成立一个以意大利人为首的“欧洲工人阶级中央政府”,这明显是偏向于意大利的工人,会在第一国际中造成不和,甚至分裂。不管是英国或意大利代表,他们所提出的问题都是围绕经济利益,而没有涉及到工人阶级所迫切要求的政治地位问题,而工人的政治利益才是最根本的利益,有了政治地位作保障,其他一切问题都好解决。
德国代表看到这么多不同意见,便写信把情况告诉马克思,马克思接到信后,立刻意识到,这样下去会产生严重问题,会背离组建第一国际的实质与意义。所以,10月18日,马克思带病来参加会议。
总委员会又经过长时间激烈的争论,于10月20日作出最后决定,由马克思负责对文件作具体的修改。
于是,马克思不顾疾病缠身,严肃认真地把所有文件进行审阅、修改。经过七昼夜的辛勤劳动,马克思于10月28日,向总委员会提交了修改后的文件。文件共有两份:《第一国际成立宣言》和《第一国际共同章程》。
总委员会在随即召开的全体会议上,一致通过了马克思修改后的《成立宣言》和《共同章程》。
《成立宣言》是第一国际的纲领性文件,它对国际工人运动的要求十分清楚,它说:“夺取政权已成为工人阶级的伟大使命。”国际工人阶级要团结起来,形成一支强有力的队伍,只有这样,才能最终战胜资产阶级。工人阶级也只有团结在自己的组织周围,才能促进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赢得自身的解放。
第一国际成立之后,立刻组织各国工人开展运动,掀起了国际工人运动的高潮。如1866年英国裁缝工人大罢工,1867年法国青铜工人大罢工,1868年日内瓦建筑工人大罢工等,这些斗争,在第一国际的有力支持下,都取得了胜利。第一国际在支持各国工人反对各国资产阶级,争取自己应有的权益的同时,也在同各种机会主义者作顽强的斗争。这些斗争主要有与普鲁东主义和巴枯宁主义的斗争。
普鲁东主义的代表人物是普鲁东,是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典型代表,他主张取消国家、取消政党,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不受任何约束。这种想法说透了,就是要求世上所有的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这种主张明显是在捣乱,也是根本行不通的。但是,真是萝卜白菜,各有所爱,这种无政府主义思想居然在法国、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家有不少信徒,不少人在为之摇旗呐喊。
本来,普鲁东在世界各地捣乱,还没有形成什么气候,也就算了,可是,他居然找到了第一国际来捣乱,这就使第一国际的领导们不能视而不见了。
1864年秋,普鲁东趁人不备,加入了第一国际,到1865年1月,他就死了。他虽然死了,可是,他的信徒却有不少也偷偷摸摸地混进了第一国际,而且已经形成一股不小的势力,到处捣乱。有时还试图夺取第一国际的权力,用他们的无政府主义思想改变第一国际的性质。
如1865年9月,第一国际代表会议在伦敦召开,会议刚一开始,就有不少人违背第一国际的纲领,如第一国际要组织工人斗争,他们说,那没有必要!各国有各国的情况,无法指导,更无法组织等。第一国际要援助波兰工人反对俄国沙皇统治,他们又说,那是波兰工人自己的事,第一国际没有必要去把这件小事列入议事日程等。
第一国际总委员会的委员以及第一国际的其他代表们感到奇怪,为什么这些人专门和大多数代表们的意见相对抗?经过调查了解后,委员们知道了,这伙人都是法国第一国际支部派来的,他们都是普鲁东主义者。
认清了他们的身份与目的,马克思对他们作了尖锐的驳斥。马克思指出,各地工人阶级的斗争,是第一国际总行动的一部分。第一国际纲领中指明了进行政治斗争的必要性,不进行政治斗争,就无法赢得被压迫的无产阶级的彻底解放。政治斗争是第一国际的主要任务,今后仍然要全力支持各国工人的政治斗争。至于援助波兰工人的斗争,实际上也是第一国际争取民族解放的主要任务中的一部分,第一国际就是要反对专制政府,反对剥削制度,提倡被压迫者的彻底解放,实现人人平等的大同世界。
经过斗争,大会代表一致通过了支持波兰工人的决议。普鲁东主义者失败了。
但象所有失败者一样,普鲁东主义者并不甘心自己的失败,他们在会议上又提出了一个荒谬的问题。他们说,第一国际是工人组织,因此,应该全部由体力劳动者参加,不应该吸收脑力劳动者。他们这样说的目的,是想挤走马克思、恩格斯等人,因为他们都是知识分子。
马克思又痛斥了这种思想,指出排斥一切知识分子就是不要知识作指导,那么,工人运动就会变成蛮干,结果只能是失败。
在全体代表的支持下,普鲁东主义者张口结舌,无话可说,他们中的不少人灰溜溜的溜走了,另有不少人离开了普鲁东主义阵营,来到了第一国际这边。
第一国际所开展的第二个斗争,是与巴枯宁主义的斗争。巴枯宁也是一个无政府主义者,曾参加过奥地利1848年革命,但被捕后三次写信给俄国沙皇,奴颜卑膝地乞求政府宽恕。以后窜到英国。加入第一国际时,把这段不光荣的历史隐瞒了。
1868年10月,巴枯宁在日内瓦背着第一国际,组织了一个“社会主义民主同盟”组织,大肆宣传“废除国家”、“阶级平等”、“主张个人绝对自由”等无政府主义思想,还派人到意大利、西班牙、法国等去建立支部。巴枯宁这样做的目的是想造成强大的声势,提高自身的威望,最后夺取第一国际的领导权。
1868年12月,他还给马克思写了一封信,说了一大堆恭维马克思的话,并希望马克思接纳他的“社会主义民主同盟”所有成员,集体加入第一国际。
马克思接到信后,立即意识到巴枯宁的险恶用心,于是他代表第一国际总委员会给巴枯宁写了一封回信,告诉他,第一国际本身就是一个国际组织了,其内部不能再有一个国际组织。拒绝了巴枯宁的无理要求。
巴枯宁口头表示同意,并“解散”了“社会主义民主同盟”,但他却指使心腹以个人身份,加入第一国际,妄图伺机捣乱。
机会终于来了,1869年,第一国际在巴塞尔召开代表大会,巴枯宁分子便伪造了许多证件,冒充代表,试图取得多数选票,挤走马克思及总委员会主要成员。马克思发现后,立刻予以斥责,并揭穿了他们的阴谋。这样,巴枯宁主义者的捣乱也以失败而告终。
第一国际在斗争中不断发展壮大,更加有力地团结各国工人,支持各国无产阶级的斗争,在世界各国的工人运动中,起到了巨大作用。
(本章结束)…恒言电子书
铁血宰相俾斯麦
奥托·冯·俾斯麦1815年4月1日出生在普鲁士一家大贵族地主家庭。他在父亲的庄园里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后来入大学学习,在学习期间,他强暴蛮横、凶悍粗野,曾与同学作过27次决斗。大学毕业后,他回到家乡管理自己的两处领地。
1848年,德国爆发革命,俾斯麦在自己的领地上组织起军队,准备武力镇压革命。1851年—1858年,他担任普鲁士邦驻德意志联邦代表会的代表,1859年任驻俄大使,1861年改任驻法大使,1862年他出任普鲁士宰相兼外交大臣。由以上介绍可以看出,俾斯麦是一个主张使用武力的顽固分子,而且很了解俄、法统治者的内心想法,这就使他当上宰相后深知该如何使用武力去对付敌人。
俾斯麦当上宰相的第一周,就在邦议会上发表了他的首次演说,他非常激动地说道:“当代的重大政治问题不是用说空话和多数派决议所能决定的,而必须用铁和血来解决。德国所指望的不是普鲁士的自由主义,而是他的武力!”这就是“铁血宰相”的由来。那么他这番演说用意何在呢?
原来,许多世纪以前,德国就一直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之中,这种群龙无首的情况名闻欧洲。1815年,各封建国家在维也纳召开会议,建立了“德意志邦联”,它包括力量较强的奥地利、普鲁士和其他小国共34个国家和4个自由城市。但这个邦联并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各小国仍然具有完全独立的主权,有各自独立的政府和军队,有各自不受侵犯的疆域、不同的关税政策以及不同的发展水平。实际上,所谓组成邦联,只不过徒具形式而已。
但是,各小国互相主动联合,说明了一个重要问题,即:分裂不利于经济发展。为了全体德意志小国的共同利益,他们宁愿联合起来。
愿望是好的,可以说,德国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怎样统一?由谁来统一?这个问题显然非常难办。光靠这种松松垮垮、无任何约束力的“邦联”是不行的。这样,到了19世纪五六十年代,德意志的统一问题就提到了各小国的议事日程。各个封建小国都在打着自己的如意算盘。
形势显然对当时具有较强的两个大国有利,那就是奥地利和普鲁士。
奥地利想以自己为中心来统一德国,并希望把普鲁士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