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武帝之天龙八部-第2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从目前他所了解到的边境军情看,今天与辽国在边境的数次小冲突中,都是大宋这边占了优势。这意味着,大宋跟大辽宣战的话,或许有胜利的机会。
如果他能御驾亲征,收复被大辽占据的燕云十六州。那么别人就不会再说,赵孝锡这个王爷比他这个皇帝更有民心,更有资格当大宋的君主。
这种贪心一旦产生,赵煦就觉得着了魔一样,立刻召来亲信的心腹大臣,商议攻打辽国的事情。而这个事情一提,大臣中便分成了两派。
一派自然是阻止,觉得赵煦此举有些冒险。而且一旦战败,大宋现在拥有的优势。将彻底的失去。到时辽国铁骑南下,后果将不堪设想。
另一派自然是主战派,做为赵煦的亲信大臣,他们觉得身为君主,能御驾亲征。无疑是鼓舞士气的事情,而且现在大宋的军力,对比辽国已然不输。
主战派的底气,自然是来自如今。已然被训练出的近十万控弦之士。伴随着大宋跟西夏通马市,一批批剽悍的军马。被源源不断补充进大宋之内。
有了这些战马的补充,大宋的骑兵数量,自然也在不断的增长多中。以前大宋跟大辽对战,更多是输在骑战之上。现如今,拥有这些骑兵,应该有能力跟大辽一较高下了。
看着两派大臣的争吵。赵煦自然心有不快。望着一直没表态的臣相,赵煦询问道:“章爱卿,你觉得朕的想法如何?如果与辽国宣战,有几成胜算?”
见皇帝开口询问,脑中同样在分析利弊的章惇。觉得两派说的都有理。可他更清楚,这个建议是赵煦提的,意味着赵煦是站在主战派一边的。
其次他甚至知道,赵煦为何会产生这种想法。原因只有一个,他不想输给,那个刚刚收复李朝的赵孝锡。而这恰恰就是章惇所担心的!
想到这些章惇很慎重的道:“皇上,依臣之见,对大辽兴兵还是可以。只是眼下的天气已然变冷,不适合大兵出征,如果推迟到明年开春,相信成功的把握会大些。
另外恕臣大胆,相问皇上对这次兴兵大辽,到底有何想法。是只想收复燕云十六州,还是要将大辽彻底的覆灭呢?如果是前者,我们胜利的机会可能更大一些。
如果皇上想覆灭大辽,依臣之见,只怕时机尚未成熟。那怕我军如今的骑兵数量,比以前多了不少。可在骑战上,我们还是不如大辽,这点必须承认。
在燕云十六州境内,如果我们要收复失地,可以步骑结合胜之。如果离开了燕云十六州,进军草原的话,步骑必然会分散,一分散便给大辽骑兵以可乘之机。”
相比其它大臣说的话,章惇的分析则更加明确一些。可在赵煦看来,这位信任的臣相,也是赞同兴兵大辽。而他心里觉得,能收复燕云十六州已然是很难得了。
很快笑着道:“章爱卿看来,真的体恤朕意。朕多少也知道,大军出征是件劳民伤财的事情。可每每想到,被大辽占领的失地,朕心里不甚滋味。
只要能收复被大辽占据的燕云十六州,朕愿意多给大辽一些喘息的机会。而且在朕看来,收复燕云十六州,意味着我们拿回战略的控制权跟主导权。
没了燕云十六州的庇护,那些番邦之人,便如同无根浮萍一般。他们往后想南下,我大宋也有了护卫抵挡的城池屏障,这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啊!”
见赵煦跟章惇都这样说,这次的书房议事,无疑是主战派占了上风。只是在这个时候,章惇本想再多说几句,却被赵煦接下来的话给打断了。
似乎看到众人都没什么异议了,赵煦很快道:“就依章爱卿之言,让本朝百姓过个安平之年。从现在开始,兵部跟户部开始准备战争所需部队与物资。
待明年春暖花开之时,朕要亲自领兵收复燕云十六州。朕要让天下的子民看看,朕是大宋的中兴之主。在朕心上,这个压在大宋军民心头的病根必须祛除。”
望着意气风发的赵煦,了解其性格的章惇,原本还想说。这次的战事,必须选调精兵强将参与。统兵将领,要么由他或者赵孝锡担任,胜算可能更大。
只是眼下这种情况,赵煦又怎么可能,会让赵孝锡再次领兵呢?至于他,虽然文蹈武略都不错,却也不敢抢皇帝的风头啊!
现在赵煦把话已经说出来,身为臣子的章惇,只能将这些事情,尽量考虑的周全一些,准备的更充分一些。只有这样,或许不会出现他所担心的情况。
历来御驾亲征的战争,都是胜多输少。可同样有输的战事,而这种输的战事,严重的却催毁一个帝国的根基。这意味着,这种战争只能胜不能输啊!
随着御书房的秘议结束,兵部也开始忙乎起调兵遣将的事情,户部自然是储存粮食跟准备犒劳军队的军饷。没钱没粮,这仗根本就没办法打。
好在这两年,大宋的税赋不错,国库中的积蓄也够打一场战争。可户部的尚书同样担心,此战若是失败,后果一定是灾难性的。到时又怎么办呢?
连赵煦跟章惇都不知道,此次书房议室被严令外传的军机大事。在结束议事之后,至少有三封加急密折,被送到了正在琉球享受天伦之乐的赵孝锡手上。
而写这些密折的主人,其实都不知彼此的存在。这意味着,赵孝锡的人脉关系,已然发展到大宋最核心的朝堂之中。当然,这也不排除,这些通信的大臣在为未来打根基。
眼下赵孝锡的强势,朝中大臣与目共睹。谁也不敢说,未来这位王爷,不会成为大宋的九五之尊。更何况,赵煦至今无子啊!
面对一个尚且没子嗣继承大统的帝王,他一旦发生什么意外。皇帝必然会从,神宗的血脉中挑选。而眼下,这些王爷之中,谁敢说权势胜过赵孝锡呢?
未雨绸缪,本就是一些官宦之家的生存之道。加上赵孝锡在大宋军中的威望,还有诸多朝中武勋世家的支持。谁都想抱一抱这根大腿,为将来谋个好出路。
而且这些给赵孝锡写信的人,也相信赵孝锡不会出卖他们。就算被皇帝知晓,他们也可以明白告诉赵煦,这是替帝国着想,问问赵孝锡对此事的意见。
当三封密信,几乎在同一时间被送到新南城主府时。看到这三封密信,赵孝锡的神情也比较沉重。相比赵煦的乐观,他却没那么乐观。
正如章惇所想的那样,如果此战由他统领,收复燕云十六州应该不是问题。可问题的关键是,战争打的并非只是抢回失地那样简单。
用后世一句话‘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燕云十六州除了有辽国的移民外,更多还是汉族的百姓居住。就算难挡大宋兵锋,辽国也可迁移这些人口。
将那些空无一人的城池,让给大宋进攻的部队,那最终大宋看似收复了城池,实际却还是什么都没得到。如果是赵孝锡领兵,他却会杜绝此类事情的发生。
在他的计划中,只要能攻下高丽,从高丽境内出兵,堵截辽国的后路。要是大辽想迁移燕云十六州的百姓,就有被包围的可能性。
如果他们不迁移走那些百姓,那么收复这些领地的意义,才会变得更具份量。后世金国不就是玩的这一手吗?让大宋吃了个哑巴亏,这意味着人口才是战争的根本啊!(未完待续。。)
第一百零九章 国之根基
望着从京城陆续发到的三封密信,以及布衣阁陆续发回的情报,赵孝锡也清楚。已然启程战争程度的赵煦,是不可能中断做出的决定,他开口阻拦只会适得其反。
在赵孝锡看来,这位堂弟野心不小,若当个守成之君没什么问题。可真想做个中兴之主,就必须将朝堂拧成一股绳。可现在看起来,赵煦还远不够资格。
面对布衣阁情报人员,等待的回复,赵孝锡发现他能做的。只是传令在西北的骑兵部队,还有大宋军中那些精兵强将,务必保证赵煦的安全。
就算此次出征大辽,完不成预计目的,也必须保证赵煦的安全。帝王亲征,略有闪失后果不可想象。看来这次,他的胜利真的刺激到这位堂弟了。
看着儿子这两天神情凝重,沉浸在喜获孙子情绪中的赵颢。找了个无人之时,略显认真的道:“云儿,出什么事情了吗?看你这几天,怎么神情这般凝重?”
见父王询问,赵孝锡略显无奈的道:“父王,兵部尚书,户部尚书,还有工部尚书,前几天都给本王送来密信,告知孩子一件事关大宋兴亡的大事。
小六,看来真的很介意我的成就,做出了御驾亲征的决定。就算我有心阻止,只怕也会适得其反。我很担心,小六这次出兵大辽,会有不可预知的危险啊!”
听到赵孝锡说出来的话,赵颢有些意外的道:“你为何会这样说?就现在大宋的军力,攻打大辽的话,取胜的把握应该不小吧?前段时间,你不是说大宋骑兵有十万之众了吗?”
赵孝锡苦笑道:“没错,现在本朝拥有的骑兵数量。是有十万之数。可父王应该清楚,任何精锐的骑兵,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起来的,这必须经历实战的检验。
眼下真正能跟辽国铁骑抗衡的,只有我训练起来的骑军。可就算骑军现在扩大了不少,实际可战精骑。也不过三万之数,远远比辽国的铁骑相差太多。
除此之外,父王别忘了,辽国还有一支重装骑兵。如果辽国出动这支骑兵,只怕骑军与其交手,胜负也很有可能各有一半。我最担心的,还是小六会贪功冒进!”
这个担心说出来之后,赵颢又道:“小六出征,想必朝中那些老将也会出马吧?就现在的臣章惇。也是一个知兵事之人。这些问题,章惇应该会考虑到吧?”
赵孝锡摇摇头道:“父王,小六的性格,应该不用我说你也清楚。一旦他决定了某件事情,就章惇的性格,能说服一个强势的小六吗?”
见赵颢没吭声,赵孝锡又道:“其实真要说起来,我倒不是担心小六的失败。而是他这一打。将我收复辽国的计划全部打乱,可这些事情我又不能对他明言。
根据我的计划。明天开春我会对高丽宣战,将高丽也纳入大宋的彊土之内。而后依托高丽,分兵两路全击大辽,必然一战尽全功。
在我看来,战争最重要的并非是那些土地,而是生活在那片土地上的百姓。只要有人。到那里都能建城。如果没人,守着一座空城又有什么用呢?
要是大辽方面,真的阻挡不了大宋的兵锋,他们将生活在燕云十六州的百姓迁走,全部拉到草原之地生活。到那个时候。就算收回失地,对大宋又有何利呢?”
这种新奇的观念,让不太懂武事的赵颢,想象到燕云十六州变成空城。那收回来,确实没什么作用。相反那里没了人口之后,大宋派兵驻扎也于事无补。
想了半天,他最终只能道:“大辽人,应该不会想到这种办法吗?”
赵孝锡慎重的点头道:“父王,不要小瞧了耶律父子的心智,耶律洪基能稳坐这么多年的大辽皇帝之位,还能在大辽经历混乱后,当机立断稳住根基,足以证明此人性格沉稳。
这样的人,如果他退了,那么此次大宋胜利的机会能多上两天。可关键是,耶律洪基尽管身体不好,可他毕竟还是大辽的皇帝,那些大辽的部族首领,都会给他几分薄面。
这些年我们与大辽的边境争斗,虽然有兵卒的撕杀。但究其根本原因,每战两国争夺的焦点,不就是那些生活在边境的百姓吗?”
让赵孝锡这样一解释,赵颢做为大宋王爷,也很清楚人口多少,也觉得一个国家的底蕴。大宋一直被人虎视眈眈,不就是因为大宋的人口最为多吗?
以前很多人都不怎么重视人口的问题,现在让赵孝锡这样点出来,赵颢也真正明白。为何赵孝锡会说,打仗很多时候打的就是人口。
只要有人,财富也会源源不断的产出。如果没人,就算做拥金山又有何用呢?想到这里,赵颢也确产有些担心,宋辽之战一起,还真有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
都说战争中真正受伤害的,还是那些朴实的老百姓。兴,百姓苦,亡,百姓也苦。总之,眼下大宋的百姓,看上去安享太平,实则不少百姓日子过的都不好。
尤其生活在西北边境的百姓,每天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不说,还要担心那些不时越境而来的游牧骑兵劫掠。对于百姓而言,除非是想死,不难他们只能任人掳掠。
很多百姓刚刚被大辽的骑兵,抢到大辽境内生活。没多久,宋军入境又把他们给救回来。这样的来回被掳夺,让边境的百姓都无心生产,厌倦了这种被人主宰一切的生活。
想到这里,赵颢却略显严肃的道:“云儿,我知道你有野心,可在这件事情上,你到底是怎么想的呢?要知道,这可是国战,不容有失啊!”
听到自家父王的这番话,赵孝锡凝视着墙外的天地,感叹道:“父王,你说的不错,儿子确实要那张位子。甚至我以前说过,只要小六活着一天,我便不会去想那张椅子。
想必你应该知道,在这大海之外,我能征服的国家多的是。如果我想发动战争,一年我就能挑一个国家发动战争。今年李朝,明年高丽,后年倭国。
如果我想将这些国家吞并,我的彊域比宽大的多。我想要坐那把椅子,并非是为自己的野心,而是为了我们赵家未来被凌辱的命运,也为了我们这个民族的命运啊!”
想到几十年之后,那场令北宋彻底成为历史的战争,两帝被掳,皇室女子被凌辱至死的命运。赵孝锡想夺取帝位的心思,就会变得异常强烈。
见赵孝锡还是分的轻清重,赵颢这才道:“云儿,那怕父王很想你去执掌那把椅子。可父王同样知道,那把椅子不好坐,那需要承担一个国家的命运,很重很沉。
可现在你既然意识到这种危机,那你就想办法,替小六做好善后收尾的事情。不管怎么说,一笔写不出两个赵字,这大宋说到底不都是我们赵家的天下吗?”
对于自家父王的理念,赵孝锡虽然不怎么同意。可他清楚,在这种时代,很多大宋都将大宋当成赵家天下。可在赵孝锡看来,这天下应该是大宋百姓的。
没有这些底层的百姓支持,赵家又怎么可能当稳这个帝位呢?正如那句古话所说‘民可载舟、亦可覆舟’,百姓才是一个国家强盛的根基所在啊!
想到这些,赵孝锡连续给潜伏在宋辽边境的武卫,开始做好安置百姓的事情。如果大战一起,辽国真的开始迁移百姓,无论如何都要将百姓给截住。
那些安置在燕云十六州的密营,从此刻开始全部储备粮食跟房舍。一旦截住百姓,在宋军未能攻进燕云十六州时,暂且安置在密营。待宋军破城,将他们送回原城安置。
另外他还特意书信在辽西的乔峰,将宋辽即将开战的消息告诉他。让其统领的骑兵,在辽西尽可能牵制辽国的骑兵,保证此战百姓不会流离失所。
虽然赵孝锡明白,对于乔峰而言,他最不喜欢看到的情况。就是宋辽开战,可在辽西生活这么久,他多少也明白,宋辽想结束这种对峙,只有一方获胜才可。
至少在密营生活的这段时间,乔峰看到赵孝锡对待辽国贫苦百姓,同样一视同仁的善待。他应该明白,相比之下,这些辽国百姓生活在大宋治下,会更加幸福。
如果乔峰真的不同意,那赵孝锡也会告诉他。眼下他统领的马匪骑兵,真正听命的还是他。只是赵孝锡不希望,到时让两兄弟的感情产生裂缝。
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