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论语别裁(上册)-第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353

    043论 语 别 裁

    在这里讲的“志于道”可以列举很多,证明他是懂得形而上道。 由人生的普通行为——形而下开始,一直到最高的天地万物的玄妙之道,他全懂。 不过一般学生们程度不够,他没有偏向这方面讲,如果专讲这方面,孔子就变成一个宗教的教主了。尽管后人称他为儒教教主,他自己在当时非常平实,不走教主的路线。根据原文“志于道”

    ,可以解释为形而上道,就是立志要高远,要希望达到的境界。 这个“道”就包括了天道与人道,形而上、形而下的都有。 这是教我们立志,最基本的,也是最高的目的。 至于是否做得到,是另一回事。 正如大家年轻时刚出社会做事,都立志取得功名富贵,。

    就以赚钱为目的来说,起码也希望赚到几千万元。 但立志尽管立志,事实上如今一个月只赚几千块。 如果因立志几千万,只拿几千元,“不为也!”不愿干回去好了!

    这说明立的志能不能实现,是另外一回事。 所以孔子说,作学问要把目标放得高远,这是第一个“志于道”的意思。“据于德”

    ,立志虽要高远,但必须从人道起步。 所谓天人合一的天道和人道是要从道德的行为开始。 换句话来说,“志于道”是搞哲学思想,“据于德”是为人处世的行为,古人解说德就是得,有成果即是德,所以很明显的,孔子告诉我们,思想是志于道,行为是依据德行。 如果根据这里的四点来分析《论语》中所讲的道理,有许多都是“据于德”的说明。“依于仁”

    ,已经说过,仁有体有用。 仁的体是内心的修养,所谓性命之学、心性之学,这是内在的。 表现于外用的

 354

    述 而 第 七143

    则是爱人爱物,譬如墨子思想的兼管,西方文化的博爱。“依于仁”

    ,是依傍于仁,也就是说道与德如何发挥,在于对人对物有没有爱心。 有了这个爱心,爱人、爱物、爱社会、爱国家、爱世界,扩而充之爱全天下。 这是仁的发挥。“依于仁”然后才能“游于艺”。游是游泳的游,不是游戏的游,在这里我们要特加注意,游戏的游是“辵”旁,这里是水旁的游泳的游,“游于艺”的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 孔子当年的教育以六艺为主。 其中的“礼”

    ,以现代而言,包括了哲学的、政治的、教育的、社会的所有文化。 至于现代艺术的舞蹈、影剧、音乐、美术等等则属于乐。“射”

    ,军事、武功方面。 过去是说拉弓射箭,等于现代的射击、击技、体育等等。“御”

    ,驾车,以现代来说,当然也包括驾飞机、太空船。“书”

    ,文学方面及历史方面。“数”

    则指科学方面的。 凡是人才的培养,生活的充实,都要依六艺修养,艺绝不是狭义的艺术。 原来绘画是文艺,现在美术却与文艺分开,越分越细,但也越分越窄。 有人说科学分得如此细,走向一种病态了。 举例来说:有人鼻子不通去看医生,鼻科医生说也许受牙齿的影响,先到牙科检查,然后放射科、神经科、心电图各种查完,再回到原来的鼻科。 这时鼻科医生对病人说,你找错医生了,我是专门治左鼻孔的,你是右鼻孔不通,要找那一边的医生。 这是用医病来讽刺科学分类的过分。中国古代不这样细分,凡属六艺范围的都是艺。人生对于道、德、仁、艺这四种文化思想上修养的要点都要懂。 这四个重点的前一半“志于道,据于德”包括了精神思想,加上“依于仁,游于艺”作为生活处世的准绳,是他全

 355

    243论 语 别 裁

    部的原则,同时告诉每个人,具备这些要点,才叫学问。 如无高远思想就未免太俗气,太现实的人生只有令自己厌烦。没有相当的德行为根据,人生是无根的,最后不能成熟。 如果没有仁的内在修养,在心理上就没得安顿的地方。 没有“游于艺”

    ,知识学问不渊博,人生就枯燥了。所以这四点统统要,后人对这四个重点都有所偏重,其实讲孔子思想,要从这里均衡发展。 下面一个问题来了:

    孔子的学费问题

    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从汉朝开始,对“束修”的解释都是学费,好像孔子也在开补习班。他说,凡是在这里缴了学费的,我没有不教。当然缴了学费要教!教育和买卖一样,尤其当前教育完全是商业行为。 有一次在大学教书下了课,和一位著名的老经济学家在等交通车,天快下雨了,我叫计程车邀他一起坐回家。闲谈起现在的学校,对教书的人这样待遇,简直是商业行为。这位经济学家说我外行,他说商业行为是主顾至上,学生是主顾,我们也是主顾,学校根本没有把我们主顾照拂好,才不是商业行为呢!我问他那又是什么?他说是官僚作风。 这是讲到现代的教育制度,完全西化了,的确是商业行为。 以前中国的教育制度,师生之间,如父子兄弟,负一辈子的责任。现在这个责任没有了,知识成了货品,与我们原来的教育制

 356

    述 而 第 七343

    度、教育精神不同。 这一点是值得我们检讨的。现在再来说束修这个字。 古代不说学费说束修,但束修又是什么呢?束就是用绳子捆拢来为一束,修同脩,就是腊肉。 古代到老师那里求教,学生当然要贽敬。 古代的贽从贝,贝即贝壳。 我们的老祖宗汉民族,居住在中原地带,贝类很少,物以稀为贵,所以用贝当作货币流通。 因此在古代凡是与财物有关的字,如宝,如财,都从“贝”。有人说,古代朋友的“朋”字,就是两串贝壳的形象,就含了“有酒有肉皆兄弟,急难何曾见一人?”的幽默了。以前的人,拿了贝壳去见长辈,表示敬意,称为贽敬,这是一种礼貌。 但古人把这一节解释为:“孔子说,凡是付了束修的,我没有不教。”这种说法,我始终怀疑,我认为“自行束修以上”这句话的重点要放在“自行”两个字上。 如果真的是向孔子缴一捆腊肉,何必说自行,不说自行,就说自缴也可以。 我想古人的解释有点问题,也许是我把孔子说得比较好一点。我的朋友和我说笑话,说我把孔子说得那么美,孔子不会想梦见周公,有一天我如梦见孔子,他一定会向我道谢。 这真是笑话。依我的看法,问题在自行两个字,自行束修是自行检点的意思,如果说束修是腊肉,孔子三千弟子,哪里吃得了这许多腊肉,放也没有这样大的地方来放,还有孔子的学生中如颜回,连一个好一点的便当都没有,哪里来的腊肉送给老师?而孔子不但教他,并且以他为最得意的学生。 我认为孔子这句话的思想是说,凡是那些能反省自己,检束自己而又肯上进向学的人,我从来没有不教的,我一定要教他。 这是

 357

    43论 语 别 裁

    我和古人看法所不同的地方,所谓自行束修,就是自行检点约束的意思。

    刺激和诱导的教育法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这里是说教育方法的原则。所谓“愤”

    ,就是激愤的心情。对于不知道的事,非知道不可,也是激愤心理的一种。 如有一件事,对学生说,你不行,而他听了这句话,就非行不可,这是刺激他,把他激愤起来。“启”就是发,在启发之前,先使他发愤,然后再进一步启发他。 这种教育方式,有一个很好的例子:相传清代名将年羹尧,是汉军镶黄旗子弟,幼时非常顽劣,他父亲前后为他请了好几个老师,都被他打跑了。后来没有人敢去应聘教他,最后有一个老师是隐士——有说是顾亭林的兄弟,顾亭林虽然一生不做清朝的官,从事反清的地下活动,但为了同胞的福祉,还是叫别人出来做些事——自愿任教。 年羹尧的父亲说明自己儿子的顽劣,老先生说没关系,唯一的条件是一个较大的花园,不要设门,而且围墙要加高。就这样开始教了,年羹尧最初想将这位老师打跑,不料老先生武功很高,打又打他不着,却什么也不教他,到了晚上,老先生运用他高强的轻功,一跃出了围墙,在外逍遥半天,又飘然跳了回来,年羹尧对这位老师一点办法都没有。

 358

    述 而 第 七543

    老先生有时候吹笛子,吹笛是可以养气的,年羹尧听了要求学吹,于是利用吹笛来使他养气,这才开始慢慢教他。 后来老先生因为有自己的私事,一定要离开,临走时说,很可惜,这孩子的气质还没有完全变过来。 虽然如此,年羹尧已经够得上是文武双全了,所以后来成了平藏的名将。 而他以后对自己孩子的老师,非常尊敬,同时选择老师也很严格,有一副对联:“不敬师尊,天诛地灭;误人子弟,男盗女娼。”就是他写了贴在家里的。 这个故事,可说明孔子所说教学的原则,必先刺激他的思想,使他发愤,非要有坚强的求知心,才能启发出他本有的智慧来。第二就是引起他的怀疑,“悱”

    就是内心有怀疑、不同意。譬如说古人这样讲,就告诉他这值得考虑。 孔子所谓“当仁不让于师”

    ,韩昌黎所谓:“师不必贤于弟子”。老师不一定完全是对的,不是光靠服从接受便行,如果呆板的接受,学问会越来越差的。 多怀疑就自然会去研究,“发”就是研究。“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而且要多方面看。一桌四角,讲了一角,其余三角都会了解,那么他可以回来,“复也”就是回来。 回到哪里?回到思想智慧的本位,就是回到自己智慧的本有境界。所以在教育方面,一定要激发他愤、悱的求知欲。 我们看儿童的教育,有的孩子,对什么事情都不服气,而做家长的,总是希望孩子服气,尤其老一辈的人,往往把自己的经验看得非常重要,希望孩子接受。 实际上要使孩子服气,接受上一代的经验,在教育方法上,必先使他能愤、能悱才行。 再引一个不伦不类的故事来说明:清乾隆时代,有一位世代书香的大员,有个儿子,文学

 359

    643论 语 别 裁

    很好,但不成器,行为不检点。 一年,给这孩子五百两银子上京考功名,结果他到了京里,把五百两银子在妓院中花光了,被老鸨赶出来,剩下一身病,骨瘦如柴。 回到家里,老太爷知道了,气得要把他打死,但一检阅他的行李,发现有他写的两句诗,老太爷一看,笑了。想想五百两银子值得,这个孩子在文学上很有心得。 以文学的观点来看,这两句诗的确很好!原句是:“近来一病轻如燕,扶上雕鞍马不知。”这是古人对文学的推崇。 如果是现在,科学搞不好,光作两句诗,不把父母气死才怪。我们举这个例子,也可说明“愤”与“悱”的一隅道理。 下面是讲一个人的领悟力,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有些人读书学习很用功,但是领悟力不够,充其量,只能成为一个书呆子。 譬如拿研究历史来说,最低限度,也是为了“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也。”

    了解前代的事情,和现在的事情原则差不多,道理是一样,只是发生的时代不同,地区不同,现象两样而已。 所以多读历史,能够举一反三,就可前知过去,后知未来。 否则,白读死书,“则不复也”。学识又有什么意义呢?

    千古艰难唯一死

    讲了孔子教育方法的原则原理,就讲到: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360

    述 而 第 七743

    这是讲孔子对于养生送死的礼非常重视。他去了丧家,吃饭从来没有吃饱过;在这一天哭过了,心里头难过,绝对不唱歌的。 这很简单,不但孔子,我们也一样。 这有什么了不起,为什么这两句话放在这里呢?这句话看来很平常,但其意义是说明孔子对生死的大问题很重视。古今中外,宗教、哲学、科学都在追究这个问题:生命从哪里来?

    往哪里去了?

    死了以后还有没有?是否如过去所讲有再生之说,死了以后还会投胎?后来又加上来自印度、埃及的学说,认为人死了再投胎不一定做人,做什么决定于前生的道德善恶。所谓轮回、三世因果,这是佛家的思想。 西方也是一样,基督教也有这样的思想,人死了以后,等到世界末日来临时,灵魂还会复活,接受上帝的审判。复活岂不是再生?

    这是一样的道理,不过不如东方说得详尽而已。 这是古今中外一个大问题。 所以孔子对于生死的事情,非常重视。 这两句话,没有放在专门讲孔子的生活习惯和生活现实的《乡党》篇中,而放在这里,是为了连接引出下面的道理。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天!

    孔子有一天对颜回说,时代、国家如果用得到我,就出来为国家、天下做事;如时代、国家不需要我,就退隐,自己藏起来。 藏在哪里呢?

    譬如苏东坡的诗说:“万人如海一身藏”

    ,非常好,尤其适合现在这个时代,古人是要隐藏到山林中去,现在用不着,只要住在公寓房子里,把门一锁,死了都没人知道。 孔子还说,这样的情形,只有我和你颜回两人

 361

    843论 语 别 裁

    可以做到。 因为颜回在孔门是道德修养最好的学生,至于其他的三千弟子,相形之下,就逊色多了。 实际上也真的是很难,我们再体验一下,用之不一定能够行。 假如说目前这个环境,把基辛格一流的人都拿下去,要你出来,行不行是个问题。 时代不需要你的时候,你能不怨天,不尤人,默默无闻的活下去,这也做不到。 一个人总有自己的牢骚,尤其知识分子们总认为:“当今天下,舍我其谁?”

    假使让我出来,比诸葛亮还更高明。所以没有完全认识自己,隐退是很难的,因此孔子对自己得意的弟子颜回说:“只有你我两才做得到。”

    把全篇首尾连贯起来,排成一个师生讲论的场面,由上面一节的说话,第一个不服气的又是子路,他忍不住开腔了: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子路倒有自知之明,讲“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这一套修养,自己是不行,所以他说:“老师!假使你打仗,你带哪一个?你总不能带颜回吧!他营养不良,体力都不够,你总得带我吧!”——文章中的三军,不是现代的海陆空军,当时还是车战,中军、左军、右军称为三军。 ——孔子听了子路的话笑了,他骂子路,像你这种脾气,要打仗绝不带你,像一只发了疯的暴虎一样,站在河边就想跳过去,跳不过也想跳,这样有勇无谋怎么行?

    而且一鼓作气,看起来蛮英勇,死了都不后悔,这种作法是冤枉去送死。 子路这样的勇,不是大勇,孔子的学问中,智、仁、勇三个字是相连的,真正的

 362

    述 而 第 七943

    大勇,一定有智有仁;真正的仁,一定有智有勇;真正的智,也一定有仁有勇,三者不能分开的。 孔子说,一个统帅的修养,一定要做到“临事而惧,好谋而成。”所谓临事而惧,并不是怕事,而是说任何一件事到手上,开始时就是怕会失败,所以要考虑周详,不自作聪明;到事情终于来了,则“好谋而成”

    ,不怕了,必须用智慧,各方面都设想周到,促其成功,这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