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时空旅人传奇-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张知秋不得不再次满头大汗地向林仙儿保证:自己绝对可以满足她对兵器的一切需求,只求她一定手下留情,千万放过这把还有用处的钢筋剪……

林仙儿立刻郑重申明了对张知秋所有承诺兵器的所有权!

钢筋很快就剪好,兴致大发地林仙儿甚至有兴趣要给每盏折好的大红灯笼都插上红蜡烛,被张知秋以一只一次性的打火机给骗到外面知客去了。

支应走林仙儿后,张知秋给库房挂上一把现代的大锁,扔下那个还在勤奋地折着灯笼的仆人,自顾打算回卧室去躺着休息了。拿QQ币

其实,要说张知秋其实也并不是真的感到身体疲累,他累的是心。

每次张知秋的穿越,都会将他的身体状况有一个基本的“归零”。

简单地说,每次当他从明朝返回现代后,他在明朝所受到的一切身体上的伤害都会被清除,这就是为什么当日霍建华以暗劲暗算张知秋之后,他还会若无其事的原因。

否则,虽然有防弹衣的保护,但那些入体的指劲还是会潜伏了下来,那样他可能早已就暗伤发作,一命归天了。

换句话说,只要张知秋不是被瞬间立刻砍下脑袋,只要他还有一口气能动个想要回到现代的念头,那么他就能瞬间回到现代,那么他也就会立刻变得生龙活虎。

反之亦然。

这个逆天的技能,才是张知秋在这个时代最大的保命法宝。

张知秋在走到主宅院子的时候,一下就被正在监工的林仙儿发现,使劲儿地瞪他一眼后,林仙儿急匆匆地带着两个人赶去后面帮忙了——她其实是不放心那个库房和库房里的东西。

张知秋自嘲地摸摸鼻子:这里究竟是我家还是她家?旋即被自己的这个问题触及那份伤心处,这下可真的是回屋“疗伤”去了。

可惜张知秋的忙里偷闲没能逍遥多久,还没等他“调整好心情”,霍建华、霍小玉兄妹和梅兰小姑娘就已从花园新开的便门中直接进入张府,同时也宣告着张府今天的大宴宾朋正式拉开了序幕。

张知秋不得不打点精神,强提笑脸,让林仙儿张罗了一桌稻香村的点心,亲自在客厅陪客。

当然,张知秋的十句话中,有八句是和梅兰小姑娘交流的。拿QQ币

好在点心很好吃,茶叶很好喝,霍建华、霍小玉兄妹一点儿也没有被冷落的感觉。

时针指向下午四点。

随着大内带刀侍卫白面青年李聚奎的来访,四点一过,川流不息地访客就将张知秋打蒙了:自己来这大明朝也才不过两三天,不会是自己在街上看到过的人今天都来自己家混饭了吧……

命苦地胖子开始还将客人迎回客厅,后来就只能站在大门口做门童了。

这人他奶奶的也来的太多了些吧,吃大户那也轮不到我吧……

张知秋的这个郁闷那就不要提了。

其实之所以出现这个局面,还是要怪张知秋。

他从现代搞来大量这个时代所没有的东西,着实是让今天所有在张府的人都极度地痛并快乐着。

最先在第一时间就求援的首先是马三宝派来的厨师。

这些来自大内皇宫的二流厨师们,一进厨房就见到大量从来没有见过的食材,立刻就完全傻眼了,不光是那些稀奇古怪地新鲜蔬菜,就是种量繁多地各式调味品,也让他们感到无从下手。

于是,几个回合下来,从皇宫里来援的厨师就越来越多,级别也越来越高,最后甚至惊动了宫里比马三宝级别更高的人物——他身为内官监太监,官至四品,那已经是地位仅次于司礼监的大人物了。

最后在强力人物的默许甚至是纵容之下,皇厨的几位供奉级的大神也终于惊动了,因为下面的那些小崽子们居然都搞不定一个平民家里的饭菜——这实在是太有损皇家御厨的脸面。

其实能有怎么多御厨出宫,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永乐大帝朱棣现在正在大草原上玩官军捉贼的游戏。

大老板不在,下面的人难免就会有了懈怠一些的机会。

期间在街上来回奔波送信的人也将这条消息传到了其他人的耳中——本来大家平时就都很熟,也同是狗腿子一族,身份相当,有共同语言,而这时又正好被主人派出来“关注”一个共同的目标,那么共享一些相关资讯也就顺理成章地不过分也不意外了吧?

于是本着学习的原则和八卦的精神,开始是京师顺天府的许多名门出身的厨师在新鲜出炉的鼓楼街大富翁张知秋家里开了一个观摩、学习的交流会;而后来又再陆续赶到张府的很多人,就非常不好给他们准确定位了……

这件事的直接的后果之一是,张知秋原本估计够吃几天的食材在一个下午就已全部消耗殆尽。

好在张大富翁家的铁锅够多,后来插不上手的众厨干脆是动用自己的人手、物资,直接在花园里现砌灶台——就像现在有些农村在家里自办宴席时那样。

除食材外,众多闻所未闻的水果和花样繁多的糕点也让众人眼界大开——充斥着现代奶油和巧克力的糕点魅力在明朝也一样是老少咸宜,男女通杀,绝对的无人可挡。

尤其可笑的是,张知秋开始一时心软给梅兰小姑娘拿出来消暑的十几份冰激凌和雪糕,在被高宏图带来原本准备对林仙儿展开攻关的、出身秦淮河花首的五夫人牛刀小试地忽悠到手后,竟然还抽空让随身丫环给府里的大夫人送回一份去。

于是没多久之后,高统领的几位夫人、小姐就全来看望可奈地梅兰小姐了……

至于他家那几个半大小子?那是打酱油走错了的……

随着重量级人物的不断到来,张知秋的门童生涯得以迅速终结——他现在又是崭新出炉的三陪人员了:陪聊天、陪吃水果点心、陪喝茶。

要说女人、孩子们最喜爱的是那上千斤各式糕点,那男人们对张知秋府上的茶叶简直就是陶醉其中了。

其实张知秋准备的也就是几百元一斤的普通特级茉莉花茶,但这时的顺天府还没有这个品种,人们一般都直接喝绿茶,如西湖龙井、信阳毛尖、碧罗春等。象这种用高档烘青绿茶和优质茉莉经“六窨一提”等现代工艺精制的再加工茶,那绝对是从来也没有经历过的享受。

“好茶!”马三宝慢慢地饮下眼前的这杯茶水,忍不住赞出声来:“此茶外形条索紧细匀直,色泽绿润显毫,叶底嫩黄柔软,香气鲜灵持久,汤色黄绿明亮,滋味醇厚鲜爽。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好茶!不知可有什么名目?”

“呵呵,这茶叫茉莉花茶,品质倒也一般。”张知秋不以为然地喝下一口,感觉还是不如一瓶冰红茶来的爽利。

他人胖天热,又在门口苦捱了将近一个小时,现在早已是心浮气躁,浑身冒汗,恨不能就此泡到冰水里去。

众人闻言俱都一片讶然。

“还有这些茶具也是不凡,虽非官窑佳作,但显然品质似乎还在官窑出品之上,倒也是有些奇了。”马三宝直盯盯地看着张知秋,只觉此人带给自己的惊喜真是无穷无尽一般。

正是有些冷场,门口忽然一阵喧闹,紧接着闯进三个人来,两个大的男孩约十七八岁,最小的却是一个粉妆玉琢的**岁小女孩。

“啊!你们怎么来了?”坐在马三宝旁边一直默默饮茶的一个二十四五的黑脸胖子站了起来,张知秋记得是叫“张继”什么的。

“听闻大哥与……一起来谈文访友,我和五弟、小妹也一起来涨涨见闻。”年龄稍大些的少年向自张知秋随便行个便礼,笑嘻嘻地含糊其辞着对黑胖子说。

“呵呵,张公子,这是三弟……张勇,五弟张山,那个是小妹。”张继有些尴尬地给张知秋介绍来人,不过却没有说小姑娘的名字。

让那啥啥……都来的猛烈些吧!!

第二十一章宴客(四)

张知秋也不在意,他现在总算知道这年代的女孩子名字是不能随便和人说的。拿QQ币

“听说这里有一种很好吃的冷饮,叫什么“冰鸡”的,还有很多好吃的糕点……”那个粉妆玉琢的小姑娘却是在一旁骤然插话,一边还瞪着乌溜溜的大眼睛直盯着桌面猛瞧。

黑胖子张继满头的汗水,小胖子张知秋也是满头的……黑线。

张知秋就奇了怪了,在这“交通靠走、通讯靠吼”的时代,这小道消息的传播速度,它怎么就这么**裸地堪比现代了啊……

这都哪跟哪啊……

但更让张知秋有些惊奇、更有些郁闷地是,他发现满屋子的大老爷们对这几个小破孩的搅局之举似乎都毫不在意,那个长的貌似最为憨厚地“猛人兄”高宏图,甚至还笑嘻嘻地对几个小破孩点头示好……

看来大家对这桌上没有“冰鸡”和点心都是很有怨念啊……

张知秋于是终于彻底悟了。

再于是接下来张知秋就开始怒了:什么狗屁的古史砖家叫兽,一说到古代人会客,那从来都是浊水一壶,清茶一杯,大家全都彬彬有礼,促膝而谈……

纯粹他奶奶的就是扯淡!

张知秋本质还是一个知错就改的好孩子,所以接下来的事情就是皆大欢喜了:张知秋让人给每张桌上都一视同仁地摆上各式水果、点心,不再仅限于女宾和孩子——话说张知秋还是感到很奇怪的,怎么会有这么多的妇女儿童到访,后来自己猜测,可能是霍建华兄妹为了替梅兰小姑娘造势请的。

霍建华兄妹也是这么认为的,还惊叹于张知秋的人脉之广——郎中级的大员居然也来了捧场,其中就有百宝宅的那位幕后东家,礼部的王郎中。拿QQ币

当然,张知秋见了王郎中时虽然作揖打躬都中规中矩,笑的也是格外地非常真诚,但天地良心,他是真的没有认出这个曾经有过一面之交的大人物,主要是对王郎中的那一口浙江腔,他根本就没有任何印象——那是当初人家根本就没和他说过一个字!

不过,想不到王郎中现在却也不但是放下了架子,而且还空着双手就携妻带子、丫环老妈子狗腿子什么都不缺的、堂而皇之地来混饭了……

其实,这后面赶来的很多人都是听说某某、某某去了哪里,而那个地方又竟然是来者不拒,还不设门槛不收礼管吃管喝,这样**难逢的高端社交机会,那要不去钻营一番岂不是丢了咱官员的这张脸……

老婆、孩子自然也是必须要带的,听说那里光皇家子弟就有好几个……

最后张知秋所有准备的上千斤糕点和几千斤水果都快吃没了,时间也到六点了,可晚饭还是开不上来!

虽然所有的来宾都在耐心地品着茶,尝着点心,相互点评一下异域水果的品相与味道,再交换一些近期所闻……都不着急着要开始聚餐,可是张知秋这个主人却是急了。

张知秋先前在那个精灵古怪地小姑娘开口后,就不得不把双桥的冰柜也直接搬到卧室的里屋了,现在那一柜子彼此还没混个脸熟的冷品,也早已被张知秋请今天被他惊吓的已经有些麻木了的林仙儿组织借来的丫环们分发的一干二净,就连几筐准备做羹、做汤的西红柿也被当做水果全部上了桌——而且还是特受欢迎的那种。

抽空搬回冰柜,将冰箱也彻底清空的张知秋忍无可忍地决定亲自去厨房看一看,这到底他奶奶的是怎么一回事。

到了厨房,张知秋才发现,这里简直已是人满为患,老、中、青三代厨师人才济济,正在展开激烈地学术研讨,探索、研究这些未知的食材究竟应如何下手:这些模样古怪的鲜菜到底是要炒、要煎还是烩;这些嗅之无味的食油是何用法;这些酱油和酱的区别到底有几处;这些调料……

张知秋一头黑线地看着早已在厨房“蹲点”的林仙儿低声怒吼:“你怎么不早些通知我?”

林仙儿委屈地眨巴眨巴眼睛,低下头没说话。拿QQ币

古人讲究“君子远庖厨”,你让林仙儿去叫张知秋这个大老爷来下厨房?

好在张知秋虽然也不会做菜,但很多菜都都是吃过的,他这里只要仔细地描述一下成品的色、香、味,这些顶级的厨师自然就有心得体会。

整个厨艺交流一直持续到六点半,期间林仙儿也一直兴致勃勃地做旁听生,张知秋也不去管她,非常认真耐心地回答每一位厨师的问题——这请客的可是他自己啊!

张知秋出了厨房后还在感慨,难怪古人老是说“民以食为天”,你看人家古代厨师的这社会地位!所谓的“居移气,养移体”,这一个人的风度、气势,那绝非三天两日所能养成,非得长年累月、日积月累地打熬不可,可你看这一大屋子都站不下的厨师,个顶个那风度、那气势,一点儿都不比外面那些官员差吗……

从厨房传道受业解惑结束出来后,略一观察的张知秋骇然发现,自己的张府里现在绝不少于四百人!

心急火燎的张知秋急速跑到双桥楼下超市旁卖熟食的摊点,将剩余的几十个馒头和百余斤生面条也一扫而空,再远的地方张知秋却是不敢去了,那样费的时间太多,怕是赶不过来。

走的满头大汗又实在不甘心白跑一趟的张知秋灵机一动,干脆去超市花大价钱买了十几箱子非卖品的冰块——超市专门制冰是为了保鲜水产品和一些冷冻食品的。

反正穿越的时候细菌也会死光光的——张知秋一点都不介意给明朝人民生喝自来水。

当天晚上,小区里有很多没有买到吃食的哥们都在大骂这个混蛋的男人——要知道,这种社区小店的销售量每天是相对非常稳定的,今天的缺口实在是太大了些。

至于吃着泡面骂娘的诸位都市男女的冲天怨气,出了服务区、远在明朝的张知秋连个喷嚏都没打。

晚餐竟然很快,在七点钟的时候就开始上菜了,速度之快再次出了张知秋的意料——他根本想不到自家院里现在聚集着多少厨师。

关于这些厨师还有一个不光彩的事件:因为急着要赶时间,林仙儿将几十把不锈钢菜刀一起发放了下去——这也是在半小时内能够开饭的主要原因之一。可问题是,在饭后收回的菜刀竟然少了十九把,而且查无可查。

但发生遗失的还不仅仅只是菜刀,其他大点的盘子、碗,小些的茶杯、酒盅,甚至烧了半截的大小红蜡烛都被人拔了不少,林仙儿也只好随时派人补上——人太乱了,而且可以说没有自己人,那些张府的仆人们自家相互间还没有认全呢。

最夸张的是,有上百盏灯笼的钢筋竟然也被人用等长的竹竿取代了!把林仙儿事后气的当场就拍烂一张桌子——这绝对是内外勾结的团伙作案!

吃饭的人不出张知秋预料之外,第一批就整整开了三十二桌,要连上还没有吃饭的服务人员,总人数突破了五百。

这也就是在夏天,哪间屋子摆上酒桌就能上菜。

总而言之,这顿晚餐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顺天府人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这餐饭吃出了许多地京师奇闻:闻所未闻的蔬菜水果,吃不完的牛猪羊兔,上千根不见鸡身的超大鸡腿、鸡翅,从没见过的活鱼,无人能够仿制成功的糕点,人间绝响的“冰鸡”和雪糕,每人都不限量的带着冰块的酸梅汤,世所罕见的“雪糖”……

还有一道独特的菜是现代人绝对想不到的——满满一碟子雪白的精碘盐。

事实上,这不仅是今晚最受欢迎的“大菜”之一,而且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桌面还屡屡“加菜”,最后竟也还全都是一扫而光!

但令张府豪富之名坐实的,却是这样两道不起眼的菜:每桌一大碗的红烧鸭舌和两大盘二十根清炖鸡腿、二十根油炸鸡翅——据经手的厨师透漏,这次晚宴共用了四十多斤新鲜的鸭舌,那可就是几千只鸭子!

一餐饭,用了几千只鸭子,还是只吃舌头;近千只罕见地绝世雄鸡,可怜却只是留下了大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