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伐天下-第1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们不要血口喷人!以众欺寡?那好,你们一个个和洒家比试,能赢洒家的,大可以自由离开!”,王德说到这里,忙转头请示赵训,只见赵训点了点头。明明是事先商量好的,但唱起双簧来还像模像样,不知道是王德被世人低估,还是这段当山贼的日子里,他又成长了。

那六人被王德挤兑住了,但他们怎么可能是王德对手?就算他们从北地而来,原本不知,刚才王德两拳就将一个彪形大汉打死,他们已经心中有数。打是打不过的,可他们既不愿留下,也不愿在口头上服软,便强词夺理道,“俺们六人兄弟一体,同进同退,这出战也不可能一个个来,这样吧,王将军你就再选五人助阵吧,咱们六对六!”。他称呼王德为“王将军”而不是“王寨主”,其实还是没忘记挑拨离间,可惜大家都被王德的回答震住了,居然没几个人注意到。

“就凭你们六个胆小鬼,洒家还需要人帮忙?连兵器都不需要!”,王德轻蔑地冷笑道。

“老匹夫,你不要欺人太甚!”,这下那兄弟六人都被气坏了,原本打定主意尽早离开的心思早就抛到九霄云外去了,一门心思要将王德打得满地找牙。不过他们都是奸猾之人,便宜从来不嫌多,于是他们又以北地人善骑射为由,要求允许他们骑马射箭。结果王德在赵训的授意下,在接过弓箭要递给他们时,突然拉弓一射,一支离弦之箭穿过其中一人的命根子下缘飞出。那倒霉的家伙裤裆被锐利的箭簇划开了一道口子,但命根子却没有碰伤半点,只是这次惊吓实在太厉害,漏风的裤裆挡不住暴雨,地上很快就湿了一滩。见到王德超凡的射术后,那帮家伙又变卦了,说是弓箭也是兵器,王德不能用。

再无耻也有个限度!这下连那些看热闹的**大哥们也看不下去了,在他们义正辞严地喝问下,那六个恬不知耻的家伙只得放弃了弓箭。但即使这样,六个骑马的高手,就算不带兵器,都足以轻易踩死一个手无寸铁的壮汉了。何况他们手里还有刀剑枪戟等长短兵器,这简直和大人打小孩一样嘛,众人不由连连摇头。即使是赵训,也有些好奇,王德为什么会如此自信?

第四百三十三章 夜叉之名

 “来吧!”,王德低喝一声,气定神闲地站在他们面前,这六个匪首反倒面面相觑,心中莫名地发虚,谁都不敢策马上前。直到围观的人群暴出一片哄笑声,这几个胆小鬼才用力一夹马背,“兄弟们上,宰了他!”

由于心中实在忌惮,六人中使长矛的冲在最前面,毕竟一寸长、一寸强嘛。可眼见枪骑越来越近,王德却一动不动,这下连赵训也急了,有些怀疑王德是不是年纪太大,老糊涂了。可就在赵训将要惊叫出声的时候,王德动了,他的动作迅如奔马而又一气呵成,全场看清的人也没有几个,即使现在武功已经相当不俗的赵训都只能看到一些模糊的影子。

只见王德身子微微一侧,便轻易避过了足以将他刺穿的重矛,而他簸箕般的大手已经将那支长矛的前端牢牢抓住。在那一瞬间,大家似乎感觉到王德的脸上溢出了一丝笑意,而那名马上的仁兄却感到手中的长矛突然传来一股沛然的大力,他还没来得及弃矛,就被带下了马背,而体型高大魁梧的王德,却以猿猴般敏捷灵活地动作借力跨上了马背。王德体重不轻,负担加大的骏马立时发出一阵哀鸣,但王德乃是关西大汉,弓马娴熟,很快便平息了坐骑的不安。而那位原来的骑士,则早被他慌乱惊恐的坐骑被活活踩死了。。。。。。

王德的表现,如同一块千钧巨石一样,在众人心中激起了滔天巨浪,而赵训也不例外。听过赵抗当初讲过的战例,赵训原以为王德只是力量过人,谁曾想到他的身手竟然如此灵活,真是人不可貌相啊!不过细想一下,赵训便即释然,王德在历次战斗中,无不身先士卒,可他戎马半生,身上竟连半点伤痕都没留下,这已经足以说明问题了。也不能怪赵训观察不仔细,只能说是王德那神似健美运动员的身躯实在太能误导人了。

人群中则已经炸开了锅,王德很强大家就算没亲眼见过,也多有耳闻,可谁能想到竟然强成这个样子?江湖草莽之中历来以强者为尊,个人勇武往往决定了他的江湖地位,王德兼具力量与敏捷的完美表现已经开始慑服了在场众人的心,而他的表演才刚刚开始。。。。。。

而那五个幸存者则已经心胆俱裂,其中四人更是驻马不前,可是剩下的那位却被怒火冲散了心中的恐惧,咬牙切齿道,“狗贼杀我三哥,我徐小乙与你不共戴天!”。语毕他用力一夹马背,单人单骑冲了上去,而王德则难得出现了一点赞赏之色。这名年轻人在六人中排行老六,武艺也差不多垫底,几个大哥担心他有失,更确切地说,是担心被王德利用六弟落单的机会对他们各个击破,连忙策马跟了上来。

王德见到对方一拥而上,不但没有丝毫地紧张,反而呵呵一笑,那神情实在是像极了憨厚亲切的农民伯伯。可是王德转眼之间,脸上的祥和之气就化作了凶戾之色,不过他虽然故技重施,跨上了老六的马背,却并没有立即对其下杀手,却紧紧钳制住他的双手,不知道他意欲何为,而老六的战马则由于负重大增,累得直喘粗气。

“不要!”,老六突然明白了王德的打算,目疵俱裂地叫道。可是王德的眼中却透出了残酷的杀意,在他的操纵下,老六的长戟一下子将老大的脖子切断,斗大的头颅立刻滚到了地上,伴随着一大滩深红色的污血。老六的泪水止不住地流下,依稀可见的目光中尽是不甘和悔恨。接下来,由于老六精神崩溃,王德对这个傀儡已经越用越顺手,“自相残杀”之下,兄弟六人已经只剩下两人了,而那位老五已经完全丧失了抵抗的勇气,掉转马头,就想冲出山门,可是王德岂会让他如意?

只见王德大喝一声,将已经如同行尸走肉一般的老六奋力掷向老五,而老五由于心智已然混乱,反应慢了半拍,被他的六弟砸倒在地,而王德所骑的那匹骏马却因为受力太大而口吐白沫地瘫倒在了地上。

这一撞的力量着实不轻,兄弟二人立刻筋断骨折、动弹不得,老六昏迷过去倒反而是种解脱,而仍旧清醒的老五却不想放弃生存的最后希望,“你耍赖,不是说好你不用兵器的吗?”

“你耳朵背气了吧,洒家说的是不带兵器,可不是不用兵器!”,王德冷笑道,“看你们兄弟感情这么深厚,就让你们死在一起吧!”。话音刚落,王德手中的长矛一抖,将兄弟二人串在一起,没过一会便都没了声息。这时王德已经恢复了他农民伯伯般憨厚亲切的笑容,“可还有不服的?洒家还没过够瘾呢!”

看到眼前残酷而血腥的一幕,那些平素杀人不眨眼的江湖大豪们个个噤若寒蝉,即使是那些原本对自己的武功很有信心的家伙也没一个敢站出来向王德挑战。他们都看出来了,刚才看似惨烈的战斗对王德而言,只不过是一次热身运动而已,他的实力真是深不可测。这也很正常,现在正是战乱之世,勇力绝伦之人要么发迹于军中,要么崛起于江湖,默默无闻而被埋没的少之又少,以他们这些放到天下来看不值一提的“高手”们,来对抗即使一直被低估却仍然挤进超一流猛将行列的王德,实在是太惹人发笑了。

而这时赵训也回过神来,上前一步赞道,“将军真乃是本朝的尉迟敬德啊!”。可赵训的心中却许久不能平静,现在他终于明白“王夜叉”这个绰号的来历了,可不只是因为他的勇武过人而已。历来形容武将的勇武,都只说用猛兽或是古时名将来比喻,而“夜叉”所喻指的是残忍和凶戾啊!在赵训看来,王德有着明显的两面性,在平时他和善亲切得如同邻家大伯,可一旦动怒,便如同魔王降世一样地可怕。而在战斗中的王德,与其勇猛难当相比,敌人更在意的是他恐怖的形象和令人望而生畏的气魄,因为他不仅是要杀死敌人,还会令他们死得痛苦万分。

虽然对王德生出了几分忌惮之心,但是赵训还是很高兴,毕竟现在王德是他最大的助力和依靠,王德越强,对他下面要做的大事就越有利。不过,赵训也注意到了,王德这人不但勇力绝伦,而且粗中有细,甚至还很会演戏和玩心理战,即使考虑到他不会做人这个缺陷,此前也不应该如此默默无名。赵训的看法是,如果王德不是运气差到没边,那就一定还有严重的缺陷,只不过现在还没暴露出来罢了。

第四百三十四章 缺 陷

 既然王德已经控制住局面,赵训也不会客气,毫不迟疑地坐到了领导者的位置上,而一个松散的反金义军联盟也由此诞生。不过赵训是明白人,知道那些匪首盗魁只是一时被吓住而已,过上一段时间就大有可能反悔。而且这些家伙的据点分散而隐蔽,若是他们回去后躲在山里不出来,你叫赵训怎么办?更别说其中还有一些是马匪,他们根本就没有固定的据点,找起来就更麻烦了。

但是,赵训也不能一直将他们留在山上,且不说夜长梦多,狼嗥山并不是太大的山头,财力有限,这些头目自然待遇不能太差,这吃喝拉撒的开销才几天时间就已经让赵训有些不堪重负了。于是,赵训灵机一动,决定采用赵抗当初用过的“投名状”制度。

“本王远道而来,对这一带的情况并不怎么熟悉,至于金军的屯兵屯粮之处更是一无所知。诸位头领大都是世居此地的英雄豪杰,不知哪位愿意赐教一二?”,赵训在酒席上抱拳问道。

这些表面上被留下好好款待,实则被软禁在山上的头领们自然不会有什么好心情,于是纷纷借酒消愁,这酒一多舌头就大,赵训的问题刚一出口,大家就抢着回答。没过多久,赵训就对附近方圆几百里的情况了若指掌了,而且还有意外的惊喜。

离狼嗥山一百五十多里处居然有一处金国群牧监的马场,虽然只是小型的,比不上那些饲养数十万匹甚至百万匹的大型马场,但也足以令赵训惊喜不已。他这次冒险离开梁山泊开辟新的根据地,主要就是为了建立起一支精锐能战的骑兵,这下好了,马匹送上门了。

虽然在座的大部分人都不敢真的与金军为敌,但在王德恶狠狠的眼神面前,他们也只能无奈地表示愿意接受赵训的调遣。而当天下午,从清风寨赶来的一千五百多喽罗来到了狼嗥山下,这下赵训的心才彻底踏实下来,那些家伙就算想闹出什么乱子也不可能了。王德看起来练兵很有一套,他的喽罗大多身强体壮,个个武艺娴熟,一个能打别的山寨的喽罗四五个,赵训不由对王德更加信赖。

由于王德曾为大将,再加上见他练兵上也颇有才能,赵训便大胆放权,将这帮强行捏合到一起的乌合之众全部交给王德指挥,结果还没到第二天,赵训就后悔了。。。。。。

原来,王德虽然擅长练兵,不过只是练“兵”,而不是练“军”。他带出的兵单兵战斗力非常强,一个能顶几个来用,可是一旦配合起来就完蛋了。由于王德思虑简单,对那些复杂的金鼓旗帜等指挥方法只是粗通皮毛,除了击鼓是进军、鸣金是退兵以外,他就啥都不知道了。在这种情况下,王德破天荒地亲自指挥(以前在刘光世和张浚手下,都另有他人指挥军队,他只负责带兵冲阵。)一万多人,很快就头大如斗,结果庞大的队伍乱成一团。其中甚至还有个别头领乘着这个机会偷跑了,赵训气得几欲吐血,只好撤掉王德的指挥权,将统筹分配的工作交给他带下梁山泊的那些人。赵训之所以没有亲自指挥,一来是威望不足以服众,二来他现在也没有指挥上万人的大兵团的能力,三来这支半调子军队成分极其复杂,管理难度大得吓人,而拆细分开管理的话,难度则要小得多。赵训本来还担心王德闹意见,可没想到他虽然也做过高官,但始终是个爽快人,并没有什么委屈。因为他王德确实做得不好,换下他是应该的,看到王德不但对撤换他的决定心服口服,还不辞辛苦跑去督促士兵练习武艺,赵训得出了“这是个老实人”的结论,不禁对自己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有些脸红。赵训后来也想到,王德要不是老实人,当初怎么会念着刘光世的一点恩义,而死心塌地地为那个废柴公子哥效力那么多年?

由于军队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又大都为步兵,行军速度实在太慢,王德立刻找到了赵训。他虽然是老实人,可是战争经验之丰富却是赵训远不能及的,他当即指出,以大军目前这一天几十里的速度,等到他们赶到马场的时候,金军的援军估计早就等在那了,搞不好还会被他们打次伏击。

赵训虽然也有同感,可王德提出的解决方案却令他冷汗直冒,王德竟然想只带着十八骑突袭马场。赵训刚要摇头表示拒绝,但看到王德自信的眼神,他不由心中一动,如果让王德觉得自己不信任他的话,但问题就严重了。而且王德以前甚至有过十六骑攻下州府的战例,虽然可能有所夸大,但谁知道呢?真正促使赵训下决心同意王德出奇致胜的,是王德身经百战而毫无伤痕的经历,这样的人怎么会拿自己的生命当儿戏?但不管怎样,以十八骑想夺取有上百名金兵和更多擅骑射的牧民驻守的马场,绝对是一次军事冒险,所以赵训还是提醒王德此行千万要多加小心。

看到王德他们绝尘而去,赵训心中着实难安,他现在孤立无援,是王德投效后才令他摆脱了窘境,无论于公还是于私,王德都不能死啊!不过说起来有些好笑,王德他们不过才十九人,但战马却带了上百匹,几乎将大队中的好马一扫而空。由于王德他们都是使的重兵器,战马负重很大,也只有采取一人五骑甚至六骑的方式,才能保证战马的体力。而王德本人就更加夸张,由于他自己的体重和所用的兵器都比部下更加离谱,所以他配备的战马超过了十匹。。。。。。

说起来,王德年轻时是以骑射见长的,但中年以后却以步战闻名,主要是由于富平战败后,南宋的优良战马损失殆尽,以王德那惊人的体重和一百二十斤的巨斧,想找到适合骑乘的战马实在不易。毕竟换马也只能解决行军中马力不济的问题,可战斗时想换马就麻烦得多了。这一次是小规模战斗,王德才得以重新当一回骑将。

王德他们离开还不到半天时间,一支千余人的金军轻骑就将赵训的大队人马截住了。赵训部下人数虽多,但大多都是乌合之众,而王德的部属虽然个人战力很强,但拧不成一根绳子的他们,根本无法与数量不逊于他们的金军骑兵抗衡。比起愈发不利的战局,赵训现在却更担心王德他们的安危,他们那么点人要是路上与眼前这支敌人遭遇,估计连水花都泛不起一朵吧?

第四百三十五章 攻占马场

 没过多久,赵训这边的阵营就出现了即将崩溃的迹象,逃兵不断出现,他再也没心思去想王德的安危了。这时,赵训的亲兵想要斩杀几个逃兵以杀鸡儆猴,却被赵训伸手阻止了,“他们本就是受迫才归顺于我,若再进一步紧逼的话,只会激起兵变。”

赵训突然厉声向全军吼道,“敌人可都是骑兵,我们就算想逃,靠着两条腿,能逃得掉吗?不想死的,跟我上!”。语毕赵训一夹马背,如一阵风般冲到阵前,手中长枪如同出洞的银蛇一般,刺进了一名金兵的上腹部。只见赵训大喝一声,将那名金兵高高挑起,他的亲兵见状鼓噪跟上,而王德的部属也随之掩杀。普通人是有随大流的毛病的,其他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