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人皇纪-第11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异域王!”
“异域王!”
四面八方,到处都是兴奋的人群,三王之乱已经结束,这场宫变之后,很多细节都纰漏出来,在那种极端不利的情况下,整个帝国几乎尽在大皇子和齐王那些叛党的手中,那些叛党甚至连太和殿的朝臣都囚禁了起来,如果不是王冲力挽狂澜,没有人敢想象最后这个帝国会是什么样子。
马车外,张雀看到这一幕,心中喜悦无比。付出了这么大的努力,三王之乱的效果也渐渐显露出来,在此之前,民间对于王爷多有误会,特别是那场兵儒之争,连王爷耗尽心血所写的那几本书都被烧毁,简直令人心痛。但是现在,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行动,朝野内外已经渐渐能够明白王爷的苦心。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巨大的收获。
人群热情无比,王冲的马车足足耗费了半个时辰,好不容易才从人群中脱困而出,一路沿着条条街巷,进入了宫门之中。
“轰隆!”
随着王冲进入,身后巨大的宫门轰隆一声重重关闭,自圣皇退隐,三王之乱以来,这还是大唐朝的第一次朝会。
偌大的太和殿内,当王冲一身衮袍,从外面踏入大殿的刹那,四面八方,无数的目光纷纷落在了王冲身上。王冲目光睥睨,举止之间威严而厚重,虽然连二十弱冠都不到,但却早已没有了同龄人的那种生涩和幼稚,倒是隐隐流露出一股令人心神震慑的封疆大吏的气魄。
三王之乱后,大皇子倒下,齐王也被抄没身家,贬为庶人,整个朝野再无人可以和王冲相抗衡,王冲已经成为了整个帝国当之无愧的第一重臣。
大殿中,就连李林甫看到王冲进来,也微微收敛了目光,微低了一下头,以示尊重。
片刻之后,朝会正式开始,就在众人的目光中,圣皇一身龙袍,头戴冠冕,第一次出现在了朝堂之上,在最上方的九龙宝座上,坐了下来。
“众卿有事早奏,无事退朝!”
一个醇厚的声音在大殿中响起,在消失了很长的时间之后,高公公手持白拂尘,身穿锦衣,终于再次出现在了圣皇身旁。在大唐,只要圣皇和高公公两人站立在太和殿上,就如同两根定海神柱,定鼎着整个帝国。
高公公的声音一落,大殿内一片死寂,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没有上前。三王之乱余波未消,大理寺,宗人府,以及六部都还在追查余党的事情,这个时候人心未定,谁也不愿意开口。
“陛下,臣有本奏!”
就在大殿一片死寂的时候,突然一名官员,神色肃穆,从班列中走了出来,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宫变之后,民心大乱,百姓纷纷请求严惩参与宫变之人,为了稳固民心,重振朝纲,臣恳请陛下严惩宫变之中的谋逆之徒,以儆效尤!”
“如今京师之中,以及各洲各府都在讨论此事,希望朝廷严惩那些奸恶之徒,臣手中有万民请愿书一份,还请陛下过目!”
那名官员说罢,大殿众人顿时色变,就连大殿上方的,圣皇身旁的大将军阿不思也不禁眉心突突连跳。
“不错,请陛下严惩!”
那人声音一落,大殿里无数朝臣也跟着附和。三王之乱,有相当多的朝臣在太和殿被扣押,甚至连妻儿亲眷都被关押,看守起来,这让众人心中深恶痛绝,如今有人起头,众人哪里会放过,一个个频频点头附议。
眼看朝堂里附议的声音,越来越多,一场株连之祸即将在朝廷上通过,就在这个时候——
“陛下,臣以为不可!”
就在群情沸腾,株连之声越来越大的时候,突然一个声音在朝堂上响起,打断了众人。王冲一身衮袍,手执笏板,从班列为大步走了出来。
“三王之乱,罪在主谋,余者皆是受到胁迫而已,如今主犯皆已伏法,希望陛下能够赦免余众,避免牵连太广!”
王冲神色坚定,声音掷地有声。
嗡!
王冲声音一落,顿时仿佛雷霆落下,吸引了大殿所有人的注意,整个大殿寂静无声,就连大殿上的圣皇,都望向了王冲。
谁也没有想到,做为这场宫变之中力挽狂澜的最大功臣,王冲居然会替那些叛逆之徒说情!
第一千八百零二章 儒门的动静!()
第一千八百零二章 儒门的动静!
时间缓缓过去,大唐的第一场朝会注定会吸引无数人的注意,而大约一个时辰后,哗啦啦,一只信鸽从皇宫的方向飞出,越过重重空间,最后一路落在了皇宫西北那边繁茂的梅林之中。
“公子,刚刚收到消息,今天的朝会上,王冲主动上书,请求圣皇大赦天下,主动赦免除大皇子,二皇子,三皇子等主犯外的其他众人,因为异域王的极力恳请,圣皇已经首肯,并且着宰相李林甫准备相关文书,赦文恐怕很快就会公布了!”
草堂外,剑鬼接过信笺,很快跪伏上前,躬身道。
草堂里宽敞明亮,简洁干净,而就在正北和正南两个位置,朱子和李君羡一身儒服,跪坐在地上。听到剑鬼的话,李君羡的眉头瞬间皱了起来。
“大势已去,我本来想要你主动上书圣皇,赦免众人,可惜你的分量不够,而且当今圣上本来就是主张杀伐的强势君王,不见得会听进去。”
一旁,朱子腰身笔挺,精神矍铄,看起来丝毫不像百岁的老人:
“只是想不到那王家幼子,反应比我们还快,他本身就是兵家领袖,又是平叛功臣,就凭他今天这番话,我们今后恐怕越发难以压制他了。”
李君羡没有说话,只是那双好看的剑眉,越发的皱紧了三分。
这一次宫变,王冲出尽风头,而圣皇虽然变化很多,但当年却是不折不扣的主战派,这也是今日朝会李君羡没有上朝的原因。不过最让他在意的还是剑鬼刚刚传来的消息。
宫变本来就是最敏感的事情,特加是,大皇子勾结的势力涵盖京师到边陲,还有众多的世家大族,在这种情况,谁敢替那些人说话,谁就有勾结大皇子,参与兵变的嫌疑,放眼大唐,能够阻止这件事情扩大的,也就只有王冲了。
而且,太和殿中,大皇子将众多朝臣囚禁,最后还是王冲将他们救出来的,要想安抚众人心中的怨恨,也只有王冲才能做得到。
“真没想到,最后,他会赢!”
李君羡沉默良久,长叹一声道。三王之乱,王冲只有很低的概率能赢,有极大的可能是他和整个王家灰飞烟灭,但终究他搏赢了,并且获得了最终的胜利。
“我们已经错过了最好的机会,我现在担心三王之乱还仅仅只是开始,接下来他们会借势出击,进一步扩军,扩展兵家的权力。使得我们之前的努力功亏一篑!”
“不是可能,而是一定如此!”
朱子沉默片刻,开口道;
“这次行动,我们裁撤了三十万大军,解散了厢军,又撤换了许多的军方将领,以那个王家幼子的风格,一定会借机扩军,恢复军方原本的势力。如果没有意外,接下来轮到我们儒门处于守势了。”
草堂里一片死寂,就连外面的剑鬼都眉头紧皱,心中沉重无比。
“师兄,还有其他的办法吗?”
李君羡道。
“现在只剩下主动出击一途了!”
朱子淡淡道,一句话,瞬间吸引了李君羡和剑鬼的注意。
“师兄,你的意思是?”
李君羡试探着道。
“现在的情况,要想避免前功尽弃,不让圣皇偏向王家幼子一方,唯有主动出击,借着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在三王之乱上的机会,巩固我们儒门的地位,这也是最后的机会了!”
朱子道。
“君羡,你在各荒那里,应该也有进展了吧?”
朱子说着,瞥了李君羡一眼。
嗡!
李君羡心中一震,突然明白了什么。
“多谢师兄指点,君羡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做了。”
李君羡躬身一礼,很快离开了草堂。
王冲的谏言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就在几天之后,朝廷公布了一份榜文,大赦天下,对于三王之乱中的从犯,从轻发落,既往不咎。大理寺,宗人府和刑部,在圣皇的授意下,也放弃了进一步的追究,不再进行进一步的诛连。
一切慢慢淡化,在王冲的极力推动下,三王之乱的负面影响也被削弱到了最小。不过几天之后,当众人还在讨论三王之乱的余波时,另一件事情迅速吸引了整个京师无数百姓的注意。
“让开!让开!”
京师各处,在一张张三王之乱的榜文旁边,一名名儒生分开人群,就在众人的目光中,将一张张新的大号榜文贴在了旁边。
这些人来的快,去的也快,只一会儿就消失不见。
而四面八方,无数百姓蜂拥而来,迅速涌到了这张榜文下。
“最新喜讯!天下大同最新进展,与君同庆!”
人群中,一名识字的商贾念出了榜文上的抬头,听到这几句话,四周围众人精神一震,越来越多的人群顿时聚拢过来。
“那上面写了什么?谁能读给我听听?”
有感兴趣的人群顿时大声叫道,兵儒之争,特别是随着少章参事李君羡的上台,在周边各国大力推行汉语,这件事情已经是人尽皆知,甚至不久之前,还发生过数万胡人男女老少到京师参观的盛事。
如今儒门方面又有新的进展,立即吸引了众人的兴趣。
“自实行天下大同,朝廷与各方签订和平协议以来,已有两百一十六天,迄今为止,朝廷在各方已取得极大进展,特公布天下!”
人群中有博学之士,立即将榜文上的内容一字一句念了出来。
“第一条,自协议签订以来,朝廷与各方睦邻友好,基本没有发生大的战事,另外,朝廷与各国本着增加交流,增进了解,促进经济繁荣的目的,开设了多处商埠,其中高句丽帝国新增三处,*厥汗国新增两处,西突厥汗国新增四处,乌斯藏帝国新增三处,蒙舍诏新增两处,大食帝国新增一处!”
“经由商埠,双方的贸易额大幅增加,各国的牲畜,盐铁,棉麻,水果,白银,黄金等大幅流入中土,增加百姓福祉。”
“第二条,借由朝廷的大力支持,通过和各方的友好协商,朝廷在各方大幅增设学堂,迄今为止,朝廷在各方的学堂已经达到六千百多座,各方学习唐语的学生,也大幅增加。”
“其中,高句丽两万多人,*厥汗国一万六千多人,西突厥汗国一万八千多人,大食五万多人,乌斯藏帝国四万多人,各荒学习唐语的学生加起来,足有十五六万之多。”
“只有增进了解才能够避免战争,这对于大唐有利而无弊。”
“第三条,因为避免了战争,双方之间睦邻友好,大唐进入各荒的人数也大幅增加,照目前统计,前往各方贸易往来的百姓就有十万之数。”
“第四条,经过无数次的反复劝说,各国已经完全接受儒门和唐语,在推广儒学和唐语的过程中,也得到了各荒皇室的支持,甚至还有各国不少的皇室子弟,也成为儒家弟子,其中,大食帝国皇子阿普多拉,皇女沙吉赫利,乌斯藏三皇子占巴南喀,西突厥的六皇子,七皇子,*厥的三皇子,七皇子,十二皇子,高句丽帝国的四皇子,皆加入了儒门,成为儒家弟子。”
“各国的皇室子女地位崇高,影响极大,能说服他们让他们学习儒学,一来彰显我大唐的璀璨文化和深厚底蕴,二来对于推进大唐也和各国的了解也大有裨益。”
听到前面几条也就罢了,但是听到最后一条,周围的人群睁大了眼睛,一脸的惊喜。
“什么?连各国的皇室都成为了我们儒家的弟子?!”
“太好了!想不到儒家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假以时日,岂不是天下人都在说我们大唐的语言?”
“果然不愧是少章参事,才六个月,居然就有这么大的进展,连夷狄的皇室都对我们如此重视,大大发扬我国的国威!”
周围的人群迅速躁动起来。
“什么?让我看看,让我看看!”
听到这番话,更多的人聚集过来,而在人群之中,一道身影远远的望着这里,神色凝重,只不过一眨眼,那人迅速的转过身来,消失在人群之中。
异域王府。
“王爷,不好了,儒门那边又有动作了!”
仅仅片刻之后,张雀风尘仆仆,踏入了王冲的书房之中。
书房里,王冲正在看着一本书,听到张雀的话,眉头一皱,迅速抬起头来。
张雀不敢怠慢,也不待王冲多问,立即将自己收集的情报仔细说了出来。
“王爷,三王之乱才刚刚平息,儒门在这个时候发布这种榜文,公布他们在各荒的进展,只怕是别有用心。”
张雀沉声道。
王冲闻言,立即放下手中的书册,深深皱起了眉头。经历了三王之乱,兵家的声望大幅增加,李君羡和儒门那边为了抗衡自己,必定会有所动作,这点王冲早有预料。只是连王冲也没有想到,儒门会这么急,这么快。
“王爷,儒门都是一群迂腐之辈,只会纸上谈兵,对于国家大事却并没有太多的益处。我大唐的兵力本来就不多,而且还要同时对抗这么多的国家,如今厢军被撤,边陲的兵力也被裁撤了一半以上,再这么下去,还不知道要惹出多少祸患!王爷,不能再这么纵容他们了!”
张雀道。
王冲没有说话,只是微微仰着头,缓缓的闭上了眼睛,他的一根手指在桌上轻轻叩动着,慢慢的陷入了沉思。
第一千八百零三章 上书,争锋相对!()
第一千八百零三章 上书,争锋相对!
有句话张雀说的没错,儒门选择在这个时候张贴榜文,公布天下大同的最新进展,显然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毫无疑问,这次自己平定三王之乱,让他们感觉到了很大的压力。
儒门那边,显然是想要借此机会,固化在百姓心中的印象,只是——
“这件事情确实必须有个了结了!”
王冲的手指轻轻叩了一下桌面,慢慢的睁开眼来。
儒门起于春秋,在一千多年的历史中,他们不断的等待着机会,希望实现自己天下大同的夙愿,这一次他们好不容易获得了机会,想要他们心甘情愿的退出,是绝对不可能的。李君羡这般作为,显然也是想负隅顽抗,尽量挣扎。
但是没有人比王冲更明白,接下来大唐的危机一个连着一个,只有强大的武力,才是大唐在这个末世时代自保的资本。
和儒门之间的争斗也确实必须要有个了结了,而现在就是最好的机会。
“张雀,替我研墨吧。”
王冲道。
“是!”
张雀闻言心中一喜,连忙绕过书桌,快步走到了王冲身旁,拿起了桌上的墨条,细细的研磨起来。
王冲坐在桌前,沉思片刻,很快提起笔,待张雀研磨之后,摊开一张宣纸,蘸了蘸墨,很快在上面书写起来。
“陛下,臣王冲有本启奏!”
“当今天下,各荒林立,诸雄并起,对大唐虎视眈眈。大唐本就是以武立国,正是凭借着强大的武力才能让诸国畏服,成为东方世界最强帝国!”
“如今大唐裁撤厢军,各都护府的兵力大幅缩减,并又设立儒门监军,钳制边陲,这是自毁长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