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悠哉人生-第4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倪宝红指指自己,“我!”

“不是你还你能是谁?别啰嗦,少废话!”岳厚鸣催促道。

“好好!”倪宝红卷了下袖子,开始往自己车里搬运。爷们儿什么干过这个,真是的,跟着你们不知道多少第一次被打破了。算了看着南妹子这些东西的份上,哼!

两人合力搬走了一半儿,可真不客气。(未完待续……)

PS:求票!!

第797章

在夏伯言的瞠目结舌中,两人搬完后拍拍屁股走了。“姐夫!抱歉啊!不能帮你,实在忙着新游戏测试呢!”岳厚鸣话音刚落,车子已经开走了。

两人开着车子一溜烟的跑了,只留下一串汽车尾气,寒风吹过,夏伯言回过神儿来,叫人往楼上搬,想想这些东西送给谁。

夏伯言他们走了,许诚开着车子进了农场。

“砰……”的一下关上车门,许诚下车叫道,“方医生!”

“哦!许伯伯能说话了。”方默南看着他笑着道,他说话的声音还有些嘶哑,呃!难听,不过比起不能说话来,已经让他乐的眼睛都眯了起来。

“天气晴好,咱们坐那边说话。”方默南打了个请的手势。

“嗯!”许诚从善如流地在交椅上坐了下来。

“先把把脉吧!”

许诚伸出手,把手腕放在藤制的方桌的脉枕上。

少顷,方默南把完脉,撤回了手。“恢复的不错,换个药方再吃十天,声音就能恢复如前了。”

“那太好了。”许诚声音嘶哑如烟熏过似的,“这是礼物,小小意思不成敬意!”他呈上一个纸盒子外面包着一层包装纸。“不是贵重的东西。”

方默南挑眉,“哦!”解开了包装纸,打开了盒子。

不是贵重礼物,却是非常的合方默南的心意,盒子里是一块儿条纹粗布叠得整整齐齐。凝重的原色,没经过染料的浸泡。摸上去柔、厚实。还有一双老头翁,千层底儿的棉布鞋。

“谢谢!我很喜欢!”方默南笑着收下道。

“呼!”许诚心下松了口气,为了这礼物还真是绞尽脑汁,莫家有钱,谁人不知,要送就得送合人家心意的。还是他上次来,仔细发现她穿的都是传统的手工制作。

“你喜欢就好,我还真怕……”许诚笑着说道。

“这个很好!真的。”方默南笑着抖开粗布,“这个做床单最好不过了。”

方默南看他摇头失笑,“哎!许伯伯你还别不信。它可是100%的纯棉线制成。绿色环保,不褪色并且也不易搓起,不起球不卷边,舒适透气吸汗能力强。冬暖夏凉。

这粗布还有止痒的功能。给人感觉特别舒服。它亲和皮肤,对皮肤也没有刺激,还有防虫蛀的功效。”算了说这个干啥。“许伯伯稍等,我去制药丸。”

“好的!”许诚点点头。

方默南回身上了半山,再下来时,手里多了一瓶蜜丸递给了他,“用药和前次一样。”

许诚接过瓷瓶,起身告辞。

姥姥看着她手里的东西,调侃道,“也就你稀罕这些老物件,我还记得你去沪海的时候,买了那么多的民光床单,当时你说什么来着,称它为国民床单。”

“怎么样?我推荐的不错吧!”方默南指尖蹭蹭鼻尖俏皮地说道。

“那是!南南推荐的能差的了,房间这么多,还真不够铺的。”姥姥笑着说道,手指抚摸着粗布和棉鞋,“做工还不错。”

“相当年啊!民光床单,那是家家户户的必备床上用品,在十年前那是‘一单难求’。听说求购的人流始终在厂房外排成长龙,产品是刚一下线就被抢购一空。现在也不知道怎么样了。”姥姥语气怅然道。

“现在的人,一心求新奇。对这些老物件看不起的,厂家的日子自然好过不到哪去。”方默南直接换上许诚送来的棉鞋,“嗯!不错,暖和,合脚。”起身在地上跺跺脚。

“姥姥不去饭店。”方默南挑眉问道。

“嗯!现在就走!”姥姥转身去推小木兰,把自己包裹严实后,正准备启动摩托车的时候,门房的电话铃声响起。

姥姥把摩托车支起来,快速进了门房,接起了电话,“啊!好的!好的!我马上就来。”姥姥放下电话,一脸焦急地跑了出来。

“怎么了?”方默南问道。

“你哥让公安抓了。”空气中留下这样一句话,人已经消失在眼前了。

“哥?”方默南眉头轻蹙,“真是意外的见面啊!”她还以为姥姥把人赶到老宅会安生一阵子,没想到这么快就惹是生非了。

算了!不关她的事,遛弯儿去!

方默南穿上羽绒服,带上大叶子就出去溜达了。

小吃街的老板们可真热情,直问她为什么这十来天不见她们来啊!

方默南简单了解释一下,看见大叶子更热情了,各类肉干,吃的大叶子走起路来都摇摇摆摆的,吃撑了。

方默南轻笑,点着它毛茸茸的脑袋道。“你那点儿出息。”

“盛情难却嘛!”大叶子羞得两只前爪遮住了自己的脸。

哼哼!大叶子倒是想把脑袋藏在肚子下面,找个地缝钻了,可是吃的太饱,蜷缩不起来,盖不住它的脑袋。

“哈哈……”方默南毫不客气地嘲笑道。

方默南点了碗馄饨和一个肉末烧饼。

俗话说:“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冬天早晨吃上一碗暖又管饱管足!

一个个圆圆胖胖的,卧在清汤里,上面还撒了鸡丝和鲜葱末子。皮薄馅少,汤料精致、浓厚,加虾皮、榨菜末,清鲜不腻。

店老板为表货真价实,汤锅里总煮着几块大骨头,加点鲜红的辣油,青绿的葱末,再洒上胡椒粉,香鲜透骨。

方默南舒舒服服的吃上一碗,付钱走人,踱着步,慢悠悠地溜达回农场。

姥姥已经回到了农场,哦!还有她那个哥哥,应该说是表哥,确切的说是二舅家的大儿子。

二舅早年十来岁的时候,离家出走了,当时的年龄十三、四了。

由于当年只有姥爷一份儿工资,姥姥是挣工分的,家里四个孩子,那个年代是吃不饱,但也饿不死,日子过的紧巴巴的。

不过家家户户都这样,也没见他这么心狠的,一走就杳无音信。

当时他离家的时候,家里的人,拦不住,直到九十年代初期回来。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人已经老了,四十多了,已经娶妻生子,两男一女。

前世方默南还怨念,你说你离家出走,你往南边富裕的地方走啊!他倒好直接去了大西北,那穷山沟沟里。

回来后,还得家里接济他们,那时候姥姥没有收入,接济的重担都是老妈扛得。真是一升米养恩人,一斗米养仇人。

前世姥姥两次中风,人家都没在床前伺候过老人家一回,值过一回夜。至于看病的钱,只汇过来伍佰元,人都没打照面的。

忘了说了,离家后老二人家改名字了,有奶便是娘,认了别人做父母。

总之一句话,混的很不如意,如大多数普通老百姓一样,为生活奔波。

就是不知道见到今生自己这个亲娘是否如前世那般不待见。

方默南还没走进去,就听见里面在吵吵。

“我拿自己家的钱,怎么能算偷。奶奶,把那些人给开了。”他气急败坏地说道。

“哥!你少说两句,不问自取是为偷!”一个年轻地女生说道。

“你个丫头片子,说什么呢!赶紧上学去。”他一副不耐烦地样子,挥手道。直接一把把人给推了出来。

“哎!你是谁!来我家干啥?”他看着门口的方默南没好气地说道。“这里可不是……随便能……”他如掐了脖子的鸭子似的,骤然住嘴。

“小姐!”薇拉和维卡拉她们二人看见方默南,则从房门口的交椅上站起来。

方默南把肉末烧饼扔给了薇拉,她把烧饼放在小桌上,维卡拉则不客气拿起一个吃了起来。

薇拉从容地坐在交椅上,慢条斯理地继续擦拭着她手中匕首。她专注的看着匕首的模样,就像是在看着热恋的情人一样,那眼神,缱绻温柔。

可在外人看来,尤其是门内的表哥看着她满眼温柔的样子,小腿肚子忍不住打颤一下子跌坐在沙发上。

他可是清晰的记得那匕首滑过他下体的寒意。他只是嘴上沾点儿便宜而已,顺便要是能吃点儿豆腐,那就更好了。他是有色心没色胆的那种人,看到如此尤物当然稀罕了。男人都是好色的嘛!

结果悲催了,差点儿没把命根子给搭上,要不是姥姥及时救了他,他真成太监了。

有这两位杀神在,他只好躲进了老宅了。可老宅哪有这里舒服啊!

薇拉嘲讽地看着他冷哼道,“没用、废物。”眼神继续看向自己的匕首。

他跌坐在沙发上,听到她如此的评价,在看看自己这么狼狈。顿时怒火中烧,瞪了过去。

感觉到他的怒目,薇拉的目光蓦地扫了过去。

薇拉也不说话,只是用冷冰冰地眼神瞅着他,吓得他腾的一下起身,躲到姥姥的后面,还瑟瑟发抖。

确实没用,但普通人哪里承受得了她们的强大的气场啊!

薇拉看他的眼神如看尘埃一样,在他的冷汗即将滴落之前,她不紧不慢地把头转回来,举起她擦的寒光闪闪的匕首,徐徐的吹了口气。

斜眼从上到下,滑过他的身体。

他吓得吞了吞口水,觉得那口气好像是吹在自己脖子上似的,阴冷阴冷的。(未完待续……)

第798章(求票!!)

尤其她的眼神所到之处,让他鸡皮疙瘩一粒粒冒出来,房间的暖气,也暖不热这刺骨的寒意。

“南南回来了。”姥姥尴尬地笑着道,想要往前走,却发现身后的人死死的拽着她的衣服。

方默南走进了室内,懒洋洋地坐在沙发上,翘起了二郎腿,手托着下巴,眨眨眼,故作好奇地问道,“姥姥他们是?”

姥姥拉下他拽着的衣服,也坐进了沙发,“他们是你二舅现在叫吴国勇的儿子,吴旭,吴萍萍。”

“二舅!”方默南故作讶异道,“姥姥不是只有一个儿子,什么时候又蹦出来一个,而且他们怎么不姓莫,姓吴啊!”

“我很快就认祖归宗,改回莫姓了。”吴旭嚷嚷道。

“是吗!”方默南不以为然道,她记得上辈子他们一家都没有改回莫姓。因为农转非,她记得他们家三个孩子当时花了二、三万块大洋,三个孩子都买了一个城市户口,改回了莫姓。

后来在登记身份证的时候,吴旭用的是吴姓,为此在办银行卡,汽车驾驶证的时候,可没少磨嘴皮子。最后托关系总算姓名一致了,可始终叫吴旭。

在五十年代,城乡之间人口尚可相互迁徙落户。但自三年困难时期以后,在社会管理和粮食供给限制条件下,国家对城镇人口的生活口粮实行按人口限量供给商品粮的制度,人口迁徙落户由城往乡易。而由乡往城难。

一般情况下,除农村人口因招工、招干等原因随其身份及人事关系改变,可以由农业人口转为非农业人口,而进入城镇登记户籍居住外,农业人口是不能进城落户居住的,也不能享有国家的定量商品粮供给。

肤色苍白的城市人总神往着篱笆墙里的乡情俚俗,田园生活。而忙于春耕秋收的农人,最大的心愿乃是收获出一个能“跳出农门”的机会。

九十年代初期,社会上非常流行“农转非”。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如果能花钱买个城市户口;就意味着能吃一辈子“商品粮”,过城里人的生活。

过的好不好。都是自己过出来的。这政策倒是让户口贩子大赚了一笔。国人什么时候都喜欢钻空子。

由于华夏的户籍制度是与相应的社会福利分配捆绑在一起的。曾几何,拥有城市户口成为“城里人”,就可以享受国家的商品粮供应,就可以通过单位或集体分到住房。就可以由国家分配工作。就可以享有上学、医疗、社会保障等很多方面的优势……

于是。当年很多人都这么干,然而社会的转型,很快让人们发现。它只是户口本,随着粮食价格放开,住房放开等等,好不容易跳出了农门,才发现,城里的变化更大,什么都在改,社会福利一项项的减少或者没了。

一切还是得有钱,钱说了算。

吴萍萍扯扯他的衣袖,示意他别说了。吴旭还想说什么?

“姥姥你打算怎么处理。”方默南也懒得在这里穷墨迹,直接问道。

方默南抬眼看了一眼姥姥身后的人,一表人才,个头也高高的。

吴旭怎么说呢!前世方家和这个人接触的最多,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有着普通人的优点,缺点就是有些势利眼,再娶了一个势利眼的老婆,可真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人到四十也小有所成,做点儿生意,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老婆不安分,眼皮浅,嘴还刻薄,他们成亲后,和方家渐渐地就远了。

尤其方默南出国后,老爸四处筹钱,始终没借一分,这关系就更远了。后来听说老婆给他戴了绿帽,离婚了,又娶了小他二十岁的女人。再后来就不知道了。

姥姥叹了口气,看着他们二人道,“我打算给你二舅拍电报,让他把吴旭接回去。我是看不了他。至于萍萍,现在在这里上学,就留下吧!”

“奶奶,我不回去。”吴旭嚷嚷道,“谁要回哪穷山沟里,奶奶我改还不行吗?”

确实是穷山沟,吴国勇所在的工厂是三线建设时所设立的工厂,三线建设是在50——60年代中苏决裂,美国在东南沿海的攻势,当时的历史背景条件下产生的,一次大规模的工业迁移过程,其规模可与八年抗战期间的沿海工业内迁相提并论。

但是由于建设地点都太过偏僻,这种建设方式为后来的企业经营发展造成了严重的浪费和不便,但是三线建设也成为中西部地区工业化的重要助推器。

60年代,国家提出要大分散、小集中,少数国防尖端项目要“靠山、分散、隐蔽”简称山、散、洞。有的还要进洞,三线建设宣告拉开帷幕。

大批原先位于大城市的工厂与人才进入西部山区。更有“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等口号号召下。400万工人、干部、知识分子、解放军官兵和成千万人次的民工,打起背包,跋山涉水,来到祖国大西南、大西北的深山峡谷、大漠荒野,风餐露宿、肩扛人挑,用艰辛、血汗和生命,建起了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和院校。

大动乱早期,三线也是大量知青的去处。由于国防考量,这些工厂的位置都偏僻而分散,导致企业的后续发展进入瓶颈。

三线所发展的项目,将近90%远离城市,多分散在山区,它们多数是一厂一点,有的甚至是一厂多点,布局被讥讽为“羊拉屎”“瓜蔓式”“村落式”。

而且山区内信息闭塞,生产出来的产品往往无法跟上世界潮流,显得过时落伍。有时山区内爆发山洪等自然灾害,企业也往往损失惨重。

冬季大雪封山后,工人更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时人用“洞中方数月,世上已千年”来形容这些工厂的闭塞与环境的恶劣艰苦。也因此,许多的厂矿单位里医院、商店、学校设施一应俱全,成为一个封闭的社会。更有许多城市更是因三线建设才得以出现。

但是随着改革开放,这些地方的工业跟不上历史潮流,许多三线建设单位由于位置偏僻闭塞而难有发展。

有能力,有关系的都回到了原籍,没能力的只好坚守阵地,直到有一天厂子倒闭,自谋出路。

吴国勇没法子,厂子的效益一天天的不好起来。就想起远在中东部的老娘了,总比孩子们窝在这穷山沟里强。

所以就来把千里寻亲,前世姥姥家境不富裕都把孩子们留了下来,今生就更不用说了。

吴国勇所在的厂子就是三线建设所遗留下来的军工厂,很大,工人有上万人。由于国家整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