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伐天下-第1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体的迅速发育,赵抗的肌肉变得坚实有力,显得比以前强壮多了,赵抗相貌上的女性化倾向终于得到了很大的缓解。唯一的遗憾就是,不知道是不是长出胡子的原因,本来跟自己走得很近的江晨星与赵抗疏远了一些。

但说来奇怪,赵抗虽然身体进一步发育长大,但欲望却不增反降,到现在为止,他除了当初和江晨星与吹雪这两人的几次亲密接触以外,再没碰过其他的女人。赵抗认为可能是自己勤于公务、实验和领悟,所以没那心思罢了。

说起女人,刘檀这样当世罕有的绝代佳人不能不提,但对赵抗来说,似乎她在公事上提供的帮助更大。要是没有刘檀的国土规划,赵抗也不敢在目前赵国只有七百多万人口的情况下快速扩张。但即使如此,赵国目前的疆域也达到了能够稳固统治的极限,特别是那三个新占的行省,不花上一年多的时间消化是不行的。到了那时,赵国已经在南洋战事中初步淬炼过的百万大军应该也差不多完成了必要的训练,金人覆灭之日就不远了。

这样一来赵抗却有了一个意外的收获,他可以藉此不去临安朝拜,免得吴太后催他完婚。虞允文虽然也希望赵抗尽快完婚,但是听说未婚妻居然是秦桧的孙女时,他便不再作声,默许了赵抗逃婚的行为,也不再催促赵抗按时回本土参拜赵昚和吴太后的事了,赵抗正好乐得解脱。对于张宁馨的事,赵抗到现在还没告诉虞允文,主要是虞祺实在太顽固,看来此事只能拖到虞祺驾鹤西游的那一天了。不过说来也巧,赵军攻克爪哇的那一天,虞祺因为年老体衰病倒了。赵抗虽然还算尽心施治,但心中对其不满却是不争的事实,在潜意识中自然就不可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看起来老爷子也就剩半年多的辰光了。不过赵抗倒是非常担心虞允文会守孝三年,好在虞祺以忠孝难两全为由说服了儿子,听到虞允文放弃守孝之后,赵抗差点高兴得跳起来了,当然,面上可不能表现出来。

赵抗很开心,自然有人不开心,征侧就是其中之一。诚然,在与赵国结盟以后,越南不但版图大大扩张,而且靠着两千多万其他民族的供养,越南民众和官吏的生活大大改善,军队就更不用说,但问题也很快暴露出来。由于每年都得缴纳大量的贡赋给赵国,越南人不得不对境内的其他民族极尽盘剥之能事,于是越南人与除汉人以外其他民族的矛盾始终得不到缓和。不要忘了,在赵越结盟之前,死在三次大混战中的各国人口恐怕都要超过一千万了,彼此结怨之深可想而知。这一点征侧早有思想准备,但她当初认为,只要能够依靠吸血使得越南强大起来,那些被征服的民族再怎么不满,也只能将仇恨埋在肚子里,可事情却并不完全像她想象的那样。

为了尽快恢复越南的人口,征侧强行压下从女性角度生出的不快,鼓励越南的青壮年男子多娶妻妾,为了早日见到效果,她甚至对越南人强抢其他民族女人的案例置若罔闻,但即便如此,越南的人口却不增反减,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第四百二十一章 越南改革

 原来,由于赵抗当初的要求,再加上越南人口不足,不实行全民军事化的确无法有效统治两千多万其他民族,于是几乎所有的青壮年男子都被征入了军队。再加上这一年多的时间里越南战事不断,导致军人夫妻聚少离多,就算妻妾成群,想多生孩子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再加上由于国内民族矛盾激化,驻军遭受当地百姓袭击的“恐怖事件”时有发生,累积下来也是一个不小的数目。但是,既然已经上了赵抗定做的贼船,越南再想下来就难了,那两千多万双怨恨的眼睛可正盯着呢!好在战事终于结束,越南此后应该可以开始修养生息了,而吴铭提出的一个方法也将会发挥一定的作用,可这时征侧自己却有了“麻烦”。。。。。。

经过吴铭不懈地耕耘,征侧很快就怀孕了,于是她不得不暂时放下手中的工作,交给丈夫和妹妹分担。吴铭虽然大权到手,心里却不怎么舒服,他感觉自己现在的状况神似当年利用唐高宗李治身体不假而获得大权的武则天,问题是他吴铭可是男人!心中恨不得将始作俑者赵抗掐死的吴铭,并没有时间回赵国找赵抗报仇兼致谢,越南这个担子也很重啊!

越南目前最大的问题是人口外流,由于只要会汉语汉字就可以前往赵国定居,在越南沉重的税负压力下,不要说其他民族了,即使是越南本族人,一旦满足条件,移民赵国也成为他们的首选。比起人口数量的损失,质量的下降是更为严重的问题,由于学习汉语汉字较快的往往素质也属上乘,他们的不断离开将使得越南的人口素质越来越低,这绝不是什么好事。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吴铭采取了很多措施,其中最重要的是双管齐下:一方面他尽力压缩越南政府的行政开销和清查各种糜费,以改善越南的财政状况,另外,在吴铭多次恳求后,赵抗答应将赵国应收的越南贡赋减少两成,越南不佳的经济状况终于得到了部分缓解;另一方面,吴铭请求赵抗增加对那些异族准国民的限制,以达到釜底抽薪的效果。虽然这样做有违赵抗的初衷,但是考虑到国内如果异族数量过多,不但影响赵国的稳定,而且也势必削弱“华夷之辨”的效果,再加上赵国的确还需要慢慢消化新占土地和开发那几个周边行省(目前赵国的这么多行省,开发程度较高的只有台湾省、爪哇省和锡兰省,而后两个省的文化建设还需要加强。),赵抗也不想后院起火,便接受了吴铭的意见。可与此同时,赵抗宣布对有一技之长的赵国急需人才,无需长期定居便可以直接获得国民待遇,这样一来越南高端人才的外流有增无减。吴铭虽然有些生气,但他也知道贪心不足蛇吞象的道理,便没有再起争执,何况他毕竟是汉人,赵国强大怎么也不算一件坏事。

在吴铭的努力下,上百万赵国的准国民又在此后的几年里流入了越南境内,在缓和了越南人才匮乏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安的因素。由于被灭诸国的余孽乘此机会集中回国,并暗中串联,一次席卷越南大部分国土的大暴动发生了。由于他们吸取了当初的教训,暗中向赵国馈赠了不少好处,于是赵抗便以赵国久战兵疲为由拒绝出兵增援越南,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赵抗并不想越南变得太过强大。

求人不如求己,何况妻子即将临盆,怎么可以丢下她逃回赵国?战意空前的吴铭鉴于不少越南将领不听调遣,而征侧不知是不是害怕大权从此旁落,也对这种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令吴铭气得差点急火攻心,但他总不能为此和妻子争吵,万一因此流产的话,估计哭得最厉害的是他自己。吴铭也不是等闲之辈,他很快便找到了变通方法,立即大幅删减那些歧视其他民族将领的晋升标准,看得出,他是准备使用“以夷制夷”的老伎俩了。

虽然是老方法,效果却出奇地好,虽然起兵的暴民不下百万,但基本都是没有受过训练的农民,再加上上层人士的内部分化严重,无法形成合力,轰轰烈烈的南洋大暴动还没到半年就失败了,残存的少数人虽然撤入山林坚持抗战,但在他们本族伪军的清剿下,估计也蹦达不了几天。一般来说,伪军的战斗力是不会强到哪里去的,但吴铭却将赵国的军功制度搬到了越南,并首先在异族伪军中试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军事上的连续胜利,加上经济的自然恢复,越南的局势渐渐安定了下来。而喜得爱子的吴铭也在镇压暴动的过程中获得了忠心于自己的力量,这时他突然发现,人口接近两千万(这次大暴动波及面积太大,越南各族民众非正常死亡人数超过了三百万。),幅员辽阔的越南已经赫然是一个大国了。大权在握的吴铭不禁对北面的大理国生出了觊觎之心。当然,现在他也只能想想,越南亟需休养生息,而且出兵扩张这种大事,没有得到赵抗的允许可是不行的。

南洋的兵祸好不容易才得以平息,而此时的北方却开始被战争的阴云所笼罩。通过“神罚”的情报网,金主完颜亮得知赵国正在大肆扩军,兵力只怕不下百万,不由倒抽一口凉气。赵国当初不过十几万的北伐军就已经极难应付,要是来了百万大军,那还得了?更何况如今的南宋新君赵昚也一样志在恢复,若等他彻底坐稳皇位,难保南宋不来浑水摸鱼。

“不行,让他们养成气力的话,亡国就在眼前,必须先下手为强!”,完颜亮的这个想法得到了布萨忠义和纥石烈志宁的赞同。可问题也随之而来,金国没有海军,就算要打赵国,也没法打啊!

“赵国我们无法进攻,那就只有南下攻宋了,只要能获得南蛮的水师,小小赵国便不足为虑。”,布萨忠义沉吟道。

“淮河防线还好办,可长江天险却很麻烦,陛下上次不是说过南朝丞相秦桧是我们的人吗?如果能够通过他,令南朝的防务作出一些有利于我们日后渡江的变动,就要轻松得多了。”,纥石烈志宁也发表了他的意见。

“他有把柄捏在我们手里,谅他不敢不听话。”,完颜亮冷笑道,“不过此次大举南下与往年不同,成败在此一举,不但需要对付南蛮的水师和步兵,还需要留下足够的军队防备赵国,所以我们也必须立即扩军。”

“请陛下颁旨!”,两员大将抱拳肃立,显示出坚定的决心。

第四百二十二章 契丹起义

 明白事态严重性的完颜亮立刻颁下了旨意,将境内所有胡族的青壮全部征入军队,估计可以超过一百五十万,然后进行遴选,保留其中较为精干的八十到一百万人。至于汉兵,有过多次教训的完颜亮已经差不多将其放弃了,只要汉人还有自己的政权,他们就不可能对金国尽心,尤其是当初辽国境内的汉人大多被赵抗带走后,就更加是这样了。而且新征的汉兵还得进行一段时间的武技训练才有战斗力,这样一来耗费的时间就会大大增加,完颜亮等不起,汉人嘛,拉些民夫输送粮草补给就够了。可是,完颜亮却没想到,即使是胡人,也未必就和金人一条心,并愿意被征入军队的。。。。。。

金国境内民族众多,各族胡人总人口(这是按照家庭中只要有一个胡人,便都是胡人的计算方法,由于金国当时汉人男子娶胡女的情形极其罕见,所以这种计算方法还是比较合理的。)接近五百万,他们的处境自然都要比处于最底层的汉人要好得多,但是各胡族之间差别还是很明显的。女真人作为统治民族,自然是高高在上,而与之同宗的渤海人与高丽人(数量较少,战斗力弱,不成气候。)基本上也被视作女真人来对待,各方面的条件自然没话说,他们构成了金国维持其残酷统治的核心力量。作为被征服的原辽国遗族,契丹人与奚人的各方面待遇就要差得多了,但由于他们忿于北宋不顾信义联金灭辽,在其后的灭宋之战中尽心尽力,从而得到了金国朝廷的进一步重视,从此深受信任,进入了金国的统治阶层。

契丹人与奚人深受汉化,如今的族人已经大多定居从事农耕,但仍有数十万部众居住在大草原东南部,客观上为金国挡住了草原鞑子的侵扰,所以金国历代皇帝对他们多有恩赏。但是,契丹人毕竟曾是女真人的主人,他们真的心服了吗?谁也说不准,再加上契丹人由于与草原上的蒙古等很多部族同宗的缘故,在草原各部族中影响很大,当初耶律大石几十骑退入草原后轻松拉出上万人的队伍就是明证,这令金人对其始终有着几分忌惮,留有专门的军队以应对不测,这也正是当初赵抗那么点人就能在女真本部如入无人之境的原因之一。

这批居住在漠南的牧民不用向金国纳税,每年只需象征性地向金国缴纳少量贡赋,本来日子过得还是很不错的。可是金国自从被赵抗搞过以后国力衰减得很厉害,而南宋每年总价值百万贯的岁币对于庞大的金国来说只能算是聊胜于无,于是完颜亮就把主意打到了他们身上。此后金人不但要求他们缴纳更多的贡赋,而且在边境马市上大幅压低价格,并严格控制盐、茶等草原必需品的贸易,从中谋利,令契丹等族牧民苦不堪言。

这批牧民的首领(大家推选出来的,对很多部族都没有节制之权。)正是当初被江晨星的近卫师骑兵团打得满地找牙的耶律斡罕,他是大辽皇族的后裔,素有恢复之志。在当初被赵军上了一课之后,斡罕意识到自己手下虽然号称有数十万之众,却既不像更北面的蒙古和塔塔尔人那样不断经受战争磨砺,又不像汉人的军队那样有严密的制度和纪律。虽然牧民由于生活方式的原因,个人战力都不错,但他们既缺乏战争经验,也不能很好地协同配合,完全是一盘散沙。

这样下去,就算手下有百万大军,斡罕的雄图大志依然只是黄粱美梦,于是他随即双管齐下,以期增进麾下部众的战斗力。一方面他多次派出大量骑兵前往草原,帮助金军执行“减丁”的任务,以达到练兵的目的;另一方面他则以为了减少“减丁”中的伤亡为由,将麾下的部众进行了粗略的军事化编组,并不时地进行一些针对性的训练,以提高部众的协同作战能力。

但是,尽管几年来这支原来的乌合之众有了明显的进步,但在金国号称百万大军面前还是不够看的。而且斡罕在这批牧民中的威望不够,真要号召大家造反,估计没几个人听他的。不过,完颜亮派牌印燥合等人传达的征兵令却让斡罕发现了机会,他以西北路临近草原鞑子的牧区、如果将丁壮征走、剩下的老弱妇孺势必遭受侵掠为由,请求完颜亮免征。而燥合担心如果不将这些部族的可用兵力抽光,万一大举南下时他们起兵造反怎么办?连他都看出来的问题,完颜亮怎么可能看不出来?要是报上去,肯定没好果子吃,再加上完颜亮为人暴戾无常,牌印燥合不敢回奏,只是一味地继续督促起兵。耶律斡罕便暗中进行煽动,说是金人这样做是为了让契丹的青壮去当金军南征的牺牲品,并借草原鞑子的刀,清除自己这一心腹大患,一向好勇斗狠的牧民自然不干了,纷纷暗中串联准备起兵反金。

可耶律斡罕万万没有想到,有人比他动手还快,他正准备再过两天一切准备就绪便宣布起兵反金,结果契丹译史撒八和孛特补等人激于义愤杀死了燥合与金朝招讨使完颜沃侧,夺取招讨司所贮存的兵甲三千副,举行起义,并推都监老和尚为招讨使。而西北路各族人民纷纷起而响应,起义很快形成燎原之势,而尚未作好准备的耶律斡罕不得不蹲到墙角画圈圈去了。。。。。。

眼见自己准备了这么多年,到头来却为别人做了嫁衣,斡罕反而放弃了立即起兵的打算,转而坐山观虎斗起来,却不知道他已经将唯一可以成功的机会错过了。完颜亮的反应速度不可谓不快,他立即派右卫将军萧秃剌开赴西北路。不久又派枢密使仆散忽土和西京留守萧怀忠领兵一万,与萧秃剌合兵前去镇压起义军。结果萧秃剌因兵力不足,被撒八军打败,不得不退守临潢。而撒八见金国大军将到,便决定沿龙驹河西行,准备投奔西辽。当仆散忽土、萧怀忠等人追到河边时,撒八已经去远,忽土等人眼见追不上,只得无功而返。完颜亮闻讯大怒,将仆散忽土、萧怀忠、萧秃剌处死。接着,他又命纥石烈志宁为北面兵马副都统,与都统白彦敬等联合进军,追剿起义军。

撒八率军西撤的路上,起义军内部发生了分歧。撒八主张投奔西辽反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