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世界三部曲1-世界在爱情中成长-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又要喝?”汉英问。 
  “你呢?不想喝?”蒋哥望着她。她的脸“唰”地红了:“想!等着我。”捧着大海碗,转身迈着轻快的步子向姚婶家走去。 
  “啪啪……!” 
  突然,门外响起了清脆的枪声。 
  斑竹坪 
  ……流产的时候,汉英被转移到绿树掩映的山中。群山环抱,水竹葱茏。姚婶、李嫂、翠莲姑娘,围着她忙乎了一夜……那晚,宪文没有来到她的床前,并不因为汉英怀的不是他的孩子。宪文正在为更大规模的起义奔波。蒋哥不是三公子。银行家的三公子姓潘。虽然蒋哥和宪文都戴着玻璃瓶底一样厚的近视眼镜。那个早产的不足月的男孩生下来,只叫了几声就消失在暗夜里。警察局长宋博文带着清剿队,从无边的黑幕中悄悄围了过来。如豆的枪声在夜幕中炸响。凌乱的脚步,踩着青林里土灰石块,稀里哗啦乱成一片。李嫂、翠莲支起担架,把汉英和血糊糊的孩子抬着钻进青林,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姚婶被捕了。她是被叛徒出卖的。叛徒三狗子正在追翠莲。三狗子赶场发现江边小镇师长文秀章的女儿腆着肚子回到山中,便通知警察局长宋博文带队伍连夜赶来。姚婶叫李嫂,李嫂通知翠莲,快到青坡。战争年代,地下工作,连中心县委前后任书记蒋哥和宪文都不知道,姚婶,原来是他们的上级…… 
  离开斑竹坪不远,天池,他们的大本营,就到了。 
  竹林 
  ……从小学校通往师范的山路,要穿过一片竹林。正值春暖花开。围了花围巾的国立女子师范新生文汉英,行走在翠绿的竹林中。脸上洋溢着青春的稚气,心中荡漾着未来的憧憬。正是这条通往边远郊县国立师范学校的道路,改变了她的命运。代替舅父做临时省工委书记的老谷告诉她,要她和另一位同志假扮夫妻,到茫茫大山中去开辟武装起义根据地…… 
  “不行,不行!”汉英绯红了脸,“人家才十七哩!” 
  老谷犹豫了一下:“可你别忘了,你已经是有三年党龄的共产党员。” 
  “真的?”她睁大眼睛。 
  “你舅父生前没把这件事告诉你?” 
  汉英低下头…… 
  “这是老费同志托人交给党组织的材料,我们从那里看到了他在临委机关主持召开的最后一次特支会议决议。你的入党问题,是这次会议议题之一。……他是被敌人秘密枪杀的,尸体被淋上汽油烧掉了,在一片青松翠柏掩映的山中……” 
  汉英抬起头,两眼含着泪花。她想起来,舅父生前多次叫她到郊外送信。她娇小的身影,无数次在充满白色恐怖的街头、学校、寺庙中穿行。 
  “报春的燕子。”舅父常对她半开玩笑地说。 
  “本来,组织也犹豫,但我们实在派不出比你更合适的人。年轻女性,有一定文化,能协助蒋可同志建立中心县委机关,尤其是要富有地下斗争经验。我们知道,在你舅父身边,在省城中学,你为党做了许多事情。聪明机智勇敢,你已经是老革命了。” 
  “不必说了。”汉英重重地往肚里吞了口眼泪,“他在哪里?我立刻去见见他。” 
  “不用急,今晚,你就住在我这里。明天再动身。” 
  汉英望着老谷的脸,既有父亲的严厉,又有舅父的慈祥。她觉得,行走在她向往的道路上,所遇到的每一个人,那一张张亲切的脸,都好像一片晴朗的天空。 
  找汉英谈话的临时工委书记老谷,原来,正是当初和军阀大爷争抢表妹桃子的那个祝员外逃出去了的儿子祝彪。大革命时代,祝彪改名换姓,外出求学,加入革命队伍,鱼目混珠。后来,升任地下党市委副书记。并且叛变。他挪用公款,贪污党费,奸污妇女。其中,有不少是即将走上革命工作岗位的年轻女性。不知她,党内称文妹,是不是这些年轻女性中的一位。我们无法去问通往师范道路上的那一片翠绿的竹林。 
  第二天,汉英带着地下党组织开的介绍信,离开那片百鸟啁啾的竹林,走向通往山里的阳光小路,坚定的脚步有点晃荡,没有眼泪。 
  …… 
  为了迷惑敌人,这对假扮夫妻,必须装得逼真。不满二十岁的姑娘文汉英,要完成这一角色转换,其难度可想而知。开始,汉英总不适应,处处别扭。姚婶毅然决然为他们主办了婚礼。起义在即。秘密组织工作正紧锣密鼓进行,且不能有半点闪失。这场婚礼办给谁看,姚婶和蒋哥都心中有数。除了知道他们是“亲戚”以外,那时,汉英对姚婶一无所知。她对姚婶的热心“逼婚”,心怀不满。当地风俗,“夫妻”住在亲戚家,不能睡在一张床上。夫妻在亲戚家做那种事儿,会给主人带来霉运。姚婶当然不在乎,但房主五叔坚决不依。蒋哥和汉英的“新房”设在断桥边的小学校。小学校连着的几间大瓦房,是姚婶的游击队在山下的秘密据点。姚婶上山后,五叔就得替她挡住镇上保安队一次次盘查。……杀猪宰羊,划拳猜令闹洞房。姚婶在他们的“婚床”床帘上挂了一道红布。那天晚上,蒋哥和汉英在堂屋左侧的“洞房” 
  同居一室,十分尴尬。闹洞房的莽汉细娃把他俩推来搡去,强迫他俩亲嘴。汉英发了脾气,“唰”地把红布撕下,扔进火盆。众人惊呆了。蒋哥扶扶吊在鼻梁上的眼镜,叫姚婶招呼去了围在屋子里的乡亲,压低声音冲汉英道:“看你,看你,你是什么人?推搡几下有什么了不起?还是大小姐,对吧?这是在做地下工作,地下工作,懂吗?我的同志!”汉英穿了红花袄,坐在床前,低着头泪莹莹地说:“我,我,没有被哪个男人这么碰过。我的腰,我的肩,都被他们撞痛了。”说着,说着,拉过黄缎被,侧过身盖了,蒙头哭泣。蒋哥低下头,想想。外面槐树下,八仙桌上的猜令声、嬉笑声传进屋来。蒋哥抱着手臂,来回踱步,缎被上看去,汉英那起伏的肩头和臀部,线条分明,微微发抖。不能让她痛苦下去!蒋哥想。无谓的痛苦!他的头一懵,立在床前,拉过缎被,有点凶狠,又有点爱怜地端了她的双肩,坐起来,严肃地望着她。汉英呆了,一动不动,等待着可能强暴之类的事情发生。但是,她看到了蒋哥眼镜片背后射出来的严肃的目光。“汉英同志,”蒋哥叫了她的真名:“你是共产党员吗?这点都经受不住。以后……以后……再发生比这更难堪、更严峻的事情,你怎么办?——这算什么痛苦?快别哭了,好好脱了衣服睡下。明天,我们还要到斑竹坪去摸底。”说完,他果然像大哥哥一样,擦了汉英眼角的泪珠,解开她的红花袄,拉过被子,轻轻盖在她身上。然后,从花床背后取出早预备好的门板,铺在神案一侧的木凳上,那就是他的床。夜深人静。远村的狗吠声,消失在山路上。老黄桷树旁的大江,在月夜下静静流淌。汉英披了红花袄下床,坐在蒋哥的木板床上。他们召开了“婚后”的第一次民主生活会。蒋哥对她的行为提出了严肃的批评。他说:“推搡怕什么?只要我们心里明了就行。再说,未来,一定还有更严酷的考验,什么事情不会发生?那时,你的泪水向谁去流去淌呢?”听着听着,汉英鼻子一酸,泪如泉涌。不是伤心,而是悔恨。第二天,到斑竹坪贫民情况“摸底”归来,路过山村小店,她偷偷买了一匹红布。回到“洞房”,立即把红布挂在雕木床梁上。蒋哥手拿“摸底表”,望着她,她的脸瞬地飞出一片嫣红,“婚后”的岁月就这样开始了。但他们那时真正没有一点肉体关系。至于爱情,还有什么比融入生活和理想的情感更高尚更美的呢? 
  桐油灯 
  ……“不是合作。”蒋哥扶扶亮额下的眼镜,干瘦的长脸在油灯下泛着亮光。“这是我们共同的事业。它是我们省工委,乃至全国,组织武装暴动,冲破黎明前的黑暗,迎接劳苦大众翻身解放的伟大事业之中的一部分。我和老费同志,哦,就是你舅父,是朋友和战友,我们都是老华大同学,也都是喝着延河水成长起来的。他在秘密省委机关工作,我在各专署游动开辟第二战场。他牺牲了,我们在继续完成他的未竟事业。共同的信念把我们的工作和生命联系起来。他并没有离开我们。我们所做的一切,是他和我们共同的事业。一代又一代革命者的流血牺牲所追求的理想,眼看就要在我们手中实现了……” 
  桐油灯下,幽暗作坊,油饼清香。出征之前第一次秘密接头据点,蒋哥和汉英单线联系,说了许多使她热血沸腾,给她留下深刻印象的话。此刻,这若明若暗的作坊里,蒋哥说的每句话,每个字,在这位少女革命者的心中,显得那么沉重,又那么令人神往。那时,她还不能完全掂出那些话的对她自己的含量。当蒋哥取下眼镜,站起来,认真地望着她,严肃地征求她对组织的安排有什么意见的时候,她才第一次抬起刘海下面秀美的脸庞。“一切服从组织。”汉英说,“我想明白,我首先应该做什么?”他依然满脸严肃地说,“先把你这身红花衣服换了。头发盘起来。小马靴藏起来,或者扔掉。不要舍不得,会有机会穿的,到那时,我,不不,我们的组织,会让你好好的漂漂亮亮地穿上它,迎接解放。”“我没有那些衣服呀。”她说。“不着急,组织已经为你准备好了。”说完,他扫了一眼她的脸庞和身躯,温和地笑了。笑的时候,她看到了他的亮额上牵起两根长纹,像舅父亮额上的长纹一样,严厉而又慈祥,亮出他们的智慧和坦诚的胸襟。 
  那天晚上,蒋哥和汉英在油坊老板家,也是党组织的一个秘密据点,过了一夜。汉英和老板的儿媳睡在一起。据说,老板的儿子到很远的嘉定府做桐油生意去了。蒋哥呢?则在老板作坊里热乎乎油饼堆里过了一夜。 
  作坊里的桐油还没有榨完,沿江两岸的油菜花又像云彩一样次第开了。清晨,雾蒙蒙的江边码头,背着山货的农人乘船来到菜花绕绕的江边小镇,把黑黝黝的桐油、白花花的棬子、獐皮鹿骨野猪腿,一字儿排开,换些零花钱,买回稻种麦种进山。春天总给人无限向往。江边,拥挤的人流中,更有一对播种春天的人儿,男的高瘦,戴着眼镜,一袭青布长衫,肩挎蓝色小包袱,手拿黄色油布雨伞;女的,盘着山外小媳妇常见的发髻,阴丹上衣,蓝裤子,平底青布鞋,蒋哥和汉英依偎着穿过江边闹市摆满山货的长廊。身后菜花如烟,头顶长空茫茫,脚下江水轻流,对岸远山薄雾袅袅……他们踏着薄雾,不是沿江远行。而是走向清澈江水边持桨挺立的船老大,踏上小船,向着滔滔江水,向着崎岖的山路,向着苍茫的远山…… 
  被捕 
  汉英被捕了。她没有跑过断桥,蚂蚁样的黄衣狗子围上前来,把她按在菜花地里,试图强暴。“啪啪”几枪,一个戴眼镜的黑衣狗子——警察局长宋博文,顺手撩翻了几个按在她身上的黄狗。她抬起一张孕妇惨白的脸,把那张起义军名单吞进肚里。她从一座监狱转到另一座监狱。敌人把她的肚子放在火上烤,她受尽了折磨。她始终没有告诉敌人,她名义上的丈夫潘宪文的下落。其实,那时,甚至永远,宪文都不是她的真正的丈夫。那时她已怀着蒋哥的孩子。 
  …… 
  铁窗下,汉英想着她心中的丈夫。蒋哥死在大山中的一片荒山野岭。那时,他的队伍分去一大部分主力,由姚婶带回 
  天池的山中水中,安营扎寨,以待时机。紧随他的只剩下一二十条破枪。他们躲在漫山遍野银灰色的石灰岩背后休整,做饭,擦枪。岩石后架起的那口大铜锅里,煮着红苕玉米粥。他们已经几天几夜粒米未进。蒋哥身边的临时通讯员,铁匠铺的小学徒傻蛋擦枪走火,一颗子弹击中他后脑勺。他那时正低头给赤脚的傻蛋修结草鞋。他没有向后仰,而是默默栽下去,脑浆血浆迸溅在未织完的草鞋上,一声不吭。众人还没有回过神来,石灰岩顶,乱树丛中,早已埋伏在那里的步枪机枪同时开火。弹雨纷纷倾泻而下。子弹射进沸腾着红苕玉米粥的铜锅,像冰雹击打棉花团,跳跃撒欢。一二十个衣衫褴褛的游击队战士,几乎没怎么开枪还击,便被头顶倾泻的子弹反复扫射,陈尸荒野。指挥这场扫射的国军军长姓卢,因此得了卢屠夫的称号。当时,并非只有当地的剿匪战报才列出这样的通栏标题:中国南方青云山青衣江大江两岸绵延数百里为非做歹几百年的匪患之首……共匪游击纵队司令蒋可数千悍匪悉数被歼。硝烟还没有散尽,屠夫们冲下悬崖,砍下那些残缺不全的头颅回去报功领赏。当然,他们也砍下了蒋哥的头颅,并排挂在神秘山中舍身岩下大路旁的老榆树上示众。舍身岩是进出青云山的交通要道。据说当时曾派重兵把守,数十里外都能闻到呛人的尸臭。神奇的是,石灰岩上满山遍野的无头尸体,当天晚上神秘失踪。有人说被仙女洞的神仙收去。有人说是庙里的和尚把他们掩埋。当然,确信的消息是姚婶的队伍带领乡亲,连夜把无头的尸体收集拢来合葬在了离斑竹坪不远的乱坟岗。那些尸骨多年无人搭理。所以梓茕没有在那片山水间找到当年那个瘦高眼镜中心县委书记蒋可同志的坟墓。更神奇的传说来自梓茕的长脸堂兄黎清明。他俩在北京某宾馆里有一场艳遇。下面我们还要读到他们这次艳遇的精彩内容。黎清明说他的家乡,数千里外的长江边上那座历史文化名城,沙市,或者荆州的东南方向,有他……当年中心县委书记蒋可同志的一座衣冠墓。绵延十里的山峦间,苍松翠柏,郁郁青青。据说当地政府曾派人到他生活战斗过的地方,不仅找到了裹过他躯体的衣,还找到了戴在他头颅上的帽,带回去合葬在一起。每年清明,蒋哥的坟头香烟袅袅,素花不绝。这就对了,那么,不这样他还能怎么样呢?蒋哥本来已经结了“婚”,只是没有自己的孩子。他老家的妻子,其实,他们一天也没有睡在一起,改嫁后,叫她的儿女还把他称为父亲。那些素花香烟,很大一部分都是他“儿女”的祭物。你看,战争夺去了他们现实的人生与爱情,之后,原来也可以把想象中的情爱,那座郁郁青青的坟墓,垒筑得这么空灵,这么沉重,这么美。 
  蒋哥比他真正的妻子小十岁。“婚后”的日子,赤日炎炎。他妻子,也就是父母送给他的礼物,每晚赤条条地躺在“婚床”上,等他上床亲热。等久了,“妻子”便用双手抱着头。他像调皮小孩玩火一样,点火烧了那白生生的礼物黑黑的头发,一说腋毛,或者体毛,逃离家乡,外出求学。他在这座城市里读书,参加革命工作,到延安上学,回来后转入地下斗争。从不更事的少年,十多年后,成长为高瘦的戴着眼镜领导农民暴动的中心县委书记。革命于斯,爱情于斯,战斗于斯,死于斯,葬……也于斯么?这些故事,听得人脑袋嘤嘤嗡嗡。人生,他们的人生,亦或我们的人生,怎么这么实在,又那样使人飘然晕眩?汉英呢? 
  保释 
  战争越来越严酷。汉英挺着肚子被当师长的父亲文秀章保释出来,关在父亲的公馆。在丫鬟的帮助下,她趁着暗夜,翻墙而出,历尽艰难险阻,回到大山中。她因惊吓奔波流产。姚婶被活埋,过去的组织已被破坏。她偷偷住在游击队乡土医生牛瞎子家里。藏到第二年油菜花开的春天,活脱脱养成乡间美人儿。没有想到,曾诱奸她的工委书记老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