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赫鲁晓夫传-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赫鲁晓夫等主席团成员离开克里姆林官后,斗争并未停止。紧急调遣来的一营海军边防部队接管了克里姆林宫的保
卫工作。主席团成员身边更换了新的保卫人员。内务部大楼被包围、戒严。在内务部副部长谢罗夫的领导下,搜查和逮
捕了贝利亚的同伙和亲信,其中有刚从监狱被贝利亚释放出来的阿巴库莫夫(原国家安全部部长,列宁格勒案件的炮制
者)、麦尔库洛夫(国家监察部长)以及贝利亚的秘书处处长柳德维戈夫和代理顾问沙里亚等几十名内务部官员和内务
部部队各师的指挥员。几乎没有人反抗。逮捕行动组织得很好,以致莫斯科市民竟毫无觉察。逮捕于第二天继续进行。
内务部和国家安全部在各共和国、州、市一级机构的头头脑脑纷纷被捕入狱。
当中央委员会在克里姆林宫举行全体会议、批准把贝利亚开除出中央委员会以后,内务部就不再是一度凌驾于党和
政府之上的权力最大的组织了。
赫鲁晓夫在这一事件中起了比较重要的作用,他的勇气、刚毅和主动性体现得淋漓尽致。朱可夫以军队为后盾支持
了赫鲁晓夫,使赫鲁晓夫第一次看到军队在最高层发生重大事变时的决定性作用。
贝利亚的被捕标志着第一届“三头政治”的结束。苏联领导的大权顺利地过渡到由马林科夫、布尔加宁和赫鲁晓夫
组成的第二届“三头政治”。马林科夫作为部长会议主席无疑拥有很大的权力,但他必须向苏共中央主席团报告工作。
另外,他还对贝利亚一案的调查深感烦恼。贝利亚在供词中为了解脱自己,将很多事都说成是受马林科夫指使,向这个
一直被视为盟友的人身上栽赃。布尔加宁的权力则有名无实。因此,在这新的“三头政治”中,赫鲁晓夫成为最积极和
最活跃的成员。他在 1953 年 9月的中央全会上被选为中央第一书记,权力更加扩大了。党的中央委员会这时不仅全面
控制了内务部的活动,而且还严格监督所有苏维埃政府机构,包括马林科夫所领导的部长会议的工作。国家和党的所有
工作的创意都将由党的中央委员会、中央主席团和书记处发起。换句话说,未经中央委员会的批准,任何提案都是无效
的。
第六章
苏共中央第一书记
1953年 12 月 17 日,苏联检察院宣布,贝利亚及其同伙的案卷已经准备就绪,他们的案件将由苏联最高法院的特
设法庭审理。按照 1934 年12月 1日的法令,被告不得当堂提出抗议或任何形式的上诉,判决应当立即执行。贝利亚曾
依据这一法令,使许多无辜善良的人无法申辩,含冤而死。如今终于轮到了他,这可真是自食其果。特设法庭的庭长由
科涅夫元帅担任,法庭成员包括一些著名的军队领导人和各部委领导人,其中有全苏工会中央理事会主席尼。米。什维
尔尼科,莫斯卡连科和苏联最高法院副院长兹亚金。全部审判工作持续了整整六天,但审判记录从未公开发表。
贝利亚的罪行尽管足以被定罪和处以死刑,但与其所作所为有关的党中央主席团其他成员的问题则不宜公开披露。
对贝利亚的罪行调查愈深入,触及他人,尤其是目前在位者的问题就愈多。因此,中央不允许将审查结果公之于众。
报刊上关于审讯和判决贝利亚及其同案犯的报道极为简略。只是在市和区一级的党组织会议上宣读了有关审判过程
的较为详尽的材料。然而,全国的反应却十分强烈。贝利亚被处决一事使劳改营的千百万囚犯受到震动。斯大林的逝世
已经在这里燃起了获释的希望。对“医生案件”的重新审查和贝利亚之死更加助长了这种情绪。劳改营的管理人员变得
和善了,制度也有所松动:宿舍窗户上的铁栏杆被拆除了;特种劳改营的犯人可以同家人见面。
苏联检察院收到的要求平反的申诉书堆积如山。对这些申诉,尤其是直接受害于贝利亚的受害者的申诉,不能不予
受理。根据中央主席团的决定,总检察长开始对“列宁格勒案件”进行调查。调查结果使库兹涅佐夫、沃兹涅先斯基等
2000多人恢复了名誉。随着“列宁格勒案件”调查工作向纵深发展,再想掩盖马林科夫在这一事件中的所作所为已是不
可能了。危险笼罩在马林科夫的头上。
1953年,苏联最高苏维埃举行了第 5次会议。部长会议主席马林科夫在最后一夭的会议上做了总结性的报告。这是
自斯大林以来苏联领导人第一次全面地阐述自己的施政纲领。
马林科夫在报告中提出了一项“迫切任务”,即要在两三年内大大增加供应给人民的食品和制成品,大大增加供应
给居民的各种消费品。马林科夫回顾了苏联工业发展的历史,指出苏联共产党是以发展重工业来开始国家工业化的。经
过 1/4 世纪的努力,终于解决了发展重工业的任务,使苏联拥有了强大的、技术上完备的重工业。在工业总产量中,
生产资料的产量 1953 年已占 70 %。马林科夫认为,直到现在“我们还没有机会以发展重工业那样的速度来发展轻工
业和食品工业。现在,为了保证更迅速地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我们能够、也必须用一切方法来加快轻工业
的发展”。马林科夫接着说,政府和党中央认为,必须大大增加发展轻工业、食品工业和发展农业的投资,广泛地吸收
机器制造工业和其他重工业企业来增加消费品的生产。为了确保人民消费品生产的急速提高,必须确保向人民提供粮食、
向轻工业提供原料的农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谈到这里,马林科夫承认农业方面的问题还很多。不少集体农庄、
甚至整个地区的农业处于无人过问的状态;集体农庄的实物和现金收入很少;畜牧业发展不顺利;马铃薯和蔬菜方面生
产落后。马林科夫认为要从组织上和经济上进一步巩固集体农庄,以便生产充足的粮食和生产充足的轻工业原料。为了
提高农业生产,马林科夫提出,政府将采取以下措施:提高肉类、奶类、羊毛、马铃薯、蔬菜的收购价格;高价收购农
民完成义务交售以外的剩余农副产品;降低农民个人副业义务交售的标准;降低农业税额;国家预算拨款提高农业机械
化和电气化水平,增加矿质肥料的生产。1953年,国家给农业的拨款增加到 520亿卢布。
马林科夫在发言中还提出要进一步扩大贸易,增加商品量。他说,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贸易,现在是、而且在今后很
长一段时间内仍然是社会主义成员中消费品分配的主要形式,是借以满足劳动人民个人日益增长的需要的主要形式。因
此,他提出要增加消费品生产,开辟供应市场商品的其他来源,利用贸易机关在经济中的杠杆作用。
同时,他还提出要改善居民居住条件,改善医疗设施,扩大学校和儿童福利机关网等。
马林科夫在苏联人民面前展示出一幅崭新的图画,要改变斯大林时期发展经济的传统方针,要调整重工业、轻工业
和农业的比例关系,以增加投资、改变政策、发展贸易等办法迅速发展轻工业和农业,更快地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过了一个月,苏共中央召开了九月全会,赫鲁晓夫在会上作了《关于进一步发展苏联农业的措施》的报告。报告的
前提同马林科夫在 8月份苏联最高苏维埃第 5次会议上的报告完全一致,就是在今后两三年内大大增加对全体居民的食
品供应,同时保证把全体农民的物质福利提高到更高水平。赫鲁晓夫对苏联农业状况的估计也一样。他同样指出,农业
生产水平低和许多重要部门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过去国家把主要的力量和资金用于扩大重工业,当时没有可能保证
重工业、农业和轻工业的同时迅速发展。他认为,农业落后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农业领导工作中的缺点,许多农业部
门违反了物质利益原则,违反了劳动组合章程,对农业机械拖拉机站的设备利用得不好,党;苏维埃和农业机关领导不
力。他提出的改进农业的措施更具体一些。
但是,赫鲁晓夫在对待重工业、农业和轻工业关系上与马林科夫稍有不同。他的提法是:“在现阶段,最迫切和最
重要的国民经济任务是:在继续大力发展工业的同时,求得农业所有部门的迅速高涨。”
此后,9 月 26 日,苏联部长会议和苏共中央发布了《关于增加马铃薯和蔬菜生产和采购量的措施》的决定;10月
1 日,发布了《进一步改进机械拖拉机站工作措施》的决定;10月 31 日,发布了《关于扩大日用品生产和改进日用品
质量》的决议;11月 1日,发布了《关于扩大食品生产和改进食品质量》的决议。这些决定和决议是对马林科夫演说和
赫鲁晓夫报告的具体化和进一步落实的措施。当时,人们看不出政府和党的领导人之间有什么分歧。
11月 6日,伏罗希洛夫在莫斯科庆祝十月革命 36 周年的大会上作了报告。他首先强调了马林科夫在苏联最高苏维
埃第 5次会议上的演说的精神。他指出,根据这一主旨,党和政府通过了若干决议,保证日用品产量的迅速增加,农业
进一步的大力发展,苏维埃贸易的改善,销售量的增加等。他还说,这些决议标志着苏维埃经济发展的一个新阶段。第
二天,布尔加宁在红场阅兵式上的演说也重复了这一意思。1954年元旦,马林科夫在答美国新闻社记者问时,祝愿苏美
两国之间的关系在新的一年得到加强。他认为,“在 1954 年内,国际紧张局势进一步缓和是存在着有利条件的”。伏
罗希洛夫的新年祝词仍然把最高苏维埃第 5次会议和中央九月全会通过的决议相提并论,说它们的精神是“关心人民的
福利和幸福”。
这时,贝利亚案件已审理完毕,贝利亚于 1953 年 12 月 23 日被处决。因“列宁格勒案件”而受牵连的人被平反
后,平反者关于监狱、劳改营中的生活,以及对审讯时的回忆,在舆论方面已构成了对马林科夫声誉的威胁。
1954年 1月 12 日,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发布了举行最高苏维埃选举的命令。13日,党的机关报《真理报》就此事发
表了一篇社论,只提九月全会的决议,而没有提最高苏维埃第 5次会议,而且强调党的中心工作有两个:一方面尽力使
国家的经济基础——重工业得到发展并推向前进,一方面要在两三年内迅速提高农业各部门的生产,向居民大量供应食
品和工业品。接着,在 1月 21 日纪念列宁逝世 30 周年的大会上,中央书记处书记波斯帕洛夫作报告时开始强调发展
重工业的重要性。他说,只有重工业才能为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提供可能。
第二天,赫鲁晓夫给苏共中央主席团写了一封名为《解决粮食问题的途径》的信。赫鲁晓夫在信的一开头就批评了
马林科夫在联共(布)19次代表大会工作总结报告中关于苏联谷物问题已经彻底解决的说法,说它“不完全符合国家粮
食供应的实际情况”。他说,1940年国家收购粮食 22。25亿普特,1953年只收购到 18。5 亿普特。赫鲁晓夫在信中提出,
增产粮食的一个重要的、而且完全现实的来源,就是今后几年内在哈萨克斯但、西伯利亚、伏尔加河流域以及北高加索
的一部分地区开垦熟荒地和生荒地。据他计算,1954—1955年有可能在新垦区把粮食播种面积扩大 1300 万公顷,若每
公顷生产 11 —12公担粮食,就可多收获 8—9 亿普特粮食,使国家的粮食总收获量达到 72 亿普特,就可以满足国民
经济的需求。国家从多收获的粮食中通过收购、实物交付、采购可以得到 5—6 亿普特。这些粮食国家平均每公担花费
68卢布,而出售每公担是 150卢布,这样就可以使国家收入 260—280 亿卢布。实行这一措施所需要的基本投资为 55
—60亿卢布,一年之内就可以收回投资。
赫鲁晓夫的垦荒计划独辟蹊径,既能立即增产粮食,又让农停止缴纳“贡税”,赢得了国内苦于长期缴纳“贡税”
的集体农庄庄员的拥护,得到一大批干部的支持。
1954年 2月 23 日,赫鲁晓夫在苏共中央全会上作了《关于进一步扩大苏联的谷物生产和开垦生荒地和熟荒地的报
告》。赫鲁晓夫的报告除了重述1 月 22 日信中所写的内容以外,还着重指出垦荒的意义。他说:“开垦荒地的计划是
一件辉煌的事业。开垦生荒地和熟荒地按其规模及其对全国的意义来说,可与我国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所完成的最伟大
的事业相媲美。”
3 月 2日,苏共中央就赫鲁晓夫的报告通过了决议。为保证开垦荒地计划的实现,1954年将把 12 万台拖拉机、1
万台联合收割机、相当数量的其他农业机械运到新垦区。为了鼓励近 10 万名技术工人和驾驶员去新垦区,中央还出台
了有吸引力的物质待遇:去垦荒地的人一次发给相当于三个月工资的补助金;旅费报销,工资增加 15 %;在新播种的
土地上,凡产量超过单位面积计划规定的收获量,30%作为额外报酬;每出售 100卢布谷物,全苏消费合作社就必须供
应价值 50 卢布的计划商品,等等。大规模开垦荒地并不是赫鲁晓夫心血来潮所作出的决定。他在苏联大“粮仓”乌克
兰生活与工作的经历,他因农业的丰收和歉收所经历的荣辱,对他是刻骨铭心的。1949年,他任联共(布)中央书记主
管农业工作期间,已了解到国家对粮食的需求和粮食的实际产量之间的差距。他明白,如果以提高农产品义务交售指标、
加重农民负担的办法来增加粮食征购量,将会引起农村的不安定,并使农业生产陷入更深的危机之中。他曾采用合并小
农庄、建设农业城、改善农民生活设施的办法来刺激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结果受到了斯大林的斥责。实践也表明此路不
通。不过,失败的实践也为他寻求解决农业问题积累了经验。开垦荒地是赫鲁晓夫经过调查研究、比较了各种措施的利
弊之后作出的决定。
马林科夫坚决反对垦荒计划的制定和执行。他的理由是:垦荒会使哈萨克斯坦的新地变成一洼灰土;花那么多基本
建设投资去冒这种风险是不值得的。他动员卡冈诺维奇一起来阻止这一计划的实行。原赫鲁晓夫的上司、一直提携和帮
助他的卡冈诺维奇,甚至指示国家计划委员会拒绝把钱和物资调拨到新垦区去。
马林科夫了解农业生产的落后,但是只想用提高收购价格、增加农业投资的办法来逐步改善农民的生活,不愿大动,
不愿改变农民为工业化缴纳“贡税”的基本体制结构。因此,对于农业和从事地方工作的干部来说,马林科夫的计划远
没有赫鲁晓夫的垦荒计划有吸引力。斯大林时代形成的固定体制是党指挥政府,当赫鲁晓夫以党中央第一书记的身份、
以党中央决议的形式开展垦荒运动时,马林科夫只能消极对抗。这种消极对抗策略使马林科夫陷入更加被动的局面:他
的计划不能兑现,落得说大话的罪名;不支持垦荒工作,又落得对抗中央决议的罪名。马林科夫的处境实在不妙。
主席团和中央委员的大多数成员之所以支持垦荒计划,是因这一计划能继续保证优先发展重工业。当时的国际形势
是,西方国家正积极援助西德,接收西德加入北大西洋公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