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农女喜临门-第1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现在,已经长大的丁小如成为了纳园的女工,她的娘亲在纳园后厨帮忙做饭,而她的父兄则在纳园做一些木工活,算是纳园雇佣的长工。

“见过东家姑娘,不知您叫小的们过来有什么事情?”临青溪是自己一家的大恩人,丁强生对她很是恭敬。

“丁大叔,你不用这么客气,我这里有一张风箱的设计图,希望你们父子三人能帮我做一个大点的风箱出来,另外,做完这个大风箱之后,再做一些小的风箱。”风箱的设计非常简单,但是有了风箱这个助力,烧火的时候就可以省去很多人力。

丁强生接过了临青溪给他的图纸,有些不懂的地方,临青溪也都给他讲解了清楚,然后父子三人就出去加紧赶制风箱去了。

忙完了这些事情,临青溪又乘马车去了村里,然后在村里广场看到焃昀正带着一帮孩子在那里练武,很多村民不顾寒冷在一旁观看着。

临青溪让马车停了下来,然后走到了焃昀的身边:“怎么样,这些孩子还受得了吗?”

她看到,临念雨和临念水的小脸都冻得通红,其他的孩子也是如此,而且练武的孩子中竟然还有几个村里的大孩子,小剩子就是其中一个。

“不用担心,练武哪有不受苦的,你自己也在水潭里呆过,他们比起你还差得远呢。”焃昀在临青溪身边小声地说道。

叶氏和穆氏就在不远处,焃昀想,临青溪应该不想家人知道她当初练武时的辛苦。

“对他们严苛一点也好,严师才能出高徒嘛!呵呵!你继续,我找我阿奶她们有事情。”临青溪笑着对焃昀说道。

“去忙吧!”焃昀也给了她一个温暖的笑容。

叶氏一直在不远处观察着焃昀和临青溪,或者说,很多村民都在观察着两个人。临青溪过了年都十七岁了,要是她没出事,早就该嫁人了。

很多村民心里都明白,村里的后生没人能配得上现在的临青溪,但是他们也不想她远嫁,要是这个叫焃昀的男人愿意做上门女婿就好了。

族长临仁义和临远山早就对焃昀旁敲侧问,知道他家中并无订婚的妻子,他是独子,父母康健,像这样出色的男子愿意做他们临家村的上门女婿吗?很多人心里都打起了鼓。

“阿奶,娘,孙婶子、赵婶子、马大娘,你们都在呢!”临青溪走近叶氏和穆氏的身边,发现她们周围也站着很多人,就一一打起了招呼。

“溪丫头,冷吧!快过来暖暖!”几个人身后是个能够随便提着走的暖炉,刚才只顾着看孩子们练武,她们都往前走了走,暖炉还留在后面。

“没事,我不冷。我是有件事情想要请几位婶子、大娘帮忙的!”临青溪扶着叶氏和穆氏转身回到了暖炉那里,孙氏几人也跟着凑了上来,一会儿,她们身边又围上来一些村中的女人。

“溪丫头,你说什么事情吧,这些天都快把我闲死了!”孙氏大声地说道。

自从纳园打袼褙的事情不再交给孙氏几人,她们又学不会湘绣,大冬天地里也没有活干,她们只能在家里做做饭,干干家务。

“婶子,这不是快过年了吗!我想着给纳园的女工还有外边木房子住着的百姓改善一下伙食,就想着让婶子、大娘们帮我多做一些馒头出来,另外再炸一些丸子,还有再做一些鱼丸,咱们自己也可以吃,不知道婶子、大娘们愿意不,纳园的厨娘实在是腾不开手。”临青溪不好意思地请求道。

“愿意,愿意!这有啥不愿意的,咱们这些人只会打打袼褙,纳纳鞋底,那湘绣实在是学不会,我眼睛都瞅疼了,一个叶子也绣不出来。”马氏笑呵呵地说道。

“我也是,我也是!”

这时候,村中的几个女人都随声附和起来,她们年纪都和马氏、孙氏差不多大,没有临小玉这些年轻人手巧灵活,再加上原本就没有一点儿刺绣底子,这时候学起来的确是很难。

“溪丫头,啥时候开始蒸馒头,大家伙儿有的是时间。”孙氏大笑着说道。

临家村的女人,别的不在行,这蒸馒头炸萝卜丸子那可是各个能手。

“今天就可以开始!”临青溪看到贺氏也在人群中,就对她说道,“贺大娘,您让祁大伯给我送来几个大一点的石臼,我用来制作鱼丸。”

“好,我待会儿就去祁家村给你拉回来,溪丫头,要几个?”贺氏热心地问道。

“先要七个,待会儿让若心陪您一起去,她知道要多大的。”临青溪说道。

“没问题!溪丫头,那鱼丸是啥,也和萝卜丸子一样吗?”贺氏好奇地问道。

不但贺氏好奇,听到鱼丸这个新鲜的吃食,很多人都好奇,就是焃昀也朝这边看了一眼。

“鱼丸就是用剁碎的鱼肉,加入一定量的调料和薯粉制作而成的,到时候若心会教给你们,很简单的。”临青溪说道。

“没想到鱼肉还能做成丸子,那我可一定要尝尝!”叶氏笑着说道。

到了下半晌的时候,临忠国、临青豪都回来了,而且临忠国告诉临青溪,镇上的铁匠的铁不够用,他又去府城最大的铁匠铺去问了,铺子老板告诉他,这么大的铁锅不是很好打,需要一些时间。

“爹,那需要多长时间?”临青溪问道。

“他说,至少需要两个月。溪丫头,你要的这口锅太大了,就是楚国最好的铁匠合在一起也需要一两个月。”临忠国为难地说道。

凭借现在落后的打铁技术,自己的要求短时间之内的确是难以达到要求,没办法,临青溪只好想别的办法。

“爹,那要是三尺宽的铁锅呢?”临青溪发现楚国百姓有的人家用的大锅差不多就是三尺宽的。

“你要是要三尺宽的铁锅,府城铁匠铺子里有现成的,爹待会儿就可以给你拉回来。”临忠国也在铺子里问了其他的大锅,铁匠铺掌柜的告诉他,他家铺子里也有很多大锅,但是没有他要的那种超级大锅。

“那行,就要那种三尺宽的铁锅。蔷薇,你去告诉我四哥,让他把锅灶都垒小一点,还有告诉丁家父子,大风箱不要了,全都做成小风箱。”临青溪吩咐道。

“是!”蔷薇赶紧走出去找临青豪和丁强生。

大门外的百姓见临青豪带着人在一旁砍树,全都过去帮忙,临大山和临石头两个人也和丁强生父子三人一起制作风箱。

临青云、临青海、临青飞、临青禾和临青木五兄弟还都在外边忙着各自的事情,他们让人捎信回家,说是大概除夕那天才能回来。

临青溪现在不担心他们的安全,因为她让雪狼派一些人暗中保护着他们,如果有什么紧急事情,可以不用通知她就采取行动,一定要确保她几个哥哥平安无事。

腊月二十三这天,原本的小树林变成了十几个大锅灶连在一起的露天厨房,孙氏、马氏、赵氏带着村里的女人们直接就在临时搭起来的木头房子里和面、蒸馒头。

蒸笼临忠国买锅的时候顺带着也给买了回来,门外的百姓有的帮忙蒸馒头,有的帮忙做萝卜丸子,也有的帮忙剁碎鱼肉。

叶氏和村里面的几个老阿奶也没有闲着,她们利用纳园剩下来的那些布头制成袼褙,然后给外边的百姓做起了布鞋。

“主人,这是雪狼今天传回来的消息。”稻园里,玉扇拿出一个小纸条递给临青溪。

临青溪看过之后,眉头紧皱,雪狼告诉她,吴楚之间的战争愈演愈烈,尤挞国疯狂参战,就是启轩国也已经集结大军到了边界,现在外边到处都是战火,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玉扇,让秃鹰带人把山庄的避难所再建大一些,现在不只是天下大乱,恐怕盗匪也会多起来,临家村和纳园这么惹眼,很可能会被别人盯上。村民和百姓都是不懂武功的人,到时候山庄可以保护他们。”

曼陀罗山庄从内到外都是十分坚固的,除非几万大军一起来攻破它,否则很难有外人进入。但即便这样,临青溪也要做到万无一失。

“属下明白!”

“还有,让白狼在山庄里多储备一些粮食,再告诉冬青,山庄和秘园明年春天的时候所有的地都种成春麦,除了这些,盐也要多备一些。”临青溪说道。

国家不稳,那么物价必定上涨,而且战争发生的这样快速和激烈,很多东西如果不多储备一些,到时候可能会很麻烦。

“是!”

玉扇出去之后,茉莉又走了进来,她是来给临青溪送账本的。

随意翻了一下,临青溪看着茉莉问道:“现在能用的银子还有多少?”

山鹰和茉莉是临青溪的两个“财务大管家”,只不过一个是对内,一个是对外,而且两个人管理是互相没有关联的。现在,茉莉主要掌管纳园、山庄和稻园的银子。

“回姑娘话,除了原有的五十万两银票,还有十万两白银。”茉莉说的都是整数。

“你想办法把五十万两银票换成二十万两白银和三十万两黄金,然后把它们都秘密搬到山庄的密室里,不要让太多人知道,你和玉扇一起去办这件事情。记住,换钱的时候不要只在一个钱庄,也不要引起任何人的注意,明白吗?”银票说起来就是一张纸,如果钱庄倒闭了,那银票也就一文不值了,为了保险起见,临青溪决定把银票都换成真金白银。

“属下这就去办!”临青溪脸上严肃的表情让茉莉意识到似乎要有什么大事发生,所以她也跟着紧急起来。

接下来,临青溪起身去纳园门外看了看,离得老远她就看到了炊烟形成的白雾,还没到地方就听到了大门外热闹欢笑的声音。

现在的丽水湾还是一片欢歌笑语的地方,或许过不了多久,这样一个安宁祥和的地方也会被迫卷入到战争之中。

“小姑姑,小姑姑!”临念水从临家村到大门的那条路跑了出来,和临青溪正好面对面相逢。

“念水,你们这么早就结束练武了吗?”临青溪看到随着临念水的出现,他身后又有很多村里的孩子跑了过来。

“嗯,师父说,小姑姑说今天是小年,家家都应该祭灶神,我们也要来送灶王爷,这样明年就不用担心饿肚子了。”临念水笑嘻嘻地说道。

前两天,孙氏几人准备蒸馒头的时候,临青溪正好也在一旁帮忙,女人们聊起天也是天上地下的什么话都说,笑笑闹闹之间,她就给几人讲起了在现代的一些新年的规矩。

像是腊月初八那天要喝腊八粥,她告诉村里的女人,腊月二十三那天其实应该算小年,这天要祭灶神,做糖瓜、糖饼给灶王爷,她还给几人讲了有关灶王爷的神话故事。

不仅如此,她还哼唱了《腊月歌》:“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或许是临青溪的话太有信服力,或许是女人们也觉得这样的过年规矩很新奇,或许是大家也都想有个借口驱走一年的晦气和霉运,然后开开心心充满希望地迎接新的一年。

总之,临青溪的《腊月歌》和她讲的那些故事就在村民和外边的百姓中间开始流传开来,不到两天,所有的孩子都会唱《腊月歌》了。

最后,族长临仁义和几位族老一商量,就决定按照临青溪歌中所唱的过个新年,因为他们知道,临青溪是到过仙境的人,可能她真的见过灶王爷也不一定。

而这么多年来,百姓们日子不如意,或许就是每年腊月二十三的时候,没有给灶王爷摆过供品。

不仅是他们这样想,所有开始知道灶王爷的故事和《腊月歌》的百姓都这样想,因此祭灶的时候,他们尤其的虔诚。

自此后,每年腊月二十三祭灶也成为了百姓们最为看重的一件大事。

焃昀走在所有孩子的最后面,他在门外的人群中,看到临青溪在亲自动手制作鱼丸,她的手都被冻红了。

“我来吧!”焃昀轻轻按住了临青溪的双手,然后从她的手中拿过木槌,开始把鱼肉砸成鱼泥。

“没关系,我可以的!”临青溪现在又不是弱不禁风的小丫头,她有的是力气。

“力气活还是交给男人,你可以帮我往里面加鱼肉。”焃昀笑看着她说道。

石臼虽然很深,但是为了能打出更多的鱼泥,需要不断地往里面放一些清洗干净的鱼肉。不过,临青溪觉得这项工作太没有技术含量了,她还是比较喜欢用木槌。

“加鱼肉这种事情念水就可以做,我还是帮我娘去搓鱼丸吧。念水,过来帮你们师父加鱼肉!”临青溪直接喊来了自己的小侄子临念水,她不会真得傻傻地蹲在一边给焃昀加鱼肉的,大不了换另一种事情做。

焃昀也只是看着她笑了一下,虽然想和她独处,但是他和她现在就在忙碌喧嚣的人群中,周围可是有不少眼睛看着呢,尤其是他未来的大舅子临青豪。

此时,临青豪看着焃昀的眼神就像是很怕焃昀会把他心爱的妹妹给拐跑一样,而焃昀的心里还真得是很想拐跑临青溪,但他也知道,被拐跑的不是她,而是他自己。

“蕙兰嫂子,你搓的鱼丸真是又快又好!”赵氏走进木板房的时候,看到案板上摆放的鱼丸又圆又多,那都是穆氏一个人做的。

“呵呵,是吗?我也就能帮上这点忙了!”穆氏开心地说道。

“娘,谁说的,您能帮的忙可是太多了!”临青溪随后也走了进来。

“见过东家姑娘!”一看到临青溪进来,屋子里其他正在忙活的女人们赶紧给她福礼。

“不用多礼,我也来帮忙!”临青溪在穆氏的身边坐了下来。

“溪丫头,你去忙吧,这边有你娘、你孙婶子和我照看着呢!”临青溪现在是做大事的人,赵氏觉得这些做饭的小事交给她们就好了。

“赵婶子,我的事情差不多都忙完了,今天可是小年,忙了一年该休息休息了。”临青溪在一旁的温水里洗了洗手,然后开始搓鱼丸。

“是该休息休息,我听你爹说,你这段日子可是白天黑夜地忙事情,别把自己累坏了,待会儿让若心给你熬碗药粥喝。”穆氏担心地说道。

“娘,我知道了!”临青溪笑着说道。

赵氏也坐下来和穆氏、临青溪一起制作鱼丸,而做好的鱼丸都放在了一个很大的笸箩里,因为天气寒冷,就是再多放十几天也不会坏。

“溪妹妹,菜都拉回来了,放在什么地方?”临阿贵走进正在制作鱼丸的房间里问临青溪。

“阿贵哥,你把这些菜都分成两份,一份拉进纳园的后厨仓库,另外一份留在这里就行。另外,你再帮我通知茉莉一声,今天晚上,纳园的女工都在外边吃饭,让她们拿着自己的碗筷过来就行。”临青溪对临阿贵说道。

“好嘞!”临阿贵欢快地答应一声就出去了。

傍晚时分,临青溪让门外的百姓和忙碌了一天的村民先吃饭,主食是馒头,而副食就是丸子汤,里面加入了很多青菜。

原打算是吃火锅的,但想着人实在太多,三千多人吃火锅,估计要吃到晚上也不一定有人挨得上,最后只好改成了新鲜热乎的蔬菜丸子汤。

“四叔,我还要一碗!”临念水端着空了的碗走到负责给大家舀汤的临青豪面前大声地说道。

“念水,你已经喝了两碗了,你肚子里还能撑得下吗?”临青豪最近发现,临念水和临念雨是越来越能吃,尤其是临念水,饭量大增。

“能,能!四叔,我没吃馒头,我只喝汤了,嘿嘿,再给我盛一碗!”临念水有些讨好地把碗伸到了临青豪的面前。

“四哥,再给我盛一碗!”这时,临青溪也走到临青豪的面前,伸出了她的碗。

不知道是不是这蔬菜丸子汤真得很好喝,还是在冷得发抖的情况下喝一碗热乎乎的丸子汤让人充满幸福感和满足感,总之,临青溪也想再多喝一碗。

“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