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北宋生活顾问-第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李舒觉得,丫头又不是正经小娘子,调戏了又能怎地,遂提议,干脆把青苗配给那小子。

在林依心里,如今青苗不仅是个丫头,更是她的伴儿,哪肯随便与她配个小子,于是断然拒绝。

李舒见她不愿意,也就罢了,唤了甄婶来,叫她去训斥那小子。林依真心谢道:“我晓得自己多事,为个丫头叨扰大少夫人,只是我孤身一人,唯有青苗做伴,难免将她看得重些,还望大少夫人见谅则个。”

林依是重情意,李舒却理解的是另一层意思,所谓孤女门前是非多,哪怕是个丫头,也是须洁身自好的,不然人人觉得她家的丫头好调戏,耍着耍着,难免就轻薄到她自己身上去。

转眼甄婶来回话,道:“照大少夫人吩咐,已训过那小子了,他再也不敢了。”

林依福身又谢,李舒忙起身回礼,道:“甚么了不得的事,说起来还是我家下人错在先。”

林依见此事解决,便欲告辞,李舒却留她道:“林三娘有事要忙?若是有闲暇,就陪我坐坐。”

林依听得这话,就晓得她是有事了,便重新坐下,笑道:“我能有甚么事,只怕言语粗鄙,摆起龙门阵,入不了大少夫人的眼。”

第七十九章李舒施计

李舒微微一笑,命锦书另换过一道热茶,方装作漫不经心问道:“三娘子这个丫头哪里买的,又老实又忠心,告诉我地方,我也去买一个。”

林依笑道:“青苗哪能与大少夫人这几位相比。”

她将方氏当初买丫头,分丫头之事讲了,李舒挑了重点来问:“大少爷曾经也有个丫头的?”

这也不是甚么秘密,林依便照实答道:“是有一个,名唤如玉,后来不知哪里去了,大概是犯了错,被二夫人卖掉了罢。”

李舒遣去方大头家的小丫头,是探得消息回报,她一面回忆小丫头的话,一面继续问林依:“张家分家前,也算得村中大户,为何二老爷连个妾也没得?”

林依道:“怎么没得,之前有个银姐的,被二夫人换去了她远房亲戚家。”

李舒紧问:“那远房亲戚,可是叫方大头?”

林依点头:“大少夫人怎么晓得?”

李舒笑道:“不知何时听人闲话中提起,因此来问问。”她说完,便唤小丫头上汤,道:“今日熬了一样好汤水,林三娘尝尝。”

林依听杨氏讲过,那些讲究的人家,都是客至上茶,客走上汤,她猜想这大概就是李舒要送客,于是起身告辞。

锦书送她到门口回转,笑道:“这位林三娘虽也是生在乡间,却是很懂规矩,不像二夫人上回,汤都喝干三碗,还不晓得走。”

屋里的下人,都捂嘴偷笑,连李舒也勾了嘴角。甄婶唤过打探消息的小丫头又问了几句,向李舒进言道:“大少夫人,此事宜早不宜迟,再不动手,孩子都落地了。”

李舒并不知那孩子,张伯临自己也是不想要的,还道送如玉去方大头家,也是他的意思。于是就想使个置身事外的法子,想了一时,招甄婶近前,嘱咐了几句。甄婶会意,还叫打探消息的小丫头去,寻到银姐,许了她些钱,又递与她一包药粉,教她如何行事。

银姐自从做了方大头家的妾,日夜做活,钱却没得一文,因此见了那些钱,很是意动,但却又疑惑,问道:“是哪家主人叫你来的?”

小丫头得过吩咐,不肯直说,只伸出两根指头晃了晃。

能想到害如玉的,必是张家人,而张家二字打头的,除了张梁与方氏,还能有何人,总不会是毫无干系的张仲微。但如玉早已对银姐澄清过,发誓赌咒称她肚里的孩子不是张梁的,因此银姐有疑惑,既然如玉与张梁没得首尾,方氏为何要害她?

银姐是有心眼儿的,再想钱也不愿做糊里糊涂的事。因此不肯答应那小丫头,只道:“她与我没得干系,我不能无缘无故害人。”

那小丫头胡诌道:“怎么没得干系,我可听说老爷就是因为她,才舍得把你送到方大头家来的。”

银姐还是不信,道:“我来方大头家,乃是因为金姐,那时如玉还不知在哪儿呢,再说她发过誓,说她与二老爷并无干系。”

小丫头心一惊,问道:“那她说了和谁有干系?”

银姐道:“这倒不曾讲过。”

小丫头放下心来,继续胡诌:“明显哄你的话,你竟也信了,她若不是心里发誓,怎会不讲孩子的爹是谁。”

银姐听了这话,觉得有理,不知觉就对如玉起了疑心。小丫头将钱与药塞进她手里,道:“去把这安胎药煎与她吃了,你放心,这药并不是害人性命,事成这后,还有赏谢。”

银姐犹豫着接了,小丫头转身便走,银姐连忙拉住她问道:“你到底是哪家的丫头,我为何从未见过你?”

   小丫头照着甄婶的吩咐,答道:“是任婶叫我来的。”

银姐听说是方氏手下,前后一想,信了,便将药和钱藏进袖子里,进屋布置去了。

小丫头事情办成,回去邀功,李舒抓了几百钱与她,又道:“万一事发,怎办,我送你去庄上躲躲。”

小丫头也怕事,见她替自己考虑,便谢着应了,下去收拾衣物,当天就坐车离去了。

锦书站在窗前,瞧着马车远去,疑惑道:“大少夫人陪嫁里,并没有庄子。”

甄婶笑道:“张家就是个农庄,还要甚么庄子?”说着趁李舒不注意,凑到锦书耳旁悄声道:“送去异地卖了,大少夫人做事,怎会留后患。”

锦书明白了,佩服同时,又觉得有些胆寒。

李舒的设想是,银姐办成了事,还以为是方氏指使;而方氏则会认定是银姐误认了如玉身份,因嫉生恨,才起了害人之心。至于事实怎样,小丫头已卖远了,管她们怎么去猜测,她到时去将掉了孩子的如玉接回,放到屋里给个名分,以彰显自己的贤惠。

那银姐不知怎么行的事,转眼过年,还是未有消息传来。李舒焦急万分,因为据她打听来的消息,如玉转眼就要临盆,再不成事,孩子都要落地了。她心里装着这件大事,连年饭都吃得没滋味。

张家大房二房,照旧是合在一起过年,林依又落了单,不过旧屋的厨房空着,她又熏了好些腊肉,与青苗两个从一大早就在厨房忙活,到了除夕夜,也摆了一桌子丰盛的年夜饭出来,跟张家桌上相比,丝毫不逊色。

张仲微同去年一样,照例来送椒花酒,这时旧屋院子除了林依主仆,其他人都去了新屋过年,因此他不怕被人瞧见,就到林依屋里坐坐,吃了几口她烧的工采,赞不绝口。

青苗顾及林依名誉,不肯让他久坐,不等他吃饱,就将他赶至门外,道:“二少爷家的年夜饭,不比我们的强百倍?你自回家吃去,初一拜年再来。”

张仲微道:“我们家的菜,没得三娘子烧的好吃。”

林依笑道:“你敢嫌弃杨婶的手艺,看我告诉她去。”

正说笑,新屋那边传来方氏骂声,青苗连忙跑去打听,原来是李舒吃年饭时心不在焉,没把方氏奉承好,惹了她生气,因此责骂起来。

青苗看了看林依,再侧头瞧张仲微,意有所指道:“二少爷家的媳妇,可真不好当呢,大年夜都要挨骂。”

张仲微难过起来,低头不作声,开春他就要赴京赶考了,林依不愿他带着情绪上路,忙将青苗瞪了一眼,又琢磨如何安慰他。但不及她开口,张仲微先道:“你莫担心,我说要带你出蜀的,说到做到。”

青苗才被林依瞪了一眼,正想着如何补救,突然听见这话,忙道:“三娘子信你,信你。”

张仲微抬眼,瞧见林依笑了,顿觉心情又好了起来,低声道了句“你等我”,转身跑了。

林依返身进屋,嘴角还啜着笑,青苗奇怪:“这样的话,二少爷又不是头一回讲,以前你听了这样的话,可是不会笑的。”

林依摸了摸脸颊:“我笑了么?”

青苗重重点头,林依就觉得脸上烫起来,忙将张仲微送来的椒花酒满饮一大口,好借着酒劲掩一掩。

年过完,林依又忙碌起来,去年她为了养田,没在水稻田里种菜种小麦,但仍有一大堆事要做,整田、施底肥、为种水稻作准备;清理猪圈、消毒、抓猪仔来养;三亩苜蓿地,也渐茂盛,光打猪草,都是项繁重的活计。

这日她与青苗都累了一整天,晚上回家,摊在椅子上不想动弹,张六媳妇怀抱一只大鹅寻了来,道:“三娘子可还记得我年前的话?”

林依回想不起来,不好意思笑道:“忙晕头了,六嫂子提醒提醒。”

张六媳妇指了怀中的大白鹅道:“三娘子不是说过完年要养鹅的,正巧我兄弟家就养了这物事,我已向他将经验讨来,现下就替三娘子把鹅养起?”

当时林依不过随口一说,不想张六媳妇就当了真,如今人家把鹅都抱来了,不好断然回绝,便犹豫起来。青苗从旁道:“三娘子,咱们的猪又不是没粮食吃,每日打猪草,累死个人,又耽误工,不如就在苜蓿地旁搭个棚,使人养鹅。”

张六媳妇忙道:“鹅与猪不同,不消圈养,那棚子不必搭。”

青苗笑道:“可不是搭给鹅住的,是给人住的,咱们不赚钱,都有人盯着,若养了鹅不使人看着,一准被偷了去。”

林依没养过鹅,不敢轻易点头,遂称要考虑考虑,叫张六媳妇先回去等消息。青苗认为养鹅一事能行,一力劝林依,道:“养鹅比养猪更省时省力,白日里赶到苜蓿地放养,只消有个人盯着便得,晚间赶回院子里来,连圈也省了。”

林依还在犹豫,青苗笑道:“三娘子刚赚钱时,可不像如今这样束手束脚。”

林依闻言,也笑了,还真是的,身无分文时,总想着境况已是最差,再坏也坏不了哪儿去,于是能放开手脚去做,如今有了些家底,反倒顾虑多起来。

也罢,胆大方能发财,瞻前顾后,怎能成事,林依思虑一时,道:“就依你的,先养几只试试罢。”

第八十章合伙养鹅

青苗欢喜,欲唤张六媳妇来,林依却道不忙,先抽空到养鹅的人家打听,得知一亩苜蓿大概能养鹅五十至六十只,便与青苗商议,就先将五十只养起。青苗嫌少,道:“咱们可有三亩苜蓿地呢,每亩养五十罢。”

林依对养鹅一事心里没底,道:“万一养得多赔的多,怎办?我打听过了,养鹅比养猪快,两个多月就能卖一茬,等这五十只赚到钱,再多养也不迟。”

青苗听了,觉得有理,佩服道:“还是三娘子心细,想得周全。”

主仆二人商议妥当,便唤了张六媳妇来,青苗将雇她养鹅一事讲了,林依又补充道:“先养二十只,待得赚到钱,我分你一成作工钱。”

青苗接道:“养得越肥,赚的越多。”

张六媳妇兄弟养鹅,她是瞧见了的,此刻照着林依说的分钱法子,默默一算账,发现比佃田种合算多了,而且也不累,于是欢天喜地谢过林依,再带青苗上她兄弟家看小鹅去了。

过了几日,五十只鹅在苜蓿地里养起,张六媳妇看管;猪圈里的猪,由青苗负责,任婶与杨婶打下手;二十来亩水稻,也开始育秧。这三处,林依每日轮着巡视,得闲就拾掇拾掇菜园子,累虽累,却隐隐有了些地主婆的架势,瞧得杨氏羡慕,方氏眼热。这两位中,杨氏倒还罢了,顶多感叹几句林依怎这般会赚钱;那方氏,却是整日坐不安稳,只愁想不出借口去占占林依的便宜。

任婶把她的打算瞧在眼里,心道,别个还没赚到钱呢,你倒先惦记上了。

这日方氏正在屋里打转,琢磨如何去敲竹杠,林依却先主动上门来了,问她愿不愿意与自己合伙养鹅。

方氏见她比以前“懂事”许多,很是惊喜,忙问:“怎么个合伙法?”

林依道:“本钱一人一半,年底收益,也二一添作五。”

这样算法,方氏没占到便宜,立时不高兴了。林依瞧见,忙道:“本钱还是一人一半,但分红我多把你一成,如何?”

若林依一开始就讲出这种分法,方氏肯定要得寸进尺,进一步要求更高的分红,但林依先把五五分成讲在前头,方氏再听到这话,就只觉得自己占了便宜,笑容满面道:“使的。”

林依又道:“我已经让了一成利与二夫人了,若中途死了鹅,可不能再找我要甚么损失。”

方氏的脸色,又不大好看起来,但权衡想了想,还是同意了。

林依开始与她算成本,道:“二夫人,五十只鹅,须得一亩苜蓿地,再加上买小鹅的钱,及些乱七八糟的费用,成本共计两贯钱;还有张六媳妇的工钱,我许她的是一成,到得结算时,须得二夫人与我一起来付。”说着将出一张单子来,上列行项详细成本,递与方氏瞧。

方氏细细瞧过,并无纰漏,两贯钱,也不算多,便爽快答应下来。任婶见她点头,就要取钥匙去拿钱,方氏却拦住她,与林依道:“这本钱,晚上与你送来。”

林依同意,便先辞去,并与她约好,送钱来时再签契约。

任婶奇怪问方氏:“何不刚才就与她,免得再跑一趟?”

方氏不答,拿着那张成本单子,起身去寻李舒,与她道:“媳妇,家中已无米下锅,我苦愁没得进项,正巧林三娘邀我一起养鹅,我便答应了。”

李舒惦记着如玉那档子事,无心应付她,随意应道:“这是好事,恭喜二夫人。”

方氏将成本单子递与她瞧,道:“只是家里拿不出本钱。”

李舒扫了一眼,没有细算,直接命锦书取了两贯钱与她。两贯钱是总本钱,其实方氏只用出一贯,她也只存了讨要一贯的心,却没想到李舒这样大方,随手就丢了两贯与她,不禁喜出望外,乐颠颠的回房,先将多出的一贯藏起,再送了一贯去林依房里,把契约签了。

任婶跟着她跑前跑后,见她白得两贯钱,却连一个铁板儿都不赏自己,忍不住在心里将她骂了无数遍。

林依将方氏送来的一贯交子收好,在账本上记了一笔,青苗则去收契纸,忿忿道:“又让她占了个便宜。”

林依道:“罢了,只有让她沾点好处,才不会来闹事,若有地痞耍横,张家出面也算名正言顺。”

 青苗想起收占城稻那回,赖九挨了打,有好几回都想上门闹事,却无奈张家势大,又养了好些下人,没让他讨到好去,才渐渐熄了报复的心。她想到这节,才道:“咱们分钱与她,张家保我们平安,也不算亏了。”

林依见她想通,点头道:“正是。”

与方氏合了伙,暂时不用担心她上门闹事,林依放心去苜蓿地巡视,叮嘱张六媳妇及时与鹅换洁净的饮用水。

她在地里来回走了几趟,发现整块地被鹅群踏得乱糟糟的,连忙叫来张六媳妇,命她拿篱笆把地分作几块,轮流放牧,既有利苜蓿再生,又防止鹅丢失。

张六媳妇对她这法子佩服得紧,第二次主动将自家两个闺女带了来,合力把篱笆围好。

林依每日忙忙碌碌,却倍感充实,独居“异乡”而缺乏的安全感,也一点一点找了回来。这日她到田里查看完秧苗回来,正与青苗商量要不要炒个腊肉吃,就见方氏脚步匆匆赶来,急吼吼道:“三娘子,我缺钱使,你先马我那一贯的本钱还我。”

林依暗恨,怪不得那日爽快,原来是还想再要回去的,哪有这样便宜的事,遂道:“鹅已养起,钱都花了。”

方氏出人意料地没有闹,只一脸慌乱,连声道:“那可怎办,那可怎办……”

林依瞧她是真着急用钱的模样,便安慰她道:“二夫人莫急,再过一个多月,鹅就能卖钱了。”

方氏争道:“等不得了,三娘子可有钱,先借我几贯。”

林依手头自然有钱,但却不愿借与她,便只摇头:“二夫人亦是种田的,该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