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真实的盗墓-第18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庆惠均葬在此处.
    据说因承硕。庆惠死前已坐王位,其墓的的气派要比恒元大的多.坟茔南侧解放后至90年代初,还有两个略小的坟茔.后因北岭乡搬迁至此,那两个坟茔还被平掉.大概因在冯村恒元应算祖坟,其子孙尽管称王还是略小于恒元的坟茔.至此克勤郡王的坟地在冯村似可明白了,因克勤郡王传至十三代在冯村的克勤郡王不过是第七代以后的郡王.
    那么克勤郡王如何被称为车王坟的呢?其实所谓车王是指最后一代克勤郡王宴森.辛亥革命满清王朝被推翻,大清王爷也沦落为平民.王府败落坐吃山空,宴森及后人先后卖掉财产,尔后又先后将木栖地。田村。峪口。冯村。上万等处墓地可卖的物件变卖.最后穷窘无奈做了人力车夫,克勤郡王拉洋车被社会上戏称为车王.又因宴森在民、国间曾到冯村扫墓祭祖,以至连累祖上的坟地也成了车王坟.
    我还是很敬佩这个宴森的。放下王爷的架子,跑去拉养车糊口是需要多大的勇气的啊,现在听说过出租车拒载,没有听说过乘客拒乘的。当年可是很多人不坐这个王爷的洋车呢?这是怎么回事?那些满清的遗老们,看到宴森的洋车都躲着走,嫌弃丢不起那个人!
    一个曾建显赫一时的王爷,混到了拉车
    糊口度日的份上了。可是那些寻常百姓可都是挣着坐这个宴森的车,想想也是,都是酸葡萄心理,谁不想叫曾建的王爷为自己服务一把呢,这都是日后喝酒聊天的谈资。混到这地界的王爷,你说他墓里能有有什么好玩意,真有好东西,也不会拉洋车去了。
    前面,我聊的那个怀柔峪口的那个王爷坟就是这宴森的家族墓的一处,现在很多人都念这个王爷的好,克勤郡王十分贴体下人,当年看守墓地的守陵人没有吃喝的时候,到北京的郡王府找到过郡王爷,王爷烟酒招待不说,走的时候,还送银两。还留下口话。“没钱,可以砍树,不要多砍,狗喝酒就行了”。
    现在这处王爷坟只剩下遗址了,只有一个巨大的墓坑还依稀可遍,地面还有很多破碎的青砖,条石。证明这曾经是显赫一时的一处王爷坟。
    盗墓就要懂点历史,不知道历史,也盗不出好物件的,墓里葬的是谁,什么年代的都不知道,也挖不出好东西的,扛着铁锹,随便的挖,也发不来财的、、、、、、


最后的疯狂2


    这段时间忙了,更新的少了,一直在追文的朋友,可以稍稍放缓一下阅读的速度,现在栗子开花了,经常要去果园查看一下果树,还要平整一下树下的梗渠。山坡存不住水,即使一场大雨,很快就流到山下去了,果树根本就吸收不到水分,就要用石头和土块垒砌成土坝。
    这几天一直在山坡垒土坝呢,周么偶尔还有朋友过来一起喝酒。也聊聊现在圈子里面的轶事。现在人心不古了,什么事情都有发生。
    有读者朋友给我留言,说我最近话有点啰嗦。我也知道,不想在聊盗墓了。因为,这几天,我又知道了好几个古墓被盗的信息。也不想误人子弟,就当故事看吧。
    这几天被蚊子折腾的够呛,年轻的时候,我感觉蚊子根本就不咬我。那时候以为自己的天天抽烟,喝酒,身子上面烟酒味道重,蚊子不喜欢。所以就不叮咬我。现在感觉不是那么回事。我现在抽烟喝酒似乎一点也不比当年少,遇到可以聊到一起的朋友,酒还是不少喝。
    昨天北京下午下了暴雨。傍晚也淅淅沥沥的还下个不停。这些蚊子就从外面跑到屋子里面避雨来了,这可苦了我,胳膊上面留下了很多叮咬的疙瘩。我本身就睡眠不好,夜里有点动静就会醒来,在监狱里面待习惯了多少都睡眠不好。
    我尤其是听不了蚊子在耳边嗡嗡的吵。吵的我心烦意乱的。年轻的时候蚊子不怎么叮咬,总以为是自己抽烟喝酒的缘故,现在想想不是那么回事,应该是那时候,经常在墓地里面,身上的阴气重,蚊子都不咬,现在只有这么一个解释。阳光暴晒的中午,你进入墓室里面,和外面截然不同的两个环境。
    这几天要上山捡拾一些栗子花絮了,栗子开花是那种黄色长线般的花絮,这个开了,可以编成“火绳”北方就是这个叫法。在傍晚乘凉或者晚上睡觉的时候,在边上点着一根,就没有蚊子靠近了。因为栗子花有天然的驱蚊的作用。要是中间在一起编上一些艾草,效果就更好了。
    哎,还是回忆吧。回忆那些逝去的过去。现在想想只有埋在地下的才是真正的历史,只有度过的日子才可以叫时光。
    “胡子,你给沈胖子打电话,这个孙子都说了什么的?”我刚刚给沈胖子打完电话,我们当时,还真没有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把这些物件一起全部运出去,还真的没有那个本事,道行浅、、、、、、
    “这孙子叫咱们在镇子上面先住下,他想办法,就不用管了、、、、、、”我看了一眼潘子,对大家说
    “这鸟不拉屎的地方,他也能想到办法,还不如咱们背到镇子上面,自己想办法呢?”潘子有些不屑的说到。
    “你以为你背着破铜烂铁的遛弯呢,你背一个试试”大刘没好气的说了一句。
    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最害怕遇到这样的事情,出了好物件,大物件却运不出去。这个是最叫人没有办法的。你总不能背着几十斤的青铜鼎从湖北遛到湖南,在回到北京啊?
    真有古墓里面有大的青铜物件,由于人力不及,弄不出来,就一直留在哪里,说到这个物件大家应该都知道,这个就是被盗墓人的留在墓室里面。知道这个物件的人不少,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坎坷经历,当年这个物件就连蒋委员长都不敢收的“贺礼”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司母戊鼎。
    司母戊鼎重832。84公斤,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是中国至今为止出土青铜器中最大的最重的一件器物,所以很多考古学家成这件青铜鼎为“中华第一鼎”这个一点也不为过。
    很多朋友不知道,这个物件出土于河南安阳,它的发现也是因为盗墓。当初差点就被砸毁了,留下来就算是万幸了。现在这个物件在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有机会喜欢的朋友可以去看看,这个可是现在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1937年日本人占领安阳,早在侵华战争之前,日本人就对安阳殷墟甲骨文进行了掠夺。日本人还专门组织了一个“学术调查团”名义是考古,其实就是盗墓,这伙人比我们那个年代还要狠。
    安阳当地流行找古,说白了就是盗墓。一伙人带着专业的探杆,在打下十米左右的深度的时候,碰到了一个硬物。盗墓人都知道,这是地下有宝贝。
    当提出探杆的时候,发现前部的金属头都卷刃了,还隐约看到绿色的铜锈。稍有经验的人都知道,只要出了铜锈。这底下一定就有青铜器。
    到了晚上,这伙人找来撬杠,绳子还有圆木。最后从二十多个人增加到四十多个人才把这青铜大鼎给拉出来。在场的人谁也没有见过这样巨大的青铜鼎,都愣在哪里了。令人奇怪的是,这个青铜鼎出土的时候,侧身卧着,鼎口朝着东北,但是上面只有一只鼎耳朵,是一只“独耳朵鼎”。
    起初这伙人以为这个青铜鼎的一只耳朵在地下埋藏时间较久,已经脱落了,后来把青铜鼎出土的位置翻了个
    遍也没有找到那只脱落的耳朵。
    后来在用水清洗的青铜鼎的时候,才发现,这个巨大的青铜鼎脱落的耳朵,是被人为砸掉的。这应该是在这座墓最初是被盗过的,当初盗墓贼进入这座古墓的时候,这个青铜鼎因为太大太重没有办法运出来,没有办法只好砸碎,无奈这个青铜鼎太结实,最后只砸下了一只耳朵,整个鼎身只好留着墓室里面了。
    不是盗墓贼不想运走,而是当时条件有限,没有办法,而现在的盗墓人,自制很多简便的机械设备,不要说这么大的一只青铜鼎了,在大的物件也有办法弄出来。
    这几天和一个朋友聊天,现在就用千斤顶,把墓室上面的石条一点点的顶开,我们那个年代,还真没有这么好的设备,要是有这样的工具,就没有开不了的古墓。而这个司母戊鼎的命运却是如此坎坷,这仅仅的一个开始、、、、、、


709 最后的疯狂3


    这个仅仅是一个开始,当一伙盗墓贼整整花费了三天的时间,绳子拉骡子拽。才把这件大鼎拉出地面。当时大家看到这个大鼎像过去喂马的槽子,便叫做“马槽鼎”。
    吴家挖出大鼎七八天之后,驻安阳飞机场的日本警备队黑田突然来了吴家。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这是谁都知道的道理。黑田就是冲着这个大鼎去的。前面讲了,日本人在中国有专门的机构,负责对中国文化艺术品的掠夺。当黑田看到从粪堆里面刨除大鼎,眼睛都蓝了,不断的叮嘱吴家要保护好大鼎。
    日本人看到了这个大鼎,为了防止夜长梦多。就想把大鼎早日出手。安阳的古玩遍充当中介联系了北平的一个古玩商,告诉那个古玩商吴家挖出了大鼎。
    当古玩商看到了这个大鼎以后,也当场呆了,从来没有看到过这么大的青铜鼎,围着鼎转了几圈,一句话也不说,在场的吴家人也愣住了,不知道这个古玩商到底是买不买。
    在催问这个古玩商的时候,这个古玩商伸出了两个手指晃了晃。故去古玩商在看到心仪的物件的时候,从来都不出声报价,就跟打哑谜一般。这两个手指代表什么意思呢?两千还是两万大洋?在场的吴家人也看不懂,古玩商脱口而出,二十万大洋。
    二十万大洋什么概念呢,很多朋友不会换算,我详细的给大家介绍一下。
    20世纪前半期,我国一块银圆(或国币)的实际购买力如何呢?我们可以参考历史上日常生活必需品的物价来计算。但一方面,物价随年月的变迁而变迁,另一方面,物价又随地点的不同而不同。我们只能做一个大概的描述
    以大米、猪肉、白糖、植物油和棉布等衣食用品在上海市场的价格为例:
    1872年上白米为每旧石(音担)2。7银圆,计算大米的容量单位1旧石=10斗=160旧斤=177。7市斤(许多人通常误认为1石=100市斤是搞错了),就是说当时每斤上白米价格为1。5分银圆。这时期1块银圆大约折合今人民币1百多元。
    1901年米价为每旧石4银圆,也就是每斤2。2分钱。这时期的1块银圆大约折合今人民币70元左右
    1911-1919年米价恒定为每旧石(178斤)6银圆,也就是每斤米3。4分钱;1银圆可以买30斤上等大米;猪肉每斤平均1角2分-1角3分钱,1银圆可以买8斤猪肉;棉布每市尺1角钱,1银圆可以买10尺棉布;白糖每斤6分钱,植物油每斤7-9分钱;食盐每斤1-2分钱。这时期“一块钱”大约折合今人民币40-50元。
    1920-1925年上海大米平均为每市石9。5银圆,1市石=160市斤,也就是每斤大米5分多钱,1银圆可以买18斤大米;猪肉每斤平均1角4分-1角5分钱,1银圆可以买7斤猪肉;棉布每市尺大约1角2分-1角4分钱,1银圆可以买8尺棉布;白糖每斤1角钱,植物油每斤1角5分钱,食盐每斤2-3分钱。这时期“一块钱”大约折合今人民币35—40元左右。
    1926-1936年上海大米平均为每市石10。2银圆,也就是每市斤大米6分多钱;或者说,1银圆可以买16斤大米;猪肉每斤大约2角-2角3分钱,1银圆可以买4-5斤猪肉;棉布每市尺大约1角5分-1角8分钱,1银圆可以买6尺棉布;白糖每斤1角5分钱,植物油每斤2角钱,食盐每斤3-5分钱。这时期“一块钱”大约折合今人民币30—35元左右。
    当时上海的物价比北京(1928年以后称为北平)高出大约10-20%,一般说来,南方的物价比北方高些,城市的物价更比乡镇要高得多。
    那个代在北平,一块银圆(大洋)可以请一顿“涮羊肉”;在上海,一块银圆(洋钿)可以请两客西菜套餐。要逛公园,一块银圆可以买20张门票;要看演出(戏剧或电影)一块银圆可以买10张入场券。至于精神食粮,一份报纸零售3分,一块银圆可以订阅整月的报纸;一部《呐喊》售价7角,一块银圆可以买一本比较厚的书,或者两本比较薄的书。
    这个故事是发生在1939年,按照当时的物价作为参考。这个大鼎就买到了折合现在人民币一千万的价格。这个还是保守的算的,要是换到现在这个大鼎的价格就不好说了,当年的一块银元在北京可以吃顿涮肉或者西餐。按照现在的标准。三百元为例。恐怕这个大鼎就是天价了。
    吴家人听到了这个报价,也不还口。当时就震惊了。当场成交。但古玩商的一个条件叫吴家人震惊不已。要将大鼎砸成八瓣,他才付款。并且也说明了,坏了算他的。
    很多人看不懂了,一个完整的大鼎非要砸成碎片。其实这就是这古玩商的过人之处,当时兵荒马乱的年代,很多人都打这个大鼎的主意,要是完整的,还真不好运出去,只能砸碎了。砸成碎片,既不显眼,运输也方便,还安全,谁也
    不会在乎几块破铜碎铁的。
    至于这么修复,这个就是古玩商的事情了,找个技艺高超的师傅,修复出来的物件,一般人根本就看不出来,当年青铜器修复的水平,要远远高于现在。沈胖子的那个师叔,就是一个青铜器修复老艺人,那几年在承德的一个博物馆就复制青铜器的修复。我们还拜访了几次。
    当然每次都是带着物件去的。老人也不问这些物件的出处,只是单纯的想把这些物件都修复好了,算是抢救了一件艺术品。不知道那个老人现在还健在不。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呵呵、、、、、、


710 最后的疯狂4


    这件大鼎的最终命运如何,咱们接着聊。
    既然买家执意要求,主人遍照办了。吴家先是买来六十根钢锯条,打算晚上就动手,把这大鼎锯开。但是真正锯起来,才发现根本就锯不动。
    玩古玩的人都知道,这青铜的主要成分是铜和锡。铜和锡分开很软的。要是按照比例铸造在一起的时候变成了合金,这可是比钢都要硬,根本就锯不动。简单的说吧,最后锯了一晚上,据说用断了48根锯条,最后才锯进去两三厘米。
    吴家人害怕用大锤硬砸,发出很大的声响,就用棉被浸水包裹这个大鼎,费了九牛二虎的力气,最后才砸掉了一个耳朵。就这一只鼎耳就四十公斤重。
    最后这大鼎实在难以肢解,想想把大鼎砸碎了也十分可惜,吴家就决定放弃了这笔买卖。又把大鼎埋在西屋的马棚地下了,就这样,大鼎躲过了被肢解的命运,完整的保留下来了。这仅仅是一个开始。
    没过一个月,这件事情就传到彰德县伪县长杨隆准的顾问,还是日本人的耳朵里面。当时日本人派出了一队人马,还扬言要用七十万(伪币)买下此鼎。吴家上下都被搜了遍。可能是情报不准,把“西屋马棚”听成了西院马棚。把邻居的家里翻了一遍,也没有找到什么。当然地面都掘开了。
    日本人找不到这个大鼎,当然不会死心的。吴家人心里也不放心,吴家人就把这个鼎从马棚下面挖出,挪到了放杂物的东屋地下,挖好深坑埋好,地面的砖依旧铺好,表面什么也看不出。
    同时还想到一个办法混弄日本人,害怕日本人在来搜查,就找来了一个小铜鼎,滥竽充数,这一招还真的骗过了日本人,至于这个小个铜鼎,是真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