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七零美好生活-第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山腹那两亩地的小米,也在她蚂蚁搬家似的辛勤往返数趟后,如数运回了山洞。
最早那批小米,几天下来已经完全阴干,于某个夜深人静的晚上,由小金轻松扛回家中的仓房。
剩下的小米,赶着天晴,也摊晾在山洞里。
可单靠山洞里这点面积,得轮几趟才晾得完啊。没有彻底晒干的小米,麻袋里捂久了,容易霉变质。
于是家里也分担着晾了一半。东屋和堂屋的地面不用说了,就连闲置的床上、香桌上、甚至柜面上,也都见缝插针地摊晾着小米。
脚后跟打后脑勺地忙了几天,终于赶在入秋后第一场雨下下来之前,把小米晾干、装袋、收入仓房。
清苓长舒了一口气。
同时遗憾,没能赶在第一场秋雨前、把那些成熟了的向日葵收割回来。
收割小米时,路过向日葵林,现光照好的几丛,结的葵花籽包满得可以收了。
想着收完小米就去收向日葵,不成想下雨了。
下雨上山不方便,而且收回来也是湿哒哒的。
想着那一片向日葵林,面积虽没有小米地大,但东一丛、西一丛散落的株树并不少,除去空瘪、霉烂的那些,还是能收获不少的。也就不再纠结。
下雨天没地儿去,收工回来离开饭尚早,清苓便去张嫂子家学车衣裳了。
第119章 小日子美美的()
剪裁的活,每天睡前陆陆续续做一点,如今就差把裁好的布片车起来了。
先车的是向刚那两件衬衫。
都说一阵秋雨一阵凉,要不了几天,就该披罩衫、穿夹衣了。
长袖衬衫也就春秋天最适合穿。既然扯了布,又答应了他,总不能放到明年开春才送人吧。
有张嫂子在一旁指导,清苓车得很顺利。
不到一小时,一件白衬衫车好了。
咔叽布厚实,做成衬衫显得很挺括。
“看着真不错!”张嫂子心痒痒地展开衣裳,站镜子前比了比,羡慕地说,“这衣裳穿上身,显得人精神。看得我也想扯块白咔叽,给永福车一件了。可惜攒了几个月布票,还差两尺……”
清苓将这话听在了耳里。第二天,拎着另一件衬衫的布片,来张嫂子家车衣裳时,将手里的布票塞给了她。
“嫂子,这是刚子哥寄来的,你看上头戳着日期,公历年底前不用要作废的。我前阵子才扯两块,还没做新衣裳呢。这几张先给你用。你可别跟我客气,不是白送你的,哪天你攒够票了还我就行。对我来说我还赚了呢,不用担心布票过期了。”
张嫂子哪会听不出清苓的好意,可过几天,丈夫做为大队推举的生产标兵之一,要随书记去县城领大红花,真心想给他做件气派、精神的新衣裳。
牙一咬,厚着脸皮收下了:“成!回头攒够了票就还你。放心,不会拖过年的。”
清苓抿着唇笑:“我还能信不过嫂子嘛。”
连着下了四天雨,除了上工,哪儿也走不成。路上的泥泞,能把人裤腿甩脏了。
汉子们出门,直接卷高裤腿、赤脚走,到一个地方把脚冲洗干净了再穿鞋袜。甚至连部分妇女也这样。
清苓骨子里还遗留着上辈子的传统,实在做不到这样,就在裤腿和布鞋外面,套了对草编的软罩,护着她上下工,以及上张嫂子家借用缝纫机。
四个傍晚忙下来,给向刚的衬衫车好了,对着镜子往身上一比,完美!
正好,天放晴了,清苓准备休息天去趟县城。
寄信的话,不想跑邮局,贴了邮票后可以放在代销点,等邮递员来公社送信时顺道带走。
可寄包裹不行,必须得去邮局,因为要称重、然后按重量支付邮资。
既然要寄了,索性再寄些特产过去。
第一想到的是小米。
不过这东西寄多了重,意思意思装了一小袋,拿布兜缝密实了,免得路上颠簸漏出来。宿舍里要是有小煤炉,早晚熬锅粥,当早饭或是宵夜倒是不错的选择。
没炉子也不要紧,烧一壶开水,连同小米焖在暖水瓶里,早上起来,就是一瓶暖呼呼、香喷喷的小米粥了,省时又省煤。
其次是咸鸡蛋。
数了十二颗,煮熟放凉,裹上蒲草垫,整齐地码在布袋里,和小米袋子挨一起。实在避免不了磕碰了也不打紧——煮熟的鸡蛋,顶多渗点油出来,碎不了。
本来还有辣白菜和酸豆角,不过这东西太难寄,连坛子不好寄,不带坛子吧,汤汁溢出来了咋整?
遂用油炸花生米和炒黄豆取代。
辣白菜和酸豆角馅儿的包子、油饼,只能等人回来做给他吃了。
清苓自己也馋这两样馅儿的点心,把要邮寄的包裹收拾好后,卷高衣袖,舀了一斤细面,切了几片咸肉剁成肉丁,和辣白菜、酸豆角炒在一起,包了几个辣白菜咸肉馅和酸豆角咸肉馅两种包子,捏的还是秋叶状。
当热腾腾的秋叶包出锅时,清苓迫不及待地拿筷子夹了一个咬上一口,唔!太好吃了!
由于细面不多,过年还要包饺子啥的,不好太浪费,清苓就尝尝鲜地包了九个。吃了一个,留了两个明儿当早饭,剩下六个挎竹篮里,送去了师傅家。
张奶奶听说她要给向刚邮包裹寄衣服,从里屋拿出一双布鞋、两双鞋垫。布鞋是手纳的千层土布鞋,从向刚回来不久就开始做了,直到前两天才完工。
“我看他两双解放鞋换来换去穿,磨得快要豁口子了。而且那种鞋橡胶底,不透气,哪有咱们老祖宗传下来的手纳千层鞋穿着舒服。可惜我年纪大了,老眼昏花的,一年到头做不了几双,这双先给刚子寄去他休息的时候穿脚透透气。”
清苓接过布鞋说:“师娘,等我车好衣裳,跟着你学纳鞋底吧。每次都让你帮我们几个小辈做鞋子,怪难为情的。”
“这有啥难为情的,要是师娘眼火好,一双鞋子要不了几天就能做好。不过你有这个心,跟着学点也好,以后嫁了人、生了娃,总不能啥都要去供销社买吧。”
清苓吐吐舌。真是啥事都能往嫁人、生娃上扯啊。
不过纳鞋底她早就想学了。鞋面绣花她在行,可鞋底不会纳,跟着师娘把这门手艺学会了,以后想穿什么款式的鞋就做什么款式的鞋,小日子美美的!
张有康见小徒儿抱着布鞋傻乐的小样儿,抽了一下嘴说:“你这也学、那也学,啥时候跟师傅正儿八经学医术啊?”
清苓胸脯一挺,正色道:“师傅,您这话说的,我一直有在学啊,那两本中医入门书,我快看完了。师傅要不信,大可考考我?”
“哦?”张有康眉头一挑,饶富兴致地问,“看完可不代表都学会了哦,你确信都记住了?”
“当然!”清苓身板子一挺,拍拍胸脯说,“徒儿愿受师傅考校!”
“好!那我就考考你!”
张奶奶看师徒两个说风就是雨地去里屋考校和被考校,好笑地摇摇头,径自去灶房忙碌了。
清苓的记忆力打小就好。
重生后,更是仿佛开了挂似的。但凡用心看过、记过的,全部牢牢地印刻在脑海里。
遇到不懂的问题,也不会立马捧着书找师傅要答案,而是沉下心思索,实在想不明白,才在上工时,逮着师傅闲暇的时候、问出心底的困惑。
第120章 “生意”自动找上门()
如此一来,张有康不知道徒儿手里那几本书看到哪儿、接受到什么程度了,只当她还在小打小闹,并未真正开始学。
师徒俩这一考校,就到了晚上。
张有康满意地放人:“不错不错!病理、药理这些基础打得还算扎实。以后上工,你就跟在我身边,临床实践靠的是日积月累。多接触临床病症,着实比看书有效得多。清点药品那类活,回头我和书记说一声,都让许丹负责吧。我看她成天晃来晃去的,闲得很。”
清苓抽了一下嘴,那许丹怕是更要找她麻烦了。才去卫生院几天,送她的白眼能望穿天花板了。
不过她也不是胆怯的人,师傅这么说,定然有师傅的考量。
学医是要痛花工夫和心思下去的。光学点皮毛可没啥用。
通过师傅的考校,清苓心满意足地睡了个好觉。
第二天一早,揣上要给向刚邮寄的包裹,以及筐底一包打算去粮站探探价的十斤装小米,搭首班渡轮去邮局。
渡轮驶到县城码头时,才七点光景,可邮局七点四十才开门,这会儿大门紧闭,收购站那边也要等七点半,清苓便背着竹筐,在县城主街上慢悠悠地瞎转。
“咻咻!”
转到一条逼仄的小弄堂时,一个两鬓花白的老大爷,弓着腰探着头和她打招呼。
“姑娘,你是不是乡下上来卖粮食的?”老大爷压着嗓门问。
清苓本想摇头,她是来邮包裹的,才不是来卖粮的。
转念想到筐底那十斤小米,试探性地问:“大爷您的意思是……”
“我们家成分不好,分到手的粮食不够一家子吃,姑娘要是来卖粮的,能不能卖点给我?钱的话,你看能不能拿这个抵?”
老大爷说着,小心翼翼地扫了眼四周,确定没人扒着墙头偷看,微微颤颤地从上衣内袋摸出一个手帕包着的小玩意儿。
清苓定睛一看,是一支成色上佳的龙凤呈祥碧玉簪。
“是我老伴儿的嫁妆,原本是一整套头面,可惜啊,藏着这些也饱不了肚,只好拆了换粮……”老大爷叹了一声,摇摇头,“不说这些了,姑娘,你要看得上,这枚簪子送你,你只要给我几斤粗粮就行。”
“大爷,您这东西值钱着咧,换几斤粗粮亏大发了。”清苓替大爷可惜。何况还是老人家的嫁妆,这么贱卖,着实令人不忍。
“大爷,您家住哪儿?我这有十斤小米,虽比不上白米、细面,但熬粥喝,味道也还过得去,我这就给您送家去。这簪子您收好,下回传给孙女、曾孙女儿。”
“那怎么使得!”老大爷一听急了,“除了这个,我家没别的可以拿来换粮的了。”
要不就只有住着的院子了,可院子卖了,一大家子住哪儿去?
清苓笑着安抚道:“大爷放心,我不收您东西,更不收您钱。”
好说歹说劝服老大爷带路。
原来他家就在这条小弄堂里面,没几步就到了。
清苓跨进院子,但没进屋,借着虚掩的院门遮掩,卸下竹筐,将筐底一袋小米拎了出来。
“给!”
趁大爷傻眼的当口,清苓重又背上竹筐,快步离开了大爷家。
少了十斤小米,肩头轻松不少,估摸着七点四十应该到了,清苓扶着竹筐的系绳,笑眉弯弯,步履轻快地直奔邮局。
“爹?您咋愣在门口啊?袋子里是刚换来的粮食?”老大爷的儿媳妇端着一盆脏衣服出来洗,看到公公傻愣愣地杵在院门口,不知在想啥,搁下洗衣盆,走过来问。
“哟!还是小米呢。这东西好,养胃,给您二老和孩子们熬粥正合适。”
老大爷这才回过神,探头望望院外,哪里还有清苓的影子,叹了口气道:“咱们这是遇到活菩萨了。”
回屋把事儿一说,一家子都说遇到了好心人。
“下回有缘再遇着那位姑娘,把簪子送了她吧。”翡翠头面的主人——这家的老太太感慨叹,“中看不中用的东西,还不及几斤粮食顶用。”
老大爷点点头:“也不知还能不能遇上。看她那模样,应该是乡下上来的。”
大爷口里的乡下姑娘,此刻正在邮局寄包裹。
包裹邮寄前要检查过,幸亏清苓没把袋口缝上,要不然还得拆。
检查完让清苓将袋口缝上,然后称重、付邮资。
除了小米占分量,其他的都不沉,加起来六斤出头。
邮局人员噼里啪啦一拨算盘,得出邮资:“四角八分。”
“哦。”清苓从小荷包里摸出一张五角,递进收费口。
邮局人员递出来一张面单她在上头填好收件人姓名地址、寄件人姓名地址,以及包裹。
清苓老老实实地在一栏写上:“衬衣、布鞋、小米、咸蛋、花生仁、黄豆仁。”
邮局人员收回去一看,噗嗤一声乐了:“倒是个老实人。”
找钱给清苓时,压着嗓门问了句:“家里有富余的鸡蛋吗?”
清苓愣了一下,同样小声道:“有是有,但不多,毕竟才两只鸡,攒攒需要时间。婶子您想要鸡蛋?”
她也是对方说了才想到,县城供销社的鸡蛋,只收不卖。收上来统一调拨到需求旺盛的城市。因此除了逢年过节,县城居民几乎买不到鸡蛋吃。
从这一点来看,城里的工人日子不见得比乡下农民好过啊。农民能养鸡,母鸡能生蛋,天天吃奢侈了点,而且还要攒着换钱,但真有啥事或实在馋得紧了,也是能吃上的。城里人这方面就不如乡下人如意了。
“可不,我那闺女快生了,想给她攒几个月子里吃。”
清苓沉吟了片刻问:“婶子,那如果是野鸡蛋您要不?”
“要啊!咋不要!只要是蛋,管它野不野的,都要!”对方激动地差点喊出来。
“那成,下次我给婶子捎几个野鸡蛋过来。咱们那临山,运气好能捡到不少。我寄的咸蛋就是野鸡蛋腌的。”清苓尽量小声说。那感觉整一个战争年代和地下工打暗似的。
第121章 荷包瘪了;包裹到了()
“呀!那绿壳咸蛋是野鸡蛋啊?我当是鸭蛋腌的呢。成!那我等你好消息。你想换什么?钱还是票?回去我先准备好。”
“票吧。”清苓想了想说。
尽管向刚给她寄来了一沓票,但她怀疑这些票是他问战友借的,回头不得还啊。
反倒是钱,他寄来了六十,说是平日里下发的津贴攒的,她手头也还剩一些。
过不多久,秋粮一打下来、猪羊鸡鸭卖给供销社,生产队就能分钱了。所以,大方向来说,还是更缺票。
便对邮局人员说:“婶子手里有啥稀缺票,帮我留一点。回头我试试能不能给婶子整只野鸡来。”
“那敢情好!”对方喜笑颜开,“咱们就这么说定了!下个礼拜这时候我等你。你要其他时候来也行,我一般除了礼拜三调休,其他日子都在这个位子。”
“下个礼拜恐怕不行,下下礼拜天吧。”鸡生蛋不要时间啊。全部是野鸡蛋,清苓觉得也不是很妥人以为野鸡蛋多容易得呢。
“那也行。”对方表示愿意等。
清苓和她敲定了时间,收好包裹回单,一身轻松地离开邮局。
竹筐此刻已经空了。
路过粮站,清苓进去灵了灵小米的价格。
粮站里没有小米卖,大米倒是有四个品种,一市斤的售价分别是一角、一角二分、一角五分、一角八分。
这是对外售价,收购价起码降一半。
对比了一番大米收购价,清苓忽然不想卖小米给粮站了。太低廉了!还不如囤着慢慢吃。偶尔背点出来,换点钱和票。
这么一思定,粮站逗留了,上供销社转了一圈。
挑了几个深藏青的线团。缝缝补补,还是这个颜色的线最经用。而且接下来要给她自己做棉袄了,石青色的咔叽布,和深藏青的线最匹配。
挑完线团,来到布匹柜台。
天凉下来,发现裤子不够穿了,不是吊裤腿就是太薄。
如今手头布票宽裕,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