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摩登时代-第10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嘉禾被一家境外的基金公司控股,这条新闻一开始并没有引起香港媒体太多的注意,金融危机过后香港的很多公司都在不断的并购重组。就在媒体预测易主后的嘉禾将会调整公司的发展方向,逐渐淡出电影制片行业的时候,一条内幕消息的曝光让所有的人都大吃一惊。有消息宣称,那家收购嘉禾的美国基金公司,大股东之一就是刚刚主持收购了香港TVB的维亚康姆董事局副主席萧逸臣。

一石激起千层浪,萧逸臣入主嘉禾也就意味着好莱坞电影正式进军香港电影产业,对于这个消息,香港娱乐圈里反应不一,大部分的娱乐人士认为好莱坞电影进军香港,会把一些先进的管理理念、成熟的市场运作体系带到香港;但也有人担心好莱坞的强势入侵会给原本就萧条的香港电影产业带来更大的冲击,很多电影制片公司将会面临更大的生存压力。

娱乐界热情似乎也带动了香港的股市,在这个消息公布之后,嘉禾股价应声大涨,恒生指数也一扫亚洲金融危机之后的低迷,大盘开始稳步攀升。有评论认为,以维亚康姆公司为代表的外资对香港实业的企业的投资并购的热情极大的鼓舞了香港人的投资信心,香港经济正在走出金融危机的严冬。

第一百八十六章 以退为进

闹得沸沸扬扬的香港收购战终于在世纪末的春节前全部完成,萧逸臣并没有急着回美国,他得留下来和父母一起过完春节。而在这段期间,无线正式宣布聘请邵逸夫担任TVB的名誉主席。外界的评论纷纷猜测萧逸臣此举的意图在于稳定人心,接下来无线可能就会有一次大的改革。

而萧逸臣下一步的举措也验证了媒体的预测。继放宽合约对艺人的约束之后,一种全新的合约模式进而取代了原有的“卖身契”式的合约模式,在充分尊重艺人个人发展的情况下给与了艺人更多自由的选择。

无线推出的这种新的艺人合约制度表面上看起来在短期内会造成合约公司既得利益的流失,但在长远却将艺人的个人发展和公司的长远发展捆绑在了一起。无线的这一举措一经出台就在娱乐圈引起了轩然大波,几乎所有的艺人都对这种新的合约模式表示欢迎,但大部分的娱乐公司都对此举存有很大的异议,甚至有娱乐公司的负责人站出来指责无线正在破坏香港娱乐界的稳定秩序。

对于部分娱乐公司管理层提出的抗议,无线的高层没有作出任何的回应,而将无线推到风口浪尖上的萧逸臣对于那些反对的声音也基本上置之不理,他知道娱乐公司经营的主体是艺人,只要艺人们能够接受这样的合约,那么管理层的声音几乎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在娱乐圈,虽然有一些强势的经纪人可以凌驾于艺人之上,但很多的经纪人在娱乐圈里扮演的都只是一个代理的角色。

其实萧逸臣推出这样的合约更多是站在合作双赢的角度来考虑,现阶段娱乐公司与艺人间签署的合约没有对艺人的长期发展形成有效的激励,在这种合作模式下艺人和签约公司因为利益问题经常会发生纠纷,在香港的报纸上经常可以看到某某艺人在报纸上和演艺公司打口水战的新闻,跳槽、解约的事情也时有发生,争斗的结果往往是双方都没有得到好处。

尽管内外反对的声音此起彼伏,但无线推行的“艺人新约制度”的脚步却没有半分的迟缓,无线高层的人事变动已经给了所有人一个明确的信号,萧逸臣这次是下定决心要挑战香港娱乐圈的现有格局。作为试验田的不仅是刚刚收入麾下的TVB,亚洲FL唱片公司也同步进行了合约改革。这两家都是香港娱乐圈举足轻重的公司,联合推行新的合约制度在香港娱乐圈引起了很大的震动。

在一些娱乐界大佬的号召下,全港超过六成的娱乐公司都联合起来集体向无线施加压力,他们看准了无线刚刚经历人事调整,内部还不完全稳定,所以想要通过行业压力来阻挠萧逸臣提出的“艺人新约制度”,但萧逸臣一开始并不买账,双方局势一度非常紧张。

为了避免矛盾激化,几家老牌的娱乐公司不得不出面调解,因为邵氏在这次争斗中态度一直保持中立,所以说服萧逸臣的重任也就落在了德高望重的“六叔”身上。

“萧主席真的不打算退让?”邵逸夫亲自登门拜访萧逸臣,尽管知道这个说客不好当,但他还是硬着头皮来了,萧逸臣算不上香港娱乐圈里的人,所以邵逸夫那些名望在他这里并不好使。但在收购无线这件事上,邵逸夫给了萧逸臣不小的帮助,后来还帮助他稳定人心,萧逸臣的这份人情倒是实实在在的欠下了。

“现在无线所有的高层都在看着我,合约改革势在必行,您认为我还有得退吗?”萧逸臣的语气倒是很客气,对于邵逸夫这位90多岁的长者,萧逸臣还是心存了几分敬意。

“不得不承认艺人和娱乐公司之间的短期的利益合作和长期的利益冲突在香港娱乐圈的用人制度中一直是一个硬伤,能力较强的艺人最后都喜欢自己成立一家公司,摆脱原公司的控制。这种利益格局在香港娱乐圈里已经成为一个不成文的规矩,萧主席现在要打破这种利益格局谈何容易?”上了年纪的人说话都很慢,但这也有一个好处就是他们的每句话都经过了认真的考虑。别看邵逸夫说话慢腾腾的,却一语中的,道出了矛盾冲突的症结所在。

“香港娱乐圈里的规矩,对我来说没用!”萧逸臣摇摇头。

“维亚康姆在香港立足未稳,强龙不压地头蛇,萧主席难道不明白这个道理?”邵逸夫缓缓的问。

“当年邵氏公司打压刚刚成立的嘉禾,用的也是这个道理?”萧逸臣很不客气的访问了一句,弄得邵逸夫有些下不来台。“想当年邵氏出品的电影是何等的风光,但却被一个小小的嘉禾打败,邵老先生难道就没有反思过邵氏失败的原因吗?”

“不知道萧主席有何高见?”邵逸夫也没有生气,到了他这个年纪,早就已经是荣辱不惊,又怎么会在意萧逸臣这番另有深意的讽刺。

“邹文怀当年是您手上的得力干将,可是他最后为什么要离开邵氏,自创嘉禾?”萧逸臣不动声色的问道。邹文怀在邵氏时期被广为流传的事迹不少,其中最为成功的两件事大概就是协助邵逸夫购买下清水湾大片空地建立起摄影棚以及挖来导演张彻。前者使得邵氏公司迅即成为香港最大的制片厂,可以同时开拍多部影片,年产量也达到30多部;后者则开启了“新派武侠”的时代,影片票房也开始朝着100万港元看齐。

“他想要‘独立制片’,我没有同意,然后他就离开了!”邵逸夫苦笑着说道,这对于他来说显然不是一段太美好的记忆。邵氏公司基本上是实行垂直整合型的经营模式,邵逸夫也习惯于自己独资干事业,所以,当六十年代后期好莱坞逐渐流行起独立制片人制度,而邹文怀也与周杜文联名提出“分红”后,邵逸夫与邹文怀之间的分歧也越来越大。随后,总经理周杜文辞职离开,邵逸夫聘请了凌思聪继任总经理职位,随后又聘请方逸华女士负责“采购”,但实际上方逸华在逐渐的接替着邹文怀的工作——这也无形中促进了邹文怀的“出走”。

“嘉禾的成功表面上看起来是因为发掘了李小龙、程龙这样的巨星,但真正决定嘉禾成功的还是‘独立制片’制度!”当时,许多独立制片的小公司出品的第一目标是嘉禾,要排不上嘉禾线才转其它院线;反过来,很多大牌明星在嘉禾的独立制片人制度下,也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逐渐形成各自的风格。许冠文的讽刺性动作喜剧、成龙的高难惊险谐趣打斗、洪金宝的功夫、喜剧、鬼怪混合片种都成了他们卖座的金字招牌。同时,在嘉禾他们都可以成为集制、编、导、演于一身的多面手,洪金宝还有自己的宝禾,成龙也有属于自己的威禾。在萧逸臣看来,嘉禾的成功,还是源于制度的创新。

邵逸夫知道萧逸臣提“独立制片制度”,是想要和现在他所提出的“艺人新约制度”做比较。细细想来,这两者确实在指导思想上如出一辙,都是将更多的权力下放到个人手中,同样都是对现有利益格局提出挑战,唯一有所区别的在于前者是促成嘉禾在80年代称霸香港影坛的重要因素,后者则是萧逸臣布局香港最重要的一步棋。邵逸夫自己是来做说客的,还没说服萧逸臣,自己却被萧逸臣先说服了。

萧逸臣原本是不打算退让,但邵逸夫最后劝他“退一步海阔天空”。考虑到目前的自己在香港立足未稳,萧逸臣最终采纳了邵逸夫“以退为进”的建议,最后在邵氏等老牌娱乐公司的出面斡旋下,争执双方各退一步。联合起来的娱乐公司承认无线的合约模式,但无线也被迫承诺两年内不得向其他娱乐公司挖人。

表面上看,联合起来的香港娱乐公司在这次交锋中成功的压制了萧逸臣。但两年之后,香港的娱乐公司是否还有和萧逸臣叫板的实力,所有的人心里都没有底。

尽管萧逸臣这次看起来是退让了一步,但新的合约受到了香港绝大多数艺人的欢迎和支持,在人心得失上,萧逸臣占尽了优势。2年的时间根本束缚不住无线的发展,相反会让两种新旧合约制度出现一个明显的比对,到时候孰优孰劣事实会证明一切。所以在这次纷争结束之后,香港的娱乐公司考虑最多还是尽快拿出应对性的改革方案,以避免今后将会面临的人才流失问题。

发生在香港娱乐圈的这轮利益之争在除夕夜的爆竹声中尘埃落定,以前在美国,春节只是华人中的一个传统的节日,所以也很难感受到那种节日的气氛。但是在香港,热热闹闹的除夕夜终于让萧逸臣重新找回了那种回家过年的感觉。

第一百八十七章 惊奇漫画

《风云雄霸天下》的电脑特效的使用更使影像视觉效果达到了香港影片的历史最高峰,影片有意有再现武侠片之辉煌。在香港热映之后,这类型利用通俗的媒体形式,配合连环画的连载特性与视觉要求的漫画改编电影似乎为香港的武侠电影指明了方向,之后陆续开拍的《华英雄》和《决战紫禁之巅》都有明显的模仿本片的痕迹。但是刚刚被Dream基金收入旗下的嘉禾电影公司并没有急着加入这股拍摄特效武侠电影的风潮,被收购之后公司内部的整合还没有完全结束。

香港漫画产业发展并不成熟,漫画改编电影可以获得一时的成功,却无法获得更多长久的支撑。在萧逸臣的记忆中,香港电影在这几部影片之后,又陷入了多年的沉寂。不过这个让香港媒体热议的话题倒是让萧逸臣想起了另外一件事情。

按照历史正常的发展轨迹,迪斯尼公司将在10年之后收购美国惊奇漫画,由此引发了一个著名的版权争议纠纷,在这之前,索尼哥伦比亚拥有《蜘蛛侠》的版权,福克斯拥有《神奇四侠》和《X战警》的版权,派拉蒙和环球则拥有部分电影的发行权。

但是迪士尼公司并没有获得惊奇漫画公司大多数的超级英雄完整的版权,一份新的版权声明成为了整个收购事件的新变数,杰克·柯比的家人通过媒体发布了数十份终止版权的通知书,并交到了迪士尼、派拉蒙、索尼影业、20世纪福克斯、环球影业,以及其他曾经使用过这些漫画角色公司的手上。杰克·柯比是一位著名的漫画家,他的《X战警》《神奇四侠》《雷神托尔》《绿巨人》堪称惊奇漫画的镇店之宝。

版权纠纷事件发生在迪斯尼公司和惊奇公司的举世瞩目并购案成功后几周内,著作权的争夺战的关键在于,柯比创作的漫画系列,是他以独立作者的身份后卖给惊奇公司,还是做为惊奇公司的雇员完成的职务作品。想起这件事情到是不是说萧逸臣对惊奇漫画公司有了提前收购的想法,他只是由此想到了好莱坞漫画改编电影的发展,而惊奇漫画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自从华纳兄弟的《蝙蝠侠4:蝙蝠侠与罗宾》大砸锅之后,改编漫画英雄电影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好莱坞的“禁忌”话题,在萧逸臣的记忆中,一直要等到20世纪福克斯在世纪末将《X战警》勇敢地搬上银幕,索尼又利用“9·11”时间之后美国人的集体不安全感和“救世主情节”成功的发射了《蜘蛛侠》这颗卫星,“超级英雄”才重新成为银幕上的万人迷。

而这个时候,除了《X战警》的版权已经被20世纪福克斯买走,《绿巨人》的版权也被梦工厂买断之外,如《蜘蛛侠》、《钢铁侠》、《神奇四侠》等多部漫画此时还待嫁闺中,这让萧逸臣萌生了与惊奇漫画进行长期合作的想法。

在萧逸臣回到美国之后,维亚康姆正式向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提出了并购意向,公司开出了370亿美元的天价。维亚康姆这次抛出的橄榄枝可谓是诚意十足,公司给出的报价相当于将哥伦比亚方面每位股东手中的股票价格提升了10%,在当时,这已经是相当不错的买价了。

在收购价格方面维亚康姆还留了“活口”,承诺在交易进行的阶段,同意保留进一步按具体的美元汇率与股票价格浮动来调整的余地。面对这样优厚的条件,这项交易获得了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董事会的批准,但仍需要接受美国政府“反垄断”的评估,并等待股东大会投票通过。

与收购同步展开的是派拉蒙的与惊奇漫画公司的合作谈判,但是这边的谈判并不像收购哥伦比亚广播公司那么顺利,谈判最大的变数还是梦工厂在1996年拍摄的《绿巨人》,由于萧逸臣的介入,使得这部以惊奇漫画著名超级英雄人物为原型的电影获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绩。尽管之后《蝙蝠侠4》遭遇票房的惨败,但是惊奇漫画公司却已经有了自行制作以后惊奇漫画英雄电影的想法。

惊奇漫画公司产生独立制片的想法不仅是因为《绿巨人》的成功,近年来好莱坞大片票房屡创新高,投资电影丰厚的收益吸引了很多公司盲目的进入好莱坞,惊奇漫画公司显然也受到了这股风潮的影响。而《蝙蝠侠4》的失败虽然在好莱坞忌讳莫深,但惊奇漫画公司却表示蝙蝠侠是DC漫画公司的作品,《蝙蝠侠》的失败只能说明DC漫画的失败。

这样的说法确实有些贬低老对手的用意,但惊奇漫画公司确实有打算将与各大片商的合作缩小到融资、发行这两个环节,他们还有意成立自己的发行部门,参与到电影市场的竞争当中。但问题是,对于毫无电影发行经验的惊奇,将遭遇作为“游泳新手一头扎进太平洋”的风险。好莱坞的风浪,不知拍翻过多少和和惊奇有一样想法的公司。

一开始惊奇漫画只是以为派拉蒙在试探他们的想法,所以答复也有些漫天要价的感觉。但是萧逸臣的亲自出面让惊奇方面意识到派拉蒙这次很可能是认真的。派拉蒙是好莱坞各大片商中实力最强、发行影片最稳定、出品影片口碑最好的公司,在独立发行电影面临不可预知的市场风险的情况下,选择与派拉蒙合作对于惊奇漫画公司来说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正是抓住了惊奇漫画公司的这种犹豫,萧逸臣与惊奇CEO伊格尔展开了新一论的谈判。

“将知名漫画中的超级英雄改编成电影,这将会是好莱坞电影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这类影片一旦成功,将会获得丰厚的利润,这一点我并不讳言。”谈判桌上,萧逸臣开诚布公的谈到了自己对于漫画改编电影的前景充满信心,萧逸臣的分析得到了包括总裁伊格尔在内的惊奇方面谈判代表的一致认同。

“但是我们同时也应该看到投资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