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独医无二-第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中医和西医是两种不同的医学理念,一个是以人体为本,注重人体的整个大循环,从人体自身的营卫系统和自身的抵抗力来入手治病,通过调节营卫,平衡阴阳,从而帮助人体恢复,另一个则是以病为本,从微观的病毒和病因着手,用消除单个病毒的方法来解决疾病。

从根本上说,中医和西医,两者皆是有利有弊,中医讲究宏观,掌控大局,有时候对于一些细节的东西就会了解不周,比如说高血糖,具体的血糖值,高血压,具体的血压值等等。

西医从病毒入手,针对各种不同的病毒来治病,有时候就会忽视其他原因,比如说咳嗽,认为是肺部病毒感染,从而针对肺部病毒感染来入手用药,就会忽视人体五脏六腑之间自身的关系,搞不好就是咳嗽治好了,患者的肝脏或者肾脏又出了问题。

事实上也是如此,西医治病往往容易反复,这个病康复,哪个病又来了,搞得人不胜其烦,其实追究根本原因,原来一切都是最初的咳嗽引起的。

王旭从小跟随王贺年学习中医,之后又在北京中医学院学习,同时也接触一些西医的东西弥补自身的不足,一些西医的数据参考,他有时候也会用到。

就拿这一次来说,幸亏他让姚清平每天去检查金萍的血药浓度,要不然这种细节等他诊脉发现,最早也是几天以后的事情了。

看着手中的血药浓度报告,王旭眉头紧皱,一般血液浓度的升高,就意味着人体的免疫功能升高,这个情况很严重的,绝对不能忽视。

看到这里有人或许就问了,免疫力升高不是好事吗,怎么反而是坏事呢,这就是不懂其中真正的原因。

以我们正常的思维来考虑,免疫力越高越好,越不容易生病,应该是好事,其实不然,对其他人说是好事,对金萍来说不见的是好事。

免疫力高了,人体不容易生病,但是免疫力高了也意味着人体正在和病毒作斗争,免疫力之所以提高,就是因为人体受到了伤害。

要是一般人,这个自然没事,自身有免疫力,可以抵抗病毒,自然是大好事,可是金萍不同,他的肾脏承受不住,免疫力提高的同时,就意味着他的肾脏承受着更大的伤害。

王旭给金萍定的血药浓度指数是四点五左右,在这个范围内,金萍的免疫力发挥正常,又不会对肾脏构成伤害,如今这个指数直接提高到五点八,这就意味着金萍移植的肾脏正在遭受排斥。

这个问题究竟是出在什么地方呢,王旭认真的回忆着,回忆着他给金萍开的方子,以金萍的这种情况来看,应该是他开的药方中有着提高免疫力的药物。

“王医生,怎么样,严不严重?”姚清平看到王旭久久无语,焦急的问道。

“幸亏发现的早,暂时还不碍事,不过之前的药方不能再用了,我需要仔细的想一想。”王旭摆了摆手,轻声说了一句,然后来回的走动着。

王旭当时开的方子是苓桂术甘汤和桃红四物汤两个方子的加减,总共十几味药材,这个问题究竟出在什么地方,必须慢慢推敲。

来回走了几步,王旭猛然间一拍额头,终于找到了问题的所在,这个问题就出在苓桂术甘汤里面,其中的茯苓除了利水之外,还有健脾的作用,也就是说还有补的成分在里面。

经过反复思考,王旭觉得是茯苓出现问题的几率最大,茯苓可以健脾利湿,帮助消化,同时也含有羚甲急茯苓多糖这种成分,具有提高免疫力的作用。

既然茯苓对金萍肾脏移植免疫力的要求相互矛盾,这个药自然是不能用了,不过同样问题又出来了。

肾脏移植的患者,免疫力不能太高,但是太低了也不好啊,免疫力太低,人容易生病,容易感冒,也不利于身体的健康和金萍的自身恢复。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很让人纠结的问题,高了不行,低了也不行,用药必须慎之又慎,考虑到这个问题,茯苓这味药材又不能简单的取消。

茯苓不能取,眼下金萍的血药浓稠度又高,该怎么办,经过反复斟酌,王旭决定将茯苓的药量减少,从原本的9克,减少到6克。

把茯苓减少之后,王旭还是有些不放心,走到桌前,讲整个药方写下来,逐步推敲,之后又把红花从原来的10克,加到了12克。

红花是活血化瘀的药物,把增加免疫力的药物药量减少,活血化瘀的药物药量增加,这样一升一降,或许能够平衡眼下的这个问题。

改好了方子,王旭依旧犹豫不定,犹豫再三,这才走到姚清平跟前,将手中的方子递给邀请平道:“以前的方子不要用了,以后就按照这个方子熬药,之前带回去的药物,你送回来,我给你重新配一下药量。”

“好的,麻烦您了王医生。”姚清平急忙感激道,他不懂医,自然不知道轻重,在他看来,刚才的数据变化不大,然而王旭却慎之又慎,不住的思考,这么细心,让姚清平很感动。

“姚总客气了,金阿姨的情况容不得半点马虎,回去之后依旧要随时检查血药浓度,要是数据恢复,之后我再给金阿姨针灸配合,尽快让他康复,药物吃的太多,总归对身体不好。”王旭摆了摆手道。

“我记下了,王医生您忙吧,让您费心了。”姚清平真诚的感激道,之后才带着金萍离开了福生堂。

目送着姚清平和金萍离开,王旭才走回诊所,心中忍不住有些唏嘘,幸亏他之前多长了一个心眼,叮嘱姚清平每天给金萍检查血药浓度,果然没白费,小心无大错啊。

一边唏嘘,王旭也有些感触,西医的有些东西还真是不能小觑,可以发现细微的差距,由小而大,问题发现越早,对于患者越好,越利于治疗。

“师傅,我刚才看了您改的方子,如果我没记错,和之前的没什么区别呀?”王旭正愣神呢,赵凯走到边上问道,第一次姚清平让人过来抓药,就是他亲自抓的,没想到他记倒是时清楚。

“区别不大,不过改动了两味药材的用量,虽然改动不大,不过意义很大。”王旭笑着把其中的道理解释了一番,然后道:“所以说治病救人,必须小心,有时候一丝一毫都要注意,有时候却要放开手脚,其中的道理需要用心去琢磨。”

第142章 一亿美金的求诊消息

在医术方面,王旭眼下无疑到了一个瓶颈,他的医术底子没话说,是绝对的扎实,但是整体医术绝对还达不到大国手的地步,这是毋庸置疑的。

虽说这一段时间,王旭在中江声名鹊起,福生堂也被不少人得知,而且他也救治了不少的疑难杂症,真要论起来,他的整体医术不过是和云冲之几人相当。

之所以能解决一些云冲之钱佑生等人都无法解决的医学难题,最大的依仗就是王贺年留给他的财富。

王贺年去世不过一年,整本医案记载都是近代的医案,属于中医在现代的经典案例记载,比起古代的医案,多了不少的新病症,同时里面又夹杂了不少王贺年的理解,在治病的时候,王旭大多数都是在借鉴。

他的领悟能力强,又加上细心,处理起一些比较棘手的病例也算有模有样,事实上他还没有达到国手的级别,没有迈出最后一步。

无论什么医学,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一位名医的道路都是在继承前人的经验和医术的同时,然后创出自己的路子,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这样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毫无疑问,王旭在继承前人医术经验这一方面做的很好,有王贺年那样的老师,甚至在这一阶段,他已经超越了云冲之,不过仍旧局限在王贺年的路子上。

高学民等人则不同,他们已经创出了属于自己的医术风格,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路子,或许在一些病症上,依然会为难,但是在处理陌生病症的时候,高学民等人绝对要比王旭强。

继承前人的路子,纵然能让王旭在处理一些病症时得心应手,同时也会让他束手束脚,限制住自己的步伐。

可以说,走出青府县,来到云城,就是王旭不愿意局限在王贺年的路子上,王贺年的医术不用说,高学民也赞叹不已,不过有些手法并不适合王旭。

常言道,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作为老师,只能在大方向上引导,不至于你多走弯路,但是细节方面的领悟还要靠自己,有时候成功是不可以复制的。

当然,王旭要是只想做一个医术不错的医生,现在的医术绝对够用了,他要想在这个路上走得更远,就必须寻找突破。

很显然,这一次金萍的情况给王旭敲了一个警钟,他之前的药方就是沿袭前人的经典方剂,不过事实证明,完全的沿用有时候并不适合每一个人。

再给赵凯讲解的时候,王旭自己也打开了一扇门,找到了自己的不足,这对他以后的成长是不可限量的,纵然他眼下还没有达到国手级别的医术,不过这一刻,他已经触摸到了瓶颈。

王贺年用药谨慎,辩证准确,不过医术形成的时候已经到了五十岁之后,这样的年龄就造就了王贺年稳健的风格。

然而王旭不同,如今王旭不过二十四岁,现今的医术就已经达到了王贺年五十岁的境界,正因为他起步快,所以王贺年之后的路子就不适合他。

王旭年轻,有冲劲,纵然细心,也有着年轻人的冒进,在这个年龄就达到王贺年五十岁的境界,之后的路子无疑是没有办法借鉴的,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绝对不是空谈。

向赵凯详细的解释了其中的关窍,王旭又指点了一番,就独自进了后面的小单间,领悟这种东西有时候绝对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眼下有了触动,他急需要整理一下,要不然灵感过去,以后想要找回来就难了。

湘香阁开业,金萍的情况还没有稳定,制药厂的事情急不来,眼下王旭倒是有不少时间整理自己的思路,整理一下思绪。

就在王旭在福生堂琢磨自己以后的走向的时候,美国纽约和日本东京几乎一前一后发生了两件不大不小的事情。

日本远洋集团的董事长总裁南宫雄经过一个礼拜的治疗,最终医治无效,于九月十八日下午五点去世了。

日本远洋集团在整个日本都算是排行前三十的大财团,南宫雄去世的时候不过五十五岁,这样一个人去世,对整个远洋集团来说都是很大的损失,纵然不至于让远洋集团崩溃,不过也让远洋集团元气大伤。

因为南宫雄的女儿南宫樱花一直被关押在中国,南宫雄的儿子南宫长虹在南宫雄去世之后接手了远洋集团,进行了一系列的措施,不过纵然如此,南宫雄的去世也给远洋集团造成了不下三十亿美元的损失,而且这种损失只是眼前的,后续的绝对不可估量。

因为南宫雄正值壮年,在集团的管理上基本都是一把抓,这就导致远洋集团的不少项目都是他亲自跟进,一些合伙人都是看在南宫雄的面子上,眼下南宫雄去世,南宫长虹年轻,这些南宫雄的老伙计有些并不看好南宫长虹。

除了生意上的损失,远洋集团在日本政界的影响也瞬间降低,日本政界的要员,交好的大多都是南宫雄本人,人走茶凉,这种现象不仅仅只在中国。

之前南宫雄虽说病危,不过依旧尚在,有可能脱离危险,一些要员不遗余力,眼下南宫雄去世,他们自然也不愿意为此再和中国方面扯皮。

原本南宫长虹还打算等他接受远洋集团之后给中国施压,释放出南宫樱花,不至于在舆论上让人抓住话柄,可是现实却让他瞬间清醒。

要是南宫雄离世之前,他努力一番,让中国方面释放南宫樱花还有些可能,可是眼下,愿意出力的压根没几个人,可以说南宫樱花在中国是必须等到刑罚期满了。

当然,纵然没有人愿意真正出力,这一次南宫雄的事情却让王旭的名字被不少日本人知晓,特别是一些大财阀,知晓南宫雄在中国遭遇的日本人,基本上都对王旭怀恨在心,正如韩广林猜测的那样,王旭眼下绝对是全球最不受日本欢迎的人之一。

“日本人不治!”这一个规矩传过去,可真是等于丢了一个大炸弹过去,一些冲动的日本人甚至要亲自来中国找王旭的麻烦,日本的一些名医也纷纷叫喧,有的打算找王旭切磋一二,打压一下王旭的嚣张气焰,有的干脆有样学样,弄出一个“中国人不治”的说法。

至于发生在美国纽约的事情也和王旭有这千丝万缕的关系,宋氏集团的继承人宋金辉从中国归来之后,突然不举。

一开始,这种事宋金辉自然不愿意声张,私下找了不少名医,不过十多天过去了,依旧无济于事,这一下他就坐不住了,急忙将真相告诉了他的父亲和爷爷。

宋家人丁本来就稀少,宋金辉的这个事情宋老爷子很重视,也顾不得面子了,公开在纽约等美国的各大报纸刊登征医启示,开出一个亿美元的高价寻求全球名医。

一个亿美金的酬金寻求名医,这件事顿时就在整个国际医疗界传扬开来。王旭能够面对远洋集团的十亿美金不动心,不代表其他医生面对这一亿美金不动心,消息传扬开来,无论是日本还是英国,全球各地凡是有些本事的医生纷纷动身赶往纽约。

俗话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面对如此高额的酬金,这些名医鲜有不为所动的,一时间美国纽约是医满为患,宋家庄园附近的各大酒店随便遇见一个人一问,大多都是某国的知名医生。

这两件不大不小的事情基本上都是因为王旭而起,然而作为当事人的王旭此时却是毫无警觉,依旧过着平淡的日子。

改过药方之后,金萍的血药浓度第二天就降了下去,恢复到了四点左右,这让王旭悬着的心送算是放回到了肚子上,从第四天开始,他就配合给金萍针灸治疗。

给金萍开始针灸的当天下午,罗成海和雷朋几人来了一次,过来闲聊,王旭这才听说了南宫雄去世的消息。

“王医生,您是不知道,这一段时间日本的新闻各种传言是纷纷扬扬,一些日本的留学生甚至在被采访的时候咒骂您不知道天高地厚。”罗成海笑呵呵的说道。

“‘中国人不治’完全就是笑话,日本人可没有您哪种魄力,也就是欺负欺负穷人,真正能够掏得起钱的中国人,他们依旧当成大爷。”雷朋笑道。

听着二人的吹嘘,王旭苦笑着摇了摇头,他倒是没想到南宫雄在日本的影响这么大,就这么一件事,竟然让日本的媒体都大肆宣扬。

至于日本留学的中国学生骂他不知天高地厚,他也只能继续苦笑,这世上什么事都是由人说,上嘴唇碰下嘴唇是这世上最容易的事情。

送走了罗成海,王旭还没坐稳,钱佑生就来了,把钱佑生让进里面,泡上茶水,钱佑生不说话,先拿出了一份报纸递给了他。

王旭疑惑的接过报纸看了一眼,就被正面的一个标题吸引住了,这是一份医疗界的报纸,上面有一则求诊消息,是中英文的,上面是英文,下面是中文。

标题很显眼,中文的叙述是:“美国宋氏集团出资一亿美金求各地名医。”下面有小字解释:“大财团继承人身患不举,各国名医束手无策。”

第三卷 名起中江143…190章

第143章 想办法赚这一个亿

看完上面的消息内容,王旭把报纸轻轻的放在面前的桌子上,笑呵呵的看着钱佑生问道:“钱老您拿这个报纸给我看是什么意思,我和这个宋金辉可不怎么对付,难道您是打算让我去赚这一亿美金?”

“你少给我打哑谜,别人猜不到这个宋金辉是怎么回事,我岂能猜不到。”钱佑生笑呵呵的看着王旭:“老实交代,是不是你动了什么手脚?”

“钱老,这话可不能乱说,要是被宋家知道,我可没好日子过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