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忠武公传奇-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套常服。现在和平了,无仗可打,穿什么衣服本来可以随便些,顶多穿套礼服吧,但忠武公想,第一次深入基层还是要威武一点好。因而,他出行的全套装束是:头戴一顶熟铜盔,上穿一件海兽皮锁子甲,脚蹬一双麂子皮踏云靴,护脖、护腕、护膝、护裆一应俱全。就是那枝三十斤重的镔铁方天画戟也是认认真真地扛在肩上。这套行头使他苦不堪言,每走一程就要退下盔甲来透气。头发象刚在笼屉里蒸过,还袅袅地冒气。衬衣更是拧得出水,靴子里也能倒出水。过去是走着走着,大象忽然就中毒倒地;现在是走着走着,忠武公就忽然中暑倒地。弄得侍卫们又是掐人中又是刮痧。几天下来,他的前胸后背和喉间便被刮得红紫不堪。

还有他的坐骑,那头大象。现在,路两旁的花草再也没有毒液了,所以它吃得更欢,而且还常常忘形,一路向树林深处吃去,全然不顾骑坐在背上的忠武公被树枝和藤蔓鞭子一样地抽着,甚至被粗硬的树枝刮倒,从象背上跌落,摔得鼻青脸肿。后来,还是土司们送给他一匹云贵矮马,才解决了这个问题。从此,他翻山越岭就骑云贵矮马,只有到了平地,入城进寨之前,为了展现太守的威武,再换乘大象。

在忠武公深入基层调研的过程中,有一件事不能不说,那就是苗瑶姑娘们对他的青睐和骚扰。代表大会结束之后,“武陵郡太守是一个好官,更是一个好人”的评价便象山间的风一样传遍了村村寨寨。忠武公每到一寨,苗瑶姑娘们便都推开吊脚楼的窗户争睹太守的风采,看见他铁甲铜盔稳坐在大象背上,一丈二尺的镔铁方天画戟在太阳的照射下熠熠生辉,好生了得。当时,忠武公三十郎当岁,对于男人来说,正是魅力四射的年纪,只有脸白一条不太符合苗瑶姑娘们的审美观点。但是,这一微小的瑕疵早被村寨间关于他的那些神奇传闻所掩盖。苗瑶姑娘们可以说是个个争嫁。之前,忠武公也专门拜师学了一些民族政策和风俗人情,酒怎么喝,话怎么答,事怎么做也略知一二。因而,对苗瑶姑娘们献的酒一律不喝,献的果子一律不吃,对那些窗口里飞来的情歌也不接嘴,飞来的荷包也不接手,弄得那些作恼的苗瑶姑娘们干脆就用荷包和果子掷他的盔甲。软柿象屎一样糊满了他的前胸后背,核桃象雹子一样打在他的铜盔上叮当作响。骑在大象背上的忠武公便暗自庆幸,幸好戴着铜盔,否则的话,非要被她们打成脑震荡不可。然而,百密一疏,有一天,忠武公正在一座寨子里和土司座谈,一对苗族母女找到忠武公。那苗家姑娘一个万福便对忠武公羞羞答答地说,太守哥,收了妹妹的荷包,也不回个话么?搞得忠武公一头雾水。

太守哥,妹妹的荷包还在你的盔顶上呢。

忠武公摘下铜盔一看,一只巴掌大的刺绣荷包不偏不斜正挂在他盔顶的缨枪上。

忠武公大惊失色,对一旁的土司连连说道,我没收她的荷包,我没收她的荷包。说着取下荷包就要塞进姑娘的怀里。但那姑娘双手一背,头一栽,抖抖索索地啜泣起来,直哭得满头的银饰叮叮当当地响。那姑娘的母亲则屈膝往土司面前一跪,搂着土司的一条腿说道,老爷,你可要为我们作主啊。

土司只好对忠武公说,太守大人,这是我们苗寨的规矩,你收了她的荷包又不娶她,寨子里就没有人瞧得起她,也没有哪个后生会娶她了。姑娘也没脸再活下去,你这不是要害她的性命吗?

可是我没有收她的荷包啊。

太守大人,你带着她的荷包走了几十里地呢,这不就是收了她的荷包?收了她的荷包就必须娶她。

可是我是已婚之人,已经娶过四个老婆了。

太守大人,就算你有四百个老婆也没办法,按我们苗寨的规矩,你非娶她不可。如果太守大人不娶她,她就必须要为你殉情。

为了民族团结,更为了救这个姑娘的性命,忠武公只好应诺下来。于是土司作主,以寨中古树为媒,忠武公正式纳苗家姑娘为妾。土司安排人用三眼铳传讯给附近的苗瑶各寨。是夜,灯火通明,少男少女们围着篝火跳起了鼓舞、芦笙舞。爱显摆的苗瑶小伙又跳起了狮子舞、草龙舞、花棍舞。各寨的土司们则陪着忠武公吃着碗酒串肉,自是一夜狂欢,在此不提。

在之后的调研过程中,忠武公的身边便多了一位苗家姑娘。按照苗瑶的规矩,此后便再也没有哪个苗瑶姑娘对他唱情歌抛荷包了。只是他每到一寨,姑娘们便把他的苗妾拉到一边,问七问八,直问到她脸红才轰笑而散。

调研结束之后,忠武公决心实实在在地干好三件事。一是大力开展新农村建设,切实改变苗瑶百姓的居住状况;二是大力发展工业,开发辰砂、水银,努力提高苗瑶百姓的生活水平;三是大力加强武备工作,确保苗瑶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方针既定,为确保落实,忠武公又向郡直机关及各县下发了《强化措施,改进作风,切实保证三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的文件,这个文件的框架是这样的:

一、完善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模式

1、开展学习活动

2、推行政务公开

3、搞好互议互评

4、坚持民主决策

二、加强组织建设,提升能力水平

5、规范干部管理

6、落实工作制度

7、完善考核机制

8、严肃黜陟纪律

三、改进工作作风,务求工作实效

9、密切联系群众

10、增强服务意识

11、提倡克己奉公

12、坚持求真务实

这个文件的下发,起到了良好的工作成效。首先是那些请假的官员纷纷归岗履职。一时间,决心书表态信堆满了忠武公的办公桌。其次是各县积极落实,结合本县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方案。三项工作都各自成立了领导小组,一把手亲自挂帅担任组长,并且有声有色地开展了起来。县与县之间,还你送来一份“挑战书”,我又回送一份“应战书”。相互之间搞起劳动竞赛来。文件送到洛阳,秀哥倍加称赞,当即批示:四海辅定,百废待兴。速转各州郡推广。后世的史书上称之为“建武十二条”。正是因为这个“建武十二条”的广泛推广,历史上才有了“光武中兴”的大好局面。

在机关里呆过的人都知道,直到如今,还有许多的文件都是对“建武十二条”的抄袭,无非只是有主送、抄送及地域名词的小异,但万变没离其宗。这不能说是拟文者的水平有限,怪只怪“八股”余毒刮骨难销。

章节二十

武陵郡的北面是和长江平行的巫山山脉,西南是壁立的大娄山脉和云贵高原,东面是武陵山和雪峰山平行屏列。这个被四面大山环抱的地域就是忠武公管着的荆州武陵郡。酉、巫、武、辰、沅五水自四面山上咆哮而下,有如一棵枝繁叶茂的古树汇入沅水这一主干。群山夹江而立,危峰刀削,怪石狰狞,古木参天,雾霭诡密。

那个时候的武陵郡,苗瑶土著百姓的村寨便如天上的星辰一样,散落在崇山峻岭之中。大寨三五十户,小寨三五户,甚至还有独户独居的。寨与寨之间近者三五里,远者百十里,之间交通也十分不便。陆路猿猱愁攀,水路险滩恶浪,隔江命悬一索。打劫的土匪专拣小寨洗劫,抢不到钱财就杀人,有时把整个寨子杀得精光。如果土匪不放火不烧房的话,根本就没人知道,要等到十天半月之后,大家都看见食腐肉的秃鹫成群地在一个地方盘旋,才知道那个寨子遭到了土匪的洗劫。遇地震、暴雨、泥石流和山体滑坡以及岩崩,将整个寨子掩埋也是常常发生的事。就是饿极了的豺狼虎豹吃完了牛羊又去吃人的事也是司空见惯。请个稳婆也常常要走百十里,许多妇女还没等到稳婆到家就难产死在寨边的土地社旁的茅棚里。

针对这些实际情况,忠武公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确立了“搬下高山,走出丛林,拆小建大,实行联勤”的新农村建设指导思想。同时,

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还制定了“背靠青山,门临碧水。四方有围,联防自卫。设立公祠,维护秩序。公医公学,教化愚昧”的新农村规划建设准则。根据这个指导思想和规划建设准则,其验收的硬件标准是:

(1)新农村建设居住点都必须是五十户以上,大则不限;

(2)为了避匪,村后必须是青山;为了消防,村前必须有河流;

(3)或利用自然地形,或置木为栅,寨子应在屏障之内,还要有一支自卫队;

(4)每寨都要有公祠,用于祭祀、庆典及民事纠纷调处;

(5)每寨都要有医馆治病救人,有学馆教孩童识字读书。

这项运动,毫无疑问是深受广大苗瑶百姓的热烈欢迎的。一时间,整个武陵郡都热火朝天,崇山峻岭间,随处可闻凿石伐木的号子。路上搬砖运石的驮队首尾相衔。妇女们不是和泥递瓦就是端水递烟。那段时间,你就是弓背走在山间的路上,忽然间就有儿童团员拿着红缨枪拦住你的去路质问,你知道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思想和验收标准吗?如果你答来了还好,要是不能回答,身强力壮的就罚你到就近的新农村建设点上去挑砖驮树。老弱病残妇就要你去背诵挂在树干上的指导思想和验收标准,直到你背得滚瓜烂熟才放行。

通过这项运动的开展,武陵郡的苗瑶土著纷纷搬下高山,走出丛林,脱离险境,住在新建的大寨子里。这是一项有着重大现实意义的民生工程,自此苗瑶百姓屋后砍柴,门前汲水,男耕女织,叟有义养,童有馆教,病有所医,争讼凭理。特别是入夜后,整个寨子灯火辉煌,自卫队的士卒们环寨巡逻,报更的竹梆声在寂静的山谷中回响,安详而稳实的催眠着劳作一天的人们。完全改变了过去那种入夜吹灯,横栓竖杠的惊恐生活。这更是一项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的民主工程。这项运动为存留苗瑶民族的艺术瑰宝作出了突出贡献。因而,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我们仍然能够领略到那质朴迷人的苗瑶村寨风情。

遗憾的是,在此后的两千多年里,在我们这个国度里,总是刀兵汹汹,不得安宁。大家都围着那把粘满大肠杆菌的破椅子打得头破血流,没有人愿意花钱去做这种善事。到了一千九百多年后,伟大领袖才想起来做这件事。他结合实际把忠武公的新农村规划建设标准翻版成“八字头上一口塘,两边开渠靠山旁,中间一条机耕道,新村盖在山边上”。但是,由于这个时候气候的特殊性,致使所有人的体温都在三十九度以上。因为是带病工作的原因,导致不少的规划设计方案也发着高烧,“头顶一盆水”的病案层出不穷,有些还造成了严重后果。又过了几十年,又一个伟人又想到要做这件事,但这个时候人心不古,搞的都是一些“穿衣戴帽”毫无实际意义的脂粉工程,而且也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划建设标准,标准都由说了算的人掌握在自己的心里。国家钱花了不少,但百姓们还是端起碗吃肉,放下碗骂娘。

武陵郡盛产辰砂和水银是众所周知的事,但此前混乱的开采秩序也令人十分头疼。在当时,辰砂和水银是术士炼丹的首要原料,也是制造各种颜料的主要成份。同时还是治疗癫痫、疥疮的良药,少量口服还有镇惊、平悸的疗效。疥疮是军队中最令人作恼的病,因为军队里都是睡通铺,发起来一传十十传百,害得兵士们打起仗来只管挠裆,严重影响部队的战斗力。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我们在学校里也是睡通铺,也是深受其害,很多人的高考成绩都因此受到了影响。

大家都知道,炼丹术士一般都是直接为各级一把手服务的,就象今天生产销售虫草和林蛙油的人一样,手上的钱是出奇的多。因而,辰砂和水银的市场价钱自然是相当的好。“三分利,磨破嘴。五分利,打断腿”。这辰砂和水银可是一本万利的营生。因而,辰砂水银的开采和冶炼也跟今天的暴利行业一样,基本上是黑社会控制。他们贿通土司和地方势力,武装保卫生产,内外勾结,想在哪里挖就在哪里挖,想怎么挖就怎么挖。挖得好就拿去卖钱,挖得不好还要拖欠农民工工资,或者干脆就不支付农民工工资。为了争富矿,黑社会之间也常常发生械斗,动辄几百上千人,使用的武器装备比武陵郡的官兵还要先进,经常殃及百姓连累无辜,群众意见非常大。而且辰砂和水银都是有毒矿物质,黑社会是只管挣钱不管工人死活的,从来就不防护生产工人的粉尘吸入。提取水银就采取直接焙烧冷凝蒸汽的土方法,致使生产工人个个面色潮红,口腔溃疡,牙龈出血,牙齿松动脱落,情绪时而高亢激动,时而焦虑胆怯。所以,当时你在街市上或村寨中走动,常常会碰到瘪嘴塌颊的中年人,说起话来含混不清,严重一点的就手舞足蹈念念有词,螃蟹一样的跌跌撞撞,或是忽然就捉住你的衣颈作腔作调地唱“我手持钢鞭将你打”也不为奇。这就是那些被黑社会抓去挖过辰砂炼过水银的可怜人。

针对这些情况,忠武公决心整顿矿业秩序,提升工艺水平。他首先找到土司们说,开采辰砂和水银一本万利,老板送给你们的钱不及他们得利的千分之一,而且你们这样得钱也是违法行为。还不如和政府联营,你们的利益更大,还受法律保护,何乐而不为?大家个个点头称是。在各苗瑶土司的大力支持下,他首创了一支前所未有的辰砂水银武装警察部队。此举在后世得到广泛应用。此后,铜、盐、铁、茶、马、金、银等凡属战略物资,皇上们便都要设立专门的武装警察来管。在整顿矿业秩序的工作中,他还提出“资源共享,利益均等,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十六字原则。这一原则,在此后也被广泛应用到解决各种争端的谈判桌上,而且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一千九百九十八年,我做着一个管理长江河道的小吏,隔江相望的两岸为争夺河砂资源也是大打出手。在忠武公的指点下,我在谈判桌上抛出这个十六字原则。打架的双方哑口无言,无不点头称是,从此偃旗息鼓,和睦相处。忠武公还制定了“计划生产,统购统销”的生产经营规定,这可以说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最原始雏形。

这些务实强硬的措施,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同时也触犯了那些黑社会的根本利益。有头上长角头脑发热的大佬就要跟忠武公叫板。但是,蔑视人民群众的人最终总是要吃大亏的,这也是硬道理。现在,忠武公终于有了杀人的理由。他的辰砂水银武装警察部队在苗瑶土著的大力支持下,对这些戴着手指粗的金项链的大佬们给予了无情的打击。资产被籍没充公,黑社会头子被枭首示众后再传首洛阳。自此,忠武公的军功簿上“斩首级数”一栏终于打破了零的纪录。

一千五百年后,忠武公在大明朝做官。有个叫徐阶的年轻人被贬到福建的延平府做推官。延平盛产白银,也是黑社会贿通地方垄断经营,他们发了横财还要在乡里为非作歹。这个年轻人立志整顿,但是,府里的告示贴出去没有一点效果。黑社会头子还指示马仔们把狗屎搨在告示上,要不就干脆撕了擦屁股。连他手下的警察也被黑社会贿通,派出去缉拿总是无功而返,有时还喝得酩酊大醉。这个年轻人求助于忠武公。忠武公便把这段经历讲给他听。他如法炮制,成效显著。这个年轻人本来是有“永不叙用”的结论的,结果自此仕途畅达,一直做到了内阁首辅。为此,他对忠武公十分感激。

在提高生产工艺水平上,他改水银的自然冷凝蒸汽提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