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阿斗 作者:传说中的馋虫-第1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父亲为何不让我去跟陛下说?这可是大功一件啊!”贾穆委屈的问道。

  “我问你,你比起为父来,如何?”

  “我当然比不上父亲您了!”

  “哼!算你小子有自知之明!你想,如今连为父都要韬光隐晦,告病不出,你小子本事远不如我,岂不更是自讨没趣!”贾诩有些恨铁不成钢的骂道。

  贾穆见贾诩要生气,急忙低下头来。而贾诩略微平息了一下,接着说道:“为父地谋略,你学不来不要紧,但是为父的自保之道,你一定要学全,不但要学全,还要给我流传下去,如此,方可保我贾氏一族子孙丰衣足食,不至于遭到灭门之祸!”

  

  江东。

  陆逊满面忧容的从大殿内走了出来。

  几日前,陆逊被孙权召回,而今日,孙权命陆逊领陆军十万,水军三万伐蜀。

  孙权认为如今刘备北伐,主力都去了雍州,蜀地必然空虚,正是伐蜀的大好时机。

  对于巴蜀,孙权是垂涎久矣。当初刘表尚在地时候,周瑜给孙权制定地战略计划就是先占据荆州这个交通要地,然后西征刘璋,夺取益州,如此便可以跟曹操二分天下,然后在伺机北伐,一统天下。这跟诸葛亮的隆中对有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诸葛亮将天下东西而分,而周瑜却是将天下南北而分。

  不过因为刘备的突然崛起,再加上孙刘联盟,完全打乱了孙权的计划。而刘备又占着荆州迟迟不肯走,使得孙权大计落空,也是因为这样,孙权才命吕蒙偷袭荆州。

  而如今,孙权认为刘备大军都被牵制在雍州,而此时趁着刘备与曹大战之际,一举夺取益州,这天下便占据了一半,当然周瑜制定的战略也能够达成。而若是刘备跟曹拼一个两败俱伤,那更是再好不过了。

  可是此时,陆逊地头脑还是很清醒的。蜀道难行,当年刘备能够夺取益州,多靠刘璋引狼入室,再加上张松献上西蜀地形图,还需要算上刘璋昏庸,最后不站而降,多种因素下才得到了益州。可是如今孙权伐蜀,可是要从荆州一步一步的打进去的,而且刘禅也不可能像刘璋一样不战而降,所以陆逊觉得伐蜀的成功率极低。

  陆逊苦劝孙权,可是孙权就是不听。随着年龄地增长,加上大权在握,孙权越来越变得刚愎自用。

  而且曹为了让孙权出兵,加封孙权为吴王,这可是孙权一只想要得到的。此时孙权可谓是春风得意,难免有些目中无人,所以陆逊的劝说根本没有作用。而因为当初阿斗杀了吕蒙,而吕蒙在军中是深得人心,所以军中很多地将士也同样支持伐蜀,为吕蒙报仇。虽然江东也有深明大义之人,认为此时伐蜀不是时候,但是无奈人心所向。

  见到无法阻止孙权伐蜀,陆逊只好将伐蜀的指挥大权要了过来。在陆逊看来,伐蜀不易成功,但是也不能说没有一丝地机会,兵权在自己的手里,陆逊还能够安心点,陆逊别地不敢保证,但是至少可以在进攻不利的时候全身而退。而若是别人领兵,陆逊真的不放心,说不定一个不小心可就把江东的这点家底子败光了。

  就在陆逊刚出议事大殿的时候,一个声音从后面传来。

  “大都督,请留步!吴王有请!”

  陆逊回头望去,发现说话的正是孙权地一名贴身内侍。

  内侍将孙权引到了内堂当中,而陆逊也没有避讳什么,跟着内侍走了进去。

  孙权是孙策的女婿,按辈分得叫孙权一声叔叔,陆逊也算是半个孙家的人,所以陆逊进孙府并不需要太避讳什么。

  陆逊走进屋中,发现孙权正斜卧在那里,于是陆逊急忙拜道:“见过吴王。”

  “伯言免礼,都是自家人,就不用客气了。坐吧!”

  陆逊坐下以后,孙权开口问道:“伯言,我知道伐蜀并不容易,不过你也要太过担心了,我已经命交州士遣使去了南蛮,约南蛮孟获一起起兵伐蜀。士与永昌太守雍交好,而且到时候交州以及五溪的蛮族也会助孟获一臂之力!”

  陆逊眼睛一亮,这对陆逊来说的确是一个非常好地消息,蛮族人非常彪悍,特别是在山林丛生的地方,战斗力是非常强大的。而且蛮族人基本上也是全民皆兵,虽然蛮族人总人数比较少,但是能抽调出来地兵马一点儿也不少。

  

  永昌郡。

  雍是汉什方侯雍齿之后,而雍家也是益州的大族。自刘璋那时候起,雍就为永昌太守。

  永昌郡位于大汉地西南端,而且道路塞,与蜀隔绝,刘备管理起来十分的不方便,可以说在永昌这个地方,雍就是土皇帝。

  雍与交州士关系非常不错,而士降东吴以后,曾经多次劝说雍一起归降东吴,而雍一直都没有答应。其实雍并不是不想答应,而是在等待一

  的时机,从而获取更大地利益。

  如今雍终于等到了这个时机,孙权透过士向雍许诺,只要雍能够连同南蛮孟获一起造反,就封雍为益州刺史。

  永昌郡,雍的帅帐当中。

  “军师,我已经答应孙权了,要不咱们现在就起兵吧!”雍开口对身边一个文士打扮的人说道。

  这个文士打扮的人就是雍的军师,年前的时候,这位军师毛遂自荐来找雍,而经过雍一番考问之后,发现这人果然有些真才实学,所以就留在身边当了自己的军师。

  而这名军师,就是周善!

  周善在去年的时候经过吕的联系,偷偷的来到了永昌,投在雍帐下,目地除了监视雍以外,还有就是在关键时候推波助澜一把。

  周善好歹跟在周瑜身边多年,也学到了周瑜的几分本事。而且在永昌这个地方,穷乡僻壤,也没有什么文人名士,所以周善这点水平在雍看来,已经是大贤了,在加上周善办事也算卖力,很快就取得了雍的信任。

  只见周善摇了摇头,开口道:“主公,现在起兵还不到时候,南蛮那边还没有准备充分,况且只有主公一人,未免势单力薄。听闻主公与那太守朱及越~=太守高定交好,主公不如联系此两人,一起起兵,共谋大事!”

  “军师所言极是,我这就派得力心腹前往与越~=,联络朱与高定。”

  

  与此同时,曹地使者也抵达了西羌与鲜卑。

  西羌彻里吉当即表示,愿意领兵十五万,助曹一臂之力。而鲜卑的轲比能却没有立刻答应。轲比能还是担心损失过大会让慕容鲜卑及拓跋鲜卑有机可乘。但是经过使者重重的许诺和一番讨价还价之后,轲比能也答应领兵十万,帮助曹抵抗刘备。

  而与此同时,刘备命关羽领兵三万出斜谷,迷惑曹军,让曹军以为刘备大军将要出斜谷攻长安,而刘备自己则领大军出祁山,直奔天水而去。而魏延的五千兵马则在子午谷南口整顿,等到何时时机便走子午谷,奔袭长安。

  不过大家都没想到,打响雍州大战一次炮地不是关羽、不是刘备、也不是魏延,而是远在上庸的孟达。

  如今孟达因为援助关羽有功,也被刘备加官进爵。如今上庸、西城等地,全都由孟达统领。

  刘备给了孟达极大的权利,命其督军上庸。根据刘备的指示,在刘备北伐的时候,孟达可以伺机而动,夺取襄阳,当然若是无法夺取襄阳,刘备也不会怪罪,只要能够牵制住襄阳的曹军即可。

  如今曹仁被调往了淮南,而接替曹仁防守襄阳一线地正是征南将军夏侯尚。同时夏侯尚还领了荆州牧,并且于江陵击败了吴将诸葛瑾。

  

  上庸城。

  “将军,成都来信!”小校冲进来,将一封信递给了孟达。

  孟达低头一看,发现来的只是一封普通的信,而不是军报,心中微微一松,可是当孟达看到信的落款时,马上又紧张起来。

  这信正是阿斗写给孟达的。

  孟达急忙仔细地阅读起来,而信中,阿斗提及了几件事情。

  第一件事情就是让孟达不要急于进攻襄阳,只需出兵虚张声势一番即可,而若是遇到司马懿,立刻退回上庸,千万不能与司马懿正面冲突。

  第二件事情就是让孟达小心申耽、申仪两人很可能会背叛。

  这两件事情都是阿斗根据历史上孟达败亡的经过提醒孟达的。

  特别是申耽与申仪两人,典型地投机分子墙头草。这申耽兄弟本来是西城的一方豪强,聚众千人盘踞西城与上庸,后来投靠了张鲁,张鲁被曹操所灭后两人又投靠了曹操,而后来刘备伐汉中,两人见刘备势大,又投降了刘备,再到后来,诸葛亮北伐,两人见蜀国势衰,再一次投降了曹魏,顺带着连孟达一起出卖了。

  这位太子殿下料事如神,孟达已经是体验过了。而且孟达是一个心机很重地人。虽然此时孟达没有防备申耽兄弟,但是从信中孟达可以看出来,太子好像并不喜欢申耽两兄弟。

  太子是未来的皇帝,在孟达看来,他日阿斗登基以后,肯定会铲除掉一些看着不顺眼地人。阿斗不喜欢申耽两兄弟,哪怕是申耽两兄弟再忠心耿耿,下场肯定也好不哪里去。至少两人以后升官是没希望了。

  孟达觉得,应该适当的打压一些申耽兄弟二人,而且还可以趁着这个机会好好地巴结一些阿斗。相比起来,跟着年轻有为的阿斗,肯定比跟着六十多岁的刘备更有前途。毕竟阿斗是太子,早晚都是皇帝,而刘备今年已经六十多岁了,就算让他蹦,也蹦不了几年了。

  此时,孟达早已经把刘备伺机攻取襄阳的指示抛到了脑后,全身心的扑进了如何讨好阿斗的大计当中。

  ———————

  好久没要票了,厚着脸皮要几张!

  第四卷 登基 第六十二章 关公出斜谷

  龙二年,蜀汉章武元年,前将军孟达领兵十万,。

  孟达手中自然没有十万大军,实际上孟达只有两万多人,但是孟达这次行动本来就是为了配合刘备大军的行动,牵制住曹军一部分的军力,虚张声势自然是必不可少的。

  荆州牧夏侯尚立刻派人回求援,而这时候,曹真的大军也已经出发前往雍州。

  在得到夏侯尚的回报以后,司马懿向曹真建议,由曹真带领大军先行前往雍州,而司马懿自己则领兵两万,前往襄阳,先助夏侯尚解决孟达这个后顾之忧。

  司马懿的出发点是好的。孟达虽然诈称十万,但是实际上并没有这么多人,这柿子要捡软捏,所以司马懿决定先解决孟达。况且雍州之大,刘备也不可能短时间内将雍州完全占领。这也让司马懿认为,有自己先解决了孟达再往雍州也不迟。

  而且之前司马懿跟随曹操驻军摩}的时候,对上庸也做了一些功课。

  西城、上庸、新城三城自西向东连成一条线,这也就给了孟达足够的战略纵深。若是曹军进攻的话,孟达可以凭着三城层层驻防,等待汉中援军。所以如果正常情况下,魏军想要攻取上庸这个战略要地,成功的可能性并不大。

  正常进攻拿不下上庸三城,那自然要找一些非常规的方法,而内应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这时候,司马懿注意到了驻守在西城的申耽、申仪两兄弟。于是司马懿立刻派人秘密联络申耽、申仪两兄弟。

  而此时的新城,申耽、申仪两兄弟正跪在孟达面前。

  孟达出兵荆州,所谓三军未动粮草先行,西城作为上庸的后方,自然存有不少的了粮草,于是孟达便命申耽、申仪二人运送粮草。

  自从孟达知道这太子爷不喜欢申家兄弟以后。便开始琢磨着怎么讨好阿斗。凭着孟达地身份。想要故意找茬整治申家兄弟。那太容易了。最后。孟达让这二人运送粮草。然后暗中使坏。

  孟达命两人十日内运送粮草到新城。十日算起来并不是很少。可是偏偏孟达又派人破坏了道路。故意延缓两人地行程。结果申家兄弟两人紧赶慢赶。还是晚了两日。

  “申耽、申仪。我命尔等十日内运粮到此。可是你二人却花了十二日。如今战事紧急。若是因为军中缺粮而乱了军心。你二人如何承担得起!”孟达沉着脸。开口说道。

  “将军。非是我等不用心。实则是道路难行。我等日夜兼程。还是慢了两日!”申耽急忙解释道。

  “道路难行?我大军来地时候道路怎么是好好地。肯定是你二人狡辩!”孟达是存心找茬。自然有地是借口。虽然这计策很卑劣。也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但是孟达是主帅。这里孟达最大。还不是孟达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地。

  申耽和申仪两人对视了一眼。此时两人同时察觉到了今天孟达有些不一样。一丝不安同时从二人心中泛起。

  “末将知罪,末将延误粮草,罪该万死,请将军恕罪!”申仪意识到不妙以后,眼珠一转,马上开口说道。而旁边申耽也跟着求饶起来。

  两人都看出来,如今孟达心情好像不怎么样,这时候,可千万别跟孟达起争执,所谓好汉不吃眼前亏,如今还是顺着孟达一点,大不了挨一顿训斥,最严重也不过受几根军棍。

  “恩,既然你二人知罪,那么来人啊,给我将这二人押入大牢,听候发落!”孟达开口道。

  两旁如狼似虎的士兵立刻冲了过来,将二人压了出去。

  见到二人被押出去,孟达身后两员将领同时站了出来。

  这二人一人交李辅,是孟达的心腹。而另一人叫邓贤,当然这个邓贤可不是当年刘璋手下的大将,两人只是同名同姓而已,如今孟达身边地这个邓贤是孟达的外甥。

  “舅舅,您今天这是唱哪一出啊!为何要治罪于申耽、申仪二人?”邓贤开口问道。

  “你以为这是我的意思?我告诉你,这可是太子地意思!太子不喜这两人,你舅舅我自然要为太子分忧了!”孟达开口说道。

  “太子不喜这两人?”此时邓贤已经明白了孟达此举的用意。

  只见孟达看了看身边的李辅,开口说道:“申耽、申仪两人畏罪自杀,已经在牢中自尽了!李辅,这事就交给你去办吧!”

  

  大牢当中。申耽与申仪被关在一处。

  “我老觉得今天地事情有些不对劲,莫非是有人故意陷害你我二人?”申耽开口说道。

  “哼,什么‘莫非’,根本就是有人想要陷害我二人!等我出去以后,一定要查查到底是谁敢跟我们作对!”申仪道。

  “你发现了么,今天孟达将军也有点儿反常。”

  “是啊,你不说我还忘了,今天孟达的确有些反常。不过别担心,孟达身边的心腹将领李辅平日可收了咱们不少的好处,他肯定会保咱们出去地!”

  申仪话音刚落,牢门便被打开,外面走进来一个人,正是李辅。

  “李将军,我们在这里!”申耽急忙呼喊道。

  只李辅来到两人近前,申仪开口问道:“李将军,今日之

  有人要陷害我二人,李将军一定要帮我们兄弟脱困

  而申耽也补充道:“是啊,事成之后,我兄弟二人定有重谢。”

  “重谢?二位就不必了,李某这次受之不起啊!”李辅叹了口气,而后开口说道:“实不相瞒,李某这次前来是来取二人的性命的!”

  “什么?”申耽和申仪两人看着李辅那认真的表情,知道李辅并不是在开玩笑。

  联想起来这次两人是被人陷害,再加上今日李辅前来,申耽与申仪两人很自然的想到了四个字——杀人灭口。那么如此看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