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毒麦-第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德志信了,工作队用的电不是自己掏腰包,是政府埋单,另外,吃饭也是政府埋单。
这是可以看见的,看不见有多少由政府埋单的东西。工作队所花的钱名义上是政府的,实际上政府是花钱的机构,自己又不会赚钱又不会种出摇钱树,将树一摇,就掉下钱来。实际上政府所花的钱都是纳税人的钱。他们工作队除了不能常常和家人在一起外,其他并无损失。不像德志、尹懋,他们离开家乡和家人,起码需要一个半月才能回家一次,为的是能省则省,省下来的钱,可以为项目村的村民服务。或者用作他用,资金的调配是需要经过领导的。至于领导所花的钱,作为一线的工作人员是无论如何也是不知道的。
总体上说,德志所在的机构和政府机构还是不同。政府的钱来自纳税人,慈善机构的钱来自捐款人,纳税是必须的,捐款是自愿的,爱捐不捐,捐了欢迎,不捐也不违法。纳税则不同,纳税不纳税都得纳,否则违法。这是本质的区别。因此,机构要凭着自己做的事,来争取捐款人的款项;政府则不需要凭着自己做的事,只要采取必要的手段,就万事大吉了。说来说去,还是德志所在的机构,要面临着市场的考验。
两人说着话,洗脚睡觉。好在趁天未黑之前,尹懋和德志到洞里提了两桶水,用作晚上洗脸洗脚,还可供应明早所需。
老张家有水,他家在房屋后面的小山坡上修建了一口小水池,现在满足自己一家饮水用水需要都还困难,有时候还要挑水才行。德志根本不想问那俩老人借水,宁愿自己去提水。
那个山洞在公路底下,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饮用水的标准,应该不合格,可是附近的人都靠那里的水,好在洞里的水不容易干,今天打完了,经过一夜,明早又是一潭水。
到晚上提水的时候,那洞里的水已经不多,将塑料桶放倒,只能灌进去半桶水,底下是坚硬的石头。德志用一只桶打水,另一支桶当瓢,等把另一只水桶装满,再用后一只桶装半桶水,再将一满桶水匀一下,差不多就行。两个人一人提一桶,这也算公平合理。
头一次在傍晚打水没经验,后悔没带瓢,要回去拿,来去耽误时间,毕竟水源离住处要隔着一条公路,这次就算,以后就有经验了,带上水瓢就行。果然,等德志他们回来的时候,刚好遇到老张也去挑水,他带了水瓢,一看,便知老张是个很有经验的人,只可惜,德志没有观察仔细,否则,就不会提大半桶水回来。
德志去的项目村,一开始根本没有水,等项目结束有水了,就要离开,说起来有些遗憾。做了好事,自己却不能受益。虽说去的地方,大概都和政府部门有关系,但缺水的情况的确存在,有好处,让有关系的村民先得,这是不公平的,但,这是行内的规矩,除非那家机构非常牛逼,敢于向政府叫板,完全不听政府的才行,但大多数机构都没有那实力,只有逆来顺受的份儿了。
德志和尹懋各负责一个村,在项目启动阶段,需要两人一起工作,因此,有条件就睡两间房,两张床,没条件只有将就将就了。
在村委会,不是在村民家,条件差。一般来说,村委会的东西会流向私人家,私人家的东西不会反向而流,大概如此,村里的东西越少,死人家的东西越多。所以,德志、尹懋到了村委会,竟然连具有完整玻璃的房间都没有,还是九书记聪明,他让杨熊从其它房间找到玻璃,东拼西凑地算是弄完整了一个房间,抵抗一下外面的寒气。看样子要下雪了。
德志与尹懋睡一张床,很不习惯,虽各睡各的被子筒,但心理上还是有点不能接受,感觉到很别扭,但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不可能像蜗牛那样把家背在身上到处走吧?
第152章 四大家族()
当晚无话红袖添乱。【。!//第二天一早,德志起床,发现外面的光射进房间里,有些刺眼。一看,昨晚竟落了一层薄薄的雪。房顶、菜地竟都白了。
雪地上撒着一层金黄色的光,太阳升起来,格外红艳卿本当家。
德志感到格外冷。
一看,尹懋竟已经起床,他说:“你起来了。”
“下雪了啊,”德志说。
“是啊!都结冰了。”尹懋说。
“那么,今天有什么活动?”德志问。
“九书记说,带我们去六组走走。”尹懋说。
“好!”
说归说,还是要起床,早晨起床的时候特别考验人,如果不是在项目点,德志有可能还要再睡一会儿,没有那么多国家大事等着德志去处理。
九书记来了,问:“我们去过早,然后去走访吧。”
尹懋说:“好啊!”
德志心里有点不愿意,但不要说,九书记穿得挺薄,德志问:“是不是山上很暖和,九书记?”
“暖和?不,挺冷的。”九书记答道。
“为什么你穿那么少?”德志问。
“是这样的,走路,是要爬坡的,一爬坡就热了,到了农户家,几乎家家都有柴炉,很暖和的。”九书记说。
德志清楚,山里的取暖完全靠木柴,好在上苍给了他们用不完的树木,到处都是杂树,每年将粗的砍下,锯成一截一截的,然后劈开,堆码在房檐下,到了冬天,家家都有柴烧,除了做饭,还能取暖,烧水,一举数得,非常好!
比德志老家要热乎多了。德志老家一到冬天,家里像冰窖,没有地暖,没有空调,没有炭,没有炭盆,该有的都没有。就是有电取暖器,德志妻子怕费电,也舍不得用。
听到九书记说山上农户家有火炉,德志问尹懋:“我们是不是穿的有点厚?”
“不厚。你们穿的正合适。你们不是我们本地人,不习惯这里的气候。还是要保暖,免得感冒。出门时有点难,特别冷,走一走就热乎了,但不能随便脱衣服,否则就要着凉了。”九书记说。
德志不清楚九书记为什么这么关心尹懋和德志,难道就是因为德志他们和省民委有合作关系吗?
在一组的群众代表会上,尹懋已经说清楚了,他们是独立的机构,和政府是合作关系,并非是为了升官发财来的,也不想得到什么考核和政绩。做这件善工,目的也是为了达到心理的满足,这种成就感,是不做好事的人所体会不到的。
当施惠给他人的时候,心里的感觉非常好,几乎忘掉了自己,忽略了自己存在,看到别人高兴的样子,自己也受到了感染,这种心里的甜蜜在外人看来是无法明白,不能理解的。
当然,是独立机构,在资金方面就有独立支配的权力,这个资金直接到户,不存在到九//记为什么还乐此不疲,善待德志和尹懋呢?德志还在观察,是否是为了让村民来感谢他,记住他的名,将来在换届选举的时候还选他当村长。对于党员干部来说,还选他当村支书?
九书记心里很清楚,即便在经济上得不到好处,但是在其他方面可以得到弥补。比方说,赢得了名声,可以作为自己的政绩,向上面邀功求赏,政府可以予以嘉奖。再比如,借着这个项目,可以吸引更多的项目进村。名声出去,投资进来,早晚还会发达的。
德志心里这么想着,楼下的老张喊道:“九书记,吃饭了!”
“好的。马上来!”九书记答应道。
德志已经准备好,他们一起下了楼,到了老张家里,也就是工作队的食堂。看样子老张一早晨就挑了两挑水,他是个闲不住的人,看来有很多话要说,只是在九书记的面前,不好意思说。
工作队的队长不在,其他三个队员在,看起来都愁眉不展的,好像烟叶任务今年无法按时完成了。或者有其他压力。德志心想,其实他们可以在居庄中的地方设立小乡,别都集中在晓关上班,下乡不容易,派工作队下来,个个都有情绪。
这个安排有问题,问题出在在撤小乡,并入大乡后,表面上看缩减了机构,实际上人员还增加了,交通费增加了,财政负担重了,不是表面看的那样。
可惜德志不是政府官员,没有权力发言,只能暂时适应这个了。不适应也不行,早晚要和他们打交道,迟早在眼前转。
德志不在政府机构上班,可是做的事跟政府做的一样,甚至做的更多、更辛苦。但是,没有名分,没有升级,没有退休保证。什么都没有,只是在混时间。等到青春过完,也就没啥事了。
早饭从上午十点开始,午饭在下午四五点,晚饭省了,睡得早。山里一进入冬天,大抵就是这样。吃了饭,德志、尹懋跟着九书记朝六组方向而去。
天阴沉沉的,看来雪后,太阳只露了一下脸,马上就躲进云层里。山区的气候真难以捉摸。正如人的心难以预测一般。人心难测,是因人心不足,自私作怪。这里的事情,是人都明白。自私,**,让人找不到自己,在罪的泥潭里挣扎,最后,得救的不多,进入永死的人却多。
许多人在沉睡,没有警醒,觉得过一天算一天,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忧。快乐一天是一天,哪管明天是与非。
九书记让德志、尹懋走在前面,他在后面跟着,这样做表示尊重他俩。德志很感激,但是,尹懋却不这样,他觉得他们到了村里,得到这些就是应该的,因机构出了钱,无偿援助,不图回报,但起码的尊重还是要的。犯不着有钱没处用,非得要用在这穷乡僻壤不可。
九书记指了指前面一道弯里的人家,说:“这里住着的是我老丈人。”
德志问:“那里的路修得不错。看来那里的人比较团结。要不然,修不好那么好的路。”
“对了,姚先生说的对。我的丈人人缘关系比较好。善于培养人才。他的三个孩子都是公务员。”九书记说。
“那么说,你的爱人也是公务员了。”尹懋说。
尹懋讲话有点意思,他净捡稠的捞,这话是戳痛九书记的,很明显,村里的妇女主任不算公务员,就连村支书都不是公务员。村支书了不起只是民间组织的一员,在村里的党员中间是领头人,是负责的,但作为这个组织的人,必没有法律规定,谁能当村支书,只有纪律。纪律和法律还是有很大差别的。
九书记的老婆不是公务员,但他的舅官们在省里工作,有的在省民委,有的在公安局,这样看来,有本事的都在省城,没本事的在县城。
但好歹都是公务员,这个如今炙手可热的职位,是许多大学生梦寐以求的金饭碗,一旦考全务员,等于进入保险箱,不用再操心将来的吃饭穿衣问题,反而会平步青云,扶摇直上,一定是大有前途,不可估量。
至于公务员是否是人们的公仆,是另外的问题,只要能保证家人幸福,自己宁可去死。许多裸官,将孩子妻子送出国,定居在米国,然后在内地里当官,包养许多情人,生养许多孩子,用的是纳税人的钱。赘十套房子,每一个情人就有一套房子。平民百姓的房子,需要付出几代人的努力,耗尽资财,就是为了那一套房,且房子的使用期限是七十年。
在这样的情势下,公务员基本是公认的好单位好机构,在内地大陆,没有谁比公务员这个职位高的。
因为在内地当公务员,等于当了历朝历代的官,是吃官饭的,是公人,没有谁敢得罪的,是非常好的。从古都认为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地瓜。但是,没有谁真心为百姓着想的,总有着比百姓优越的东西在,故,当官是父母教给孩子要追求的东西。要当,就当贪官,这样日子才能过好。钱是为当官服务的,当官靠买,买了官可以利用手中的权力来搜刮民脂民膏。使权变成钱,钱多了,再向上级行贿,再换更大的官。
只要舍得投钱,就会有回报。出了事,只要把钱送到,就会确保无虞。跟没事人一样。就如薛蟠,强娶了英莲,打死了人,花几个臭钱,事情还不能摆平,遇到熟知护官符的贾雨村,判了个糊涂案,将薛蟠保了下来。四大家族的力量可见一斑。
假如薛蟠没有四大家族撑腰,估计会被贾雨村判死刑,家财没收入官,至于那些钱是否真的进入国库,就不得而知了。
终于到了六组,组长站在院坝里,看见九书记老远就开始笑了,九书记不苟言笑,没有理会。他只是略略点点头,算是打了招呼。房子的雪已经覆盖住了青瓦,院坝里的雪却消失不见,将水泥地面弄得像面镜子了,组长穿着水鞋,踩着水过来,让九书记他们走好路。进了屋子,德志的眼睛片立马被水汽弄的朦胧一片,看不清东西,尹懋坐下,德志也坐下,赶紧拿了眼镜布开始擦拭镜片,重新戴上。
这才看清屋里的情况。原来是一幢木屋,墙上挂着影星、歌星的年画,还有一些买化肥、种子赠送的年历表。那些年历表上画着的包谷、棉花丰收的场面,借此来引诱广大农民朋友购买他们厂的产品,有了他们的产品,也像画上画的那样可以得到大丰收。其实,这是厂家不要脸,向农民朋友忽悠的情况。
第153章 一根油条()
有时候尹懋讲大道理讲得很好,实际落实的时候就打折扣,这是许多人的通病网游之末世王者。【///
杨组长笑眯眯地说:“这位先生讲得很好刁蛮王妃邪魅王。很像个国家干部。欢迎下来指导我们的工作。我只是一个普通社员,没有文化,多多包涵。”
“哪里,哪里,我和你们一样,都是普通社员。”尹懋说。
德志听了,觉得好笑。真有意思,都啥年代了,还是自称是社员。 看来那是一个具有传统思想的人,或者被政治年代熏陶过的人,都有着高度的政治思想和觉悟,不知道今后会怎么样,
组长笑眯眯的,德志一看便知道他是老油条了。组长在他女人面前装作很有派头,在他女人背后,他却胆小如鼠,竟然连请吃饭的勇气都没有。正在此时,他怯生生地说:“中午在我家吃饭吧。”
九书记深知他的虚伪,赶紧说:“不了,我们还想去七组看看。那里的群众代表会马上要开,你们怎么样,能通知他们来吧。”
“能,能,我这就打电话。”杨组长说着,从墙上取下来那电话,戴上老花镜,找出墙上的泛黄的挂历上记着的电话号码。
看着电话本,远远地看,身子往后退,退,几乎要倒下去,和水泥地板成了一个几乎三十度的角。
电话通了,杨组长说:“老杨啊,有好事啊,快来吧。”
他一开始就这样说,德志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九书记笑嘻嘻地,似乎已经懂得了他工作的方式,他说:“基层都是这样,不知道你们习惯不习惯?”
德志正在看窗外的风景,没有防备九//记说:“姚先生。”
德志听了,赶紧说:“哦,是啊,我们已经习惯了。”
杨组长的妻子将电视机打开,说:“现在也闷得慌,不如看看电视吧。”
九书记点点头,杨组长的老婆打开电视机,节目正在播放湖南卫视的电视连续剧,非常老的片子了,但是,收视率还是挺高的,村民喜欢看,孩子也喜欢看,尹懋也喜欢看。
他喜欢看战争题材的,特别是抗日方面,更是热衷,只是现在在人家的家里,没有自由来选择,只好作罢。要是遥控器在他手里,他会这样做的,现在抗日题材的电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