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北宋生活顾问-第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话间流霞端上茶来,杨氏笑道:“尝尝我这茶,比你家如何。”

张仲微心中有难事未解,哪里尝得出味道来,胡乱吃了一口,道:“果然好,伯母哪里买来。”

杨氏瞧出他是客套,也不介意,道:“这是自东京捎来的。”

“东京繁华,难怪。”张仲微一面顺着她的话朝下讲,一面疑惑,好端端的,杨氏为何特特寻他来闲话?

杨氏掀盖吹了吹,慢慢啜着,突然问了句:“二郎可曾想过去东京?”

张仲微不好意思一笑,答道:“自然想过,后年科考开场,我与哥哥,都想赴京一试。”

杨氏欢喜道:“你有志向,甚好,必能高中进士及第。”

张仲微谦逊两句,没了话讲,静坐不语。他脸上写满烦恼,一瞧便知,杨氏故意问道:“既是要参加科考,为何不回房读书,在门口晃甚么?”

张仲微虽唤杨氏一声伯母,但多年才见,并不相熟,不大愿意与她讲心事,只道:“谢伯母教诲,我这就回去背书。”

杨氏见他真个儿起身,忙道:“且慢,让我猜猜,可是与林三娘闹了不愉快?”

张仲微一愣,没有作声。

杨氏自顾自道:“女人怕婆母,人之常情,若是有出息中进士,谋个官当,带了她去任上,岂不两两快活。”

张仲微不由自主接道:“这个我曾想过,可那也得我娘先答应迎娶三娘子过门。”

杨氏只字不提林依要退亲一事,只道:“二郎,与你打个赌,只要你考中进士,我就能让林三娘嫁你,如何?”

张仲微先是欢喜,可仔细一琢磨,这赌约于杨氏并无好处,她为何好心帮自己?他向来不会拐弯抹角,心中有疑惑,就直接问了出来。以杨氏精明,怎会做无利之事,但她只是微笑:“我拿你当亲儿,替你打算,你倒疑心起我来了。”

张仲微听出她话语里有怨气,不敢再问,又想,不论如何,考个进士总没有错,于是谢过杨氏,回房苦读。流霞收拾了茶盏,道:“二少爷一门心思都在林三娘身上,二夫人却想方设法要退亲,林三娘半句话也不敢与他多讲,他怎沉得下心来读书。”

熏炉里有块香饼燃着,杨氏盯着那烟望了一时,出声道:“林三娘在哪里?”流霞自窗子朝外望了一眼,回道:“在家呢,我请她过来?”杨氏摇头道:“不必,我去瞧她。”

她站起身来,扶了流霞的手,朝偏房那边去,进得屋内,一阵淡淡香气扑面而来,原来是桌上一只粗瓷瓶,插了一把野菊花;四面环顾,一床、一桌、一柜,床下隐约/奇/可见两只/书/衣箱,房内陈设,实为简陋,但靠窗却有一张书桌,有笔,有纸,一只竹节做成的笔筒,立在算盘角上;林依正坐在桌边,捧着本书,专心致志翻看。

青苗自外面回来,瞧见杨氏与流霞静静立在门口,忙上前招呼,往屋里让。林依听见声音,这才晓得来了客,忙起身相迎,笑道:“看书入了神,竟没瞧见大夫人。”

杨氏落座,接了青苗递过来的茶,望向书桌,问道:“甚么书叫三娘子这般入迷?”

林依大方取了书与她瞧,原来是本《齐民要术》,道:“眉山城到底小地方,我买了好几本农书,只有这本看得,其他都是胡诌。”

杨氏笑道:“你不晓得,许多写农书的人,自己根本没下过地。”她将书随手翻了几页,仍还与林依,道:“我那里有本《四时纂要》,你若想看,我叫流霞取来。”

林依欢喜谢她,又惊讶问道:“大夫人也看农书?”

杨氏道:“大老爷在任上时,也曾置过几亩地,后来三郎病中缺药钱,才卖了。”说完命流霞回房取书,又吩咐青苗:“我那里农书有好几本呢,你随流霞姐姐去瞧瞧,看哪些三娘子没得,就拿来。”

这分明是要支开下人,好与林依讲话,青苗却转不过弯,兀自道:“我认不了几个字,哪里晓得三娘子要甚么……”一语未完,被流霞硬扯着出去了。

自家丫头不够机灵,林依有些不好意思,面儿上讪讪的。杨氏善解人意,忙道:“老实些才可靠。”林依一想也是,不然为甚么拿冬麦换了她来,遂展颜笑了,又道:“大夫人所来何事?是退亲一事,二夫人不同意?”

'正文  第五十六章夫妻吵架'

杨氏亲自起身,关了房门,再才重新坐下,道:“退亲的事,我没与二夫人讲。”

林依奇怪,问道:“为何?”

杨氏道:“二郎正在苦读,以备后年科考,此时提退亲一事,势必叫他分神,因此我没去讲。”

这层干系,林依真没想过,此时经杨氏一提,觉得有理,不由自主轻轻点头。杨氏瞧在眼里,道:“你与二郎的婚事,乃是老夫人订下,老太爷也点过头的,此时尚在孝期,就算二夫人要提退亲,也至少是在两年后。”她讲完理由,又与林依商议:“既然如此,你何不再等上两年,就当是为了仲微前程。”

林依素来心细,想到,张仲微前程,与她杨氏何干,为何如此热心快肠?因此,她虽认同此话,但却未立时同意,先问:“是仲微求大夫人来与我讲的?”

杨氏摇头,道:“是我自己的主意,仲微是我侄儿,自当替他考虑。”

林依暗忖,杨氏用心不可得知,但讲的这些话却是有道理,于是便答应下来。杨氏将张仲微前程看得极重,见她点头,很是高兴,拍了拍她的手,起身告辞。林依亦起身,问道:“天气一天比一天冷了,青苗还在地上睡着,指不定哪天就病了,我看大夫人还有一间偏房空着,可否一并租与我,我拿来与青苗住。”

杨氏正是缺钱的时候,有人要租屋,哪有不肯的,忙点头应下,又道:“每月百文,如何?只消把那间的钱,你现住的这间,还是不收钱。”

林依福身谢过,送其到门口,待青苗回来,遣她去送赁钱时,却是照着两间房的价。杨氏收了钱,在手里掂量,问流霞道:“你觉着林三娘是甚么意思?瞧我们家穷了,有心帮一把,还是不愿欠我人情,免得拿人手短?”

流霞认真想了一时,笑道:“依我看,林三娘有大智慧,自然是两者兼有。”杨氏也笑起来,道:“这样才好,我宁愿她心眼子多些,也不要个蠢物。”田氏就在一旁,这话有含沙射影之嫌,叫她神色黯然,默默退至自己卧房,大哭了一场。只可惜人人都有事情要忙,谁有功夫来搭理一名寡妇,独自伤心罢了。

林依虽不信杨氏好心,但还是将她的话听了些进去,再与张仲微打照面时,不像先前那般冷颜,免得令他难过,影响了读书的心情。张仲微以为她心思回转,反倒安定下来,全心投入备考,每日除了背书,就是写文章,轻易不踏出房门。方氏瞧在眼里,喜在心里,与张梁玩笑道:“男人都是一时的热度,没几日就倦怠,你看仲微,如今只在房里苦读,根本不搭理林三娘。”

这玩笑话着实没水平,叫张梁听了难受,遂板了脸斥道:“你身为仲微娘亲,竟讲得出这种话,亏得你们方家还自诩书香门第。”

方氏最恼他张口闭口“你们方家”,顿时也黑了面,指使任婶把冬麦掐了几下,威胁道:“别以为我不晓得你们捣甚么鬼,别忘了还在孝期。”

张梁恼羞成怒,反击道:“外头谣言纷纷扬扬,都道爹是被你气死的,我念你为张家育有两个儿子,只当没听见,你倒好意思指责起我来。”

任婶在旁默默念经,罢哟,你们二位,大哥不消讲得二哥,这些事体抖落出去,丢死个人,还是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算了。

方氏骂不过张梁,又怕他丢板凳,便将气撒在了冬麦身上,骂道:“好吃懒做的妮子,杵在那里作甚,还不去田里把地翻一翻。”

冬麦是丫头,就算与张梁有私,也不敢在正室夫人面前顶嘴,只得委委屈屈转身朝门口走。张梁认为方氏是在给颜色他瞧,讥笑道:“咱们家的田,不是都租与了林三娘,哪里还有地可翻。”

方氏见他当着下人的面嘲讽自己,火气窜得老高,还嘴道:“怎么没得田,我随嫁田里不是还有几亩旱地?若不是你三年一赶考,花费惊人,变卖了我的田,还有水田给她翻哩。”

哪个男人不忌讳别个讲他吃软饭,私下埋怨也就罢了,她竟当众掀人老底,特别是冬麦还在场。张梁此刻杀了她的心都有,遂将任婶冬麦都赶了出去,关了房门,与方氏一架大吵。

任婶走出门来,立时听到里头传来呯嗙之声,连忙跑到墙边站定,不许任何人靠近。她顾及方氏脸面,冬麦却是幸灾乐祸,走到厨下,站在门口道:“杨婶,我来帮你做饭。”

此话一出,别说杨婶,就连隔壁厨房门口择菜的流霞都惊讶:“今儿日头打西边出来了,冬麦竟要下厨。”

冬麦说是来做饭,不但不进门,反倒往后退了两步,好让流霞听得更清楚:“二夫人正与二老爷不对付呢,我哪敢去触霉头,这才来厨房躲躲。”

女人天生爱八卦,流霞不由自主抬头,朝正房那边望去,杨婶手里还举着锅铲,也跑了出来,倚门远望。冬麦暗笑,还嫌场面不够大,又去张伯临房门口,向如玉悄悄招手。

如玉心里,自己是跟张家儿子的,冬麦是跟张家老子的,矮了一辈,于是对冬麦颇为尊敬,见她招手,连忙搁了墨条,跑出去问道:“冬麦姐姐有事?”

冬麦“好心”道:“二夫人正与二老爷吵架,你暗中提醒大少爷些,免得他误打误撞跑了去,被哪个迁怒都不好。”

如玉谢过她,却不回房知会张伯临,先朝东边张望,啧啧道:“还真是在吵,听得见声响,也不知二夫人惹了二老爷甚么。”

冬麦又是一阵好笑,站在地坝四顾,还有杨氏婆媳与林依主仆没通知到,杨氏平素待人虽和气,却是不怒自威,她不敢去招惹;田氏是个寡妇,她不愿搭理。再一想到林依,突然记起,方氏之所以与张梁吵起来,起因就与林依有关,冬麦虽嫌林依穷,有些瞧不起她,但对她将自己送与张梁,还是有些感激的,遂走到青苗房前问道:“林三娘在家,还是在田里?”

'正文  第五十七章雅州来信'

青苗回道:“冬麦正出苗,三娘子怎会在家,自然是在田里看着。”一句讲完,才意识到面前这位也叫“冬麦”,扑哧一声笑了。冬麦最嫌自己的土气名字,听见笑声,狠瞪了她一眼,才转身去田里。

林依正在田间忙碌,指挥众佃农划锄,以防土壤板结。冬麦站在田埂候了一时,见众人都只埋头做活,无人睬她,只得两手合拢作喇叭状,高喊一声:“三娘子。”

林依听见叫唤,抬头一看,见是冬麦,还道方氏又生事,忙上前问道:“何事?”

冬麦故作神秘,非要她爬上田埂,才附耳道:“二老爷与二夫人为了你,正在家吵架呢,听说还动了家伙。”

张梁因金姐一事,恨着林依,因此在对待林依的态度上,与方氏根本没有分歧,岂会因她而吵架。林依根本不相信冬麦这话,敷衍道:“多谢相告。”说完就又下田,仔细查看小麦松土情况。

张梁不喜林依,冬麦并不晓得,犹自唠唠叨叨,眼见得林依渐行渐远,索性也跳下田去,跟在她身后道:“三娘子,你如今也是小有资产的人了,怎受得了二夫人那般诋毁你,还不赶紧回去,与她理论一番。”

林依忙得连水都没空喝,哪有精力来搭理她,一个转身,瞧见她两片嘴开开合合,实在心烦,暗道,祸水东引的招数,使得这般明显,打谅谁是傻子呢?她朝左右望望,自一名佃农那里取来锄头,塞进冬麦手中,道:“我看你闲得紧,想必二夫人没与你派活儿,正好我这里缺人手,劳烦你帮忙翻翻地,中午我管饭。”

冬麦最怕脏活重活累活,连忙把手背到身后去,道:“我不会。”林依不依不饶,非要把锄头塞给她,吓得她转身就跑:“二老爷叫我呢,我得赶紧回去。”

佃农们大笑,皆道:“张家的地虽多上几亩,可还不是农户,怎养了个连地都不会翻的丫头。”有一人见识广些,道:“你们都是村人,那是专门与张二老爷暖床的。”其他人不懂“暖床”含义,纷纷问询,那人得意,一面松土,一面高声讲解。

林依听得他们越讲越不堪入耳,不好站在一旁,抬头一看,已近正午,于是起身回家,准备吃午饭。她进得院门,不由自主朝正房方向瞟了一眼,只见张梁坐在堂屋里,杨婶正在上菜,却不见方氏身影,再朝旁边卧房一看,房门是紧闭的,想必是她还未出来。

回到房内,青苗端上水,捧过澡豆,林依撮了一点儿揉起泡沫,将手洗净,走去吃饭。大房饭厅,原本设在偏房,但如今那间改作了青苗卧房,因此各女眷都到杨氏卧房吃饭。

林依到时,杨氏已在上首就座,田氏打横,待她行过礼,流霞笑道:“大夫人瞧三娘子这几日辛苦,特特向隔壁张六家买了几枚鸡蛋,炒了一盘,三娘快来尝尝味道如何。”

林依忙着道谢,杨氏却责备流霞:“甚么好物事,还特特拿出来讲,三娘子在二房搭伙时,饭食比咱们的强上百倍。”

林依在田氏对面坐了,笑道:“在大夫人这里吃白菜萝卜,也比在那边吃肉香些。”

田氏语气带着些幽怨,道:“林三娘就是会讲话,难怪大夫人喜欢你。”

林依听着这话味道不对,没敢接,一笑带过,与杨氏商量道:“二房伙食好,全靠养猪养鸡,他们养得,我们也一样能养,等到开春,咱们把猪和鸡都养起来,只怕桌上的肉比他们的还多些。”

流霞与青苗都是勤快人,不待杨氏开口,先连连点头。杨氏道:“养鸡倒使得,养猪恐怕不能,剩下的两间偏屋,一间要作粮仓,一间堆着菜。”

林依问道:“正房不是还空着一间?把菜挪去可使得?”

杨氏脑中,没有正房用作杂房的道理,遂道:“不如你将正房租去,腾出偏房来改作猪圈。”

林依才不愿与方氏挨得近近的,出入都要与她打照面,便坚决摇头,道:“大夫人不愿用正房,也使得,咱们在屋后另搭个猪圈,如何?”

杨氏还是摇头:“养猪不比养鸡,难着哩,猪是要吃粮食的。”

猪吃粗粮,的确是一般人家的养法,正因为如此,村中养猪人家,只限于大户,没得百来亩地的人家,根本不敢搭猪圈。

林依夹了一筷炒鸡蛋,道:“鸡能吃菜,猪也能吃,还有,漫山遍野的猪草多着呢,每日叫丫头们去打上几筐,尽够了。”

杨氏不信肥猪光靠吃草吃菜就能活,便道自家信佛,又在孝期,养几只鸡与林依换换口味便得,养猪实在不必。林依劝服不了她,无法,只得罢休。

三人饭毕,挪到旁边吃茶,流霞来收拾饭桌,问道:“大夫人,听说二夫人病了,咱们要不要备一份礼,去探望探望?”

杨氏与田氏都还不知方氏与张梁吵架一事,俱惊讶道:“早上还好好的,怎么突然就病了?”

流霞朝额上指了指,笑道:“上回是这里,这回不知是哪里起了包。”

杨氏明白过来,敢情是两口子干了架。流霞道:“分家时二夫人霸道,咱们吃了亏,这次定要去探病,趁机奚落她一回。”

田氏面露不忍,道:“何必,得饶人处且饶人。”

杨氏对于田氏之言,向来是要反驳的,这回却赞赏点头,道:“远观笑话尚可,落井下石,不是聪敏人所为。”

林依在旁听着,暗道一声受教,心生几分佩服。

方氏这一病,张家安静许多,林依顿觉背后少了一双眼睛,赶忙进城,将卖菜赚的钱买了十来亩水田,顺路教青苗如何与牙侩谈价,如何立契。

此时两百余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