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帝女谋略-第9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桓嬷嬷在背后轻骂了一声贱蹄子,然后小心翼翼地走上前,将解酒茶摆在几案上,“小主子,您别听她胡言乱语,老奴我有时候确实是做了浑事,但都是为了小主子好,若小主子不喜欢,老奴我绝对改,好不好?这段时间,老奴真的有反省……”边说边抹起掉下来的泪水,这段时日她确实心酸,一向与她亲密的小主子已经很久没有与她说话了。

梁晏猛灌了几口解酒茶,头才没有那么晕眩,斜眼看去,桓嬷嬷的哭泣显得是那么真诚,不用叶红鱼故意挑拨离间,他又怎会不知道甚比母亲的嬷嬷背着他做了许多事情?但若不是让他反感的事情,他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任事情发生,横竖桓嬷嬷不会害他。

只是触及到李凰熙这片逆鳞,他就容不得人在背后搞小动作,现在看到桓嬷嬷的泪水,他只觉得心烦,“嬷嬷,你还记得当日我说过的话吗?”

桓嬷嬷的身子一震,小主子的呵斥她焉能记不住?咬咬牙,她跪下来道:“小主子,老奴又怎敢阻了小主子的姻缘,您喜欢谁就去喜欢谁,老奴绝对不会干涉。”

这一番话确实出乎他的预料,桓嬷嬷这么轻易地就接受了李凰熙?他不禁微眯了眯眼,没有像以往那般迅速扶起桓嬷嬷,“嬷嬷,你是真心的吗?”

桓嬷嬷抬头道:“小主子不信老奴吗?”浑浊的双眼还噙着泪花,可见她的眼中因梁晏不信而有痛楚之色。

半晌后,梁晏方才叹息一声,挥挥手道:“嬷嬷起来吧。”

桓嬷嬷这时候才在心里叹息一声,总算在最后关头小主子原谅她了,一站起来,她就关心道:“小主子,喝酒伤身,尤其是喝闷酒。嬷嬷不知道您与郡主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事情?若是有什么间隙,寻郡主好好问询也好过自个儿在此独自喝酒浇愁,嬷嬷看了这里难过。”她用手抚了抚心口,“女孩子家脸皮薄,小主子是男子,多哄哄她就能让她回心转意。”

梁晏一怔,桓嬷嬷一向最反对李凰熙,现在居然看得出他与她情海生波,从而出主意让他去哄回李凰熙,这个转变太快,快得让人措手不及,他的脸色有几分败坏地道:“她这回是真的生了我的气了,我……我怕去找她,她非但不高兴还要给我脸色看……”

桓嬷嬷听在耳里,心里早已是怒火一片,她李凰熙有什么了不起,还要这么折磨她的小主子?但脸上却是挂着柔情,“小主子这就错了,女儿家的哪个不希望自己的情郎先低头的,这样才能让她们的脸上好看一些,郡主虽年幼,但也是情窦初开的少女,就更要男子去哄去疼……”破天荒地为李凰熙说了不少好话。

“嬷嬷真觉得我去找她,她就不会气了?”梁晏一副请教的样子,然后又皱了皱眉,“以往嬷嬷不是极力反对我与她的么……”

桓嬷嬷一副痛改前非的样子,“老奴只是盼小主子更好的份儿,哪会真拉小主子的后腿,上回那次是老奴一时间想岔了去,以为郡主会拖累了小主子,其实两情相悦的感情才是最好的……”

梁晏至此脸上才有了几分笑容,“嬷嬷能谅就太好了。”

桓嬷嬷看到小主子又重新接纳自己,老脸上一直笑成一朵菊花,劝了梁晏再喝了一碗解酒茶,这才在梁晏的挥手下满意地端着托盘离去。

在她一转身离开,躺在罗汉床上假意休寐的梁晏迅速地睁开眼睛,冷冷地看着桓嬷嬷离去的方向,然后口中无声地吹了一人哨音,随即有人影迅速地出现在屋子里。

翌日清晨,梁晏因为宿醉而头晕,身上的神采似乎没有平日那般夺目,桓嬷嬷看得心疼不已,张罗的朝食都是以清淡为主,就是要小主子清一清肠胃。

正在喝着无味的粥,梁晏道:“嬷嬷,可有别人给我的帖子?”

桓嬷嬷正在布菜的手一顿,随即笑道:“小主子倒是心水清,过些日子就是小主子的二十岁的冠礼,武安候世子等人早已早下了帖子要给小主子庆生。”接过一旁侍女手中的帖子递给梁晏。

梁晏接过,打开一看即放在一旁,点了点头表示知道。

“小主子,这冠礼可是成年礼,府里没有当家主母主持似乎不太妥当,是不是遣人到慈恩庵接回大夫人谢氏,有她张罗这仪式才好看。”桓嬷嬷始终惦记着这事,一直找不着机会与梁晏提。

梁晏道:“不用,梁兰鸢正需要她照顾,相信她也不想走开让自己的亲女病情有变,所以还是不要打扰她为好。”

桓嬷嬷的眼里有几分失望,她希望办得隆重一些,这可是小主子的大日子,马虎不得,看来不得不将就了,嗟叹几声,“小主子,赵小姐登门几次见你不着,似乎颇为失望,为了不让赵家生疑,老奴做主给送了些小玩意儿过去,这样梁相也不会啰嗦……”

梁晏不置可否地甩下一句,然后就扔下筷子起身出去了。

桓嬷嬷脸上笑得很灿烂,着侍女将桌面收拾干净,然后坐下来道:“把前几天收库的那对鸳鸯玉佩翻出来,还有那上好的软烟罗布匹挑上三匹花色好的,还有……”还加了几样东西,最后才道:“都给赵家小姐送去,就说是公子的心意,给前些时日未能陪她的赔礼。”

侍女表示都应下了。

忠王府,因为初夏的来临,府里的残花都收了去,一时间显得回廊处格外的空旷,李凰熙正扶着孙抚芳在园子里漫步,这是孙抚芳用过膳后的必有节目,太医因她三十多岁怀胎产子,建议她要多动一点,这样才不会遭遇难产。

母女二人在树荫下边走边说笑,孙抚芳走得有些累了,这才在凉亭里面歇息,坐在下人铺好软褥的椅子上,孙抚芳道:“好在你吴姨并没有想岔了去,我给回信的时候真怕她以为我们家在推脱,直说这样也好,语乔那丫头听了这婚事后,也想见见你哥再好做定夺,现在两家想到一块儿去,母妃这心啊才没悬着。”

李凰熙笑着给她剥桔子,“母妃,哥都表示愿与语乔姐姐会一面,还有何可担心的?吴姨也不是那不明理的人,我看这婚事八成有戏。”那天听到大哥亲口应允愿见杜语乔,她是真正开心,大哥需要一个人陪在他的身边知冷知暖,这是妹妹不能代替的。

孙抚芳抚了抚肚子,“这样甚好,我算了算,再怎么样也得我这胎生了才好办婚事,就怕你吴姨的身子撑不住?都是我这胎累事,为此很多事都要避忌着。”李盛基一听到她有意到杜府去,当即就大力反对,说是一切要以胎儿为重。

“母妃怎么可以说这些话?弟弟或妹妹听到了该不高兴了,当母亲的还有未了的心事,是不会在这个当口撒手人寰。”李凰熙道,吴氏无论如何都会撑下去的,至少会活着送杜语乔出阁。

李安熙过来的时候,正好看到凉亭里面的慈女孝,脸上挂着温暖的笑容,“母妃,大姐。”

李凰熙一看到她,即拉着她的手坐到自己的身边,接过夏荷递上的巾帕给她抹去因急走而流下的汗水,“怎么走那么急?都收拾妥了吗?”

李安熙点点头,初次进宫还要长住一段时日,她无论如何都不能放松心情。

“别担心,大姐给你说的宫中人事都记住了,就不会出差错,皇祖母身边的金嬷嬷与容公公给你提的醒要一定要听……”

在风儿吹过的这个凉亭里,少女喁喁细语的教导声,另一个小女孩双眼晶亮不停地点头,看似倒是一幅画般,孙抚芳是最满意的,这样和谐美好的景象,她真的希望可以更长久一些。

正说着话,许嬷嬷急忙进来,将手中的信递给孙抚芳,“王妃,这是孙大爷下来的信。”

孙抚芳一愣,然后接过打开了看,脸上渐渐浮起一抹笑容。

“母妃,有什么好事?”李凰熙笑着问道。

“也没有什么事,因我这胎要生,你外祖母甚为忧心,所以带着你表哥与表姐一道进京来看看我,我都多少年没见着娘家人了,没想到怀上这胎倒是喜事连连。”孙抚芳笑逐颜开地道。

李凰熙看到母亲高兴也没说些打击她的话,不过对这对表哥表姐,她还是持保留态度吧,但是其中有外祖母,倒也怠慢不得,遂商量起接待的事宜。

孙抚芳更是将府里一处风光好又临街的院子派人收拾妥当,家具帐幔什么的都添新的,那阵仗看来颇大,不过好在她即将要见到娘家亲母,所以脸上泛着光泽,倒也无人敢提意见让她歇歇,只要她高兴,就随着她去折腾。

过了两日,宫里隆禧太后果然派了金嬷嬷前来接李安熙进宫,顺道也叫上李凰熙送妹妹进去。

金壁辉煌的马车里,李凰熙更是再一次托金嬷嬷一定要帮衬自家妹子,金嬷嬷笑着道:“郡主不说老奴也是要帮衬的,娘娘对于五郡主那是欢喜得很,直道她心地单纯,郡主大可放心。若不是郡主忙着种甘薯,只怕娘娘就要宣郡主进宫伴驾了。”

李凰熙笑着回了几句,然后状似不经意地问一下宫里有什么趣闻,金嬷嬷遂将欧阳静妃最近受到宫里上下排斥的事情当笑闻说了一遍,然后又撇嘴道:“皇上至今仍未见静妃娘娘,看来虽是替她求了情不用进冷宫,但是看来夫妻和好的机率不高。”

李凰熙听得这原皇后欧阳氏过得如此艰难,心里才平衡了一下,不然真要怨老天不开眼。

隆禧太后果然一看到乖巧的李安熙就眉开眼笑,现在她倒是颇为喜欢这般年纪的孩子,心思单纯,留着在身边也觉得自己有活力得多,着金嬷嬷领着李安熙下去安置好在西边的偏殿里面,这才与李凰熙闲话家常。

书案上正放着几本待批的奏折,李凰熙的美目瞄去,果然看到有杜太傅上书举荐她舅舅孙抚才的折子,凤眸微眯,这杜太傅的手脚倒是快。

隆禧太后也随之看过去,王祖业已是判了秋后斩立决,所以这湖州太守的空缺,朝中几大势力都在解逐,没有愿意放过这个香饽饽,现在看到孙女的目光落在那上面,似笑非笑地道:“凰熙在湖州呆了一段日子,必定对那儿比别人都了解得多,你认为何人应出任这湖州太守才是最妥当的?”将那几份奏折推到李凰熙的面前。

今天宣她进宫倒不是为了李安熙,实则是这份奏折让她颇感意外,遂宣了她来,隆禧太后悠闲地品着茗,看着对面的少女纤手打开奏折看了起来。

明福公主的寝宫里今日倒是贵女云集,就是为了给这当今帝皇惟一的公主解闷。

正侧偏头与赵汝真说话的明福公主听到宫娥禀报后,脸色阴沉下来,李凰熙竟然进宫来了,她几次要宣她进宫都被阻,这倒好,她居然送上门来。

眼珠子一转,她转头与心腹宫娥耳语了一句,宫娥点头表示知道。

------题外话------

感谢嘟嘟zzt1981送的五颗钻石!

感谢潇潇故人心已倦再一次五热度的好评!感谢winnyhappy、君怜非送的票票!

谢谢大家的厚爱与支持!

第九十五章 建京风云(40)

前世加今生,李凰熙正经看过奏折的机会都不多,前世之世她只懂得享受奢华的生活,前朝后宫的大权都掌握在梁家的手中,那会儿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妥,现在看到奏折上密密麻麻的字,才知道自家前世真是天真得很。

她的速度不快,将手中的奏折一一都认真看了一遍,当看到蓝耀宗上的奏折时,眼里有几分惊讶,这玉面御史居然推荐的是她的舅舅孙抚才,眼眸微沉,略有变动的神色丝毫瞒不过隆禧太后的眼睛。

原本老神在在的隆禧太后因为看到她这细微的表情动作而略眯了眯眼,好一会儿,才将茶盖盖回游龙戏凤茶碗上,声音略有些响亮。

不但隆禧太后在观察李凰熙,她也同样凝神留意这位皇祖母的举动,将手中最后一份奏折放回原位,果然,隆禧太后又一次笑脸盈盈地问了一遍。

她笑着道:“湖州只是地盘大,但土地贫瘠,其实不是一个肥缺,但太守的品级不低,有人相争也在情理当中,依臣孙看,去湖州之人最好为官清廉者才好,那儿的百姓很苦,又逢大旱,若是考评不优者就算去只怕又是一个王祖业。”

隆禧太后道:“哀家也是这个意思,以考评记,倒是有两人比较凸出,一是京城四品官员任有方,另一个,”顿了顿,“自然是你的舅舅孙抚才,凰熙以为何人更合适?”

李凰熙的表情一窒,隆禧太后这人喜怒不定,面对她自然不能掉以轻心,“臣孙看着两人都好,虽然其中一人是臣孙的舅舅,但举贤不避亲,臣孙的母妃倒是时常接到舅舅的家书,知道他为官倒是不错的,这点凰熙清楚。任大人嘛,凰熙未曾听闻自然不好下判断,只是京里老百姓也有笑话说,说是在街上随便一砸就能砸到一个四品京官,这倒是侧面说明他们人数多活儿清闲,进项不多。”

隆禧太后微微一笑,“这么说你认为你舅舅更合适?”这句话的语调平平,几乎没让人听出什么话外音。

李凰熙自然更加小心谨慎,“其实合不合适,皇祖母自然比臣孙心中更有数,这是国家大事,必当慎重,为社稷为民,都不能过于草率。”

隆禧太后的手轻轻地敲打在椅把上,“哀家听闻前段时间你与你父王到了杜太傅府中,可有此事?”

果然没有什么事能瞒得过隆禧太后的眼睛,兜来兜去,这皇祖母都是为了试探她的口风,没有第一时间就斥骂,而是用了迂回的方式,李凰熙的心中突然一热,皇祖母看来对她忠王府是越来越上心。

她的扇贝扇了扇,执起一边的茶壶给隆禧太后续茶,“皇祖母,确有此事,只是为了一桩儿女亲事……”遂将两家打算议亲的事情道了出来,“至于皇祖母怀疑杜太傅是与我父王串通一事,倒没有必要,我们与蓝御史可没有半分来往,他的举荐难道还是与我忠王府相关?”

隆禧太后微微一愣,议婚?这点她倒还没有收到消息,看来自己身边的那群暗中调查官员之事的人有所懈怠,到现在居然连这个消息都没有收集。就是因为有两份奏折上书推荐同一人,她才会找李凰熙前来问话。

现在她的心中已经是暗暗有数,不再带着那威压与孙女儿谈话,至此不再提及朝政,反而问起她母妃的身子是否安好,李凰熙也聪明地不再提及,而是笑着将府里的事情告之。

祖孙俩正说着话,忽而有人进来禀报向隆禧太后禀报事情,太后的眉头一皱,李凰熙一看就明了是有紧急事务要处理,遂笑着起身说要去看看李安熙收拾得怎么样,隆禧太后挥了挥手示意她出去,然后一脸严肃地看向容公公,“将军务呈上来,召梁相、兵部尚书……”

走出去的李凰熙侧耳正听到这几句话,初始有几分茫然,随之却是突然明了,她的目光沉了沉,走在宫里的华丽回廊上时,微一转头正好看到小太监从里殿匆匆往外走,看来是要宣人来议事。

印象中与北魏的零星战争一直断断续续,在至德四年至六年这两年间,发生过一场规模比较大的战争,难道现在这场战争在至德二年就爆发了吗?心中诧异后又是了然,这场战争并没有造成太大的损失,应该没有什么好担忧,只是不知为何她总觉得眉毛上方在跳动,心绪不宁。

正走着,有几个宫娥走近她,说是明福公主正请她过去一叙,皱了皱眉,还是欣然让宫娥在前方带路。

明福公主的寝宫里面正一片欢乐声,这是李凰熙到来时最大的感觉,只是她正站在那儿,所有的贵女们都停下手中的动作一致看向她,眼里有好奇的,也有不怀好意阴阴笑的,总之各种目光都有。

李凰熙的目光溜了一圈,倒有几位是认识的,不过她离京多年,回京的时日中又忙正事去了,还没来得及出现在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