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古代地主婆养成攻略-第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易。
“也好,明年的考试也希望父亲能一举得魁!”增云真心希望父亲能够金榜高中,冯辉昌这么多年的沉淀和积累是他最大的一笔财富。
用过午膳,冯辉昌就去了萧府。冯辉昌的亲人除了增云这个女儿和冯辉祥这个同父异母的弟弟,就是萧府这个娘舅家了。
“呵呵!好!好!好!如今你得了解元,定是你母亲的保佑啊!”萧大人得知外甥冯辉昌得了安汶州的解元,虽说不上得意。但也是老怀欣慰呀!
这个外甥虽说是有时糊涂,但还是个良善之人,在有生之年看着外甥能考取功名。有个好归宿,对妹妹的在天之灵也是个安慰。
“你母亲在天上得知你如此争气,也会很高兴的。”
“不过,会试前的这段时间,你打算在哪里读书呢?还要回去吗?”萧大人问道。
“外甥不打算会安汶州了,如果可以,希望能在京城找个好的书院。或者找个好的老师也成,毕竟荒废了这么多年。”冯辉昌恭敬地答道。
“嗯!那我看看国子监怎么样,如果可以,你就进那里学习吧!”萧大人捋了捋须髯。
冯辉昌抬起头,欣喜道:“多谢舅舅了!”
他知道。国子监可不是那么容易进的,即使是自己这个安汶州的解元也不成。
国子监需要经过他们自己的考试,并且还要面试,最关键的是在外面等着进去的人很多,想接受考试还需要排队,很有可能排队都排不到,因为国子监是有名额限制的。
本来自己就想着去试试运气,既然舅舅说可以找人帮忙,那就再好不过了。
果然。第二天,萧大人就带着他去了国子监,虽然有人举荐,但还是接受了考试。
还在冯辉昌功夫过硬,通过了考试,被留在国子监了。
萧大人在回府之前。先是去了赵府,通知了增云一声,告诉她,冯辉昌进了国子监,可能过年都不会出来的。
增云也能够理解,前世的国考也是这样的,没有节假日更没有休息日,整天的昏天黑地的学习。
冯辉昌不用自己再理会了,需要她理会的是凤来镇的纺织厂,现在棉花应该采摘和加工了。
而苎麻已经第二收完毕,开始第三收了。
据了解,这个时代的赵国还是以苎麻和蚕丝纺织为主,棉花种植不普遍,范围不广。
经过自己这大半年的种植,下面的人进京汇报,增云感觉是因为棉花的纺织工艺还不成熟,因此造成在前世占市场份额不大的麻纺织在这里确实主要的纺织方式。
麻纺织之所以在前世所占市场份额不大,主要是因为苎麻等作物中所含胶质约百分之三十左右,而在纺织过程中,需要用各种方法将这部分胶质处理掉,然后才能得到麻纤维进行纺织。
可就是这个胶质处理过程如果采用古老的传统方法,费时费工,浪费水源,如果采用前世的化学方法进行处理则会造成严重的水污染。
因此,在前世,虽然麻布制作的衣衫穿起来舒适,但综合起来考虑,麻布却不适于大范围生产。
至于丝绸,处理程序繁杂,因此价格也贵,不是普通平民百姓能够穿得起的。
这个时代的赵国的百姓主要以麻衣为主。
而棉纺织,则因为棉花中的胶质少,工艺简单,不会造成水污染,而最终大范围种植,从而在前世占有很大的市场份额。
因此,增云虽然不太懂棉纺织机械,但大体的工艺还是知道的,仍然坚持着将前世自己参观棉纺织厂所见到的所学到的告诉给那十几个能工巧匠们,并将大概的工艺步骤和目的讲给他们听,然后让他们来发明创造。
增云在赵府的一个角落,见了个宽敞的操作间,十几个工匠就在这里每天忙碌着。
幸好他们都是单身,吃住自然都在赵府,很是方便。
这些个能工巧匠们制备好水稻收割加工机械样品,就开始按照增云的要求开始研究棉纺织机械。
这不!还不到一个月时间,几个人就已经研制出了弹花机,该弹花机的弹花部位由三对木鼓组成, 每对皆分为内外鼓,形如半圆,内鼓外面钉有锯条50根,外鼓里面钉有锯条40根。
内鼓装在外鼓里面,安有铁轴可以转动,动力亦依靠人力踏动脚踏板,传动机构由大小飞轮、皮带盘、皮带、齿轮、滚轴等组成。
工作时,先将皮棉平铺在机体盖上,用滚轴带住,然后操作人员踏动踏板,全机开始转动,皮棉由滚轴带入机内,依次经过三对内外鼓,经锯条摩擦后皮棉即弹松成为絮棉,随竹廉从出棉口出来,经压棉杖轻压,成为薄絮片。
全过程除最初铺棉用手工外,其余均在机内完成。用这种弹花机弹花每人每日可弹絮棉一百三十斤。这就是说,弹花机的效率比人工弹棉花提高了三十倍还多。
在农机和弹花机上所需要的皮带皆是用动物皮经过处理制成的纯牛皮带,价格较贵,也没办法,这个时代的赵国还没有橡胶树,没有橡胶制品,因此只能利用动物皮。
紧接着,又制出了清花机,因为清花机是最简单的机器。
清花机主要工作部件是刺钉滚筒和除杂筛网。
而刺钉滚筒由轴、轮盘、包覆面、刺钉组成。轮盘用螺丝连接在轴上,包覆面围装在轮盘外缘,形成刺钉滚筒筒体,刺钉用螺母固定在筒体上,人力脚踏使滚筒转动,刺钉就不断地接触棉桃,打松籽棉,清除籽棉中的轻小杂质。
此时,凤来镇的棉花已经成熟了,可以采摘了。
如在前世,自有摘棉机,那种类似卡车的,在棉田一过,自动就将棉桃摘下在后面装成筒。
即使是手工小型的摘棉机也是带动力的,就是那种类似吸尘器的,将棉桃吸到袋子里去。
而这两种摘棉机都是这个时代的赵国不可能有的,所以只能用人工来摘棉桃。
清花机制作出来后,就被张总管押送运到了凤来镇,过去的小厮掌握了清花机的操作,去了就教给了庄子上的人,看着他们都会操作了才又返回京城。
此时,比较复杂的梳棉机也被研制出来了。
这梳棉机比清花机复杂了些,包括三个部分:预梳部分、主梳部分和成条部分。
增云只是将各部分的功能和大概原理讲了出来,那些人就制作出来了,虽然和前世的模样不尽相同,但功能是一样的。
然后,被张总管又送到了凤来镇。
而此时的凤来镇的桑树庄子上,已经盖起了宽大的厂房。
又雇佣了六百多人来纺织麻布和丝绸,至于棉布,增云则命人将籽棉用已研制出来的机器能够处理道哪一步就处理到哪一步,然后妥善保管好,等下一步的棉纺织机器研制出来之后再进行下一步操作。
当然,棉花是很容易制出来的,先是用清花机将籽棉清除杂质,再用一个弹花机即可了。
增云这里忙得脚打后脑勺,赵氏见好久增云都不去了,还派了人去将她叫过来,问了问,知道增云无事,只是专心在琢磨棉纺织的机械的事情,才放下心来。
期间,萧太夫人也曾派人叫她去了两次,叮嘱她,女子身体要紧,这些外面的事情能交给下人们去办,就让他们去跑腿好了。
增云答应着,嘴上道着谢,心里却不以为然,如果自己不亲自跑腿,这些个东西肯定是制作不出来的。
就连温泉庄子建好了,增云也只是跑去看了看,进行验收。
有些小的不足之处吩咐施工的管事加以修改,然后又回到京城,接着开始研制下面的棉纺织机器。
所幸在天还没有太冷的时候,增云和十几个工匠才将棉纺织机器都研制出来了。
***
如果亲的手中还有粉红,不要忘了投到这里哦!
☆、第一百三十六章真暖和(元宵佳节快乐!)
祝各位元宵佳节快乐!感谢给位的订阅和投票!
***
在这些机器被运往凤来镇的桑树庄子的时候,增云随着去了。
回到凤来镇的宅子,府里的上下人等都在府门外迎接,山药和佩兰在最前面。
增云让众人起身,佩兰望着增云,眼圈都红了:“小娘子,都想死奴婢了。”
看着佩兰稍微凸起的肚子,没想到昔日的丫鬟都要做妈妈了:“几个月了?”
“已经四个多月了。”看来佩兰养得很好,才四个多月就能显怀。
听说增云回凤来镇了,各庄子的管事都过来探望,李宏一家和张宏宇也过来了,李翠香长高了不少,有些大姑娘的样子了。
增云专程去拜访了汉阳楼王掌柜和邻居张奶奶。
该走动的走动完毕,增云就来到桑树庄子。
凤来镇位于赵国的南部,气候温暖,生产成本低,冬季不用烧太多的火来取暖。
大仓库里已经生产出许多的棉花,按照增云的要求,以单人被的尺寸为基准制成棉絮。
棉制品在冬季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比较保暖,而麻织品和丝绸就不行。
因此,在冬季向市场推出棉絮和各种规格和花色的棉布正合适,而且临近年底和新年,这个时代的赵国人都喜欢在此时多做几套新衣服。
将籽棉清花,然后梳棉,并条。纺纱,整经,上浆,织布。最后染色,制成布匹。
这个过程用手工也可以,但速度和数量不能恭维。
机器调试了几次。最后终于制成几匹棉花布,经过核算成本,比手工制作成本还要低,在市场上很有竞争能力的。
桑树庄子的管事,增云赐了赵姓,名字叫赵亮,与照亮谐音。
增云对赵亮的办事效率和管理能力还是满意的。经过近一年的观察和磨合,桑树庄子上的事物都能够胜任。
看着一匹匹的棉布,至少神奇所用的原料不用发愁了,自己庄子里的木材和棉布棉花足够用了。
原材料都是资产的了,成本降至最低。利润空间就是最大的了。
增云现在所琢磨的却是是是否应该自己开个布庄,而且主要是在北方,因为棉布最适合的就是保暖衣服和被褥。
凤来镇虽说是比京城暖和许多,但在霜降的时候也是需要升起炉火来取暖的,此时,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桑树庄子的仓库里已经堆放了几百匹的棉布了。
照这个速度织棉布,地里所种植的棉花根本都用不到来年的夏季,看来需要扩大种植面积了。
回程中。在途经州府的时候,增云去那里的布庄转了一圈,发现棉布的利润是成本的将近二十倍,本来三尺棉布的成本不到一文钱,可布庄竟然要卖了十文钱,这样的暴利。还是自己开布庄吧!
回了进城,立即责令张总管开始筹备现在京城以及京城以北的县级以上的地区开布庄,专卖自产的棉絮、棉布、麻布和丝绸。
第二天,增云去了海府去探望赵氏和子博。
增云随身带着几床絮好被褥和被套,还有几包棉絮和几匹棉布。
这个时代的赵国相当于前世的北宋前期,此时的棉花没有大范围种植,平民家里被褥里面装的芦苇花,而不是棉花。
芦苇花想想都是冷的,因此在赵国北部,如果尽快开起布庄,卖起棉花被褥和棉布,会很受欢迎的。
赵氏的肚子还没有如佩兰那般的凸起来,增云上前施礼,坐在赵氏身边道:“母亲,不是又有身孕了吗?怎么不好好补补身子?瞧您瘦的!”如果赵氏能胖些,也会如佩兰一般的挺起肚子来了。
“还好啦!我感觉最近都已经胖多了,前些日子刚到京城的时候才是真瘦呢!”
赵氏刚进京的时候,因为得了产后抑郁症,思虑过重,才消瘦的。
如今,生活安定了,对子博的事情也想开了,不再憋闷自己,比前些时候倒是胖了些许。
“我这次的感觉和上次差不多,而且郎中也把过脉了,说是这次还是个男胎。”本来,这孕产事宜是不宜对增云这样的未婚女子谈论的,可是赵氏知道增云也比较关注这个事情,所以才说的。
“哦?那太好了!这样,大家都好过些。”增云说着,瞧了瞧在周围伺候的丫鬟婆子们。
秀兰还是没有动静,增云明白,海建峰还是有分寸的,子博并不是他的儿子,因此怎么也得等赵氏生了真正的嫡长子之后再允许秀兰生下一男半女的。
京城比凤来镇冷多了,赵氏又有了身孕,房内烧着地龙,还要火盆。
暖和倒是暖和,但就是照顾起来麻烦许多,这个时候还是自己府上好,下人们在屋子外面烧火就成,根本不必进屋子里来,因此屋内也没有灰尘和黑烟。
虽然海府用的是上好的银炭,说是无灰,但增云感觉还是有些炭灰的,而且价格高得离谱,比一般的炭火要贵五六倍。
增云看着炭火盆道:“母亲,这里生火似乎没有我那里方便,我那里只需在外面生火续炭,不用在屋子里摆弄的。”
赵氏去过增云现在的宅子,知道那奇特之处就在这个取暖的家什呢!
“可这里的宅子是官家供的,不能随意更改的。”赵氏道。
“那母亲和伯父商量一下,你们先搬到我的宅子里去住吧!我那里有三个院子呢!足够你们住了,虽然距离司农寺有段距离,但也不算太远。”
本来想着让赵氏随自己去温泉庄子住段时间,但赵氏毕竟有了身孕,在温泉庄子里如果有个什么意外,可不方便找郎中。
因此,增云没有提出让赵氏随自己去温泉庄子的事情,而是出主意,让他们先去自己的宅子住。
“那我和你伯父商量一下吧!他恐怕不能同意。”赵氏撇撇嘴,有时海建峰挺顽固的。
增云指着自己随身带来的那些被褥和棉布、棉絮对赵氏道:“母亲,看看这些被褥怎么样?是凤来镇的地里种出来的棉花做的呢!可暖和了!不信,你盖盖试试!”
赵氏上了床,盖上增云拿来的被子,增云将茶杯递过去。
棉被不用多久,一会儿就会热乎的,赵氏喜形于色,感觉这个棉花被褥真的是暖和多了。
“嗯!真暖和!你拿来几床被褥?”这么暖和的被褥自然要一家人一人一套了!
“拿来两床。”总不能把你家的被褥都给做好了拿来吧!“不过,我拿来不少的棉絮和棉布,母亲可以让下人们再做几床,尤其给子博做两床。”
赵氏一听面带愧色搂了搂增云道:“增云,为娘现在不能在你身边照顾你,还需要你来想着照顾我们,为娘对不起你啊!”
增云想起这一年来,自从自己来到这个世界上,赵氏就是自己唯一一位亲人,现在虽然有了子博,但子博还小着呢!虽然也有冯辉昌,但自己与他的感情一直不能真的亲近起来。
赵氏虽然再嫁给海建峰,但每次与自己见面都嘘寒问暖,给自己缝制衣裳,每次知道自己这边有什么事情,提心吊胆的,总是不停叮咛嘱咐,正是每个母亲都会如此的,因此,赵氏此时的愧疚,增云却感觉赵氏不应该。
后来,海建峰派人送来决定,果然不会搬过来。
增云又吩咐下人用棉花和棉布做了几套薄棉袄棉裤,给自己穿的,和给赵氏、子博穿的,当然也没落下海建峰、婧媛、冯辉昌和萧府的太夫人和舅公。
海府的棉衣是增云亲自送去的,看见子博穿上了棉衣,增云开心地笑了,子博向姐姐伸出胳膊,增云抱了一会儿,可这家伙偷偷重了不少,增云抱了一会儿就抱不动了。
赵氏换了棉衣棉裤道:“这么厚重,都迈不动步了。不行,我得脱了去,现在穿起来还早,这几步就出汗了!”
看来这套棉衣棉裤做得有些厚了,本来怕冻着赵氏,特意给她做的加厚的,看来错了。
“那就让她们按照这个样子再做套薄一点的。这套留着隆冬的时候再穿吧!”增云给做的棉裤和棉衣都够肥大的,即使再过些时日,对于赵氏的肚子来说也是富裕的。
其他人她实在做不过来了,就直接送去了棉花和棉布,教给她们怎么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