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掌事(完结)-第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那要叫什么?”裘大东不解。

  “小小姐?”裘大东直结巴,“可可这是祖业啊!”

  自古祖业传男不传女。

  “以前是祖业,现在就是嫁妆。”墨紫尽责补充,“东伯,您和您的孙女如今也是咱们姑娘的陪嫁了。不过,姑娘嫁到上都来,你们算是有靠山了。”人既然没有要自由的意思,那就跟着裘三娘混吃混喝吧。

  “一直说祖业祖业的,我眼里光看到地,没看到营生。东伯,这红萸坳原本是做什么用的?田庄还是鱼业?”裘三娘问了一个她和墨紫都很感兴趣的问题。

  裘大东骨子里就是主任说什么是什么。祖业变成了姑娘的嫁妆,他也只好跟着祖业变成了姑娘的陪嫁仆人。这个思想转得很快,他听裘三娘的问题,倒是一愣。

  “姑娘不知道吗?红萸坳不产庄稼,河水急,也难捕鱼。你曾曾”没人搞得清楚是哪一位,加上裘大东大字不识,“爷爷吧,当年在这儿开了个小小的船场子,专给人造捕鱼小船和那种一人两人坐的小舢板子。因为工活细,出的船又稳又快,赚了些钱。后来都乱了,他才带全家南下。以后捎过信来,说子孙们不想接手船场子的生意,让我先祖看着地,怕将来裘氏再遇到什么灾什么难得,说不定还需要干回老本行。”

  墨紫听着,面色沉静,心涛起伏。

  船场子?红萸坳!是了,那样外凸内凹的大鱼肚地形,宽阔的河面,布袋搬的河段,就近的江,别说造小船小舟,即便是千石载量的江船都能造好航出去。

  这个坳,简直就是完美的船场地段。她一开始竟然没想到。


  ●● 第113章 灿烂祖业(五)

  “船场子?”裘三娘的反应和墨紫的心情截然不同,她本来就对红萸坳不抱希望,看到裘大东后,还以为可能祖业是指别的什么,谁知道只是造小船的工场。怪不得,裘氏子孙都不肯继承,她老爹常到上都只看铺子,也从来不曾来过这地方。

  “我听我爷爷说,那时红萸坳可忙活了,从早到晚都是敲打声。”裘大东没察觉到裘三娘渐渐黑下去的面色。

  裘三娘不耐得挥挥手,“东伯,行了,我对木匠活一窍不通,且一听梆子声都头疼。”

  裘大东本来兴致正高,一下子就怏怏然,“小姐,那您会把船场重新办起来吗?”

  “恐怕难,你不知道如今的形势,造船业全掌在朝廷手里,对民间私人船场控制很严,难以申请许可凭证。而且,不是内行人,吃不了那行饭。”裘三娘对船业还真得不了解,只知道几乎所有大的船场都由工部统设统管,而对民间有哪些人又做得好的,一无所知。

  “再说,这行我瞧着,没什么大赚头。”顶多就是小利。

  “小姐,咱有许可从业凭证呀。”裘大东一句话又让人诧异了。

  墨紫偷偷造过橄榄船,因此对船业还算有点了解,裘三娘说的一点不错,造船业一向由朝廷把持,就好像是现代的国营企业。

  因为,水运是最重要的国本之一,特别是四国由江而分,以水为界,一旦决裂,水战便是第一场仗,所以造船术的强弱,根本上决定了国家的强弱蚂,各都重点发展造船业,而大周在这个领域是皎皎领先者,当世最好的船工几乎都集中在工部之下,也因此,对民间获取从业许可的条件十分严苛。能进入者寥寥无几,而即使能把船场开出来,找好的船工几乎是不可能的事,优秀的,都被招到工部效力去了。所以,民间造船工艺十分贫乏落后,不能与官方船场造出的船相比。

  即便环境如此苛刻,裘三娘有一点却说错了,造船的利润,一点都不少,不但不少,还很大。

  首先,船的需求量大,官方船场虽是工艺好工匠能,但他们主要造的是官船,优先的也是官家订单。接民船的单子,但一年有限额。

  买家得走后门,而且出船的效率实在不敢恭维,这么说吧,蚂墨紫曾蚁想过偷懒,请洛城船场把橄榄船上下两个盖给打出来,居然跟她说要三个月,后来她找了散工帮忙,二十天就弄好了,那些嫌官家船场速度太慢,又无门路的人,只要能转而寻求民间船场。

  这就导致第二个潜在机会,因为私营船场屈指可数。

  话说,整个洛州只有两家。墨紫找一家问,确实生意好得很,但工艺也很一般,造价却比官家船场的贵,裘三娘给的买船银子根本不够,不过,对一般的买家而言,没得选,贵也只能贵了,这个市场,几乎是不能讨价还价的,都得客人干巴巴求着船场老板。

  为什么?

  等于是官家,加上民营寥寥十来家的寡头市场,面对巨大的需求,买家要讨价还价,那就请找别人去,不过他们也笃定买家找不到别人,交通又不发达,骑驴赶马半个月找上一家,嫌价格不好,还得再花十天到另一家去?买得起船的人,是不在乎这路费,可时间还有费的功夫呢?所以,银子倒是小事,而更在乎这船造出来,行得稳不稳,走得安不安全,他的货能不能上得了岸,万一船发生事故又该怎么办。

  综上所述,墨紫认为,船场是一个很难进入的行业,可是一旦进去了,其利润是可观的。

  要不,她跟民营小船场老板讨价还价时,对方也不会理直气壮说订单已经接到明年年底,让她两年再来了,那个船场的面积只有红萸坳的五分之一大,普通的二十人画舫那种尺寸到顶了。

  裘三娘对船业完全没概念,才轻而易举说出没有赚头这种话,因为普通的商人不会对船业有了解,只觉得官府限制得严,又几乎没有什么人做这一行,就认为无利可图而已。

  “东伯,你可知从业许可证是有年限的。如果交税便罢,交不上税三年就会取消从业资格,得重新申请。”目前,入船业的本金条件是三万两,墨紫听人说后咋舌,从此对船业敬而远之,转而变成地下工作者,私造了那么一艘橄榄,“红萸坳荒了这么多年,应该早过了年限。”

  “不是的,不是的。”裘大东着急摆手,“裘老太爷当初南下时,交清了税,又给我家祖爷爷留了银子可交十年税,船场子虽然已经没有再做,可休业期的税一年五十两,再加上这种地种不了田,官府征收也无用,就一直保留到现在,今年年初刚给咱们换了新的从业本,还有皮面子包着,我一向随身携带着的,怕家里万一遭偷儿,小姐,你请看。”

  说完,就从怀里深掏出一个棕皮簿子。

  墨紫接过,递给裘三娘。

  裘三娘看完,就给墨紫,“你也看看。”

  墨紫一看,果然是今年的日期,盖着上都工部大官印,写特许红萸坳经营船场等字样,续给了五十年期。

  “可是,东伯,如果只给了你家祖爷爷十年的税银,之后怎么交的?”墨紫看过祖孙的生活环境,就是穷人一双,连鸡蛋都吃不起。

  突然,墨紫明白了。

  “老太爷也给了我祖爷爷安家费,差不多有百余两,我们都自己种菜种稻,养了些鸡鸭猪,虽说坳里没多少好地,总算能自己自足,用不上那笔银子,税银就可以多交两年,卖菜卖蛋卖家禽一年也有十来两的积蓄,这期间,战乱的年头和免税的年头倒不少。这么东拼西凑。再靠老天帮忙该交的都交上了。”裘大东的话,证实了墨紫所想。

  “姑娘,东伯自己省吃俭用,家里能卖的,都卖了换钱上税。连妞妞吃个鸡蛋,都自己掏腰包贴钱。”墨紫觉得此刻她要不跟裘三娘说出这件事,会遭天谴的。

  裘三娘也不是铁石心肠,红萸坳这么破败。裘大东还能这般赚钱为主死守了这份家业,她亦有些动容,“东伯,这么多年辛苦你们一家人了。”

  “小姐,这是小的应该做的,没有裘家人,今天就没有我祖爷爷也没有我大东,更没有妞妞,小姐既然如今嫁到上都,这证您就收好吧,不管小姐要不要把祖业重新经营起来,可终于又回到主人手上,我心里也踏实。”实心肠的人说话句句肺腑。

  裘三娘看着墨紫手里的棕本,虽然也知道裘大东几代能把这份祖业保留下来实属不易,换个居心不良的仆人,卷了银子就跑了,但裘家这三代只做丝绸米粮的买卖还有购肥地开庄子这些营生,对这片荒瘠的土地,实在提不起兴趣。

  “东伯,这事我再想想吧,过两日,我便要嫁进夫家去,一切等我安顿完,是放着,还是转手,一定有安排就是,不过,即便卖了,你跟妞妞照跟我,不用担心没去处。”裘大东这样的仆人,能不能干另说,单忠心一样,裘三娘就不会亏待他。

  “小姐,小的身份卑微,也不曾读过书,不过知道当初裘家先人的用心良苦,是想给后代哪怕一个念想,一个可以从头开始的地方,小姐若不急需用钱,要么觉得年年交税太费银子,小的会想办法的,请别卖出去。许是将来小少爷,小小少爷有兴趣了,接过去做,也算是祖业的继承。”裘大东没读过书。但说话条理分明,不是愚钝之人。

  墨紫听到小少爷,小小少爷这两个词,笑得眼眸灿灿。

  裘三娘瞪墨紫一眼,对裘大东的话却没怎么放在心上,口中只敷衍应了,“再不回城就晚了,我以后会再来的,你也带孙女回去吧。”

  “小姐,今日既然来了,要不要给东伯补些银两?”墨紫一直等到裘三娘提,但没等到,不知道这位是犯了小气的毛病,还是压根没想到。

  “啊,对了,可也不叫补。既然如今才成了我名下的产业,日常开支就我这儿取,“不过,不可能补她那些爷爷们欠的,裘大东刚还说了,银子他自己能想办法,当然,她还不至于那么过份。”东伯,你平时就记个帐,用多少钱买了什么,卖多少鸡鸭赚了多少钱,每隔段时间,我让丫头来拿帐本派银子。

  “小姐,小的不识字。”裘大东对这个任务犯了难,同时多看一眼墨紫,想不到这小哥是丫头。

  墨紫真是服了裘三娘,嫁妆都几万两了,还斤斤计较卖鸡蛋鸭蛋的钱。

  “东伯,那你就拿个小箱子,把姑娘给你的钱放在里头,用的时候取,卖了东西就把赚得钱放进去,我每次来,你跟我说说买了什么?卖了什么就成,具体的,我以后再教你。”墨紫劳意帮助弱势群体。

  “这个钱,我平时存钱也这样。”裘大东憨笑。

  “姑娘,给东伯多少银紫?”墨紫等人示下。

  “二十两吧。时五两备个急,其中五两是给东伯爷孙俩的私用银子,以后按月给,每月二两,等妞妞长大一点会再多给一两,东伯,菜地从今就不用算主家的,还有家禽那些,分一半出来当作你们自己养的罢。”裘三娘这是发了一回大善心?

  墨紫拿出几锭小银子,约二十两,塞进裘大东手里。

  裘大东差点又老泪纵横,说谢谢主子,见妞妞喜滋滋吃着饼过来,忙拉着又磕头。

  而且,怎么拉起来都不肯起,直到在载着他新主子的车转过弯去。


  ●● 第114章 才子萧三(一)

  花轿在震天的鞭炮声中入了敬王府大门。

  照上都迎新娘的惯例,轿子该在大门外停下,由媒婆背进去。不过,这惯例在敬王府行不通,因为,太远了。

  这个府邸住了萧家两代王爷,自老王爷而下四代同堂,全住在一起。

  老王爷有三个嫡子,二子受皇命承得王爷位,大子三子均在朝中有武官位,因老太爷主张家和万事兴,嫡室子孙不分家,而皇上赞赏其治家有道,赐织云坊大一半拨为敬王府第。其中园林景致,碧湖绿岛,亭台楼阁,还有将近八百的三仆从,依然宽宽落落,平时三房互相串门子,轿子是必需的,马车是高效的,快马是紧急的。

  敬王府粉为三个园子,敬芳园为主园,由敬王爷这家和老王爷王妃住着,华明园给了大房,惠喜园给了三房。


第三代萧姓子孙,尚且嫡庶同住,但庶子一成亲,就必须分家出去单过,这也是大部分贵族官家高门的作法。

  李氏昨日给裘三娘她门说了整整一个时辰敬王府的事,不过墨紫也就记得这些,倒不是她的记性差,而是其他的,她不特别很赶兴趣,比方说,王爷的名头为何不传长子?因为谁优秀就传给谁呗,对这时的古人还觉得不太合乎常理,对墨紫来说,墨守成规传给长子才很有问题,再比方说;萧家三房之间看似和睦,其实有谣言说不合,这不废话吗?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更别说八百来号人都凑成一国了,还有她也看出来了,很多关于敬王府的事,李氏都是听人这么说的,一句话传十个人就变了味,更何况一个时辰的话,可能早歪没谱了。

  亏白荷绿菊听得那个仔细,墨紫想她当时要是主动提出当文书,估计人抢着给她磨墨铺纸,然后给它装订成册,随身携带,没事时就巩固一下,最好因此就能让裘三娘变成王府里人见人爱的宠儿,从此婚姻美满爱情如意。

  真是皇帝不急太监急,她看裘三娘,分明也是无趣。一个耳朵进一个耳朵出的。

  乐手在最前,媒婆接着走,新娘的轿子跟着,四个陪嫁丫头跟在后面,还有那已经风光游过四街的八十抬嫁装箱子,长长一条队伍。

  前庭据说也是男子们会客的地方,却不像裘府的前园,这里树少花圃多,矮矮从地上拔起,没有花圃的地方,都铺了青石,屋子比洛州的高大,却全部是平房,整个庭院看上去空间很大,很高,多用青和乌双色,用花的明亮装点,门廊下一卷卷垂着苍洁的纱片,风一起,就飘动起来。

  若说裘府偏南,因此庭院有江南的雅趣别致,那么敬王府的前庭,则实实在在是大唐建筑的风格,庄严中有灵秀,肃穆中有飘逸。

  “敬王府好气派啊!”四个丫头中,绿菊随裘三娘在外走动的时间最少,而且从未到过北方。

  近五十年来,南士北进的安居商贾和士者增多,整体风格产生了变化,学士府的建筑就偏江南调,讲究细巧精致的园林和楼阁的层次。因此,让她们这些南来的人,不会有太大的心理落差。

  绿菊觉得是气派,的确敬王府里的一草一木似乎都比别人家的粗劲狂傲,不过,在墨紫眼里,更欣赏的是建筑本身传自于大唐的悠远旷然,真令人醉心不已,她甚至想,即便自己可能不喜欢住在这里的人,但对于这座王府恐怕是讨厌不起来了,也好,居住环境直接影响人的心理,至少能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到了前庭,就见一条四马并行宽的过道,往两边弯伸过去,而乐手不拐过任何一边,直直上过道,进入对面贴着喜字的一扇大门。

  这道门比敬王府的大门小一号,上挂牌匾金字,写着敬芳园。

  门口迎出小厮,还有管家管事之类的人,请了媒婆说话,因此就停在门前。 

  白荷回过头来,神情又是紧张又是喜悦,“就要进王府内园了,绿菊,你别东张西望了,让人以为咱们没见过世面似的。”

  又交代墨紫,“墨紫,带着她点儿,这丫头平时就最爱瞧热闹,没人在耳边提着醒,我怕她忘了今天是什么日紫。”

  “我才不会,放心,怎么都不能给咱们姑娘丢脸。”绿菊噘噘嘴,很不服气,却还是下了保证。

  对丫鬟来说,小姐出嫁的日紫大概比她们自己出嫁还要重大。

  “白荷,让我带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