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技艺天王-第1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林栎身为口诛笔伐的火力集中区,却是十分淡定,这一点,林栎自认为他越来越有师父的气派了。

    没有辱没师门!!

    林栎呵呵一笑,站了起来。

    众人纷纷讶异。

    怎么?

    林栎竟然在这种情况下还有话说?

    “先给师父问声好。”

    林栎冲着秦淮恭恭敬敬的鞠躬,无论如何,师父都是他最尊敬的存在。

    秦淮微微颔首。

    “我们江陵玉雕集团推出的一款甲骨文镌刻香炉,有创意吗?

    在座讽刺我的各位玉雕工匠,谁得作品比我和江然设计的这一款有名气?

    谁有这一款玉器销量高?

    恐怕你们的玉手镯、玉佛都没有我的甲骨文玉香炉销量高!!

    恕我直言,你们这些跳起来讽刺我的玉雕工匠都是垃圾。

    抨击别人时,也不撒泡尿看看自己有几斤几两!”

    林栎十分傲慢,冷笑着反唇相讥。

    “我师父也说了,我们玉雕集团的玉雕创意不错,同时,我们几天的玉器销量高,我们的工匠都有五年以上雕工,我们的抛光工序选用十年以上退休的老手艺人。

    我们的玉器定价高,但是几乎全是好评,媚眼季度的玉器开售,早早就被收藏者预订得一干二净。我们集体的每一个环节,都无懈可击。

    我师父说了,在玉雕圈,只靠作品和实力说话,其它都是虚的。

    我师父还说了,人若无名,低头练剑。各位籍籍无名的嘲讽者,奉劝一句,不如回家潜心钻研技艺。”

    林栎若无其事,如闲庭信步,现在他越来越强了,自信心与日俱增。

    同时。

    把师父那种目中无人与傲慢学了一个淋漓尽致。

    不过。

    师父是温润如玉的目中无人,他则是较为直接。

    像他这种挨三年狠揍,都能咬紧牙,就是不拿雕刻刀的犟脾气。

    当然要更加的锋芒毕露一些。

    秦淮哑然。

    眼前景象。

    倒是让秦淮想起了当初须老先生八十大寿时,林栎的固执模样。

    挺好的。

    优秀者,何惧于得罪庸人?

    ps:书友们,我是第三颗雪梨,推荐一款免费小说app,支持小说下载、听书、零广告、多种阅读模式。请您关注微信公众号:dazhuzaiyuedu(长按三秒复制)书友们快关注起来吧!

    

第三百五十八节 老兵永远不死;只会逐渐凋零 四千字() 
“锋芒毕露不是好事?”

    有工匠冷冷的呵斥道,虽然林栎的玉雕集团有几件创意不错的玉雕款式,但林栎还没到秦核舟那种无法撼动的高度,多的是工匠站出来抨击。

    “作品先做人,连做人都没学会,我怕是做不出什么顶尖的作品来。”

    “就这态度,可以知道作品也是半斤八两。”

    “连基本的德行都没有,别出来误导收藏者了。”

    谴责声此起彼伏。

    这群玉雕师也很有意思,在技艺上找不到抨击点,在创意上找不到抨击点,就开始抨击人品,冠以莫须有的罪行。

    说得一句比一句难听,简直是把林栎渲染成了十恶不赦的罪人。

    “七千年玉雕文化,断绝在这小子身上!”

    “如果不阻止这小子,玉雕非得沦为下三俗的谄媚艺术不可!”

    有玉雕师深恶痛绝。

    见状。

    中华玉雕协会会长无奈的叹了一口气。

    不管那一个行业,都有新贵与旧贵的碰撞。

    新贵要冲破重重阻碍。

    旧贵则不惜一切代价也要阻挠,一旦失败就会被无情淘汰。

    这是两者不可调和的矛盾,势必有一个走向衰落。

    因此。

    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一个个都卯足了劲指责对方。

    对于这种争论,看似是道德、作品、做人的纷争,其实归根结底,都是利益!

    不然谁有闲功夫浪费口舌?

    春秋战国时期,那些为了理想而辩论的诸子百家早已一去不复返了。

    会展中心内,真正为了艺术去奋斗、去争得面红耳赤的玉雕师,寥寥无几。

    否则整个玉雕圈,也不会只有数位名师了。

    有些充其量只是一位‘能工’。

    祖辈雕花鸟,爷爷雕花鸟,爸爸雕花鸟,轮到自己了,也雕花鸟。

    祖辈雕佛像,爷爷雕佛像,爸爸雕佛像,轮到自己了,也雕佛像。

    子承父业。

    一成不变。不变就罢了,审美也跟着停留在祖辈雕时代,拿着一本流传了上百年的图谱,当作资本。

    然后,混到几十岁有了资历,就开始倚老卖老的,以老气横秋的态度,去干预开创进取的年轻玉雕师。

    这就是‘能工’,也称老而不死的贼。

    不过。

    有些事情,知道却不能戳破。

    于是中华玉雕协会的会长选择一言不发。

    秦淮皱了皱眉。

    上一次就有玉雕师刁难他徒弟,被他挡下了。

    这一次还来?

    袁隆平老爷子让你们吃饱了没事干就是来颠倒黑白的吗?

    秦淮摇了摇头,已经是不耐烦,故而缓缓起身,闲庭信步的走上台前。

    目光逡巡一周。

    争论声……如潮水一般,缓缓退去。

    秦淮缓缓一笑:“诸位,很抱歉,我和知更鸟还有个约会,先失陪了。”

    说罢,径直往会展中心外走去。

    走了两步,便在门口停顿了下来,回头望着陆小玉、林栎、江然,轻轻松松,语气平静:“你们也一起走罢,回家和老爷子喝杯茶,插一朵花,读一页书,练习练习玉雕技艺……”

    就这样。

    秦淮和他的知更鸟约会去了。

    只留下满室的错愕与面面相觑。

    和知更鸟约会?

    现在是冬季啊,你从哪里约会知更鸟?

    就是找个借口想离开!

    恐怕我跟知更鸟有个约会=我不想听你们bb了。

    众玉雕工匠无语凝噎,哑然失言,还真是一个清新脱俗温文尔雅有格调的借口啊。

    秦淮离开了。

    回到家中。

    倒不是逃避这些乱象。

    而是商美人有更好的方法,逼迫这些玉雕师改变,甚至说,他们不改变就会淘汰,就会让位给更优秀,更有冲劲,更有想法的玉雕师。

    故而秦淮完全没有将这些顽固派的玉雕师放在心上,更懒得多做说明。

    ……

    这些天。

    秦淮在撰写保护战争纪念碑的提议书,没日没夜,笔耕不辍。

    想法有很多,提案通过的速度非常快,毕竟现在对于烈士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但是。

    因为秦淮列举的保护措施太多了。

    一直没能完全通过。

    秦淮提议建造一座战争时期幸存老兵的口述博物馆。

    将老兵对于战争的亲口讲述,一五一十的录制下来,存放在博物馆中,以千千万万个老兵的真实口述,还原那一段沾满血泪的历史。

    用历史最真实的一面,让后人铭诸肺腑。

    但是。

    办不到。

    秦淮锁紧眉头,坐在书桌前,月光照在身上,拂了一身还满。

    桌上写的东西非常厚。

    这也是他的作品,就像朱老先生保护运河,秦淮也在做同样的事情。

    运河不会消失。

    老兵却会凋零!

    秦淮要做的事情,更为紧迫。

    因为亲历战争的老兵已经越来越少。

    2008年走了2个老兵。

    2009年走了17个。

    2010年走了81个。

    2011年走了87个。

    2012年走了271个。

    2013年走了378个。

    在我们中华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陆地领土上,

    仅有几千名还健在的抗战老兵。

    最年轻的84岁。

    最老已经超过98岁。

    不久的将来,他们都将离去,秦淮需要与时间竞赛。

    如果老兵全部凋零了。

    那么。

    今后。

    将再也没有老兵,来为一个民族来细细讲述这一段屈辱的历史。

    “我决定自己掏钱,来做这一件事情。”

    秦淮面色凝肃,征询商雅的意见。

    “想做就去做!”

    商雅莞尔一笑,她只会全力的支持秦淮。

    “好!”

    秦淮下定了决心。

    第二天,就开始想尽办法寻找消失在人海中的老兵。

    【我在xx烈士陵园看到了很多牺牲的战士,他们的生命定格在二十岁上下,到目前为止,还有一百三十位烈士家属没有出现在扫墓队伍中,我想他们可能遇到了困难,希望能有网友告诉我,在你们那里,还留存着多少老兵,都有谁,并且告诉我具体地址。我希望能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为一百三十位烈士,找到亲人。】

    【老兵永远不死,可他们正在凋零,请帮帮忙,让我们能够知道老兵的所在……】

    商雅透过平台,连发两条动态,配上麦克阿瑟将军那句话:老兵永远不死,只会渐渐凋零,用这种方式向所有粉丝,发起了求助。

    毕竟有三千万粉丝啊。

    如果能利用起来,绝对是一股极其庞大的力量!

    看到动态,粉丝们先是一愣,没想到秦淮小哥哥现在‘不务正业’,竟然跑去做其他事情?

    但随即他们就理解了。

    能堂堂正正铸造出《正视我》这种作品的秦淮小哥哥,本身就拥有无以复加的社会责任感。

    那件作品,不是贪求口碑,而是真真正正的要做实事。

    一时间。

    许多网友纷纷声援秦淮,并且开始有意无意的关注身边的老人家,询问是否是老兵,或者了解老兵的动态与去向。

    甚至有网友专门往乡下跑,就为了能够帮上忙。

    接下来的两个月,秦淮收到了无数关于老兵的消息。

    商雅专门聘请团队,来整合这些消息,然后,让团队跟着秦淮,前往那些曾经见证一段历史的老兵家中。

    那是一段珍贵的历史。

    老兵们的口述更是无比珍贵。

    如果老兵们真的凋零了。

    这段历史就真的消散在时间长河中了。

    故而秦淮非常着急,急急忙忙的带着团队跑,开出高薪,就是为了让团队能够抓紧时间。

    有时候,当秦淮赶到时,老兵已经寿终正寝了。

    那个时候,秦淮绝望得想哭。

    每一个老兵,都是一座博物馆,而一座博物馆,就此轰然倒塌,竟然都来不及从中抢救出一片瓦!

    何等的心痛!

    基于此,秦淮愈加匆忙。

    一个月。

    两个月。

    三个月。

    半年。

    一年。

    两年。

    三年。

    秦淮从二十五岁,来到二十八岁。

    记录老兵口述,抢救性打捞尘封历史的工作从未停止。

    他采访的对象有八路军、新四军、游击队的老兵,还有那些果党的老兵。

    三年间,他的团队共录制了四千老兵,超过两百万分钟的纪录影像!

    有很多八九十岁、上百岁的老人,说了很多东西,关于抗战,关于旧时历史……

    许多老人家在采访过后一年就溘然长逝了。

    他们最后一刻,永远停留在了镜头中……

    一开始,近九成的被访老兵会紧张,导致口述采访无法进行。

    为了让他们打消顾虑,秦淮和团队需要一点点和他们沟通磨合。

    有一次一次为了访一位老兵。

    秦淮和团队极其有耐心。

    耗费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拍了一百多盘胶带,方才将历史……妥善保管起来。

    每一次采访。

    秦淮都会受到感触。

    老兵们一生中经历了太多的人和事!

    而且。

    这个世界上,几乎再也找不出第二个这样的人群……

    他们为民族的付出无比巨大,是一身的伤痛,是满身的枪口,还有一生无法消除的对战争的阴影。

    战争是会让人发疯的。

    海明威就是因为经历了战争,导致精神失常。

    而我们的老兵,当年抗日时的环境更加艰苦,在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侵略者面前,他们只有老旧的枪械,不能完全御寒的衣物,以及每天都经历的战友死亡。

    ……

    能健康活到今天的老兵,都有超常的坚强和平和的心态。

    在当时,祖国一片晦暗的环境下。

    这些老兵的每一个选择,都充满着痛苦和残酷。

    秦淮这种生在和平年代的后辈,根本无法体会,只是从老兵们的讲述中,感觉到一片头皮发麻。

    令秦淮痛心的是,这些曾在战场上和东瀛侵略者拼刺刀,在炮火和流弹中侥幸活下来

    为中华民族奋勇杀敌的英勇战士们,有近六成的晚年,过得异常艰辛。

    他们颠沛中生,寂寥中死,他们抛头颅洒热血,保家卫国,身上伤痕累累!

    可他们最后被遗忘在了幽暗的角落,受尽侮辱和歧视。

    甚至遭到子女的记恨。

    譬如有一位九十一岁的老兵,他无儿无女,只能与八十岁的妹妹相依为命,吃喝拉撒都在一个没有窗户,不足十平方米的小屋里。

    譬如国内唯一健在的飞虎队队员龙启明,七十多年前,他驾驶战机与东瀛侵略者浴血奋战。

    而九十一岁的他,因肺部严重感染住院治疗,在医院花费一天就要三千五百元,靠退休工资和医保难以为续……

    ……

    譬如有一位九十多岁的远征军战士。

    每月可以领到五十或一百块的救助金。

    有一次,他去领救助金的时候,工作人员告诉他这个钱没有了。

    老人回到孙子家中,孙子见没钱,当即指着老人破口大骂:“你这个老不死,还有脸回家?!”

    ……

    这位即使在敌人刺刀面前,也没有低下头颅的英雄。

    最终,却在孙子的辱骂声中,换上了最干净的衣服。

    服毒自杀。

    当秦淮赶到时,只看到一座长满了杂草的坟墓。

    秦淮只能在坟墓前枯坐了一上午。

    ……

    老兵们把青春献给了祖国,为祖国留尽热血,在炮火中冲锋。

    然而。

    战争胜利了。

    老兵们被遗忘了。

    孤零零的困在战争的阴影下……没有任何立场去为自己呐喊。

    很多老兵这一辈子都在等待。

    并不是等物质上的回馈,仅仅是希望能得到一个承认——他们当年是去抗击侵略者的!是去保家卫国的!是在为我们这个中华民族打仗!

    他们需要被尊重,需要被感激,需要我们遇到他们时,向他们敬一个礼。

    ……

    秦淮将这些全部都记录下来了。

    整整三年。

    辗转三十二个省。

    存款挥霍一空。

    还向宁致远和赵道元借了两个亿,也有其他企业的捐助。

    用这些钱,为老兵们造简陋却冬暖夏凉的房,力所能及的给予一些帮助,希望他们安度余生。

    ……

    秦淮庆幸他做了一件这样的事情。

    比他在雕刻上的创意,在艺术上的创新分量更重。

    老兵们的口述历史,是其中最有价值的部分。

    老兵们一点不比说书的逊色。

    因为那是他们的亲身经历!

    他们或许在噩梦中会一次次的想起那段遭遇,犹如铁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