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山里人家-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见赵三郎一脸的疑惑,秦英一笑,说道:“小黑是今天跑进洞里来的小黑狗,小石头见了喜欢非要留下它,我见那小狗可怜就同意了。喏,就卧在小石头脚下。”

赵三郎这才发现小石头脚下毛茸茸的一团,还没待他走进,许是小黑狗就嗅到了生人的气息,立刻警觉的站起来对着赵三郎“汪汪”叫着,做出迎敌的姿态。

赵三郎轻蔑一笑,一只手就将小黑狗抓了起来,小黑狗更是边挣扎边“汪汪”叫个不停。

小石头被凄厉的狗叫声惊醒,揉揉眼睛坐起来,寻着声音看去,发现是他爹抓着黑黑,于是带着小孩子刚起床的甜糯声音喊道:“爹,”复又一本正经的对小黑狗道:“黑黑别叫,那是爹。”

秦英听后忍不住笑起来,哎哟,我的小石头你到底说赵三郎是你的爹,还是小黑狗的爹啊。

赵三郎根本没有听出小石头话里的歧义,放下小黑狗,对小石头说道:“和小黑去玩吧。”

复又坐到架起锅正做饭的秦英身边,轻快的说道:“好家伙,这狗不错,要是我没看错的话这狗肯定是野狗和野狼生的。”

“什么?”这么一只普通的黑狗竟然是野狗和狼杂交的,也就是说现在正对着小石头撒娇的小黑狗,是一只名副其实的小狼狗!

“那会不会……”

“放心,不会有事的。”赵三郎笑着打断,“这黑狗应该是跟着野狗长大的,身上没有一点狼的气息。”赵三郎自认和山里的畜生打了这么长时间的交道,这点判断还是有的。

“还好,还好。”秦英放下心来,只要不是跟着狼就好,要知道狼可是护崽的,要是闻着味道找上门来就不好了。

赵三郎笑看着一脸庆幸的秦英,接着说道:“可能是昨天的山洪让它和母狗走散了,也可能是母狗被山洪冲走了,这狗才阴差阳错到了这里来。”

秦英这才想起正事,忙问道:“对了,村里的情况怎么样?”

秦英这话刚问出口,赵三郎就敛了脸上的笑,不复刚刚的轻松,缓了缓才说道:“我下山就径直去村里看了看,听王大哥说住在山沟口的几户人家就被昨晚的山洪冲走了三四户,跑得快的人没有事可房子也全被洪水卷走了,另外昨天的大风还吹倒了几户人家的房子,这些人如今都被安置在祠堂里。”

秦英不禁默了默,这都是天灾酿成的*啊,随即又打起精神来,问道:“那婆婆和公公那里没事吧?”

虽然秦英对赵婆子那家人没有好感,但是不管怎么说那也是赵三郎的血缘至亲,就算离了心可在这危机关头以赵三郎的为人还是会担心的,这会儿问一问,省得以后赵三郎心里头有疙瘩。

秦英不问还好,这一问却让赵三郎的脸色更是不好,沉默了半晌,赵三郎才说道:“都好。”但也只是这么平平淡淡的一句话,根本听不出任何情绪。

秦英聪明的不再多问,转而问道:“那王大哥一家没事吧?你有没有去咱家看看?”

“王大哥一家也好,没出啥事。我回家看了,粮食衣裳啥的都淋透了,鸡也全跑了,粮食是不能吃了,衣裳我挑好的捡了两件,又将你藏的银钱找了出来,去王大哥家借了背篓蓑衣到镇上去买了些粮食才回来。”

秦英不禁心疼那些他们刚置办没多久的物什,但转念一想只要人没事就好,也就释然了,俗话说的好“去财免灾”。

不免又去赵三郎刚背回来的背篓里翻一翻,让赵三郎将买来的一大袋子粮食拿出来放好,又将粮食下面隔水的稻草和木棍捧了出来,才露出背篓最下面的几件衣裳,以及几副还算完好的碗筷。

秦英将碗筷拿出来,又将衣裳拿出来拧干才搭在火堆旁烤,一口气做完这些,才得闲坐下,看看锅里的玉米稀饭熬得差不多了,又将就赵三郎拿回来的碗,随意擦了擦就盛了三碗。这时候也没有那么多的讲究,没有碗时,三人就就着锅你一口我一口,也吃得乐呵。

饭后赵三郎迟迟没有睡意,看着身边熟睡的妻儿,不禁又想起了白天在村里的事。

赵三郎刚冒着雨下山就看见王大郎急急向他跑来,跑到他跟前顾不得喘口气就惊喜的说道:“三郎真的是你?!太好了,呼,”大口喘了喘气接着道:“你们昨天在哪里避雨?”

赵三郎回道:“在后山山洞。”

闻言,王大郎总算放下心来,他是知道赵三郎嘴里说的那个山洞的,只是从来没有去过。

“弟妹和小石头呢?他们还在山里?”

“嗯,路滑。”

两人边说边往王家走去,脚刚踏进王家院门,张氏就飞奔过来,也顾不得什么男女大防,拉着赵三郎的衣角,便一叠声的问道:“弟妹和小石头没事吧?有没有受伤?”

赵三郎知道张氏这是担心他们,也不生气只是拉过自己被张氏拉住的衣角。

张氏这才意识到自己的失态,连忙放开手,向后退了两步,仍定定望着赵三郎想从他嘴里得知秦英和小石头的安危。连张氏自己也不知道她怎么就和秦英那般要好,或许是投缘吧,特别是病好后的秦英,自己更把她当做亲妹妹一般,所以昨夜不见了秦英一家人的踪影她才会那么着急担心。

赵三郎摆出对待外人一贯的冷硬表情,即使这人是在关心他,他也做不出来在面对秦英和小石头时的模样,“嫂子不用担心,英子和小石头都很好。”

张氏听了自己最想听到的答案,立刻双手紧合,嘴里念叨着:“谢老天爷保佑,谢老天爷保佑!”感谢完了老天爷又接着问道:“他们现在在哪儿?咋不叫他们一起来我家?”

“在山洞……路滑。”

张氏听了似有怪罪的对赵三郎道:“咋让他们去了山洞呢?怎么不来我家?”

不待赵三郎回答,王大郎接话道:“快让三郎兄弟进屋去,这还下着雨呢!”

自家爷们儿都发话了,张氏只得放下话头,做势要引赵三郎进屋。

赵三郎却拒绝道:“不了王大哥、嫂子,我还有事。”说罢就问王大郎借了蓑衣和背篓不顾他们的挽留就走了。

出了王家院子,赵三郎犹豫片刻后还是向赵家方向走去,他有些放心不下赵老头和赵婆子两个,虽说他们对自己绝情,但不管怎样说他们也是自己的爹娘,这种时候肯定会担心他们的安危。

第7章 山中生活(1)

到赵家的时候,赵家一家老老少少正在冒雨扫院子里深深的积水。

赵婆子是最先看见站在院子外面的赵三郎的,心里自然而然的就认为他是来投靠他们的,于是不管不顾的就扯开嗓子骂道:“给老娘滚,以为什么蛇鼠马怪都能来我家院前讨债啊!咱家没有多余的地方给那起子不要脸的!”

听见赵婆子的骂声赵家其他人都向院外看去,赵老头看见赵三郎也不叫他进屋,任由赵婆子骂,自己就埋下头来继续扫积水,其他人看见赵老头如此做派,也没有谁愿意做那个出头鸟,都依葫芦画瓢装作没看见赵三郎继续干着手里的活,心里同时想到:他们连自己都顾不过来,哪里还有心情管别人的闲事。此时此刻赵家人没有一个人意识到他们心中的“别人”是和自己血脉相连的至亲。

赵三郎冷冷看着赵家一大家子的做派,毅然决然的转身离开,心里暗暗发誓:从今往后不管发生了什么事,他都绝不再管这家人的闲事了。

赵婆子见赵三郎走了仍阵阵有词的骂着,直到赵老头吼了一声她才闭了嘴,赵三郎仍一直埋头大步的向前走,念及秦英和小石头脚下不禁又快了三分……

“想什么呢?还不快睡。”秦英迷迷糊糊醒过来,借着火光见赵三郎正目不转睛的盯着自己看,可思绪却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

赵三郎愣过神来,“这就睡了,怎么醒了?是不是冷了?”说着就将秦英往自己怀里搂了搂。

秦英摇摇头,“没有。”忆起赵三郎方才空泛的表情,猜测道:“是不是今天在村里遇到了什么不愉快的事?”

赵三郎想也没想的就否认道:“没有,只是在想这场雨不晓得什么时候才会停?咱们恐怕要在这山里住上一段时间。”

既然赵三郎不想多说,秦英也不再刨根问底,顺着他的话回道:“住山里有什么不好,这里环境幽静,风景宜人,最重要的是还可以自给自足,野菜遍地都是,想吃了摘来吃就是,肉也满山跑,这样想想这山里可遍地都是宝。”

秦英像是捡了什么大便宜的模样,不管是出于真心还是只是想安慰他,都实实在在的让赵三郎一颗满怀愧疚的心好受了不少,感动的说道:“也只有你会这么想!”要是其他婆娘早哭哭啼啼怪自家男人没有本事,连累她和娃儿跟着男人在山洞里当野人。

秦英装作没有看到赵三郎掩在眼底的几分不信,心想“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到时候你自然就会明白我说的话是出于真心,还是只是安慰你的言语,仍笑着道:“那是,也不看看我是谁的媳妇儿!”

逗得赵三郎放下心事,心里也轻松起来,搂着秦英一夜安然好眠。

这场大雨淅沥沥下了四天,终于在第五天的时候放晴了,秦英他们暂时落脚的“新家”也终于迎来了它的第一位客人。

“嫂子咋来啦,快进来坐。”秦英欣喜的迎进张氏,顺手倒了一碗山泉水递给她。

张氏接过水来就咕噜噜一口气喝了个干干净净,放下碗,用袖子擦擦嘴角,感慨道:“还是弟妹这里好啊,凉快!外面太阳毒辣的很。”

雨过天晴后太阳像火似的炙烤着大地,让饱受大雨摧残的人们又接受这样的酷暑,真真是苦不堪言。

“嫂子这会儿觉得舒服,可不知早上和晚上冷的很,跟冬天似的。”虽然秦英说的有点夸张,但事实也相差无几,早上和晚上他们都要升起火堆取暖,幸好他们住在山里烧柴火方便,不然光拾柴都要费不少功夫,在这山里生活了这些时日也让秦英真正体验了一把“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生活。

张氏笑着啐道:“你是身在福中不知福,要是我呀,宁愿多穿两件衣裳,也不想被这太阳晒得心里发慌。”

秦英笑着提议道:“嫂子要是喜欢何不在这里住上两天。”

“我倒是想,可要是真留下来那三郎兄弟还不把我恨出个窟窿来。”张氏促颉道,见秦英羞红了脸,自己笑了两声便不再打趣她,转而说道:“说真的,这地方可真难找,我早早就出门了,走了几回冤枉路,这会儿才到,真不知道三郎兄弟是怎么找到这里的,要我说就是村里的老人也没几个晓得这里还有这样一个山洞。”

秦英不欲多说这个话题,只草草道:“他一年有多半时间在山里跑,晓得这里也不稀奇。”遂又问道:“嫂子家里一切还安好吧?从那天进了山我就没在出去过,也不知道村里的情形。”

张氏也是个见机的,立刻接话道:“都好。”算是绕过了方才的话题,遂又愁眉不展起来,“可地里的庄家却是全毁了,正抽穗的玉米全倒了,稻田里的秧苗也被水淹了。咱们庄家人面朝黄土背朝天,一年到头就指望着地里的那点粮食糊口,可老天爷偏要早早的就收了回去,家里有存粮的还好,要是没有的……唉,也不知道真到了那会儿有多少人要挨饿?只盼着朝廷到时候能开仓赈粮,帮咱们过了这道坎。”

玉米被风刮倒了,秦英是知道的,千万不要去扶,指不定就连根折断了,再说那么多玉米你就是去扶也扶不过来,还不如顺其自然,等到了收成的时候还能收点儿粮食回家,至于水稻秦英就不太清楚了,好像是开花期不能被水泡,不然影响它受粉,如果她没有记错的话这个时间正是水稻开花的季节,希望这场大雨对它的影响不大,不然真是要了庄稼人的命啊。

同时也希望其他地方没有遭灾,这样一来还可以买粮来吃,否则的话外面没有粮食运进来,那真是老天爷要绝了大家的活路啊!

至于依赖官府的救济,秦英并不看好,遇到个好官还好,否则到时候当官的犹自顾不过来,哪还在乎百姓的死活。

不行,等赵三郎回来一定要让他去镇上打听打听,好早早做好准备。

然而现在还不了解外面的具体情况,所以万万不能将她心里的猜测说出来,否则造成恐慌,官府治她个妖言惑众的罪那就不妙了。

但是可以给张氏提个醒,因而问道:“嫂子家是否也有存粮?”

此话刚一出口张氏却误会了秦英的意思,面上略带为难的道:“虽然不多,但是给小石头从嘴里扣出一口粮食还是有的。”

张氏能这么说秦英已万分感激,要知道这时候家家户户收的粮食除了留够自家的口粮,其余全都会拿出去卖掉,毕竟地里的出息是这一年过日子的重要收入来源。这些年风调雨顺,像张氏一家这样还要留存粮的本来就少,可是即使留也留不了多少,毕竟陈粮会影响粮食的价格,庄稼人勤俭惯了,就是少收入一文钱也会让他们心疼老半天。

秦英知道张氏说能给小石头一口饭吃,已是她尽的最大努力了,因而笑道:“嫂子你误会了,熟话说'有粮在手心不慌',遇到这样的天灾手里有粮食总是好的。”

闻言,张氏不自在的笑了笑,略显尴尬道:“是这个理。”心里却并没有如秦英一般深想。

这年头像张氏这样的大有人在,只要眼前有粮吃他们就不会考虑到以后,都是走一步是一步,绝不会如秦英一般考虑的那么多,他们的内心里其实很依赖朝廷,自然而然的认为官府总会管他们的,到时候没粮吃了自有官府在。却不懂得自己为自己谋划,俗话说的好,“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张氏又坐了一会儿见秦英待她亦如以往那般亲热,就明白刚才秦英的话根本没有试探的意思,纯粹是为他们着想,心里的疙瘩就去了,相处也如往常一样,有什么就说什么。

“弟妹养的鸡可都捉回来了?”

秦英不明白张氏为何突然问起这个,但还是老实的摇头道:“没有。”

“那弟妹可晓得你家的鸡去了哪里?”

“都趁着大雨跑了,这些鸡倒聪明,还晓得像咱们一样自己逃难去了。”赵三郎是如此对她说的,可这会儿张氏这样问她,她就觉得事情可能并不像赵三郎说的那般简单,但是面上却不显。

张氏见秦英真的是一副毫不知情的模样,于是说道:“哪能自己跑了,就是咱们顾不上它们,它们自己跑去躲雨了,那雨停了也会自己回窝,弟妹也是养惯了鸡的咋还不清楚这些畜生,不回窝,恐怕是被哪个给捉了去。”张氏不想秦英和赵三郎吃亏,所以才会这般对秦英说道。

可看秦英一副没有听懂她话的模样,张氏索性挑明道:“我都这样说了你还不明白,那我就直说了,你们那些鸡是被赵婆子给捉了去。”她也是才听人说的,那人亲眼看见赵婆子和她的几个媳妇儿一起去秦英家捉的。

张氏真是看不上赵婆子一家,不顾赵三郎一家的死活就算了,还这般不要脸的趁火打劫。

张氏的话倒是让秦英愣了愣,片刻后才淡淡的“喔”了一声,遂又堆起笑对张氏说道:“麻烦嫂子还专程来告诉我。”

就这一会儿秦英心里就转了几个弯,这事也只能是他们吃亏了,这会儿去问赵婆子她也不会承认,说不定还要被她倒打一耙,弄得他们一身臊,赵婆子耍泼使浑的本事她可是晓得的,而且她也不想这事被赵三郎晓得了心里不好受。

于是说道:“还要拜托嫂子和王大哥不要把这事告诉三郎。”意思就是想让这件事不了了之,但是她不会任由赵家总是这样嚣张的欺负自己一家,她会找机会好好整治他们一番,非叫他们不敢或者再没有理由这样张狂的对待赵三郎。

接下来就是秦英自家的家事了,张氏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