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长乐夜未央-第1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寿西长、孙纵之以及王孺等人都是燕王的幸臣,常年往来于燕都蓟邑与长安之前,为燕王结交朝中重臣显贵。

    ——打着姊弟情谊的名号,鄂邑长公主这边的礼绝对是一次不落,而且都是重之又重的厚礼。

    丁外人一怔,回过神,却是脸色不变,陪着笑道:“不过是些金珠宝石,臣想着,长主常戴的几套华胜簪钿都是旧物了,该换换才好,就收下了。长主若是觉得不妥,臣立即就退了。也不是什么好东西,还要让尚方、御府的工匠再费心才能拿出手呢!”

    这话说得极是熨贴,鄂邑长公主脸上终于显出几分笑意。

    “你倒是越来越有心了。”鄂邑长公主轻笑,“那么,丁君以为这信该写什么?”

    丁外人倒是没想到会问这个,但是,眼珠一转,他就想到了主意:“长主也不必写什么太过的话,就说说京中的局势,再加几句君的担忧就是了。”

    这些年,在长安,他别的没有学会,这种弯弯绕绕的言语暗示却是学了十成十。

    鄂邑长公主不由抬眼扫了他一番,似笑非笑地道:“君真的是越来越有贵人的风范。”

    丁外人笑了笑,瞥了一眼外面,见没有人出入,堂下侍奉的奴婢更是都低头屏息,不敢多看一眼。于是,他便起身凑到鄂邑长公主耳边,低声软语:“我再如何贵重,也是长主的恩赐。”

    鄂邑长公主的耳朵被他的吐息吹得直痒,身子立时软了,但是,看到外边的奴婢,到底是面薄,抬手就要推开他,却忘了自己手上还拿着笔,于是,手腕一动,丁外人身上就多了一道墨迹,从前襟一直划到他的左颊上,看起来……十分有趣。

    “噗!”鄂邑长公主忍俊不禁,掩唇失笑。

    见她笑了,丁外人也不觉得尴尬了,干脆两手一摊:“人家是彩衣娱亲,我这……该算是着墨娱主了吧……”

    鄂邑长公主刚止住笑,听到这么一句,又忍不住了,笑了半天,觉得身子受不住了,才连忙摆手,嗔笑着道:“行了行了……快下去洗盥……再换件衣服!”

    “诺!”丁外人大声应得,脸上却是一派委屈,起身离开时,更是一步三回头,惹得鄂邑长公主止不住地笑,同时还要摆出嫌厌的样子,催促他离开。

    等丁外人下了堂,离得远了,鄂邑长公主才止了笑,脸色立刻冷了下来。

    堂下侍奉的奴婢原本听着女主人的笑声,刚觉得松快一些,便有人一眼瞥见长公主冷肃的面色,立时又战战兢兢地低头敛息,生怕被长公主迁怒,有些机灵的却不由在心里嘀咕起来——瞧这光景,这个丁外人可是惹长公主厌了……

    这倒是猜对了。

    鄂邑长公主的确是觉得丁外人越来越多事了……

    ——她只是养个私宠……可不是真的想多个夫君!

    ——她虽然丧夫,但是,还有儿子,还有长公主的身份,身边有的是投靠的士人……最不缺的就是出计出谋的人。

    ——这个丁外人……越来越看不清楚自己的身份了……

    这般想着,鄂邑长公主就越发地厌嫌丁外人,心念一动就想着是逐还是杀了——到底是女人,鄂邑长公主也不能不思量自己的名声,于是,杀心就更重了一些。

    也是丁外人的运气,正在盘算着杀机的鄂邑长公主不经意扫到了漆几上了墨盒,心中一紧,目光随即落在自己手中的笔上。

    ——也许……丁外人……还有用……

    鄂邑长公主细细地思忖着。

    ——大逆……可不是其他事……

    ——她应该给自己留个退路的……

    (明天清晨就出发去乌镇,后天去世博。嗯……各位……看在易楚不断更的努力上,帮我一起祈祷吧~~~天气不要太好,要有云,乌云也成!不要太热,凉些最好!就是下雨也比有艳阳当空好啊!!!!!)(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未完待续。)

121、我们也选个人?() 
“儿觉得燕王会受我们的好意?”

    摒退了奴婢,上官桀沉吟了良久,才对儿子开口。

    如今他们住的是城外农家的宅子,不比长安城豪门大第,十分简陋,看着就糟心,但是,这已经是里中最好的宅子了,父子俩也不好再挑剔什么。

    从蓝田回京,却是正赶上封城,上官桀与上官安的身份不同一般,本来是可以进长安的,但是,城门校尉说得明白——城内有疫症,二位将军进去,可就不能再出来了。

    上官桀与上官安都是惜命,也就没有坚持入城,待后来想到不对,却是不好再要求入城了。

    因为这个,父子俩都对霍光生了恨意。

    ——怎么可能会这么巧?

    ——他们离京时还只是皇后染了疫症,从长安到蓝田一个来回,长安城中就有疫症蔓延!?

    上官桀与上官安都不相信。

    父子俩去蓝田是见鄂邑长公主的,身边只带亲信的奴婢、私属,自然都是可信的,但是,都不是能出主意的,因此,只能是父子二人细细商议。

    无论是上官桀,还是上官安,都不认为,这般作为是霍光打算对付他们了!

    ——不是他们妄自菲薄,而是,对付他们……或者,再加上鄂邑长公主……还真的不值得霍光闹出这么大的动静!

    父子两人商议了片刻,便发现,他们的看法是一样的。

    ——霍光是对今上有什么想法了!

    上官桀还有些犹豫:“少帝最近没有什么动静……”

    ——霍光怎么也不会忽然就兴这个念头吧……

    上官安却是嗤笑一声:“没动静?阿翁可是前脚出霍家,后脚就派人去建章宫了。”

    ——那位年少的天子不是没有动静,而是一直都有动静!

    上官桀皱眉,刚要说什么,上官安接下来的一句话却是打消了他的疑虑。

    上官安说:“有幸君与兮君在,大将军多少对我们家会存些善心,对那位少帝……”说着,上官安就忍不住冷笑:“说实话,大将军不生恨意,就已经是忠诚太过了!”

    ——对大汉的忠诚太过!

    ——对先帝的忠诚太过!

    作为多少知道一点内情的人,这么些年,看着霍光在君前毕恭毕敬、毫无张扬的应对模样,上官安虽然不屑,却也难免有些佩服。

    ——说霍光不知道当年的内情……

    上官安是绝对不相信的。

    ——就是霍光不清楚,先帝会不清楚?

    只要看看江充、苏文、李寿等人的下场,就明白,先帝心里明白得很!

    ——霍光是什么人?先帝指定的辅政之臣,拜的是大司马、大将军!

    ——若说先帝会对霍光没有交代?那就是天大的笑话了!

    上官桀也是在天子床前受遗诏的人之一,自然明白,直到拜辅臣之时,天子仍然是清醒的。

    最后那些日子,一直陪在天子左右的,除了金日磾就是霍光。

    ——先帝对他们真的没有任何交代?

    想着赵婕妤的死,想着先帝崩后,那一道道的遗诏,上官桀与上官安心里岂会没有计较?

    ——与卫太子的死扯上关系……能有什么好下场?!

    就说当年在泉鸩里围捕太子的人,新安令史李寿封邗侯,山阳卒张富德封题侯,还有一个人加兵刃于太子,后来被授为北地太守。征和三年,李寿坐大逆不道被诛杀,任北地太守的那位也被族。张富德因为还算小心谨慎,倒是没有被问罪,但是,后元二年四月二十二,甲戌日,这位发现太子行踪的题侯,被人贼杀,凶手却是至今没有查明。

    ——那一天,距三月二十二,甲辰日,孝武皇帝葬于茂陵,整整三十日。

    随着张富德的被杀,所有参与或者牵涉太子之死的人……全部死得一干二净!

    征和二年,今上堪堪才四岁,若说干系,除了赵婕妤,还真的是很难扯上……但是……若是深究起来……

    ——若是没有他,那位拳夫人怎么可能动那样的心思?

    这样想虽然是迁怒,但是,想想昌邑哀王刘髆……这般迁怒……实在是不算新鲜了!

    ——只不过,迁怒于刘髆的时先帝,这会儿……换成霍光迁怒于今上……罢了……

    听儿子提起这一桩缘故,上官桀却是无话可说了。

    其实,直到现在,上官桀都有些奇怪——以霍光对刘据的情份,当年,他怎么会任由先帝立刘弗陵为皇太子?

    ——至少……他没有听说霍光有什么谏止的行动?

    ——连理由都是现成的!

    ——主少国疑……赵婕妤是有罪之身……

    上官桀自己都能想出好几条理直气壮的谏言,可是,霍光当年却是一言不发……

    ——是不敢?

    上官桀撇嘴。

    ——卫太子起兵消息传到甘泉,霍光都敢当庭求情,到最后,却连谏止立少主的勇气都没有?

    上官桀不相信。

    这么一琢磨,上官桀倒是有了一个异想天开的猜测。

    “安……你说,会不会……霍子孟手上还有什么……”上官桀有些犹豫,上官安却是眼睛一亮:“先帝遗诏?!”

    上官桀点头,随即反问:“可能吗?”

    上官安没有立刻回答,认真思忖了良久,才缓缓摇头:“阿翁……不太像……”

    “怎么说?”上官桀这会儿只觉得自己真的老了,脑筋真的是不灵光了。

    上官安一边斟酌着,一边凑近了父亲,轻声低语:“若是真的有什么遗诏,始元五年那会儿……怎么也该有些风闻才是……”

    ——始元五年?

    上官桀皱眉回忆了半天,才算明白过来——始元五年,有男子乘黄犊车诣北阙,自谓卫太子;公车以闻。诏使公、卿、将军、中二千石杂识视。长安中吏民聚观者数万人。右将军勒兵阙下以备非常。丞相、御史、中二千石至者并莫敢发言。

    父子二人虽然没有把话挑明,但是,意思却是彼此都明白了。

    ——先帝遗诏……自然是说……舍刘弗陵立旁人的先帝遗诏!

    ——这个旁人……自然也不会是指燕王与广陵王……

    父子俩心里都明白——他们猜的都是那个被养视于掖庭的太子之孙。

    太子出事是在八月,正是郡国算人的时候,宗室名籍的上计与郡国上计算赋人口是一起。既然太子出了事,宗正寺那边心存顾忌,自然不敢多事,于是,堂堂的天子嫡裔直到五岁都没有属籍,即使天子大赦,刘病已被送到史家,属籍仍然没有着落。

    ——既是宗室,郡国的编户齐民自然不便计入,宗正寺那边怕担干系,加上帝位已更,也不敢录名。

    直到霍光与金日磾从尚书台取了天子遗诏,刘病已才得以属籍宗正,并由掖庭养视。

    这道遗诏一出,人们才想起,宗正属籍上,皇太子仍是皇太子,皇孙仍是皇孙,这个皇曾孙仍是孝武皇帝的正统嫡裔!

    当时,上官桀也没有细想,这会儿想来,却是觉得太巧了。

    ——怎么就是金日磾病重的时候,先帝遗诏就出来了?

    这会儿,再细细一想,上官桀不由就有些怀疑——那道遗诏是真的吗?

    ——先帝崩前,霍光是日夜随侍的,当时的尚书令是张安世……

    ——有这两人,想弄出个先帝遗诏……很困难吗?

    想到这儿,上官桀眯了眼睛,看着儿子道:“当时没有,如今就没有?”

    上官安也明白父亲的想法,听了这话,又细细地琢磨了好一会儿,还是摇头:“阿翁,大将军最看重名声。名正言顺事必成。先帝崩后,有敬侯一同为证,先帝遗诏自然可信,再者,皇曾孙当年出狱的确是天子下的大赦之令,再加道属籍宗正、养视于掖庭的遗诏,谁也不会多质疑什么!可是,若是关系大位……先帝当年分明立皇太子……再有那样的遗诏……太儿戏了!如何可信?”

    ——不说其它,只说一条就可以了。

    ——若是真的要让刘病已即皇帝位,霍光绝对不会让任何人有理由质疑其即位的正统性!

    ——这种随便想想就一堆破绽的手段……

    ——霍光肯定不会用!

    听了这话,上官桀才熄了这个猜测,然而,上官安却有了新的想法。

    “阿翁,若是少帝不豫……不幸……无子……”上官安想起了他们与霍光翻脸的起因。

    上官桀一怔,随即脸色煞白:“不可能!”

    “阿翁!”上官安皱眉,觉得父亲太武断了。

    上官桀的脸上一片苍白,连双唇都毫无血色了,却还是很坚定地摇头:“弑君?绝对不可能!这种大逆的事情,霍子孟做不出来!”

    上官安不屑,却也无意与父亲为了这种事情争执,想了想,便悄声道:“也不定要弑君……就少帝那个身体……”

    上官桀一愣,却是无语了。

    ——刘弗陵的身体……

    虽然看不出不妥,但是,上官桀总觉得有什么不对……

    ——至少……霍光对刘病已太关注了一些……这其中……

    看出上官桀意动,上官安也没有吭声,半晌,上官桀才怔怔地道:“若是那样……”却是说不下去了。

    上官安倾身,顺着父亲地往下说:“阿翁……我们也选个人?”

    (明天就去世博了~~~呜~~~大家也帮我跟老天爷商量商量吧~~~~我那个要求~~~~不算高吧~~~ps:直到七号,都是自动发布~~)(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未完待续。)

122、燕王还是要请的() 
“我们也选个人?”上官桀重复了一遍,却是一脸似笑非笑的模样,盯着儿子的眼睛不放。

    上官安被父亲看得心虚,却不敢显出来,只能硬撑着与父亲对视。

    上官桀倒没有太为难儿子,看了一会儿,便直接问道:“安是因为收了燕王的厚礼,却不为之办事,心里有些不安了?”

    这话问得……上官安是点头也不是,摇头也不是,只能干笑。

    “阿翁,不是这么说的。”上官安随口应了一句,心思却飞快地转着,希望想到一个妥贴的说话:“我是看燕王的许诺够重……”

    “够重,也够没有诚意!”上官桀冷哼。

    上官安一怔,倒是不明白了:“阿翁为何这样说?”

    上官桀狠狠地瞪了儿子一眼:“方才还觉得你有些心计了,也算稳重了,却没有想到,你居然连这样明显的事情都看不懂!”

    “阿翁……儿不懂,阿翁多教教就是了……”上官安陪着笑,让父亲随意教训自己。

    上官桀却是连教训都懒得教训,直接给了儿子两个字:“周勃!”

    “周勃?绛侯?”

    周勃与陈平等人诛吕氏,立代王为帝,周勃以功高,代陈平为右丞相,赐金五千斤,食邑万户。然而不过月馀,就有人劝说周勃曰:“君既诛诸吕,立代王,威震天下,而君受厚赏,处尊位,以宠,久之即祸及身矣。”

    有韩信的例子在前,周勃岂能不惧?深感自危,于是上疏谢请归相印。孝文皇帝许之。一年多后,丞相陈平卒,即复以周勃为丞相。不过十多月,皇帝又对周勃说:“前日吾诏列侯就国,或未能行,丞相吾所重,其率先之。”周勃不能不应,于是,免相就国。

    这样几番折腾,周勃越发自危,就国一年多,每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