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长乐夜未央-第2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出入六日,病已。
天下奇士异人甚多,更何况,疾病之事,少府太医也不敢说自己就一定判断正确。
尽管如此,一般来说,宫外医者前来诊治时,太医总是要在场。
——毕竟有个亲疏远近。
因此,听到那位年迈的太医那般自暴自弃的言语,杜延年神色一冷,语气更冷漠:“诸君如何,上与大将军自有计较。”
一句话便让少府太医们不安的情绪骤然一冷。
见诸人不再闹了,杜延年满意地点了点头,随即吩咐:“仆不知医药,然疾者所服方药总是有限,故……”
杜延年停顿了一下,等诸人都凝神望了过来,看着自己,才继续道:“自即日起,诸君之方,非经仆钩划,不得付药丞。”
太医没敢言语,但是,也没有人立刻应声,而是默默地交换着眼色。
杜延年也没有催促,而是静静地等着。
半晌,才有一名太医上前一步,毕恭毕敬地对杜延年道:“太仆可否久在殿中?”
“何意?”杜延年听着就觉得他话中有话。
那名太医又犹豫了一下,才对杜延年道:“上之疾多有反复,诊治不可拖延……”
一句话,杜延年能不能立刻作出决定。
杜延年似笑非笑地看了那名太医一眼,又扫一眼此时身处室内的所有的太医,半晌,才慢慢地说了一句话:“此非诸君所虑!”
太医们的脸色大变,却是不敢再多说一个字!
——他们都是久在宫禁之中的人,如何不明白其中的禁忌。
——如今的情势,哪怕是一个稚儿也明白。
——霍光的决定大过天!
——只不过,以往并无人表明这一点罢了!
——如今,杜延年把话挑明了,那就是容不得任何人有丝毫推逶了!
——最重要的是,既然把话说到了这个份上,那么,听者哪怕仅仅是想置身事外,也是不可能的了!
想透了这一点,年长的太医们稽首应诺,其它太医见状,也都或明白,或不解地,稽首应诺。
——无论如何,他们都别无选择。
杜延年十分满意地点了点头,微微眯眼。
于是,尘埃落定。
杜延年甚至在当天将皇帝的医案从少府太医署取了出来,全部收在自己处,理由是,为了给诊治做参考。
太医令等人皆知其中必有不妥,但是,杜延年说得大义凛然,又有霍光在后支持,他们哪里能拒绝?
等刘弗陵清醒,并知道此事,已经是第二日了。
——什么都来不及了!
——甚至不能与霍光讨价还价!
杜延年与霍光一样,在皇帝面恭敬万分,但是,无论刘弗陵如何说,已做出的决定都不容更改。
刘弗陵气得厉害,却是无可奈何。
“退下!”刘弗陵懒得再与霍光的人说话了。
杜延年行礼退下,将出内卧时,才忽然驻足,对刘弗陵道:“上寝疾,太医束手,大将军已征天下名医,上且安心休养。”
刘弗陵一怔,等回过神来,杜延年已经退了下去,刘弗陵只能愤怒地将拳头砸到床上。
左右近臣战战兢兢的,却是无一人上前劝解。
自从刘弗陵卧病,不要说见公卿百官,就是原本的侍中、中常侍等中臣,也被霍光约束,绝迹于帝寝,如今在天子身旁侍奉都是黄门、宦者等人。这些人,做做事还行,真要劝慰什么的,他们还完全不够格!
——刘弗陵也不会听!
自己的手弄得生疼,刘弗陵才不甘地停下发泄的举动,沉默了片刻,刘弗陵陡然恍悟,顿时便再次怒不可遏。
“霍光!”刘弗陵气得直呼霍光姓名。
——征天下名医……
——这是要向全天下说明,他这个皇帝已经病重得不行了吗?
——而且,所患之疾连太医都束手无策了!
……
刘弗陵惊惧不已。
——由此引发的事情,他自己便可以想出一堆来了!
——其中,没有一样是对他自己有利的!
刘弗陵不能不怕!
——病重……
……
——接下来,最顺理成章的发展是什么?
——不就病死吗?
——霍光想做什么?!
刘弗陵心悸颤栗,却半晌都说不出一个字来了。
……
“朕要见皇后!”刘弗陵咬牙言道。
左右应声出去,片刻之后,便又回来,在刘弗陵面前跪伏不语。
刘弗陵心中一紧,死死地咬着牙,半晌才听到那人支支吾吾地禀报:“太仆云,中宫心忧陛下,亦染疾,不宜来见!”
刘弗陵猛地闭上眼,用力抿紧嘴唇,即使满口都是恶心的腥甜之味,他也没有开口,而是狠狠地将股翻涌的腥甜压了下来。
“罢……”刘弗陵缓缓开口,随后重新躺了下来。
闭着眼,一脸淡漠的少年天子却知道,他的心中充斥着不甘的情绪……那份不甘在翻涌,愈来愈激烈,但是,他也知道……他不敢表露……
……
无论如何,元凤三年的孟冬时节,第一位被征的医者走进了未央宫,走进了帝寝内卧,但是,霍光仍旧没有出现,连兮君也没有出现。
杜延年对少帝解释——辽东乌桓反,大将军正筹谋边事;天寒风急,中宫体弱,不宜出。
后者似是而非,前者却是事实。
似乎是因为几番挑衅之后,汉军并无还击,乌桓各部便多以为汉不可惧——真正经历过汉军兵锋的老人大多逝去了……
——没有人记得了……
再加上,前番匈奴出二万骑击乌桓,汉军并未阻击……
——于是,乌桓反了!
事已至此,连赵充国都不会再说不宜出兵,于是,霍光以中郎将军范明友为度辽将军,将二万骑出辽东。
——不是击乌桓,而是击匈奴
因为独子也在大军中,临出征,霍光还是将范明友叫来,一番叮嘱,最后更是吩咐范明友:“兵不空出;即后匈奴,遂击乌桓。”
122、“霍氏世衰,张氏兴矣!”()
乌桓从来都没有被大汉放在眼中,即使是寇边,反叛,汉朝廷上下也没有将之放在眼中。
——教训这种异族,根本不需要大汉天子调遣,边郡太守即可处置妥当。
事实也是如此。
乌桓寇边的烽燧未熄,辽东太守便派兵清剿了寇边的乌桓人,随后徇首乌桓各部。
乌桓各部散居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塞外,辽东太守下令的徇首却不仅限于辽东,其它四郡一边借此震慑乌桓人,一边加大了对乌桓的防备。
也正是因此,当匈奴二万骑进逼乌桓所在时,汉军并没有第一时间出击,这引发了乌桓的不满。
匈奴也不愿靠近汉塞,二万骑并不要攻击上谷、渔阳、右北平与辽西塞外的乌桓,而直扑孤悬东北的辽东乌桓。
大汉对乌桓不上心,但是,对匈奴的二万骑却不能不上心。
——乌桓即便反了,那块土地也是大汉的。
——难道就任由匈奴肆虐吗?
因为乌桓的反叛,朝廷也不能强令边郡出兵击匈奴。
——那是为乌桓解围了!
——谁甘心?
将这些综合到一起,霍光才最终决定出兵。
——乌桓敢反,匈奴敢入汉境,汉军再不出,还行吗?
——至于最后究竟打谁……
——倒是不必太拘泥了!
总而言之,所谓的“兵不空出”就是大军既出,不管是哪一个敌人,总之要带着敌人的首虏回来!
范明友第一次领兵,正是意气风发的时候,哪怕是自己的小舅子随行,也没有影响到他的情绪。
——更何况,霍禹也是个省心的。
少时还有此骄纵的霍禹,随着年龄的增长,尽管仍是本性难移,但是,至少在行事时,沉稳了许多。
更何况,此番出兵,校尉多为光禄勋属下,公卿子弟不在少数,哪怕是为了面子,霍禹也不会轻易胡乱行事。
匈奴出二万骑,范明友领的也是二万骑,但是,毕竟倚仗边塞亭障,声势格外浩大。
匈奴见汉军势大,立刻撤离,同时,范明友所领的大军还没有进辽东郡。
真的到了辽东,辽东太守郊迎时,范明友才知道匈奴已退。
“无妨。”范明友也很痛快地给了话,“大将军有言——兵不空出!”
辽东太守一怔,却是面露难色:“将军三思。匈奴已退,出塞击之,恐不宜……”
——匈奴已退,若追击,恐反被匈奴所趁。
范明友并未反驳太守的谏言,反而是一派很认真倾听的模样,多少让辽东太守松了一口气。随后便是例行的招待。
太守府的酒肴歌舞皆是上乘,但是,并没有能让范明友沉醉,与他一同赴宴的裨将、校尉中却是醉倒了一大片,最后,只有霍禹与张千秋是清醒着回到传舍的。
——前者是无人敢过分劝酒,后者却是因为足够圆滑。
霍禹初次出征,正是什么都上心的时候,因此,一回到传舍,就忍不住问自家姊夫:“姊夫,为何不直言我等将击乌桓?”
范明友挑了挑眉,笑道:“禹不知‘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机事不密则害成。’乎?”
霍禹也不是不通经文之人,立刻明白过来:“姊夫乃慎密预事!”
范明友微笑,拍了拍霍禹的肩:“今夜且休。”说完也向站在一旁不言不语的张千秋颌道:“君亦是。”
“诺!”张千秋一板一眼地答应。
这一路过来,范明友对右将军的这个长子也算了解了,但是,此刻再遇上这种应对,仍然忍不住摇头,却是不知道该如何说才好了,最后只能生硬地点了点头,便先行回房休息了。
范明友一离开,霍禹冲着张千秋打了一个招呼,便也离开了。
——他也知道他的父亲重视张安世,但是,对着张千秋这么一个没意思的人,他实在是没有结交的兴趣。
张千秋独自站了片刻,才慢慢回去休息。
范明友是第一次为将,但是,并不是不通兵事。让将士休整了一夜,直到第二天日暮时分,才召集全军,准备出兵,
除了范明友与霍禹等少数几人,其他将尉都不清楚霍光的交待,之前又听说了匈奴退兵的消息,都认为此番只能整军还京了,心中都有些郁闷。这会儿,到了范明友的幕府,再听主将一分说,所有人都来了精神。
——乌桓!
——虽然不是什么大敌,但是,也是军功不是?
——而且,乌桓刚被匈奴大军打击过……
“辽东已击乌桓……”有校尉提出质疑。
——乌桓虽然反了,但是,辽东的郡兵已出击过了……
范明友轻笑不语,自然有人替他反驳。
“匈奴大军为何急退?谁知乌桓有无投向匈奴?”军功诱人,自然有人巴不得“欺软”!
——又安全,又是功,谁不想?
既然跟着大军出来了,谁不想搏一个爵位回去?就是一般的良家子,既然从军,都是冲着军功来的,更何况那些高官显贵的子弟?
于是,不一会儿,心中略有质疑的人都被“说服”了。
全军整装,第二日关塞方开,范明友麾下的两万骑就直扑塞外。关亭急报送到太守府时,辽东太守不过刚起身,正在盥洗,听到消息,便脸色大变,直接挥开侍奉的婢女,疾步走出内寝,一迭声唤人召丞与长史来见。
——太守,原名郡守望,景帝中二年更名太守。掌治其郡,秩二千石。有丞,边郡又有长史,掌兵马,秩皆六百石。
关塞的急报本就是长史报来的,自然是在的,丞本就是太守的辅官,自然也在,因此,当太守赶到正堂时,那两位属吏都已经在了。
“度辽将军出塞往何处去?”辽东太守直截了当地询问了长史。
辽东长史也是一脸着急,回答得更加爽快:“塞上报,大军往东北去,当不是追击匈奴。”
——那就好!
辽东太守不由就松了一口气。
——他也是二千石,在长安也不是没有相熟的人,如何会不清楚范明友这一次出征,麾下都是一些什么人。
——范明友是大将军的郎婿也就罢了,其麾下还有大将军的独生子与右将军的长子!
——裨将中倒还好,没有什么身份特别的人,校尉中却是还有好几个公卿子弟……
……
“东北……”辽东丞却没有放松,拧眉思忖了好一会儿,才陡然变了脸色。
“太守!”辽东丞惊呼。
辽东太守也被吓了一跳:“何事?”
辽东丞却是顾不得仪态,急忙说出心中所想:“东北乃乌桓居地!”
“乌桓!?”辽东太守与长史同时惊呼。
——他们都没有想过,范明友领着二万骑,竟会去击乌桓!
——太大材小用了!
当然,对于辽东的官吏来说,范明友的这一行动可能引发的问题更加可怕!
——乌桓紧邻着边塞!
——乌桓不是只有辽东乌桓!
——之前,乌桓虽反,却也只是想脱离汉的约束,并不是真的想与汉为敌。
——再加上各边郡的迅速反应,已经将其重新压服。
——若是这会儿,范明友的大军再打击乌桓……
……
——只怕这支异族……就真的要反了!
想到这一点,辽东太守与长史都是脸色大变。
然而,饶是辽东太守气得发抖,也没有任何办法可想!
——范明友是将军,秩位尤在太守之上!
——大军出辽东更是既定的方针!
……
——既定!
辽东太守骤然明白过来——也许从一开始,范明友此番辽东的目的就是乌桓!
再想想,军中将尉的出身,辽东太守越发地肯定自己的想法了!
——那些人从军,与其说是为了戍土开疆,不如说是为了自己得军功!
——如今还有比乌桓更妥当的去处吗?
辽东太守握紧了拳头,强压下满腹的怒气,然而,半晌之后,他终究是按捺不住狂暴的怒意,狠狠地将拳头捶在面前的漆几上。
“我要奏劾!”
辽东太守暴怒地吼道。
话音方落,辽东丞与长史便一齐上前劝谏。
“太守三思!”
“范将军此行出于大将军授意亦未可知!君不可不慎!”
辽东丞与长史都是一脸急切,语气惶然——不是担心太守倒霉,而是担心被牵连啊!
——属吏难为啊……
辽东太守的怒意被两个属下的言行一噎,竟是不上不下,半晌都说不出一个字来,但是,越是这样,他心中的怒意越是沸腾!
不过,怒极之后,辽东太守自己也省悟过来了——就算是奏劾……有用吗?
——出塞的有霍光的女婿、亲子,还有亲信的亲子……
想到这儿,辽东太守沮丧了。
“罢!仆只上书奏明今日之事。”辽东太过关只能妥协。
辽东丞与长史不再阻止——上书的确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此时,他们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了!
******
辽东太守的奏书送出的第三天,范明友还师塞上了。
在辽东稍作休整,范明友便回京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