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忠武公传奇-第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哭。但是,包括我在内的激进的年轻人想得通。那段时间大家都把“管他白猫黑猫,能抓老鼠就是好猫”作为一种时髦思想的标榜整天挂在嘴上。有人还真就在南昌的一座大桥的桥头上塑了两只巨大的猫来诠释这一理论。历史知识浅薄的青年们都对“一国两制”创造性的提出崇拜得不行。这年寒假,我在忠武公面前也是大吹大擂,把“一国两制”的首创吹上了天。忠武公只是冷冷地说,“一国两制”势在必行。只是这不是他的首创。首创者是宋太祖赵匡胤。真是一盆冷水把我青春的烈焰化为灰烬。

一个是“杯酒释兵权”,一个是“一国两制”,两项创造性的雄韬伟略使上千岁的忠武公对宋太祖佩服得五体投地。他决心恪尽职守,勤奋务实,为大宋的繁荣昌盛作出无私的奉献。

大理寺就是今天的最高人民法院。大理寺评事的职责就是对大理寺所办的案件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监督检查,以确保案件办理的公正性。忠武公认为太祖是一个仁德之君,因而对给他的职级待遇和工作岗位并不在乎。他想岗位安排只是革命分工不同,不管在什么岗位上工作,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让国家富强,让人民幸福。吏部的官员找他谈话以后,他认识到大理寺评事一职十分重要,担负的是维护司法公正,纠偏祛邪,杜绝冤假错案的重要职责。他十分乐意地接受了这个职务,并且很快就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上任之初,忠武公对工作非常积极认真,在太祖的大力支持下,人民陪审员、风纪监督员两支队伍迅速建立并积极参与审判工作,事中监督得到切实加强。忠武公还打算积极履行职责,平反冤假错案。于是,他整天把自己关在大理寺的档案室里,对每一本积满灰尘的案卷吹毛求疵,仔细阅读。但给他的印象却是大宋初年的审判工作确实公正,反腐惩贪,整肃吏治的力度确实大。数年来,一大批省部级、司局级高官纷纷落马。供奉官李继昭盗卖公物处以极刑。宗正少卿赵砺贪污公款削职为民。职方司员外郎李岳接受贿赂斩首弃市。监察御史杨士达滥杀无辜被判死刑。殿中侍御史张禺为政不公杖决流放。司局级以上的高官每年都要干掉几百个,州县的刺史县令被流放斩首的更是不计其数。忠武公对太祖更是钦佩不已,便对管理档案的卷宗库丞说,如此吏治,公正廉明,必至风清气正,大宋天朝定能江山永保,繁荣昌盛。但卷宗库丞却冷冷一笑,指着角落里的一组档案柜说,余大人若有兴趣,可以抽空看看那里面的卷宗吧。忠武公调出来一看,全都是皇弟开封府尹赵光义、宰相赵普和开国元勋石守信、赵彦徽、张铎等人收受贿赂、贪污公款、横征暴敛、走私贩私、欺压百姓的举报信和调查取证材料。每份卷宗里都有大理寺卿亲撰的调查报告和太祖皇帝“暂存”的红批。忠武公十分纳闷,这不是“只拍苍蝇,不打老虎”吗?

看了这些案卷以后,忠武公自以为是的老毛病又犯了。他觉得依照“定岗定职定责”三定方案的规定,作为大理寺评事,这些事他必须要管。于是,他搂着这些卷宗去找大理寺卿。大理寺卿是个十分耿直且富有正义感的人。听了忠武公的陈述,他激动地说,我们都是法律工作者,严格公正执法是我们的天职。你想想我能赞同这种做法吗?没办法呀,查办四品以上官员要报告这是皇上的规定,你没看见那上面皇上的“批红”吗?不服气的忠武公便又搂着卷宗去找太祖皇帝。太祖皇帝热情地接待了他,听完他的汇报后,却是眉头深锁,沉默不言。忠武公便激动地说,皇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才能深得百姓拥戴呀,法不责上,法不责高,民心必失呀。《建隆重定刑统》是皇上钦定,那上面说过国戚元勋不在法网吗?如此罪大恶极,不依律严办,天理难容。

听完忠武公慷慨激昂的陈述,太祖沉思良久才严肃认真的说道,先生所言句句在理。自古以来,失民心者失天下。道路不平众人踩,吏治不公,亵律枉法,国将不国。但是,当前四海未定,民生凋惫,建国大业任重道远。光义、守信等目无法纪,罪孽深重,但他们都是为革命出生入死,功勋卓著的元老。十年前,得先生指点“杯酒释兵权”,但是,他们还有许多部属手握重兵。朕若杀之,一恐其他勋臣心寒,生兔死狗烹联想。二恐树倒而猢狲散,叛逆分庭而抗礼。朕想,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是时候未到哇。先生直言而谏,大宋忠臣也。还望先生审时度势,保全自己才有机会消灭敌人呐。这样吧,朕赐先生“丹书铁券”,剑履上殿,书诏不名。将来时机成熟,大宋还要仰仗先生仗义执言,为国分忧。

至此,忠武公才明白太祖皇帝“暂存”批红的良苦用心,他将太祖嘱咐默记于心。但是,就在这年十月,太祖忽然驾崩,赵光义即位,是为太宗。

前面说过,忠武公是随同李煜一起来到汴梁的,除了工作上时有分歧之外,两人感情也非同一般。李煜降宋之后,名义上做着左千牛卫将军,实际上是被软禁在家里,虽然不用上班,但也没有什么自由,天天只躲在家里写写去国思乡痛哭流涕的诗词。当时,在李煜的旧臣之中,只有忠武公和徐铉两人被特许可以随时探视。九百七十八年新春,忠武公在大街上买了李煜爱吃的金陵盐水鸭,沽了一壶好酒来到李煜家里,打算陪旧主小酌一回,聊解他的亡国悲情,却只见后主一人独自垂泪。忠武公再三追问,才知道旧年除夕,他老婆依例入宫谢恩,至今未回。

经过调查,忠武公得知,太宗赵光义早就垂涎李煜老婆郑国夫人的美色。旧年除夕,身为命妇的郑国夫人依例入宫谢恩,太宗着太监假传皇后懿旨,要留她磋切女红。谁知等来等去,却是太宗要她陪酒侍寝。郑国夫人自然坚拒不从,但**皇帝赵光义却命令数名宫女捉住她的手脚强幸了她。一连半个多月太宗夜夜强幸,恋恋不舍。郑国夫人羞愤难当,天天以泪洗面。更让忠武公不能容忍的是,此后,**太宗时不时就要假托皇后懿旨,今日赏花,明日品茶,千方百计召幸郑国夫人,且一留就是十天半月,全然不顾帝王风范,真可谓**不如。忠武公决心与太宗大**作坚决斗争。

这一天,早朝之后,太宗正要退朝,忠武公上前一步朗声说道,皇上,臣还有一事要奏。

太宗一看是忠武公,答道,准奏。

忠武公曰:臣闻得天下难,治天下更难。史有明君言曰:民之于君,犹水之于舟。载舟者水,覆舟者亦水也。天下何以为治?广施仁政,德治也。恤民为先,恩治也。令行禁止,威治也。律定严行,法治也。四策并举,蒸蒸日上,欣欣向荣。微臣鄙见,不知皇上肯苟同否?

太宗曰:然。

忠武公曰:太祖立国以来,偃兵罢战,轻徭薄赋,惩腐肃贪,是为恩威并举。然,何为律定严行?臣以为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是其主旨。何为执法必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皇上犯法应与庶民同罪。古有圣贤,割发代枭,是为典范。微臣鄙见,不知皇上肯苟同否?

太宗曰:然。

忠武公曰:建隆三年,工部尚书判大理寺事窦仪奉命修撰《建隆重定刑统》,凡三十卷二百一十三门,律定“十恶”、“五刑”,是为大宋根本大法。颁布以来,刑吏恪尽职守,罪恶伏法,冤昭耻雪,何论贵贱?万民称颂,国泰民安。实践证明,《建隆重定刑统》乃依法治国之根本,理应以一贯之,才能永葆江山本色。微臣鄙见。不知皇上肯苟同否?

太宗曰:然。

忠武公曰:臣以为,忧国忧民忧君是人臣本职。史官唯实,谏官唯直,法官唯公,才有风清气正,朗朗乾坤。如若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做人美德丧失殆尽。大家眼睁眼闭,姑息弥盖,恶不得伐,善不得赞,国家必生垒卵之危。臣工居大理寺评事,搜索罪孽,监督狱断是本职。无视恶行是为失德,知而不弹是为失职,弹而不就是为无能。微臣鄙见。不知皇上肯苟同否?

太宗曰:然。

忠武公曰:据臣调查,旧年除夕,降唐国主李煜妻,命妇郑国夫人依例入宫谢恩。皇上假皇后懿旨,挽留宫中强幸了郑国夫人。之后,隔三差五,以各种借口召幸,少则三五日,多则数十日。致使陇西公左千牛卫将军李煜蒙受羞辱。郑国夫人痛不欲生。其行为属“十恶”之十,依照《建隆重定刑统》“奸者徒一年半有夫者徒二年强者加一等”的规定,应判皇上徒刑三年,决脊杖二十。皇上意为如何?

太宗一听,脸如猪肝。大声叱道,一派胡言!朕乃一国之君,垂范天下,怎么可能如此下作?命妇依例入宫谢恩,皇后挽留磋切女红,滞留数日,乃**妇人之谊,与朕何干?你污朕强幸郑国夫人,有辱国格,快快拿下。

值殿武士一哄而上。忠武公不慌不忙地说,太祖曾立誓碑,誓言不杀言臣和文人,并要求后世君主即位前都要面碑发誓。今上即位不到两年,难道就忘了你的誓言吗?他又指着御座旁边的一块巨匾朗声说道,大家请看,“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朝堂之上,不杀言臣”。这是太祖立下的规矩,当今皇上是要废此陈规,以塞视听吗?

太宗皇帝气得围着御座打转,指着忠武公的鼻子吼道,就算是朕强幸了郑国夫人,一不缺边,二不少角,你又能拿得出什么证据呢?

忠武公面对满朝文武,拿出一张粉本图,高声说道,这就是证据。大家一看,是一张《太宗强幸小周后图》。只见图上太宗大**头戴襥巾,面色黝黑,身体肥硕。郑国夫人头戴花冠,脚穿红袜,赤身裸体。五名宫女,两人执臂,两人承股,一人拥背。太宗以身当之。郑国夫人闭目扭头,以手拒太宗面额,露痛苦不堪状。一些白胡子的老臣慌忙背身掩面摇头摆脑。而一些趣味低级的武将则一哄而上,纷纷说让我看仔细喽,这是太宗皇帝吗?一时间,朝堂之上沸反连天。

太宗皇帝暴跳如雷,抢前一步,把粉本《太宗强幸小周后图》撕得粉粹,歇斯底里地狂叫,栽赃!陷害!快快将这老贼推出午门斩首。

忠武公喝退武士,且慢,容我说完再斩不迟。据我调查,皇上自任开封府尹时始,就拉帮结派,卖官鬻爵,贪污受贿。太祖亲征李筠,命你监国,而你不理朝政,以问安太后为名,整日行走**,贿通内监宫娥,诱奸景福宫韩惠妃。又经韩惠妃勾连,与陈修媛、方婉仪、潘美人、李才人、王贵人勾搭成奸,最后连刘婉容也是**尽泄。除了坤宁宫王皇后和长春宫宋贞妃外,整个**皆为你秽乱,终酿成“烛影斧声”。之后,你又伙同奸贼,炮制“金匮之盟”,违背祖制,“兄终弟及”,真可谓罪行昭著,天理不容。说到这里,忠武公从怀里掏出一物向大家呈示,太祖赐我“丹书铁券”,可免九死。要是当今皇上认为这也只是一块破铜烂铁的话,也无须推出午门,就在这朝堂之上,当着满朝文武将老朽碎尸万段吧。

太宗皇帝哑口无言,立即换了一副笑脸,走下御座,捧着忠武公的双手,满脸媚态地悄声说道,老前辈,你别嚷嚷,我错了还不行吗?我改还不行吗?

忠武公不依不饶,挣脱他的双手说道,犯错误和犯法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犯错误可以检讨可以纠正,犯罪必须要服法。徒刑三年一天也不能少。这不影响你当皇帝,你可以搬到大牢里去办公。脊杖二十可以不打,法律有规定,可以以铜赎之。

太宗皇帝被忠武公气得不行,一连几天称病不朝。他实在是咽不下这口恶气,便着大理寺给忠武公罗织了九条死罪,连判了九个死刑。太祖赐他的“丹书铁券”从此真的成了一块破铜烂铁。只可惜了那张粉本的《太宗强幸小周后图》,要是保留到今天,按照时下世人的口味,毫无疑问比《清明上河图》更值钱。更让忠武公难过的是,没过几天,太宗皇帝又着大理寺成立专案组对李煜进行专案调查,最后查实这个书呆子躲在家里写了许多反诗。太宗皇帝便以反革命罪将他赐死。郑国夫人羞愤交加,不久也忧郁而逝。忠武公没想到自己冒死揭露太宗罪行,原意是想太宗皇帝能够痛改前非,让李煜夫妇安度余生,万没想到反误了李煜夫妇的性命。忠武公愧疚难当,愤然辞官,以示抗议。

从此以后,全国人民都知道,当今圣上是天字第一号大**。那些时候,汴梁城里的老百姓茶余饭后,说的都是当今圣上的**韵事。酒馆茶楼里的酒徒茶客,没钱点菜买茶点,就用这些传闻来佐茶下酒,寡酒寡茶喝得津津有味。个个都是手舞足蹈,眉飞色舞,仿佛身临其境。“天上人间”的**拉客,过去都是软声细语地说“官爷,里面请,吃吃小酒,听听小曲吧”。现在干脆就站在当街上,双手叉腰,见人就拉,两个夹着一个说“怕什么,万岁爷做得,大爷你就做不得?”。走在汴梁街上的忠武公就像凯旋而归的英雄,酒肆茶楼的老板都把他奉若上宾,好烟好茶,好酒好菜,还安排专门的歌妓给他唱曲儿。因为,不管是什么地方,只要忠武公往那儿一坐,客人立时暴满,直把老板忙得脚不踏土。大家都不厌其烦地问忠武公是怎样知道那么多事情的,怎么就不怕斩首示众弃市凌迟。大家围在一起,气氛热烈,逢年过节一般的热闹。皇宫里派出的间谍把这些情况原原本本地汇报上去,太宗皇帝便把开封府尹骂得狗血淋头。于是,没几天,汴梁城里的公共场所都被强令贴上“莫谈国是”的纸条。忠武公也被开封警察局逐出京城。

正文四十一

大宋一朝,是一个让后世史学家们伤透了脑筋的朝代。自九百六十年大宋代后周立国,至徽、钦二帝被掳“北狩”,凡历九帝,并无一帝桀残纣暴,荒淫无度。基本上还都算得上仁心德政,纳谏如流。尽管史学家们不废千辛万苦,戴着近视眼镜或老花眼镜,甚至还要拿着放大镜,把自己埋在浩如烟海的史籍之中,无比自信要在大宋一朝找出秦始皇和隋炀帝来,但最终除了被脂粉的香气和鼠溺的骚气熏得头昏眼花外,根本就找不到兴奋点。他们面面相觑,无比失落。

大家知道,大凡历史学家都是有锲而不舍的精神的。他们会像猎狗一样循着血腥的气息上下求索。皇上不是混蛋,他们转而又在臣属间翻箱倒柜,虽然翻出了蔡京、童贯和高俅,但拿到放大镜下与赵高和董卓一比,那真是差之千里。相反,他们研究来研究去,却发现许多的腐朽和丑恶,到了宋朝都穿上了华丽的外衣。就像一群杀人越货的强盗,他们一路杀掠而来,背负肩扛,气喘吁吁,便坐在宋朝这块草坪上,一边休息一边开会。先是回味那些扣人心弦的场面,后是检讨失误总结经验。这一总结还真是大有收获,使延续了数千年的“血酬定律”在内容上得到了根本性的充实和完善,在形式上也得到了更加文明的装点。大家从宋朝的草坪上站起来的时候,拍拍屁股便个个成了道貌岸然的谦谦君子了。

“血酬定律”一词《辞源》《辞海》均不见载。我到网上一查,原来是吴思先生的首创。能够首创一个“定律”的人最起码应该是一个什么“家”。吴思先生是个什么“家”我并不清楚。既然说到“酬”想必是个经济学家,但“酬”又关乎“血”,那也可能是个历史学家。不管他是个什么“家”,按照他的说法,所谓“血酬定律”就是生命与生存资源的交换定律。据此深究,才知道早在战国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