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启黄金年代(重生之我是我二大爷)-第3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哎?”见夏光远说完了苏娅又说起这个,李宪忙打住:“不用!夏主任,今天跟你说这么多,可不是我李宪有事儿求你才卖好。你可千万别误会!项目的事儿,你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我也不求您因为苏娅这方面对我特殊照顾,只求您别故意给我小鞋穿,故意针对就成。咱们两个啊,还是分得清一点比较好。”
感受到他话里话外明显的疏远和警惕,夏光远无奈的摇了摇头。
不过刚才一番交流,却已经解开了他这段时间心里一个不小的疙瘩。见李宪完全没有再聊下去的意思,便开了车门下了去。随意在路边拦了一辆出租车,独自离开。
见到那红蓝相间的出租车调头远去,李宪摇了摇头。
有这么个老丈人,也真是心累!
然而李宪不知道的是,夏光远为了他这个便宜女婿,也不轻巧。
省内的二十多家造纸企业的核查工作,早在半个多月之前其实计委这头就已经完成的差不多了。
轻工改造项目虽然还没有正式公开,可还是有一部分人,通过不知道哪里的渠道得知,而且现在知道这一部分人,已经为数不少。
这些天,陆陆续续的有很多同事故交,甚至是上司登门或者是打电话来。往往,一番寒暄之后,都会引出一个夏光远绝对不陌生的企业或者是企业家。
为的是什么?
还不是轻工改造项目中那些个企业!
在这样的情况下,纵使夏光远有心谨慎,可是想完全按照原则去处理这些项目的归属,是不现实也不可能的。
不过这二十多家的造纸企业,却一直被他压着,留中不发。
就连他自己之前都不知道为的是啥。知道今天心里边儿一块石头落了地,他才彻底明白。
自己还真是欠李宪这小子的。
晚上六点多钟,回到了省宾馆的夏光远刚刚将手头上一些没有完成的工作处理好,孙蓉就敲响了他的房门。
孙蓉这一次来龙江,可不是专程过来探望夏光远的,而是为了自己和朋友合伙创办的众创公司的几个项目来的。
十几天过去,这几个项目,孙蓉已经有了计划。
第652章:烫手山芋()
“你这些天在忙什么?怎么感觉每次我过来,你都挺抵触的呢?”
将脱下来的外衣挂在门口的木质衣架上,见夏光远仍然摆弄着办公桌上的几份文件,孙蓉有些不满。
这么多年来,孙蓉自感觉和夏光远的感情还是很好的。不过最近这一段时间,特别是自己丈夫到了东北之后,她总觉得自己的丈夫和以前不太一样了。
虽然二人不再一起的这段日子,夏光远每天都往家里面通电话,每逢假期都提前请假回京城陪伴自己,可是孙蓉却总觉得,夏光远似乎有什么事情在瞒着自己。
这种感觉说不清道不明,如果非要较真儿,只能将其归结为女人的第六感。
听到自己妻子的抱怨,夏光远正在收拾文件的手一顿,随即就微笑道“这话从哪儿说的?你来我高兴还来不及,不过最近事情有点多罢了。你别多想。”
见夏光远神色如常,狐疑的孙蓉在片刻沉默之后,决定不再这个问题上纠缠。
换上拖鞋,孙蓉非常自然的将自己挂到了夏光远的身上“光远啊,轻工改革的那个项目,我们众创想插一脚。这些天,我和李明月已经接触了几个企业,跟那边儿已经有了初步的共识。省里面和市里面的各个关节我感觉问题不大,只要你这边儿点头,肯定就万无一失了。你怎么说?”
“我不是告诉过你,这个项目你少插手?”
夏光远眉头一皱,他之前已经反复的告诫自己的妻子不要染指龙江省内的轻工改造项目,却不成,妻子根本没听自己的,反而这几天趁自己没注意,来了个先斩后奏。现在拿着跟下面企业达成的意向,跟自己玩儿了个逼宫!
“唉?”
搭在丈夫肩膀上的手被拨开,孙蓉整个人一愣。两道精心修饰过的柳叶眉就倒了起来“夏光远,你这是什么意思?轻工项目现在不光是我们众创在介入,好多人都在打这个项目的主意,怎么?你夏光远能给别人批,就要给我来个大义灭亲?”
“什么叫大义灭亲?”见自己的妻子动了气儿,夏光远立刻放柔了声音,“轻工改革这个项目我已经跟你说过了,这个项目是孙卫民发起的,现在换了岳之峰执行,这里面本身就很复杂!而且偶你们众创的那种操作方式,并不适合在岳之峰这种眼睛里容不得沙子的人眼皮底下做。现在我跟这位新书记之间分歧很大,你又是我的爱人,就不要参与到这个项目里,给自己,给我找不自在了行吗?”
孙蓉皱着眉头,听着自己丈夫的苦口婆心,倒也觉得似乎有些道理。
岳之峰这个人她不熟悉,但是听说在辽省任上的时候却是个油盐不进的。
不过众创公司不是她一个人的,现在公司的计划已经定了下来。再做更改,倒是不太可能了。
不过这事儿,她不准备现在跟夏光远说。略一沉吟,见时间已经六点多钟,便道“行了,这些事儿先不提。你赶紧换衣服,咱俩出去吃个饭。”
不知道妻子心里怎么打算的夏光远舒了口气,应了一声,便走向了门口。
“嗯?”
就在夏光远将风衣披在身上穿鞋之时,办公桌旁的孙蓉,忽而见到了桌面上那一沓刚才夏光远为来得及收拾起来的文件。见到厚厚的一沓企业资料,被整整齐齐的装订在一起,上面自己丈夫那苍劲的笔迹写着“新北”二字,孙蓉刚刚舒展开来的眉头,重新皱了起来。
自己丈夫的工作习惯,孙蓉再熟悉不过。
往往,这样的文件摆放方式,就代表着丈夫已经有了决断。而上面那简单的标示,则是代表着这些项目最终的归属。
“光远,这几个项目是怎么回事儿?新北是哪个企业?”
“怎么乱动我东西!”刚刚穿了鞋子,准备出门的夏光远一惊,紧忙走到了孙蓉身边,随着一声大吼,将她手中的文件抢了下来。
和夏光远十几年的婚姻之中,最令孙蓉满意的不是夏光远的才情和能力,而是对自己的敬重。
虽然在一起过日子,二人也有过不愉快。但是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几乎所有的家庭冲突,都以丈夫的容忍结束。
现在,面对自己丈夫的大吼,孙蓉的眼睛里瞬间蒙上了一层水雾“夏光远你跟我喊?”
“小蓉,我”
夏光远也不知道自己怎么了,刚才喊完,他就意识到自己可能热了大麻烦。面对孙蓉的质问,他整个人陷入了慌乱。
伸向孙蓉的手被一把打开,看着拎起衣服愤然出门的妻子,夏光远捂住了太阳穴。
他感觉脑壳生疼。
李宪还以为岳之峰那边儿需要考虑一段时间,才能有结果。
但是让他意外的是,仅仅过了不到一个礼拜,岳之峰那边儿就给了回复!
不过快则快矣,李宪原本想着的将整个省内的包装造纸产业整合的计划,和岳之峰的最终决定,却是大相径庭。
到了省里,岳之峰倒也干脆,直接将一份企业资料放在了李宪的面前。
“岳书记,这是”
“先把这第一家给我做好了,有了成效,再谈其他!”
听到这话,李宪明白了。
套路!
完完全全的套路!
肯定是那个胡萝卜出来,放驴子面前,吊着驴子往前赶的套路!
不过面对岳之峰的套路,他倒是也不能说什么。
毕竟,在现在这个大环境下,省里能给支持就已经是破格了。
做人要知足。
嗯,不能太贪心。
可是当他看到那份资料的封面,见到“松江实业”几个大字,整个人就都不好了。
松江实业怎么回事儿?
这是龙江首批上市的企业之一,公司前身是松花江塑料厂。
91年下半年全国各地都在运作国企上市,但是龙江省内当时只有秋林和冰城银行等少数的几个企业具备资格。看到在上市企业数量上落后,当初省里心情相当急迫,仓促之中就选中了一批准备赶鸭子上架。
松江塑料,就在这一批企业之内。
由于松江塑料当初不具备“有三年以上股份制经营历史”的要求,在国资办的运作下,松江塑料和冰城小商品公司来了个嫁接改造,这才有了上市资格,在沪股成功上市。
现在经过三年的经营,松江实业已经扑街。股价一路从刚刚上市时候的11块钱,跌倒了一块钱左右。前一阵子,刚刚被沪股给挂了st标示。
看起来,倒是个不错的壳公司。
可问题是就在今年上半年,松江实业刚出了个大事情。
现在,作为壳资源,可是个不折不扣的烫手山芋!
第653章:干部坟场,松江实业()
“岳书记,这个还有其他的么?”
看着岳之峰拿出来的那份资料,李宪硬着头皮,问了这么一句。
似乎早已经料到了李宪会有现在这个反应,岳之峰笑的尤其和善“李宪啊,你是个聪明人。你认为呢?”
“”
听到这话,李宪就知道,特么的问也白问了。
摆明了,这就是玩儿老子啊!
松江实业怎么回事儿?
这个企业之所以能上市,完完全全就是靠着当初省里急切的想占名额,为之后的大规模国企上市做铺垫。可以说,松江实业上市成功的背后,有着太多太多的猫腻;
1990年11月26日,黄浦江畔,上交所开业,时任沪市市长的朱总敲响开市之锤。自此,中国证券市场搭乘中国经济巨轮,开始了注定不平凡的旅途。如果说中国改革是摸着石头过河,那么中国股市就是驾着破船下海。在迷茫中起步,在曲折和不断的妥协之中发展。
最早上市公司发行股票的审批权是归于人民银行的,后来才由证监会负责。早在人民银行审批期间,松江实业的前身冰城小商品就已经发行过股票,小商品和塑料厂不同,在冰城之内,小商品这类经销产业相比于工业产业的发展还是相当稳健的。不过为了上市,二者由国资办撮合硬生生合到了一起捆绑上市,这就为松江实业日后买下了一个祸根。
根据91年年末时候松江塑料和小商品公司的情况来说,二者的固定资产是差不多的。但是问题是,当时拥有一千七百多人的松江塑料厂已经是日薄西山,一门心思的想凭借上市圈钱来救场。但是小商品当时虽然因为大国营经销公司的体制问题,又因为社会上日渐增多的个体户冲击走了下坡路,但是总归还是盈利。
小商品公司曾分别在1988年12年25日到1989年5月5日、1990年4月25日到1991年2月15日、发行过两次股票,发行面值均为1元每股。所以在两家企业合并之前,小商品公司的员工手里就持有了部分股票。
在合并之后,为了上市,松江实业再一次对企业内部发行股票,并向公司职工进行摊派。
当时的要求是普通员工每人最少买几千股,而中层以上的干部要买1万股以上。
问题就出在这儿了;小商品当时的效益还行,而且经销公司油水多,职工手里多多少少都能拿出点儿钱来。对于摊派虽然不满,但是也能挺住。倒是松江塑料这头,早在89年开始就发不出工资来了。除了为数不多的干部之外,员工穷的裤衩子都带补丁,哪儿有闲钱买股票?
最后没办法,公司的管理层只能让小商品那头多摊派,将原本属于松江塑料这边的没完成的摊派任务分了出去。
不过非常具有戏剧化的一幕是,1991年8月9日,松江实业在上交易所成功上市。
在一级半市场上,松江实业最开始的交易价格仅在2元、3元钱左右,在上市前夕,一级半市场的价格已经炒到了10元钱。但是即便如此,买入松江实业的原始股在上市之后还都能赚到。
因为上市次年,也就是92年,更是趁着中华大地刚刚兴起炒股风,紧接着认购证事件风潮席卷中华大地,股价跟打了兴奋剂似的最高涨到18元左右!
就这么的,当初本来为企业摊派兜底的小商品职工里,出了怕是得有几十个万元户,十几个十万元户!
相对的,松江塑料那头,大部分职工在上市这个大浪潮里边儿,是竹篮打水,啥也没捞到。用实力证明了贫穷是可循环再生,而且一朝穷辈辈穷的定式。
公司上市之初,账面上有钱了,开始了一轮疯狂投资。又是投资房地产,又是投资木业,又是投资商场的,一开始职工们见到了福利,倒也还消停。
可是不到一年功夫,上市融资来的几个亿全部赔光。除了当初靠着将股票卖了赚到钱的一批职工外,其他人再次回到原点。
一贫一富,对比如此鲜明,矛盾因此而产生且一发不可收拾。
打这儿,松江塑料这头和小商品分公司这头的大小斗争就没断过;先是塑料厂工人去小商品闹事,要追回当初的部分股票红利。
小商品的职工们也委屈啊!
心说当初特么股票不知道能不能升值,公司搞摊派的时候我们东挪西借的给你们兜底,承担了那么大的风险,现在赚了钱了过来秋后算账?
这事儿谁能同意?
于是双方因为这个事儿大打出手,当时闹的挺大。
可能是塑料厂职工也寻思这事儿自己没理,闹了大约半年之后,就将矛头对准了当初主持股票发行工作的公司总经理,也就是原来小商品公司的经理李存真。
按说,这李存真也算是受了无妄之灾。完完全全的成了职工们发泄怨气的对象,一个无辜的替罪羊。
但是事实证明,这兄台还真不是什么小白莲。
职工们行动起来想搞领导,那力量是无穷大的。只用了一个多月的功夫,李存真利用职务便利,在此前投资过程中搂钱,给自己盖了个小洋楼的事儿就被人掀了出来。
再往里一查,好嘛、
还不止这些事儿,还不止李存真一个。
93年年初时候,松江实业花了五百多万成立了一家汽车租赁公司,购入了十台桑塔纳轿车展开业务。结果这公司从运营开始就亏损,职工们一查,才知道,原来这个公司的租赁对象,全都是公司的高层干部。几百万投进去,敢情就是为了解决干部“出行难”的问题了。
获得了这个巨大胜利果实,职工们开启了无双模式。
松江实业谁别当干部,只要当干部,一群一年多没发出来工资,快一年半都不上班儿的职工,一准儿找出你小辫子给你送进局子里去。
这谁能顶得住啊?
松江实业的班子就这么垮了,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人民当家做主的企业。
可是这还没完、
没人领导了倒是好事儿,可是闹了这么一年多,松江塑料算是完完全全的黄了摊子。几番冲突和胡闹之下,小商品公司也被拖垮,在今年上半年因为拖欠了水电费和取暖费被关停。
整个松江实业,两千多号职工,现在就分成同样热衷于s访的两派——小商品公司的一派,则是咬牙切齿的请求小商品公司脱离松江实业,请求出资承包将原来的小商品大楼进行经营。而塑料厂的一派,则是隔三差五找政府要补助,与此同时,也紧盯着另一派,嚷嚷着要一视同仁。意思大致就是,只要小商品独立被承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