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闯荡北美-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晕颐桥浜系煤芎茫昧烁鯝。我的气也平了。
一天,乔希下课后,问我能不能把我们双人剧的稿子,就是上面有个红笔A字的那份,借给他带回家,他妈妈特别想看。我一听,便自作聪明地想:这小子肯定在他妈面前吹嘘稿子是他写的,得着好成绩是他的功劳。我就偏偏不给,看你怎么吹。我一副得理不饶人的样子,告诉乔希不能给他那份卷子。谁让他不编写,又不提意见,除了与我一起表演,什么也没做。这是我的创作,只能属于我。我心肠硬硬地瞧着他一脸委屈地走开了。
事隔几天,我已经把这件事儿全忘干净了。那天上课,只见乔希穿了一套黑色西服。我很好奇平常穿着色彩多样的他,怎么穿得像去开追悼会?便问他:“嘿,乔希,发生什么事了?”
他说:“我妈妈去世了!”
我听了一愣,马上问:“什么时候?”
“前天。”
“怎么这样突然?”
“是心肌梗塞。”
我立刻想起了那份考卷。我想象着乔希的妈妈在临走前,想看一眼儿子得了好成绩的卷子,因为我的小肚鸡肠,没有完成心愿,双眼一闭,带着遗憾走了。而乔希坐在他妈妈的床边,对我有没有一点恨意呢?如果说这是他妈妈的遗憾,还不如说那是留在我心中隐隐的痛。我为什么不能宽厚一点待人呢?什么叫作“追悔莫及”,我对这个词组真正地有了深切的体会。我面带谦意地说:“乔希,真对不起!我应该把那份卷子给你妈看的,好让她为你而自豪。”
“我妈很高兴你愿意和我合作。她说中国女孩儿就是好,还说要谢谢你呢!”乔希诚恳地对我说。我脸红了。我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好事,值得他们的感谢。假如乔希狠狠地骂我几句,我心里或许会舒服一点。然而,他没有。
直到临近大考,我才弄明白,原来乔希患有轻微的迟钝症,英语叫“Slow”。除了我,老师同学都知道。我当时只知道Slow的中文解释为“缓慢的”,并不知道第二含义为“迟钝的”。我回忆起当乔希受到老师“优待”时,我曾听其他同学说起过这个字。我始终以为是他说话速度比别人慢的缘故。我不禁自问:如果我早知道乔希有点儿迟钝,我还会同意与他合作吗?恐怕不会。那时,我是一个得失心那么重的人,情操不会高到冒险牺牲自己,去帮助别人。可有时,我又庆幸我的英语水平差了那么一点儿,没理解透Slow这个字的全部含义,才偶然与乔西成了一对考试搭档。他们母子像一面镜子,使我看清了自己所缺乏的宽厚容忍的大家风度。这件事已经过去那么多年,我越是想忘,就越忘不了。
原来无法弥补的遗憾,是这样的难以忘怀啊!
安娜
在学校置身于一群年轻人中间,这令我兴奋。特别是那些刚跨出高中、进入大学的少男少女们,他们个个精神焕发,透着健康美。我仿佛感到自己也年轻了起来。这些移民的后代,来自世界各国。他们年轻,年轻得令我羡慕。虽说大家同坐一间教室,可境遇是那样的不同。我必须付出很多辛劳换来的东西,他们却得来全不费功夫。由此也看出了我们学习态度截然不一样。我相当注重成绩的好坏,他们无所谓,只要过关就行。这令我想起了我在他们这种年龄时,也不在乎成绩。上课时偷偷地阅读小说,自修课溜出去看电影,考试前靠强记。而班里的历届生“历届生”是指在“文革”时没有机会上大学,直到恢复高考后才能上大学的历届中学毕业生。思进就是一例:他是1974年中学毕业的,可直到“文革”结束后在1978年才开始读大学,他在大学里就属于“历届生”。就很不一样,他们多半在工厂、农村呆过,读书的机会得来不易,所以特别认真。现在的我,不就像当年我们财经学校里的那帮历届生吗?时过境迁,不经历是无法体会的。
在课堂里或休息室里,时不时地,我耳边会传来女孩子议论他们父母们的欢颜笑语。一次,有个女孩说:“我妈妈昨天四十岁生日,我来不及看书,一定考砸了。”我赶紧寻声望去,想看看这女孩究竟有多大?心想,不知不觉中,我的岁数竟和她妈妈差不多一般了,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重返大学时的兴奋,在感叹岁月蹉跎的日子里,化为了自怜与惆怅。
转眼间,又开学了。我的第一堂课是《妇女法》。我们年轻的女教授自我介绍了一番后,又给大家介绍了一个不同寻常的同学,她的名字叫安娜。只见满头银发,脸上布满皱纹的安娜站起来对全班同学说:“我叫安娜,今年八十五岁。”没想到,我们学校居然还有比我年龄更大的学生,与她相比,我简直太年轻了。这样的年纪拿了学位,难道还想找工作不成?带着这样的疑问,下了课我便向她走去。我实在是太好奇了,我问道:“安娜,可以告诉我是什么动力让您在这样的年龄进大学吗?”她笑着说:“接受大学教育一直是我的梦想,我正努力实现我的梦。”
接下来的三个多月里,每次来上课时,安娜总是穿着得很整齐,很精神,令人不得不对她格外注目。而且,安娜健谈、风趣,不管走到哪里,很容易地就和大伙儿成为好朋友。我和她也成了无话不说的朋友。安娜告诉我,她全家是二战期间从波兰逃出来的犹太人,她在美国结婚不久,丈夫就病逝了,留下三个儿子需要她抚养。她怕委屈了孩子就没有再婚。三个儿子先后一个个大学毕业、成家、生孩子,等该忙的一切都忙完了,她才想圆自己的梦。她对我说:“财富、地位全是身外之物,只有知识在自己的脑子里,谁都无法剥夺。”
几个学期后,安娜便成为学校里勇于进取的楷模。一天,学校蓝球队有个赛前聚餐,她被邀请去演讲。安娜一步一步地走上讲台,可能由于紧张,准备好了的几张卡片,有三张从手里掉在了地上,她带着一点点的困窘,说:“我戒啤酒是为了四旬斋(基督教的大斋期),这威士忌又差点儿要了我的命。”众人笑了起来,她清了清喉咙,接着说:“看来我没办法按顺序讲了,那就讲我所知道的。我们可不能因为老,对任何事物都不感兴趣了;一旦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了,我们可就真的老了。要保持年轻只有两个秘诀:保持幸福感和不断追求成功。而且要时刻寻找幽默,并开心地笑着。人一定要有梦想。当一个人失去了梦想,那这个人就已经逝去了。我们周围有很多人其实早已逝去,可他们自己却浑然不觉。‘渐渐地老去’和‘渐渐地成长’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即便你现在只有十九岁,可你要是睡一年什么都不干,明年你虽二十岁,但那就和八十五岁的我,躺在床上一年什么都不干,到明年成了八十六岁一样,不需要任何天分和才能。成长的要点是不断去寻找机会。人生一定要无怨无悔。老年人常常后悔的不是我们都做了些什么,而是有什么事我们没有去做。只有那些有遗憾的人才会怕死。”最后,她唱着动听的歌,结束了演讲。
安娜的话,激励着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去学习怎样把愉快的心情带到日常生活中去。经过几年的辛苦付出,安娜终于如愿以偿地拿到了大学的学位。毕业典礼之后的一个星期,安娜平静地在睡梦中离开了这个世界。两千多个学生参加了她的追悼会,为纪念一个平凡的人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追求梦想的实现,是永远也不会太晚的。老是必然的,而成长是有选择的;靠所得我们活着,靠给与我们铸造人生。当我们从从容容、准备好一切的时候,我们便不会惧怕慢慢地老去和死亡。
忙里偷闲的乐趣
我非常高兴能有机会在美国上大学,思进为我创造了极好的条件,我的每一天都过得那样的踏实。每天,我背着一只沉甸甸的书包,手上还夹着一本四五磅重的书,坐在地铁里,也煞有介事地沙沙沙地翻起了书本。一开始,我确有那么点为了满足自己“可怜”的虚荣心,所表现出来的夸张:我也可以“啃”比砖头还厚的英语书了。久而久之,坐地铁看书便成了一种习惯,不想随便浪费时间。纽约太大了,坐地铁去学校,需要个把小时。一天才二十四小时,地铁里的两小时也变得非常珍贵,被我利用了起来。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我总是在地铁里完成。偶尔,我也会放纵一下自己,奢侈地来点课外读物。
其实,纽约人都这样,为自己精打细算着时间。我的虚荣心是表现给自己看的,纽约人哪里有功夫理会这么多呢!地铁的每一节车厢里,随处可见手捧一本书或杂志的阅读者。我曾经仔细观察过,他们阅读的内容五花八门。烹饪、庭院、服装、体育、小说、电影,以及房屋装饰等等。纽约人是离不开书店和图书馆的,那是他们生活中不可缺乏的精神食粮。嗜书如命的纽约客,平均每人每年要购买十九本书,从图书馆借出的书不计其数。逛书店是纽约人的消遣活动。周末,坐在书店的咖啡厅,选几本心爱的书籍,一边儿品尝咖啡,一边儿捧本新书在手,慢慢悠悠地一本接着一本翻阅,那是何等的享受。实在爱不释手,就毫不客气地买回家。我和思进既然居住在纽约,算半个纽约人,也染上了逛书店的爱好。
曼哈顿第五大道上就有好几家连锁书店,叫Barnes & Noble。除了色情书刊,书店里什么书都有。在里面翻翻看看,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新书往往刚上柜,就已经打折销售了。特别是传记文学,像前一阵子克林顿、希拉里,以及最近姚明的传记,都是百分之七十打折扣地促销。一阵风刮过,马上就从书架上消失,不见了踪影。新书周转地非常快。第五大道上
图书馆也有好几家,像四十二街、五十三街,我和思进经常到里面去转悠。公共图书馆丰富的资源,是每个纳税人可以充分享受的社会财富,我们岂有浪费之理?正应了句名言:“When in Rome;do as Romans do。”(入乡随俗)既然身在纽约,就做个地地道道忙里偷闲的纽约人吧!
冷酷的华尔街/思进/
那年回国,我在父亲的会客室看见墙上挂着名书法家写的对联:“莫嫌老圃秋容淡,且喜黄花晚节香。”“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的确是父亲一生的真实写照。
我至今觉得自己和父亲还差一大截。我在国外所遇到的一切困难,与他当年以“戴罪之身”去拼搏相比,简直不成其为困难。我不能小安则喜,还需追求更大的目标。在加拿大,我们已发展到了瓶颈,很难再有突破。回国?时机未到。几次回国都特地了解了国内的金融软件发展情况,由于目前的体制不同,金融领域的服务产品太少,此时回去,还没有用武之地。于是我决定先回纽约,再进华尔街干几年,同时再读一个金融学位,成为一个“复合型”人才。小玲在美国大学读个会计学位,在中国加入WTO后,是需要这类人才的。
这时美国股市已跌了一年。自1997年以来的“DOT ”和高科技泡沫破灭后,许多公司都在裁员。在这种情况下,周围的朋友们都劝我们暂时不要动。一些朋友说,同美国相比,所有其他西方国家,钱挣得少,税又交得多,东西又贵。如果挣多挣少无所谓,最好呆在加拿大,污染少、风景好、街道干净、犯罪率低。还有人说:为了求生存,为了求上进,还是应该打入美国主流社会。
不管别人怎么说,怎么劝,我们还是决定再回纽约!
定居多伦多四年了,有几家公司紧盯住我不放,一心想把我挖过去。这次一和它们联系,就不断催促我赶紧从加拿大到纽约来上班。不到一个月我就拿到三份聘书,我从中间选择了一家公司——BRUT ECN,是华尔街的五大ECN之一。BRUT的
股票交易量是整个NASDAQ的7%以上。那时BRUT与The Beast Co。的一个合约项目,就在纽约世贸中心八十层的8067室。
2001年6月30日一大早,我们租了两辆面包车跨过大瀑布的彩虹桥,回到了纽约。这是离开纽约后第一次回来,数年不见,看纽约的眼光又变得新鲜而好奇了,还带有一丝卷土重来,挑战她的意味儿。
7月2日,我便开始在BRUT ECN上班。
那天一大早,我乘地铁N车从居住的布鲁克林区上车,到曼哈顿下城第一站的Whitehall街出来。此刻离上班时间尚早,我便决定到街头随便走一走,看一看久违了的纽约。我慢慢地溜达到世贸大厦前,面对一百多层楼高的两座姊妹大楼,心想不知有多少人,梦想在这里拥有一间自己的写字间,即使在这里为别人打工,也是靠自己的努力加实力。现如今,我要在大厦里上班了,一种成功的喜悦,让我感到一些快意。
进门须出示自己的证件,这是一张胸卡,我把它挂在胸前,对保安点点头,礼貌地打个招呼:“Good Morning!”入口处,一个身着警卫制服的彪形大汉,站在一排旋转栏杆门后面,他手持对讲机,打量着一个个鱼贯而入的人。
我下意识地看了看自己,觉得自己穿得还算体面。我把上次在美国找正式工时购买的高价西装穿在身上,显得很派头。几个与我一样穿西装的人,在电梯里谈论着股票行情或者一个还没来得及解决的技术难题。电梯无声无息,速度极快,不到一会儿,就到七十八层,再转一次电梯,便到了我办公的第八十层。其他员工还没有到。开了门,我走到自己的座位前,把手表习惯地摘下来,搁在桌上。踱到窗前,我贪婪地从高高的窗口望出去,想把纽约的景色都捕捉在眼底。坐在这里一边欣赏着纽约的景色,一边工作,有点儿人上人的感觉了!
我们部门的主要业务是开发华尔街股票交易软件,这是一项高尖端技术工作。我将负责一个新的股票交易系统“Brut Workstation”(简称“BWS”)的软件设计。我坐下来打开电脑,感到有几分自足。昨天公司的头儿还和我通了个电话,问我是否在纽约安顿了下来,并对我的加入表示了十分的欢迎。在公司眼里,我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在美国、加拿大做了多年的金融软件开发,我已是个专家,早熟门熟路了。
按下电话留言,是小玲的声音:“思进,到办公室了吗?新工作还好吧?”
我快速回拨了小玲的电话,兴奋地对她说:“什么时候你到世贸大厦来看看?我这儿可以看到曼哈顿的整个景色,哈!云在下面飘,这些云还带着雨水呢!好像一伸手就可以抓到这些云呢!真的,我这样的证件,是可以带一个人上来的!下次我一定要把你带进来看看!”
放下电话,坐在电脑前敲打了几下,数秒钟后,面前十九英寸的显示器慢慢地从睡眠状态苏醒过来,显示出多个视窗。我轻轻敲击键盘,查看了一些资料,以便为今天的工作做一个准备。我脱下外套,挽起袖口,准备大干了,看看表,八点十五分。这么早来到这儿,是因为我非常敬业,工作就得像个工作的样子。
就这样,我每天早晨来到这儿,一直到下午下班。
直到911……
911那天的经历,让我感到更重要的,是生命和时间。我甚至有些神经质地对每个人说:并不总是有明天的!要抓紧生命,要抓紧时间快快干啊!
我在911中成为幸存者,并在随后的裁员中,再一次成为幸存者。美国的股市在2000年3月达到顶峰,随之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