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解放战争全记录第四卷-风卷残云-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结力量与中共同克服可能发生之困难。(五)迅速召集新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六)南京政府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及参加联合政府之人选,由中共(包括民主人士)与南京政府商定之。(七)南方工商业按照原来环境,依据中共城市政策,充分保障实施。(八)有步骤的解决土地问题,一般先减租减息,后行分配土地。”
  四位代表于24日傍晚返回北平。27日,上海代表团携秘密协议和毛泽东写给李宗仁的信返回了南京,迅即向李宗仁汇报了情况,转达了中共中央的意见和双方商定的条件。
  当时,国民党内蒋桂两系矛盾的激化,特别是桂系首领李宗仁有联共、抑蒋等进步倾向,中共中央对利用桂系力量解决江南和孤立蒋系势力寄予希望。因此,极力催促李宗仁、白崇禧的重要代表、同时也与共产党有着秘密联系的刘仲容,尽快从上海经武汉前来北方与中共中央会面。这时,李宗仁对刘仲容的双重身份实际上也早就有所了解。因此,他要刘仲容转告中共中央:他已决意和平,并且打算在蒋介石敢于破坏和平时,公开与中国共产党携手。在通过刘仲容转告中共中央的口信中,李宗仁希望中共方面给他们时间,他正极力促使蒋介石出国和逼迫反对和谈的行政院长孙科下台。
  然而,以李宗仁为代表的桂系成功地搞掉了行政院长孙科,表面上开始控制政府之后。自以为羽翼渐丰,不甘心臣服于共产党的统治之下。因此,李宗仁、白崇禧对上海代表团带来的条件不仅未置可否,甚至还企图拖延时间,以求多掌握一些力量,使得和谈结果能够对他们更有利些。对于国民党内部,李宗仁也错误地估计了形势,认为蒋介石已经众叛亲离,大势已定,不难对付。
  正是基于这样一种判断,为了取得军事上的实力和分化蒋系,李宗仁竟任命蒋介石的嫡系何应钦来担任新的行政院长。李宗仁的这一举措,立刻受到各方面指责。对此,中共方面当然十分不满。
  李宗仁在北平的代表之一黄启汉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于3 月11日致电李宗仁,警告说:“当兹和谈机会接近之际,行政院人选,各方甚注意,似宜以令争取和谈顺利进行者为第一前提,尤为避免引起误会是为幸祷。”
  但是,李宗仁却颇不以为然,甚至忘乎所以。他在3 月13日对刘仲华、刘仲容说:“蒋介石完了,是条死蛇,无论军。政、经、党都已崩溃,大势已去,特务也不足为虑。何应钦是和平内阁,任命何出任行政院长主要是为了控制军队,便利将来改编缩军,希共方谅解。”
  3 月16日,李宗仁又复电黄启汉进一步解释说:“今日诸国际国内、客观主观之形势,国共双方舍弥战谋和,别无其他途径。亦惟有循此努力,吾人庶可免为国家之罪人。故弟自主政之日起,切取决心争取和平,只以复杂因素作梗,若干措施未能顺利推行。但经月余来之努力,及大势所趋,和平民主之力量已逐渐有战胜封建死硬势力之倾向,如能继续扩大,和平前途绝对可以乐观。此次敬之兄(何应钦)出组新阁,不特渠为一力主和平之人,且因其对黄埔系军人能加以控制,对于今后裁军工作即可望顺利进行。故实为现阶段一极适当之人选,亦足以增强和平民主之证。”
  实际上,李宗仁起用何应钦出任行政院长,除了企图分化蒋系外,更深层次的原因是进一步控制国民党的残余军事力量,拖延时日,准备实现他“划江而治”的政治蓝图。为此,他通过电报及信件,反复交待其在北平的代表,特别强调说:希望中共相信他,他是诚意求和,但中共应当给他一些时间,让他用政治方法解决,尤其不要在和平谈判时过江,否则他没法交待,只好一走了之,结果白崇禧必定会打,蒋介石也必会复出,美、日均会放手干预。
  实际上,中共方面清楚李宗仁还有自己的小算盘,但为了实现真正和平,还是对争取李宗仁、白崇禧寄予了某种期望。中共中央在3 月22日密电李宗仁:“(一)速以桂系可靠部队一个师守卫总统府,严防蒋系于情况紧急时对其暗算;(二)不要惧怕我军渡江;(三)速以谈判代表内定人数及名单即日电告;(四)告白崇禧不要占平汉路;(五)李宗仁本人必要时可与中共中央直接商谈;(六)告白崇禧不要破坏平汉路。”
  对于中共方面用心良苦的忠告,李宗仁大都承诺并兑现,同意调兵,同意必要时自己直接与中共中央谈判,同意通知白崇禧不破坏平汉路。惟对解放军过江之事却避而不答。
  3 月25日,李宗仁通过黄启汉转电中共中央,要求正在向麻城、罗田、英山、望江、安庆、无为、巢县、瓜州附近泰兴之线大举推进的解放军停止前进,勿再向长江靠近,“以利求和,免生枝节,而顺民意。”不难看出,李宗仁仍死死抱定“划江而治”的“南北朝”梦。
  出于策略上的考虑,同时也为了最大限度地争取桂系,等待李宗仁、白崇禧的觉悟,中共中央军委下令前线部队暂停向花园及其以南之孝感、黄破、黄安、阳罗、黄冈、麻城、烯水等地推进。然而,中共方面的这一系列行动,并未引起南京方面的积极回应。
  毛泽东、周恩来等心头雪亮,李宗仁利用美国人的暗中支持,仍然没有放弃“划江而治”的希望。桂系首脑人物的自作聪明,使他们错过了一次历史赐于他们的机会!
                  
(5)
  5.双清别墅的新主人共同策划着不流血的战争。毛泽东说:“打嘴皮子仗,还是恩来挂帅,再加上中央其他几位同志,我们是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啊。”
  著名的双清别墅位于北京香山。“双清”因为两股清泉从山石中偏偏流下而得名,乾隆皇帝曾题“双清”二字于石壁之上。1920年,熊希龄开办慈幼院时,在“双清”建了一座漂亮的别墅,故称双清别墅。
  双清别墅幽静别致。清晨,云雾缭绕,从远处望去,好似天宫仙境,景色宜人。院内不仅有苍松翠竹,还有一池清澈见底的泉水。池边有六角亭,亭北是一排坐北朝南的平房。中共中央统帅机关进驻北京后,双清别墅内的这排平房便成为毛泽东办公和居住的场所。
  从双清别墅西侧门北去,一条路通向来青轩,这里为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的住所。刘少奇一家住东房,朱德和任弼时住北房,由任弼时的住房往西上走数步,便到了周恩来的住所。
  中共中央、解放军总部及毛泽东等迁驻北平,是件具有重大政治意义的大事。为此,中央指定由周恩来、任弼时、杨尚昆主管这项工作。1949年2 月初,即开始准备迁移工作,在西柏坡成立了转移委员会,由杨尚昆。曾三负责。在北平打前站的是李克农。
  中共中央进入北平,驻地确定在香山,是有其深刻背景并精心安排的。
  主要目的是为了确保中共中央机关及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等中共领袖的安全。由于北平是和平解放,反动势力残余不能一下子扫除干净。北平又是北方的第一大城市,东北、华北等地的特务大都潜伏于此,因此,敌情相当复杂。当时我军正在准备渡江南下,而英、美帝国主义又企图插手干涉,且青岛尚未解放,敌飞机随时有来轰炸的可能。于是,为防止形势的突变和敌机轰炸,中共中央将驻地选在位于北平西郊。距城区较远、宜于警卫、便于防空的香山,无疑是上策。
  此外,中国共产党长期处于农村环境,缺乏管理城市的经验。由于形势的迅速发展,必须很快转入城市,并由城市领导乡村。这样,无论从思想到生活,方方面面都需要有一个过渡,有一个熟悉情况、学习经验的过程。基于这样的考虑,将驻地选在城郊的香山,有利于逐渐过渡,是十分合适的。
  再者,北平解放不久,城内傅作义的军事机关尚未撤完,房屋十分紧张,且环境复杂,城内暂不适合作为中央的驻地。而香山,有慈幼院等3000多间房子,作为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居住和办公的地方,在当时是最为适当的。
  因此,香山就成为中共中央和毛泽东迁驻北平后最早居住和办公的地方,成为党中央指挥百万雄师,强渡长江向江南进军。解放全中国和筹建新中国的指挥部。
  3 月26日,中共中央五大书记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在西苑参加完入城式后,率中央机关进驻了香山。这一天,中共中央将关于举行和平谈判的事宜通知南京政府。其内容为:(一)谈判开始时间:4 月1 日。(二)谈判地点:北平。(三)派周恩来、林伯渠、林彪、叶剑英、李维汉为代表,周恩来为首席代表。以1 月14日毛泽东主席对时局的声明及其所提八项条件为双方谈判的基础。
  3 月下旬的北平,乍暖还寒。然而,在香山南麓的双清别墅里,时间已近午夜,仍灯火通明。长期的战争锻炼,使中共的领袖们已习惯深夜工作。双清别墅内的办公条件已大为改善,自从离开西柏坡后,便永远告别了煤油灯。蜡烛。
  此刻,北房正中的会客厅,烟雾镣绕,笑声不断,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正坐在沙发上,喷云吐雾,纵谈大局。这些有着几十年艰苦革命斗争经历的领袖们,都显得精神有些亢奋,客厅里洋溢着一种豪迈之气,一种不加掩饰的喜悦。他们知道,全国胜利在即。今夜,他们议论的主题,便是即将要举行的北平国共谈判。
  毛泽东长长地吸了一口香烟,不紧不慢地向众书记们说:“和谈的地点、时间已经对外公布,我方代表团也已组成。作为我方的首席代表,思来,你有什么高见?”
  周恩来手里握着茶杯,在细细品茶的同时,似乎借杯中的水暖手。听到毛泽东点了题目,他微微一笑,从容地说:“李宗仁已经伸出了和平触角,刘仲容、黄启汉先后来过北平与我们接触,看来桂系讲和的心情很迫切。当然,他们的‘和’与我们的‘和’其内容是有很大差别。”
  任弼时身体欠佳,重病在身,但精神还好,思路清晰。他接上话题,继续分析道:“李宗仁和蒋介石各打各的算盘,他们的关系已经紧张到有你无我的地步。由于实权还在蒋介石那里,所以即使李宗仁真的想和怕也和不了。”
  毛泽东又吸了口香烟,接着话头,轻松而自信地说:“谈还是要谈的,不管在什么时候,就是现在快要胜利了,和平的旗帜也不能放下,我们不能给国民党任何口实。再说,我们也需要这段时间嘛,我们还没有做好渡江的准备,这段时间正好唱一台和谈戏么。此外,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机会,扩大蒋桂之间的裂痕,敌人的分化对我们总是有利的。”
  “不过,我以为,南京当局的和平诚意是大打折扣的。从颜惠庆、邵力子等人的言谈来看,桂系总是在实质问题上躲躲闪闪,不肯将底牌亮出来,这里头大有文章啊。”
  毛泽东的话音未落,朱德接过话头,从纯军事角度分析说:“有一个问题要警惕,不能让蒋介石利用谈判拖延时间。我们渡江的时间最晚不能超过4 月底。因为,4 月底以后江水暴涨,江面将大大增宽,会给我们过江的部队增加伤亡。如果躲开洪水,又是秋后了,蒋介石就有喘息的时间。蒋介石正抓紧编练新的兵团,他的目标是三个月内再武装200 万军队。那样一来,将增加我们解放全中国的困难,战争不知要延长多久了。”
  “这个问题提得很好,朱老总一语道破蒋介石和谈的根本目的所在,我们要提高警惕!”刘少奇说。
  “有我们英明的朱总司令在,我们当然不会上蒋介石的当。那么我们定个最后期限,比如4 月中旬,怎么样?”毛泽东诙谐地说道。
  作为首席谈判代表的周恩来,对北平谈判早已有了充分的准备和考虑,依据他多年来同国民党打交道的经验,十分从容地说:“可以!具体限定的日期暂不定死,视谈判情况而定。但是,不能拖过4 月下旬。这个最后时限,不仅仅是从军事上考虑,而且也从政治上考虑。”
  看到大家意见都比较一致,毛泽东的声音抬高了些说:“这个问题就这么定了。打嘴皮子仗,还是恩来挂帅,再加上中央其他几位同志。我们是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啊。”
  毛泽东的幽默引起了众书记的朗朗笑声。
  “关于渡江,总司令你是怎样估计的?”毛泽东转移话题,笑着问朱德。
  朱德呷了一口茶,以其惯有的沉稳,徐徐言道:“经过三大战役,蒋军基干力量丧失,守备长江的兵力就显得严重不足。长江防线长达2000余里,还需必要的纵深配备,这需要大量兵力,蒋介石到哪里弄这么多兵去?由于兵力不敷分配,再加上南岸交通困难,纵深配备的兵力不易发挥作用,所以蒋军的主要兵力,只能直接配备于长江沿岸浅近纵深内。目前,我们掌握的情报也证实了这点。”
  讲到这里,朱德习惯性地站立起来,走到墙边的地图旁,用手指着蜿蜒曲折的长江,继续说:“这样,蒋军漫长的长江防线就成为一条不能动弹的‘死蛇阵’,任人横斩。一处被斩断,则全线崩溃。它的江防舰队,由于北岸掌握在我军手中,很容易遭到我军炮火的轰击,也不易发挥作用。当然,最重要的一点嘛,蒋介石发动的反人民独裁内战败局已定,士气空前低落,所以他们要守住长江,搞南北朝,纯粹是镜花水月,空想!”
  朱德对双方的军事情况分析得十分透彻,毛泽东似乎想起了什么,指着朱德,向大家笑道:“总司令历来很乐观。1935年5 月,红军长征在大渡河边。那时,是后有追兵,前有滔滔河水,蒋委员长已经封我们为‘石达开第二’。我问朱总司令:”我们过得去过不去?‘他告诉我,过去得!结果怎样?我们过去了呀!他说长江我们一定可以过得去,我是相信的啊!“
  说这话时,毛泽东一脸纯真的表情。
  朱德笑着补充道:“你不要光听好的,摆在我们面前的困难也还不小哩!长江自古天险,史称天堑,小看不得。我军没有任何现代化的渡江登陆器材,甚至连帆船也没有。长江北岸的船只早已被国民党拉到南岸,所以船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第一线突击梯队以及指挥机关、后勤部队、炮兵部队等,合起来是一个了不得的数字。短时间内征集这么多船,再加上运输,这是一件很艰巨的任务。另外,我们的战士大部分是北方人,不熟悉水上作战,短时间内掌握渡江技术和战术,这也是一个很大的困难。”
  毛泽东十分兴奋,引经据典道:“这长江,不仅是文人墨客吟诗赋词的场所,而且是千古英雄豪杰们成就霸业的战场。”
  “赤壁之战,曹操丧师83万,片甲不归。我们的对手,大概还做着赤壁之战的美梦哩。曹操大败,一是北兵不善水战;二是不习惯南方潮湿天气,瘟病流行;三是中了反间计,杀了会水战的荆州降将蔡瑁、张允;四是上了庞统的大当,把船只钉在一起,无法机动;五是中了苦肉计,黄盖带来一片大火。曹操干了这一连串的蠢事,焉有不败之理?这五条,前两条对我们还是现实问题,虽然过去了1700年,我们还是使用曹操那个时代的木船。想当年,曹操在巢湖练水军,横槊赋诗,不可一世。巧得很,我们也在巢湖练兵,但是我们决不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