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伐天下-第2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父王也对我说过散星阵,其实只要本方士气高昂,而对方信心不足,那么散星阵对兵员素质的要求可以降低很多。”,辛弃疾一边和王德搭话,一边仔细观察王德的每次演示,突然,他的眼前一亮,“原来,关键是弧度啊!在不断的反复练习与无数次的战斗中,寻找最为合适和有力的弧度,并使之成为身体的本能,这便是我接下来要做的事了。。。。。。”

知道辛弃疾已经掌握突阵的诀窍后,王德转而讲起骑射的话题,这是他生平最得意的地方,也是他最郁闷(体重太大,加上没有好马,以致富平战败后他便很少有展示这一绝技的机会,空有一身本事却用不出来,确实够郁闷的。)的地方,所以说得更为详尽。

“站着不动射静止的靶子,只要经过严格的训练,大部分适龄兵员都可以做得不错。但如果是射移动的目标,尤其是面对快速突进的骑兵时,命中的难度便会大大增加,而若骑兵是朝自己冲来,那股巨大的恐惧会令原本就难以伤到敌人的箭矢变得更加散乱和无力。当年靖康之乱时,大宋的军队普遍连原地射静止的靶子都射不准,又怎么可能是金军的对手呢?”,王德暗叹了一声,他当年在金军精锐面前也有过一触即溃甚至不敢迎战的情形,不是因为他后来才变得异常勇猛,而是当时的宋军士兵素质实在太差,根本不堪一击。王德不是很会练兵吗?怎么会这样呢?道理很简单,当时北宋腐败成风,军队也不例外,有关系的没功也能整成有功,没关系又没使钱的有功也会被别人强占,当初韩世忠擒方腊的事不就是个典型的例子吗?要不是他后来功劳实在太大,又有救驾的恩情而得到了赵构的重视,当初的功绩只怕会一直埋没下去。何况那时北宋的军械虽然先进,但由于腐败严重,其中的劣质产品比比皆是,在这种情况下,王德哪儿还有心情练好士兵啊?再加上这练兵的本事他也不是一开始就会的,总有个成长的过程。

王德调整了一下情绪,切回正题道,“站在原地射移动的目标已经如此困难,骑在马背上向敌人的骑兵射箭就更是难上加难,即使很有天赋,再加上长期的刻苦训练,也未必能做到箭无虚发,但是,其中并非没有诀窍。虽然训练和天赋依然是必要的,但掌握了它便可以事半功倍。”

“虽说马是一种有灵性的动物,但毕竟远不能和人相比,纵有骑手的驾驭,在行进中的各种动作也较步兵要呆板得多。所以,在某种程度上,骑兵在短距离内的行进轨迹是可以预判的,只要这一点做好了,射中他们自然要容易多了。”,王德终于将这最关键的一段话说了出来,“马匹并没有人类那样的智慧,暴露出破绽的可能性要大得多,而高明的骑手可以在很多时候作出合理的应对,以弥补因坐骑产生的空隙,这便是所谓的‘人马合一’,也是所有骑手梦寐以求的目标。。。。。。”

辛弃疾的资质本就天下少有,学习训练也一直非常刻苦,如今有了王德这样战争经验极其丰富的师父指点,其骑射武艺与战术素养在短时间内有了飞跃性的提高。尽管如此,辛弃疾还是没有被获准下山出战,而此时南方的战事已经迅速演变到了决定性的阶段。说起来,金军大举南下的时机选择,还真是出乎赵宋两国的意料。。。。。。

赵抗虽然对自己的新婚妻子比较无爱,但对禁欲了太久的他来说,放过不吃是不可能的。可就在他费尽心机地将讨人厌的家伙全部撵走,准备品尝青涩的果实时,某位坏人好事的情报人员突然出现了,而他带来的消息足以令赵抗欲念全消。而对秦莹来说,情况恐怕更糟,新婚之夜就独守空房,不管出于什么原因,总不是什么好兆头。。。。。。

从得到的消息来看,淮河北岸有大量船只集结,据此推测金军总兵力不下五十万,再考虑到路上耽搁的时间,到赵抗新婚之夜的今天,金军只怕已经开始全面的进攻了。赵抗知道事态紧急,连夜闯进皇宫将赵昚这个大宋天子给叫了起来,而虞允文以及一些南宋的重臣也迅速赶到大庆殿参加朝会,连秦桧也强拖病体坐着软轿赶了过来。他现在已对赵抗屈服,如果金人得势的话,这种蛇鼠两端的行为肯定会令他死无全尸的,所以他现在的态度甚至比那些主战派的大臣还激进,令深知其为人的大部分同僚和下属愕然不解。

朝议刚开始没多久,赵抗就发现这次金军出乎意料地倾国南下,可能会造成难以承受的巨大损失,因为淮河防线的主将居然是已经年迈的刘锜。赵抗早就对他名义上的兄弟反复告诫过,刘锜善于出奇,谋略过人,可以说是天下第一智将,但他驭下无方,部下子侄投敌逃跑的早已不是个例,所以他不应长期驻防某个固定地点,尤其是那些至关重要的防区。但赵昚可能是为了显示他才是皇帝,暗示赵抗别对南宋的内政插手;也可能是为了稍微压制一下右相张浚在南宋朝中的势力,因为刘锜与他一向势同水火。毕竟赵昚虽然无视赵构的遗言而对张浚十分倚重,但现在的他也早就明白什么叫做帝王之术,平衡才是王道啊!赵抗不想因为这件事闹得两国之间关系破裂,再加上自认为如今赵宋两国已经对金国形成了战略优势,不免产生了金军不敢南下的侥幸心理,于是便没有在此事上过多纠缠。然而,现在赵抗终于知道世上是没有后悔药可吃的,而因为刘锜的问题,淮河前线的现状比他原先担心的还要麻烦得多。。。。。。

刘锜当年在顺昌一役中第一次在正面作战中以步兵为主力,以寡胜众击败了金军引以为傲的重骑兵集群,并在其间的战斗中采用示弱、夜袭、疑兵、下毒等多种阴招将金军玩得心惊肉跳,以致于在后来与金军的交战中敌兵竟然闻风而遁,根本不敢(主要是他的那些计策实在太恶心人了。。。。。。)与其交战。

第四百九十七章 廉颇老矣

 如今顺昌大战虽然已经过去了十多年,但刘锜仍被金军视作头号大敌,完颜亮在这次南征中虽然几乎已经倾国而出(纥石烈志宁部三万精骑留在北方监视草原各部,其他的各族精锐几乎全过来了,地方上的守卫工作基本都交给了没什么战斗力的各族“签军”,可见完颜亮这次是真的孤注一掷了。),但在出发前分配各军任务时,居然没人敢于攻打刘锜“八字军”主力。气得七窍生烟的完颜亮无奈之下只得亲自率军向“八字军”总部所在的清河口发起进攻。

刘锜现在已经是江、淮、浙西制置使,节制诸路军马,这是他一生中第一次登上如此高位,自然兢兢业业不敢怠慢。金军为了保险起见,采用毛毡裹船运粮,刘锜则派游泳好手潜入水中凿沉金人的粮船,使金军难以逾越半步。就在这形势大好之时,赵抗早就担忧的事情果然发生了,当金军分兵进攻淮西时,刘锜的部下王权不战而逃,致使淮上防线被金军轻易突破,刘锜不得不收缩兵力退守扬州。侥幸获得优势的金军很自然地乘胜追击,完颜亮派万户高景山进攻扬州,但刘锜在皂角林用计伏击金军,高景山被打死,数百人被俘,金军的攻势再次被遏制住。然而刘锜由于长期赋闲,早已抑郁成疾,在连日操劳下他终于病倒了,不得不撤到镇江养病,并派侄儿刘汜率一千五百人扼守瓜州渡口,命部将李横率八千人固守扬州城。可是,金军前锋不过向瓜州渡口发起了一次试探性的进攻,二世祖刘汜便带头逃跑,李横孤军难支也跟着败退,左军统制魏友、后军统制王方战死。就这样,当年由名将王彦组建,并在刘锜手中扬名立万的赫赫强旅“八字军”土崩瓦解,几乎全被金军歼灭,刘锜得知这个消息后,气得呕血不止,病情愈加沉重。完颜亮似乎已经看到胜利女神在向他招手了,然而现在的南方已经不是赵构刚南渡那会了,而且还有军力更在金军之上的强大赵国作为后盾,完颜亮高兴得太早了。。。。。。

但不管怎样,若是让六十万金军从容渡过长江,南宋即使靠着赵国的后援将其击退,经济刚刚恢复繁荣没多久的江南还是会遭到毁灭性的打击,百姓生命财产的损失必然会大到难以承受的地步。虽然这次完颜亮破天荒地约束了金军的军纪,一路上几乎秋毫无犯,但仅就战争本身的破坏力已经相当可怕,再说还有大批南宋的败军呢,他们可是没有半点军纪可言的。。。。。。

由于军情紧急,宋赵两国的皇帝和重臣们没过多久便作出了决断,赵抗等内行几乎一致认定胜负的关键在于采石与瓜州两地,但是由于猝不及防,两地兵力都不是很多,而瓜州渡口更是已经陷落,而南宋的李显忠等得力干将都远在外地,再快也得过几天才能赶来,在这种情况下赵抗举贤不避亲,推荐虞允文带着时俊等护送迎亲队伍的几百勇士前往采石,以防两个渡口全都落入金军手中,而夺回被占的瓜州渡口并消灭上岸之敌,难度也一样不小,该派谁去呢?

这时,一直默不作声的赵昚开口了,“皇兄新婚燕尔,不宜过分操劳,何况赵国北上的大军也需要你亲自坐镇协调,瓜州就由朕亲自去一趟吧,至少这样一来地方上勤王的队伍不至于过度拖沓。”

赵抗自然明白自己这个皇帝兄弟的想法,赵昚这么做主要还是怕自己将风头全部抢去,另外可能也担心赵抗趁机将前线的军权也一并拿走,那他赵昚这个皇帝就真的名不符实了,不过赵昚说的理由也不是没有道理,赵抗便点头同意了,决定暂时留在临安,在度蜜月的同时将陆续北上的数十万赵军安排好,并视当时的情况修正北伐的具体步骤和各种细节。

得知完颜亮大举南下的时候,即使连赵抗也愕然不解,因为完颜亮与完颜雍的矛盾并未化解,而又并没收到完颜雍遇害的消息,这厮怎么就这么有自信完颜雍不会乘机作乱?虽然完颜雍也是识大体的人,但是若此次完颜亮得胜归来,没了顾忌的他可不再会对完颜雍手下留情了,完颜雍觉悟再高也没到为了国家可以牺牲自己的程度,要不然当初他也不会为了完颜部的利益向赵抗服软,而牺牲整个金国的利益了。

不过赵国的情报工作的确是天下第一的,第二天相关的情报就已经送来了,原来这个消息他们早就弄到了,只不过情报部的头头们认为这件事无关紧要,不想因此影响了赵抗新婚的心情,便压着没报。现在反正婚礼是被搅乱了,再加上昨天赵抗对情报部表示出了强烈的不满,他们自然不敢继续隐瞒下去。原来,在南征之前,完颜亮为了扫除后顾之忧,将完颜雍的爱妻乌林达氏“请”到了燕京,许诺一定保证她的安全,完颜雍对妻子情深义重,自然就不敢轻举妄动了。说起来,对完颜亮这个色中饿鬼来说,能压住心头欲火不动那位女真第一美女,实在是很不容易,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完颜亮此次南征的决心之大了。。。。。。

“哎呀,这倒是个好机会,我得添一把火才行。。。。。。”,赵抗阴阴一笑,叫来了自从归顺以后就从未执行过任务的小草,“已经好几年没行动过了吧?现在还有杀人的信心吗?”

小草如今身材已经长成,但体型依然算不上高大魁梧,他听后只是冷冷地看了赵抗一眼,便平静地回答道,“这几年我虽然没再杀过人,但无论是身手还是心境,和以前的我都根本不可同日而语,只要让我杀的人还活在世上,我便绝没有失败的可能!”

“既然你这么有信心,那我便不再找其他人了,是这样的。。。。。。”,赵抗现在时间很紧,只是几句话就简明扼要地将任务说得很清楚。

小草闻言一愕,“杀女人就已经很过分了,怎么还要那样对她?”

“你是个杀手,只需回答我杀不杀,不需问我为什么要杀!”,赵抗冷哼一声,“如果你不愿意的话,我也不会勉强,再去找别的杀手就是了,能杀她的杀手又不止你一个。。。。。。”

思想斗争了一小会后,小草终于还是接下了这一任务,因为他已经憋得太久了。。。。。。

第四百九十八章 采石大捷

 虞允文赶到采石之后,发现情况比自己想象的更加危急,王权逃跑时太过焦急,官兵争夺船只,因此翻船淹死的居然超过了半数,侥幸渡过长江的大多不知所踪。现在采石仅剩残兵三千多人,而且士气极其低落,由于主将王权不知所踪,官兵们人心惶惶,少数人甚至连逃跑的念头都兴不起来,只是一脸木然地等着金军过来俘虏。

无奈之下,虞允文急忙将那些军官先召集了起来,晓以大义,并说明很快就有大量援军赶来,军心终于暂时稳住。可也有两个畏敌如虎的军官无心备战,反而想找机会逃跑,并在军营中大肆散布悲观的言论。结果虞允文连他们的名字都没问,便命令时俊将那两人斩首示众,一时全军肃然。

但是,由于虞允文不是南宋官员,这战功统计和犒赏就成了大问题,好在虞允文以民族大义为先,在来不及请示赵抗的前提下,许诺战功将按照赵军标准的犒赏。届时立功的将士既可以选择直接领取金钱,也可以选择从此加入赵军,官阶和待遇只会上升不会下降,为了让军士们安心,虞允文许诺赏金先由赵国官府垫付,等日后再和南宋朝廷交涉。

在虞允文软硬兼施之下,这支士气本已濒临崩溃的队伍终于又重新振作起来,而随着散兵的逐渐归队,采石矶守军的总兵力已经接近八千人,而这时金军的主力终于向采石矶发起了猛攻。。。。。。

虞允文命令陆军严阵以待,暂时按兵不动,而将数量本就不多的水军分成五队,其中两队沿着东西江岸巡逻以防出现突发状况,并以信号旗协助虞允文指挥全军;最精锐的一队则开往江心准备截击金军;而剩下的两队则作为预备队随时支援。虞允文在兵力严重不足的情况下,还敢分散兵力,是因为他相信南宋水师的战斗力,另外,金军人数太多,若没有预备队轮换的话,对方只需采用车轮战,宋军恐怕累都累死了。他刚指挥布置完毕,金军已经鼓噪大进,完颜亮手持小红旗,指挥数百艘战船渡江开来,一会便有七十余艘大船抵达南岸,直接向宋军发动进攻。由于兵力众寡悬殊,不少宋军官兵心生怯意,金军逐渐占据了上风,恐怕不用多久便可以成功上岸了。

眼见形势危急,虞允文视如雨的箭石如无物,来到阵前,对已经跃跃欲试的时俊看了一眼,下令道,“胜负在此一举,现在就看你们的了,除非金军撤退,不得后退一步!”

“得令!”,时俊大喝一声,率领那三百勇士乘着预备队的战船如虎狼般冲向最近的金军大船。两船还未相接,时俊抽出一根毛竹在甲板上一点,借力冲上了敌船。随着他如雷霆般地一声大喝,时俊抽出了背上的双刀,瞬即化作白光一片,挡者无不披靡,而他的部下见主将如此勇猛,也个个争先,硬生生地阻住了金军的猛烈攻势。

金军不习水战是客观事实,他们一时的勇猛不过是受到前期连番胜利鼓舞而表现出来的假象罢了,如今这股锐气受到遏制,金军很快便原形毕露,战船上东倒西歪的比比皆是。而宋军的水师主力也在时俊他们的鼓舞下向金军的船队发起了势不可挡的突击。。。。。。

金军的战船虽大,但基本都是强征来的民用船只,底阔如箱,行动不稳,而且金军官兵又不熟悉长江水道,行动极其笨拙。而宋军所用的海鳅船虽然不大却异常结实,在它们的猛烈撞击下,金军的大船即使没有断成两截,也大多严重损毁,连开动都很艰难。两军船只的残骸漂浮在江面上随处可见,自然散发出一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