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伐天下-第9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比如经义和诗赋,某种意义上已经成为了书呆子的策源地。

其实虞允文自己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在十来岁时文章诗词与书法的水平就已经相当不俗,如果照此发展下去,每个方面都很有希望成为大家。但是虞允文深知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他在那些方面造诣再高,对国家对民族又有多大的用呢?于是他就将精力转移到兵法、理民、形势分析和道德教化上,即是为将之道与为相之道,在他看来,这些学问显然更为重要。可惜与忠相比,他对孝更为重视,所以才压下心中的宏图大志蛰伏至今。

其实赵抗现在的做法与他倒是有些不谋而合,只是赵抗似乎太过了点,一个部级的大臣写的文章水平,与一个小吏差不多,是很影响威望的,其实对其做事也是有些妨害的。过分务虚固然不对,但务实过了头也一样不好啊。

书店老板还告诉虞允文,现在淡水建了招贤馆,虽然不包食宿,但是在那里可以获取想要的各种资料,比如所有法律制度的原文,县级以上官职表,第一次统计的户籍档案等,全都对外开放,这也是自古以来少有的。按赵抗的说法,这是为了让那些人才更好地了解赵国,这样等他们担任要职后,便能更快地适应。听到这里,虞允文才发现原来自己浪费了很多时间,早知道这样,当初就先去招贤馆把资料看完,再到其他地方进行深入调查了。

回到淡水以后,虞允文来到招贤馆很容易地就要到了各种资料。当然限制还是有的,就是只能在里面看,不能带走,要不然真不知道得印多少份才够,但这对可以过目不忘的虞允文来说,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影响。期间赵抗还来了一次,接见那些所谓的“才子”,可惜虽然也有几个实用型的人才,但他想要的邦国柱石却仍然没有出现。而虞允文打算等调查结束后,才通过自荐求见赵抗,以完成他此来的使命,所以并没去凑什么热闹。

在这十多天里,虞允文掌握的资料越多,对赵抗的才能就越是惊叹。但无论如何,他的基本评价是改不了的,“不忠不孝”,事实上这点也并没有冤枉他。道不同不相为谋,对于一心要做忠臣孝子的虞允文来说,尽管现在对赵抗已经有了相当的兴趣,他依然没动过哪怕半点为其效力的心思。

即使在查阅资料期间,虞允文也没停止走访百姓,毕竟在他眼里,百姓的评价才是最公正的。书店老板因为赵抗而得益较多,相对来说却几乎没受到多大的损害,对赵抗自然是溢美之词较多。但正如虞允文所料,赵国的居民中,也有相当数量因为赵抗失去了亲人,从他们嘴里说出来的评价自然就要差得多了。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虞允文正是要同时听取两方面的意见,以更准确地了解赵抗这个人。尽管百姓对赵抗褒贬不一,但对于赵抗的公正守信,居然没有几个人提出异议。而且即使那些整天咒骂赵抗不得好死的人,也不得不承认现在的生活越来越好,当然严苛法律带来的巨大心理压力,就另当别论了。

接着虞允文又先后走访了武庙、孤幼收容所和几个下级学院,大开眼界。看到络绎不绝前往武庙参拜的百姓,虞允文对赵抗巧妙地将民众拜神寻求寄托的行为转化成尚武民风的做法非常赞赏。而且由于当兵可以为家庭带来巨大的利益和荣誉,青年们踊跃参军的景象,更是令虞允文唏嘘不已,“要是大宋当初也能这样,又怎么会有靖康之耻呢?”

在走访孤幼收容所时,虞允文了解到这些被收养的孩子可以享受的抚养和教育,相当于收入中等的南宋城市居民独生儿子的水平,而且男孩女孩待遇是平等的。在女人出任公职方面,虞允文并不像他父亲那样死板,毕竟在先秦时期的中国,女人其实是很活跃的,直到儒家兴起后,女人的活动范围才被严格限死。赵抗如今的举措在虞允文看来,是一次很有意思的尝试。

第二百二十六章 明 查(下)

 现在虞允文已经比较理解赵抗禁止小孩认祖归宗的举措了,因为如果父母一点代价不付就能让子女接受良好的抚养和教育,那对于那些自己抚养小孩的父母岂不是天大的不公?再说赵抗同时也规定,只要建立足够的功勋或者挣足够多的钱上缴,便可以重新与父母相认,这在虞允文看来,正可以激发那些孩子的上进心。

尽管如此,身为孝子的虞允文虽然能够理解,却不会赞同赵抗这种割裂骨肉亲情的做法。虞允文虽然是儒生,但并不像他的父亲那样排斥杂学。了解到数家学院开设的课程后,虽然他认为其中还有着很多不合理的地方,但虞允文也承认效率确实奇高,二三年甚至一年就能将一个学生变成一个有用之才了。

在这段不长的日子里,虞允文发现,虽然赵抗没有明确处罚贪官污吏的律法,但赵国官吏清廉的程度却要远远高于南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经过虞允文多方了解,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官吏的待遇高,这待遇高不是指官员在任时的收入高,而是指官员只要在任内政绩良好,便可以获得较多的功勋,积累到一定量后便可以获得爵位,使他们在卸任后仍然可以获得相当丰厚的收入。若功勋够高能获得世袭爵位的话还能传给子孙。能获得光明正大的收益,他们自然便不愿再冒着风险,去拿那些见不得人的好处了。而且这好处还是浮动的,官吏们越是努力工作,这好处就越大,对能力强的官员来说,这份收益甚至要超过贪污受贿,还没有风险,他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但这一招只能防君子,不能防小人,因为如果贪污受贿很容易的话,那些能力较差的官吏还是会选择捞一把再说的。所以第二点就很关键,官吏在任期间,每个级别的生活水平都有严格的规定,就算你有再多钱也用不出去,那你捞那么多钱有什么用呢?当然也不是没人想过先将钱攒着等卸任后再花,但一般来说捞钱太狠必定会影响政绩,这官本来就做不长,而被免职的官员就算不受更重的处罚,那生活水平限定是要一直维持到死的。。。。。。

当然也有人想过先捞足了,再出国去享受总可以吧!但赵抗也想到了,所以除了少数部门的官吏,如外交方面的以外,其他官吏,尤其是地方官,擅自出国者,杀无赦!这就引出了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没有这一点其他两点都是白说,那就是恐怖的情报网。

赵抗手中的情报部门不但防外,而且防内,三大系统彼此独立,真的是很难有漏网之鱼。至于情报部门本身的腐化,首先他们的成员都已经将服从变成了身体的本能,想有那个心思,难!其次,三大系统之人互相都不认识,人员更替又快,想内部串通很难,而只要彼此的情报有了出入,赵抗就会追究到底,这腐化的难度可不小啊。最后,这些情报人员平时的生活水平就已经比那些腐败的官吏还高了,他们还要腐化干什么?要不赵抗为什么要将超过三成的财政开支,花在目前总人数还不足万人的情报部门上呢?

就算这些都没办法阻止情报人员的腐化,赵抗还有更狠的手段,那就是告密制度。情报人员之间的举报只要得到确认,举报人便可以获得对方三分之一的家产,这招一来情报人员之间便很难建立起足够的信任。只要他们不能抱成团,想要玩出什么花样,简直比登天还难!

其实赵抗当初也想过将告密制度推广到所有官民身上,不过后来还是放弃了,这种制度滋生出的人与人之间的猜疑和不信任,足以将赵国变成人间地狱,而这并不是赵抗想要看到的。

对赵国的情况了解得差不多之后,下面就该进一步了解赵抗这个人了。目前虞允文只总结出赵抗这人守信、公正,而其他方面,每个人的回答都不同,要从这些差异极大的叙述中找出真相,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啊!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虞允文最后还是决定先借自荐和赵抗面谈一次再说,至于劝服赵抗这件事,可以等充分了解他之后再做。于是,虞允文便在赵抗例行接见各路人才的日子来到了招贤馆,结果他却发现赵抗根本没来,难道他招贤只是一时之兴吗?一问之下才知道,赵抗并不是停止招贤,而是为了提高效率,改成自荐者每人呈递一篇不超过百字的介绍自己的简短文章,然后赵抗再从中选择出对自己有用的人才予以接见,这样一来速度便可以大幅提高。

事实上,这几个月里,赵抗已经花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在招贤上,虽然自己不堪的名声对其有较大的不利影响,但来自荐的人还是络绎不绝。不过赵抗很快就发现,这样每个人都接见过去,实在太消耗时间了。而且会造成大量人才由于运气不好,始终得不到面君的机会。

于是赵抗便想了一个办法,就是要求每人写篇简短的自荐文章,因为赵国的行政风格是简单而高效,如果他们连这点都做不到,那么便没有留下去的必要了。不过,考虑到这样可能会忽略掉那些能力一般但眼光出众的人才,赵抗又加了一条,除了写自荐文章以外,也可以指出赵国治国治军方针与措施中的不当之处,一样不能超过一百字。

事实上,虽然之前的招贤效率不高,但还是来了不少人才,其中口才机变出众的有三人,很适合做外交使节;能够胜任市长(赵国地方分市、县两级,行政主官称为长,与军队同,方便百姓理解,市长直接对中央负责,目前他们的上司是赵抗本人,将来则是开府丞相。)一职的有两人,能够胜任县长一职的有十一人。至于能力稍差一些,但也能担任一些辅助官职的三流人才,赵抗则是采取写出短评后,让各级主官自行挑选的方法,收效不错。

除了这些正规的人才以外,招贤还招到了一些“歪才”,比如一个叫胡金石的中年人,擅长模仿字迹,甚至达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即使以赵抗那敏锐无比的观察力,不仔细看的话也是分辨不出来的,更不要说其他人了。诸如此类的还有十几人,这些人在大陆诸国往往是不受重视的,赵抗则不然,只要有用,他便会留下,而且给予他们优厚的待遇,这些“歪才”们自然一个个感激涕零。

第二百二十七章 大 才

 虽然这几个月来颇有收获,但是能够胜任几个要职的大贤,却一个都没有。所以赵抗仍然不得不一人干几个人的活,每天只能睡不到二个时辰,要是一般人早就垮了。如果赵抗要求放低一点,他现在就不用这么辛苦了。可是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说得一点也没错,赵抗始终坚持宁缺毋滥的原则。所以他便只好继续劳累下去,直到有真正的王佐之才出现。

除了忙于公务,赵抗还尽量挤出时间读书,他在建国后的第二天,就发布了一个诏令。他将自己看过的书籍目录列出,要求境内臣民如果献上目录以外的书籍,便可以得到重赏,当然,也不是什么书都要,他同时还列出自己感兴趣的范围,在其中的书籍才收。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很快就有数千册各式书籍献上,其中甚至还有一些是竹简,赵抗的知识量也得以进一步增加。

招贤的方式更改以后,赵抗的时间稍微宽松了一些。虽然每天都要花点时间,看几十篇至百十篇自荐文章,但比起一个个接见来说,可要有效率得多了。

“终于看到批评文章了!”,赵抗但觉精神一振,这几天里收到的全是自荐文章,没一个人敢对赵国的方针政策批评鞭笞的,令赵抗很是失望。他所渴求的大才,必须是个敢担待、有魄力之人,如果连批评政策的勇气都没有,就算能力再强,也是坐不了这个位置的。赵抗眼神略略扫过,发现这篇文章好像超过了百字,本来按规矩是要丢掉的,但是赵抗难得看到一篇批评文章,所以还是耐心读了下去。

“首先是外交方面,这里面说得很有道理啊!”,赵抗忍不住赞了一句,这篇文章里说,赵国的外交政策非常失败,居然与天下几乎所有的国家都是敌对关系。而就算国力再强盛,在同一时间也只应该有一个敌对国家,也即是说必须团结尽可能多的盟友为我所用,集中力量打击对赵国威胁最大的国家或势力。

其实这一点赵抗也已经意识到了,但是找不到合适的人选去解决这个问题,他自己又抽不出身。再说口才并不是赵抗的强项,他的名声又那么差,真要自己去的话,说不定还有反效果。虽然前不久招到了三个外交人才,但只能说是不错而已,彼此关系良好时才能胜任,要靠他们改善赵国糟糕的对外关系,根本就没可能。

“这家伙居然还卖了关子,说解决的方法等面谈时再详细解说。。。。。。”,赵抗笑骂道。

接下来是军事方面,才看两句就到百字了,赵抗笑道,“居然说,已满百字,后面的没兴趣可以不看,这家伙还挺有意思的。。。。。。”,他当然是接下去看拉,文章中提出赵国目前穷兵黩武,并不是好事,“国虽大,好战必亡!”

对于这个观点,赵抗有自己的想法,不过他也没因此而生气。毕竟人无完人,对方并不了解赵国核心的机密,当然不可能什么都正确,这一点有必要在见面时进行解释。

“不过谈到南洋诸国,他的这个主意倒是很有参考价值,扶植傀儡政权吗?”,赵抗对此很感兴趣,目前剩下的南洋国家都多少受到汉文化的影响,同化起来难度较小。而且他们没有尚武的传统,军队战斗力不强,拿来练兵的价值其实也不算太大。这篇文章提到的方法,倒不失为一个好的解决办法,既能保证南海航线的安全,又能获得额外的收益。

“关于引进更多移民的问题,如果财政可以负担,那么便可以采取出钱赎买奴仆或奴隶的方法,这很有价值。金国目前手中至少还有数百万奴隶,而西夏手里也有数十万,本土(南宋)的奴仆数量应该也有几十万,另外,南宋还有几百万被大庄园限制自由的佃农。这些人如果全赎出来的话,我国的人口可以在短时间内大增。财政上应该吃得消,奴隶也并不是很贵,何况我也不是每个都赎,其中素质较好的应该人数在一百万到一百五十万的样子,以我目前手中的财力,绝对没有问题。”,现在赵抗觉得自己已经没必要再看下去,尽快见到作者才是当务之急。

很快,招贤馆的馆长就被传唤过来,“这篇文章是谁写的?”,赵抗指着刚看的那篇文章问道,

“完了,我就知道要出事,明明大王治理得那么好,你瞎批评个啥啊!”,馆长以为是那篇文章触怒了赵抗,脸色都变了。那篇文章正是虞允文所写,虞允文待人谦和,才学过人,相貌堂堂而又举止优雅,馆长对他的印象是很好的。馆长担心赵抗惩治虞允文,连忙为其开脱道,“陛下您千万别动怒,这是一个有病的无知小子写的,我们大赵一片繁荣,哪儿有这么多弊政啊?”。

“有病?”,赵抗冷笑一声,“你才有病!他叫什么名字?现在住在哪儿?”

馆长不敢隐瞒,答道,“他说他叫余文,四川人,目前住在离招贤馆不远的一个小客栈里。”,说完心生叹息,“不是我不帮你,自求多福吧!”。“余文”是虞允文自报的假名,他并不想真的在赵国任职,自然不会报出真名了,至于籍贯,因为口音是瞒不了的,所以就干脆说了老实话。在此刻馆长心中,这个“余文”就算不死也要脱层皮,真是可惜了。。。。。。

“呃,你现在就带他来见我!”,赵抗站起身来对馆长说道。

馆长听后一愣,“看大王的表情,不像是要惩罚他啊,不过也难说,大王向来喜怒无常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