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残唐仙侠-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讨王之战乏善可陈,首先是朝廷用人不当,用了一名太监都督各路军马,当时的白居易就上书朝廷,认为让刑余之人统帅大军,那些赳赳武夫们肯定感觉很没面子。
宪宗皇帝乾纲独断。却载了一个跟头。
战争打了大半年毫无进展,二十万大军,一天光粮草都要消耗多少,最后连朝廷都感到有些吃力。
事情的结果就是,通过一些纵横家的斡旋,王承宗写了一份检讨,朝廷正式任命王承宗为成德节度使,双方都给对方找了个台阶。
虽然这场战争不具有观赏性,但这期间的木刀沟战役却是一个亮点。
木刀沟是一条河,这条河正是成德军镇的界河。
木刀沟是条季节性河流,也就是夏季,秋季有水,其余季节没水。
公元810年四月,河东节度使范希朝和义武节度使张茂昭联军向成德进发,行至木刀沟时,河堤后突然迸出王承宗的两万铁骑。
唐军有点措手不及,因为队伍正在行进之中,还没有摆好战斗序列。
对付骑兵,步兵如果不结成战阵,一旦被骑兵冲进来,转眼间就是溃败,溃败后就是屠杀。
就在此时,朱耶执宜率领七百沙陀兵,从侧翼撞入敌群,反复冲杀。
当时飞矢如雨,每个沙陀兵都被射得跟刺猬似的,但是沙陀人抵死不退。
唐军趁此机会站稳脚跟,组织反攻,结果王承宗大败,被斩首一万多。
这一仗本来就是中了埋伏,之所以反败为胜,多亏了沙陀骑兵。
此战之后,朱耶执宜就被封为蔚州刺史,正四品。成了唐王朝正儿八经的公务员了。
估计各位看到这里会有些疑问,朱耶执宜的金吾卫将军本来是从三品,立功受赏之后怎么成正四品了。
情况是这样的,唐朝的官职的品级共有九品,每品都有正从,从上到下依次是:正一品,从一品,正二品,从二品,正三品,从三品一直到从九品。
当时唐朝政府官员的定额,有一万八千八百零五个职位,而从一品到九品的人数有十二万之多,大概比例就是八、九个人争一个职位。
朱耶执宜的金吾卫将军,仅代表他的勋位是从三品。但没有任职的从三品也多了去了。
蔚州刺史虽然是正四品,却是一个实职。有了实职之后,朱耶执宜的俸禄就能落实了。
唐朝的三品官俸禄每年有三百石粮食,大概也就是三万多斤,也不多,但是有十顷地。
这土地只有任职之后,在辖区内划拨。可见实职很重要。
朱耶执宜的沙陀兵马使其实也就是个虚衔,当了蔚州刺史之后,朱耶执宜算是食禄王家了。
蔚州刺史虽然官不大,但朱耶执宜年龄也不大,机会还有的是。
公元814年,宪宗皇帝吸取教训,不再“柿子捡软的捏”,而是枪打出头鸟。大举讨伐淮西的吴元济。
这场战争旷日持久,最后以李愬雪夜入蔡州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割据淮西六十多年的雄藩,终于被扫平了。
这场战争在唐史上非常重要,淮西平后,天下藩镇莫不震惊。没过多久,朝廷又挟战胜余威,讨平了淄青节度使李师道。
这两场战争的胜利,一度改变了藩镇割据的局面,没人敢不奉王命了。这一段史上称为“元和中兴”。“元和”是宪宗皇帝的年号。
朱耶执宜参与讨平吴元济淮西之役,因功受赏为检校刑部尚书。
刑部尚书在唐朝属于正三品,但前面加了检校两个字,就是虚衔了。
也就是说,朱耶执宜的勋位升了一级,从三品到正三品,实际官职还是没有变化。
淮西之役朱耶执宜收获不大,只怪当时名将太多,李愬,李佑,李忠义,李进诚,李光颜等等,在这些名将堆里,朱耶执宜并不起眼。
关注官方qq公众号“ (id:love),抢鲜阅读,最新资讯随时掌握
第四十九章 李克用的由来()
朱耶执宜的最后一次升级是在公元821年,朱耶执宜随李光颜讨伐王庭凑。
出事的地点还是成德军镇。成德节度使王承宗死后,朝廷任命田弘正为成德节度使。当时宪宗皇帝刚刚龙驭上宾,余威尚在,众藩镇还不敢发难。所以交接还算?利。
田弘正就带了两千护卫兵赴镇,但是这两千兵的给养谁来出?朝廷不愿意买单,田弘正又养不起,只好将这两千护卫遣散。这一招无异于自废武功。
刚好有个都知兵马使叫王庭凑,回鹘人,很有机谋。见田弘正自剪爪牙,机不可失。便煽动成德军镇的牙兵们攻杀田弘正,自称留后。
王庭凑又找了一帮枪手写了份奏章,上奏朝廷,请授成德节度使。
刚登大宝的穆宗皇帝跟乃父相差太远,估计也没怎么布局,便发诸道兵讨伐王庭凑。讨平淮西的名将李愬已死,但还有一帮小名将,比如裴度,李光颜等。大军也有十五万。谁知打了半年。又打成了持久战。
国家连年用兵,本来就有点空虚,这下粮草更是艰难,每天能领到的军粮只有一勺米,并且还是陈的。这点粮食吃下去,估计刚够喘气的,更别说去杀人了。
但是王庭凑尚有余勇,反守为攻。
再打下去,朝廷就没法收场了,不得已任命王庭凑为成德节度使,这次王庭凑连检讨书都不用写。
这场战争的失败,给唐朝带来了一连串的灾难,藩镇们又开始蠢蠢欲动。
这场战争朝廷虽然没打赢,但这种情况下更要赏。所谓板荡识忠臣。朱耶执宜可能表现的比较忠心,被朝廷封为金吾卫将军,宿卫皇室,这次从三品算是坐实了。
朱耶执宜在朝廷混了大概有五、六年,就告老还乡了。终其一生朱耶执宜的级别升到:勋位,检校刑部尚书,正三品;官职,金吾卫将军,从三品。
荫袭朱耶执宜爵位的是他的儿子朱耶赤心,也就是后来的李国昌。
朱耶赤心在史册上的第一次出场并不是给唐王朝当差,而是干私活。
公元839年,回鹘内乱,回鹘可汗削平内乱后,穷搜叛党,诛连众多。
回鹘有个宰相叫掘罗勿,在外面带兵,幸免于难。但他恐怕扯得久了,扯到自己头上,干脆起兵造反。
造反这种事跟两国交兵不太一样,很难分得清敌我关系。
因为造反的一般是少数人,其余都是打酱油的,但为形势所逼,不得已跟着起哄。
这种情况下必?要借重外部力量,用来裹挟大众。
当时沙陀族风头正劲,士马精妍。自然就成了掘罗勿拉拢的对象。
掘罗勿以良马三百匹的代价换得了沙陀人的加盟,此时的沙陀经过三十年的休养生息,已经不是当年款塞时的衰样了。
对于追求战力的沙陀族来说,良马自然是梦寐以求的事,所以朱耶赤心就毫不犹豫的答应了。
回鹘可汗很不幸成了沙陀人的对手,只落得个兵败自刎。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朱耶赤心不能用汉人的道德观来衡量,说的不好听,就是唯利是图。
汉人常说: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怎么能帮别人谋逆呢?
唯一的借口就是,当时的朱耶赤心还没有正式工作,朱耶赤心虽然世袭了他父亲朱耶执宜的勋位,但他并不是朝廷命官。
掘罗勿攻杀回鹘可汗不久,可汗的旧部又借兵黠戛斯人攻杀了掘罗勿。回鹘由此分崩离析:一支投靠了葛逻禄,一支去了安西,一支投奔吐蕃。还有一支来投大唐。呆在原地没走的尚有十三部,共同拥立了乌介可汗。
乌介可汗也是穷极无聊,率领十三部落渡过沙漠,屯扎在天德军和振武军的北境,表面上是来求册封,实际上是来揾食。
乌介可汗请求唐朝借振武一城居住,这种事就好比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朝廷当然不能答应。
乌介可汗又请求唐朝赐予粮食,牛羊。当时的回鹘人尚有十万多人,白给粮食是不可能的,就同意他们可以用马换粮。
以马换粮不过一时救急之计,回鹘人能有多少马啊,马换完了,粮食也吃完了,回鹘人只好抢掠了。人走投无路时都这样。
公元843年,朝廷开始讨伐回鹘,朱耶赤心终于开始为朝廷办事了。
这场战争也没什么悬念。乌介可汗领数百人败走大漠。朱耶赤心因功被封为朔州刺史。
既然成了朝廷命官,世袭的勋位才有了意义,朱耶赤心此时的勋位应该是正三品(检校刑部尚书),职位应该是正四品。
朱耶赤心在刺史的位置上呆了二十多年,终于又等来了一次机会,这个机会就是庞勋之乱。
庞勋是徐州人,出身行武,咸通年间,奉命戍守桂州。唐朝的兵制有规定,戍边的镇兵三年一换班,但必?由本军镇派兵接防。
徐州的军事长官是个败类,贪污**,把军饷挥霍空了,要派兵去接防,却拿不出路费。
徐州人本以强悍闻名天下,一连戍守桂州六年,怨心可知,到了第七个年头,徐州军镇仍然不发兵,戍卒们就造反了。
八百戍卒推庞勋为领袖,杀透湖南,浮江而下,经运河,直捣徐州。城内子弟里应外合,徐州城一鼓而下。
朝廷起三路大军讨伐,一仗下来,丢盔弃甲,连禁军的统帅都阵亡了。
朝廷只好第二次布局,以康承训为统帅,康承训比较老到,奏请十几万大军,并征调三千沙陀兵为前锋,这才灭了庞勋。
王师不轻出,出则必胜。唐王朝两次用兵,才灭掉庞勋,已经为天下所轻了。不久就有了黄巢起义。
讨平庞勋之后,沙陀兵厥功至伟,统帅朱耶赤心的勋位升了一级,也就是从二品,职位连升三级,从正四品的蔚州刺史到从二品的左金吾上将军。
能做到二品官,才算是大富大贵,沙陀人算是跻身国家的领导阶层了。
为了笼络英雄,朝廷赐朱耶赤心姓“李”。从此朱耶赤心不叫“朱耶赤心”了,改名为李国昌。
征讨庞勋时,朱耶克用年方十五岁,陷阵如飞,勇冠三军,军中号称“飞虎子”。从此也改名为李克用。
说起来,李克用一家应该感谢庞勋,元?巨寇,正是英雄晋身之阶。
做官当做执金吾,娶妻当娶阴丽华。连汉光武都这么说,可见金吾卫将军那是相当拉风。李克用也在长安风光了一阵子。斗鸡走狗,打球玩儿票。
然而好景不长,两年后,李国昌被任命为云州节度使。窝儿还没暖热,旋即又去了振武。
关注官方qq公众号“ (id:love),抢鲜阅读,最新资讯随时掌握
第五十章 受降城()
振武军的治所在东受降城,受降城的名字起源于汉朝。
秦筑长城,就是为了抵御北方的游牧民族。以扫平六国的虎狼之师,对于马背上的民族也只能藩篱自守,可见对手的强悍。
汉高祖刘邦初定天下,匈奴人就不断侵入内地。高祖问计群臣,大伙儿刚灭了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个个牛逼的不得了。樊哙就来了一句:“愿得十万众,纵横匈奴中。”
听到大伙儿这么自信,高祖也认为:撮尔小邦,易与耳,出风头还轮不到你们。遂帅三十二万大军亲征匈奴。
没想到这些一个字儿都不会写的生番竟然会用诱兵之计,高祖被困在白登山七天七夜,要不是陈平玩阴的。这下估计要山岭崩了。
此后汉朝还是沿袭秦朝的遗策:藩篱自守。并且还自创一招:和亲。说白了就是牺牲子女玉帛。古人有诗曰:安边至用和亲计,驾驭英雄自不同。褒贬自明。
接下来的文帝,景帝是有名的贤君,汉朝臻于盛世。国库里的钱太多,穿钱的绳子都沤烂了。
鉴于这种情况,一个会花钱的主儿应运而生,此人就是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刘彻。
汉武帝对匈奴也不敢轻举妄动,开始也想玩阴的,搞了个“马邑之谋”,想把匈奴人骗进圈儿来灭口。谁知被匈奴人识破,真是丢人打家伙。
汉武帝这才意识到,玩阴的不一定好使,关键时还得靠肌肉说话,不得不苦练基本功。
经过数年的筹划准备,公元前127年,汉武帝派卫青收复河套地区,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此时距离“白登之围”已经七十三年。
汉匈之战断断续续打了一个多世纪,最后以匈奴迁出亚洲为收场。
在汉匈之战中,有一年,匈奴的左大都尉要反水,便请求汉朝廷派兵接应。汉武帝就派大将公孙敖在河套地区的黄河北案构筑城池。这个城就叫做“受降城”。后来因左大都尉谋事不密,被单于发觉,左大都尉被杀。所以受降称白造了。
到了唐朝,为了防止北方的突厥人南下,便在河套地区的黄河北岸,筑了三座城池,并沿袭了汉朝的名字,分别叫做:东受降城,中受降城,西受降城。这三座城池其实是唐朝的防御体系,并非为受降而用。
东、中、西三座受降城在黄河的“几”字形上方一字排开,每两座城池之间,相距约四百里左右,其中振武军的治所在东受降城。西受降城为天德军节度的治所。中受降城隶属于天德军。
振武军节度使李国昌已经有五十多岁,红脸膛,身材十分伟岸。年轻时也曾勇冠三军,有个外号叫“赤火将军”。
李国昌有四个儿子:老大李克恭,为金吾卫,留在长安,宿卫宫廷,其实说白了,也是朝廷对沙陀族不放心,扣押的人质。老二李克俭,早夭。
老三就是李克用,也被朝廷封了云中牙将,但是因为年龄小,没有到任。
老四李克宁。年龄才十来岁,跟随家眷住在新城,新城在雁门北一百多里处,是沙陀人迁徙到定襄后,修筑的城池。
李国昌见李克用和盖寓两人两骑回来,不禁有些纳闷,就问李克用道:
“老三,你们到中原地区去物色健儿,去了这么久,难道一个合适的都没有?”李国昌称呼李克用为“老三”,是家人的称呼。
“倒是有一个,过几天就到。”
“中原之大,人才多有,也就是你李老三眼高于顶,目中无人罢了。”李国昌也深知李克用的毛病。
“倒也看上了几个,不过人家都不愿意到这么偏远的地方来。”李克用为自己辩解。
“那也不应该只有一个!”李国昌不禁呵斥了一声,转念想到李克用出去了这么久,一见面就训斥,也未免太不近人情,便说道:“既然是你看上的人,这个人应该不错,叫什么名字,有什么本事?”
“他叫萧玄衣。”盖寓接话道,便将萧玄衣的情况简单说了一下。说到萧玄衣跑死李克用的乌骓马时开始添油加醋。
“竟然将踏雪乌骓累死了?”李国昌听到这里也吃了一惊。
“是啊。”李克用闷着嗓子应了一声。
“能比马跑得快的人,少之又少,能跑死踏雪乌骓的,普天下也没有几个。”李国昌毕竟见多识广。
“这是不是跟他天赋有关?”李克用问。
“人有乌获、孟贲,兽有逸群者。萧玄衣肯定是天赋异禀。”
人和人相处的时候,反而容易忽视对方的长处,到了旁人的眼里,就成了传说,天下同此一理。
“他怎么没跟你们来?”李国昌又问道。
盖寓又将萧玄衣遇到鲁奇、莫聪两人的事情说了一遍。李国昌听罢说道:“我们沙陀人,缺的就是工匠,这两人来了也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