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九一之小作家-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三人说说笑笑走出门口,谢小钦八卦杜老师在4班又骂哭了谁,林峋喜欢谈论数学题,然后看到谢小钦老乡早就等在台阶下不耐烦了。
第9章 一中落后的领域()
中午骄阳炙人,热浪滚滚,四人走“桃李苑”右边的芙蓉树林荫道,绕过天桥,直接走西坡弯道,朝山顶的宿舍走去,取饭盒去食堂吃饭。
这时,校广播在放冬季到台北来看雨的歌曲:“冬季到台北来看雨,别在异乡哭泣”
杨子建很奇怪道:“为什么我们学校老播放孟庭苇的歌曲?”
谢小钦怪道:“你不知道吗,校广播站的播音员是我们班的欧阳茜,她非常喜欢孟庭苇,我几次要求她播放小虎队,她说就行行行,转头就给我忘了。”
欧阳茜是2班四大班花之一,娇小可爱,说话如银铃悦耳,平常活泼得像主持儿童电视节目的某姐姐,哪知道居然喜欢这种忧伤的歌曲,人不可貌相啊!
林峋道:“广播站是要写信点歌的,小钦,你要听小虎队,应该把信投到信箱里。”
陈皎驹立即道:“小钦,我帮你一起投信,看看欧阳茜还敢不敢装傻。”
谢小钦毫不在意道:“无所谓啦,其实我喜欢戴耳机听,那天刚好碰到她,才那么说一下。呵呵,我倒是听说她追求高二5班的何冬震,也就是我们这届学生会的主席。”
哇,这可是不得了的八卦啊,几个人立即展开闲扯。
走了百多米的上坡路,杨子建小腿打颤,满身是汗,喘着粗气抱怨道:“我靠,每次爬坡回宿舍,都要消耗大量的卡路因,这可真是要命啊!”
林峋爽利地笑道:“你身体也太弱了点吧,最好平时多锻炼一下。我409宿舍所有舍友,每天都要早起晨跑,这几百米长的坡道算什么。”
杨子建想了想,前世自己就体弱多病,到猝死时都处于亚健康状态,现在好不容易重生了,是不是改变一下生活方式?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啊!但想到这些人每天坚持五点起床,晨跑半个小时,不禁头皮发麻,犹豫了一下,苦笑道:“这个,让我再考虑一下,下个星期吧,对,我下个星期晨跑,不,下个月再做决定。”这是拖延癌的典型想法。
把问题留给下一代让时间去解决,这是我国的光荣传统,不是吗?
他们几个听了,都呵呵笑了起来,知道杨子建根本没决心晨跑。
谢小钦家境好,一向养尊处优,身体有些发福,也不喜欢晨跑,但他另有自己的体育爱好,因此问道:“子建,你喜欢什么体育运动。”
杨子建眼睛一亮,大声道:“我喜欢打乒乓球,对了,我记得你有有错的双面胶乒乓球拍,有空我们去打几下。哈哈,我可是打遍南塘镇无敌手的金牌选手。”他忍不住吹牛起来,在南塘初中,他的水平确实算得上一流。
谢小钦奇怪地问道:“咦,你怎么知道我有球拍?那球拍是我舅舅送的,我一直放在箱子里,到现在都没取出来过。”
杨子建当然知道,他咧嘴笑了笑,含糊道:“我曾听你说过,不过好像是梦话。”
谢小钦倒是相信了,他确实常说梦话,他为有兴趣相同的朋友而高兴,激动地建议道:“那下午自习课后就去打球吧!”
杨子建有些技痒,差一点就答应了,但想到了自己的投稿挣钱大计,摇头叹道:“明天下午吧,我今天真的没空。”
谢小钦对打球也不是太热衷,无所谓点头同意了。
“你今天没空?”林峋好奇地问道,“我看你好几节课都在写作文,这是为什么,难道真的要像鲁迅先生一样,投稿挣稿费?”
谢小钦的小老乡听了,马上嘲讽打击道:“我的天啊,杨子建,你作文很好吗?我在一班怎么没听林老师说过?中学生的作文,自己投稿的话,怎么可能在报刊发表?除非语文老师推荐给报社,而且也很难发表。我们南剑一中升学率虽然不错,但作文却是弱项,比三中差了一大截。三中有一个叫马秋远的高二生最有名,在国家级的校园文学少年文艺、中学生天地、少年报发表了好多篇记叙文、,他一个人就把我们一中压得死死的。三中办的文学校刊在全市十多所中学中最有名气,马秋远是副总编,我们一中还有很多人去投稿呢”
在国内,中学生从来就不被当作成年人,几乎没有自主权,想自由投稿给中学生报刊杂志除,除非老师写推荐信或简评,否则很难在学生版面发表,对于这点杨子建是认同的。
一中的优秀作文弱于三中,杨子建也同样认可。
前世高中三年,林老师负责的文科班作文,被林老师推荐了几十篇,结果只有一篇议论文在省级的学生周报发表,理科班的作文就更不用说了,全军覆灭。
究其原因,在于一中语文老师太优秀了,对作文指导一板一眼,字句段落修辞要求严格,有如写八股文,少了灵气和创新。相反,三中升学压力不高,语文老师比较随便,自由放纵,结果反而冒出一批写作小天才出来。但是,一到考试,一中作文的平均分数,又远远高过三中。
杨子建很意外,谢小钦的小老乡倒是对本市的校园文学情况这么门清,因此不禁问道:“你知道的不少嘛。对了,你叫什么名字?”
小老乡立即黑着脸别过头。
谢小钦捂嘴闷笑了一会儿,代他回答道:“陈皎驹,他叫陈皎驹,我的发他妈妈是小学语文老师,从小喜欢看书,作文也写得不错。”
杨子建沉吟道:“皎皎白驹,在彼空谷,生刍一束,其人如玉。这是诗经小雅的句子,你母亲取了一个好名字,看来她对你期望很高。”
陈皎驹奇异地看了杨子建一眼,很意外他对诗经这么了解,得意地哼了一声,大步走向前去,说话间,他们已经到了各自的宿舍。
杨子建和谢小钦先后走进405号。
谢小钦拿着饭盒和菜盆在旁边解释道:“小驹是单亲家庭,从小被人欺负,性子有些古怪,说话有些刻薄,你别在意啊。”
杨子建哪会在意这种事,当即无所谓地笑道:“没事。”
第10章 图书馆()
吃完午饭,杨子建没有午睡,又在加紧写作,疾笔如飞,文思泉涌,落笔成章,越写越顺,到了下午第一节课前,又写了一组散文诗放学风景线,一篇思乡的抒情文南墉古巷,和一篇生活小品恐怖的吉他,总共三千多字,准备分别投给青年报、电视报和晚报。
放学风景线是一组怀念南剑一中校园生活的散文诗。
写南剑一中的目的,是投学校老师所好,为已正名。诗中并没有赞美学校的教学环境、教学成绩如何出色,而是把南剑一中的生活和校园景点风光,融入学生的矛盾复杂的情感之中,赋予它更深的人文思考。
散文诗介于诗与散文之间,很考验技巧,这组散文诗文字上有些辞藻堆砌,但主旨明确,感情真挚,文字优美。他花了一些时间,把过于深厚的感情、复杂的句子和生僻的辞语进行了删改,但内容没变,通过优美的句子,把校园风光美好的一面展现出来,还能表达现代高中生那对待学习那复杂难明的情绪。
是的,高中生,真的喜欢呆在牢笼里学习吗?他们不向往自由吗?为了高考,他们要把三年的青春倒进磨盘里,磨啊磨,磨成机械的冲锋和麻木的呐喊。
南塘古巷写的是家乡古镇的巷弄,高高长草的马头墙,幽深的巷道,威严的门楼,屋檐垂着雨滴,青石和鹅卵石地面,幽深的古井,显得非常优美诗意。但实际上杨子建一点都不喜欢,因为巷子里卫生太差,水沟经常堵塞,一进去就闻到一股可怕的恶臭。
恐怖的吉他是真人真实,写的是邻居有个青年为了泡妞,成天自学吉他,弹得难听,干扰了大家的生活,结果闹出一大串笑话,七百多字,内容文字朴实简洁。
下午第一节课是微机课,也就是电脑课。九一年的电脑是非常悲催的,学校用的还是八十年代的产品,十几台苹果电脑像黑白电视,一体机,4内存。在整洁安静的电脑室内,老师只教如何输入编码,输出一个简单的图片,连五笔都不教。
杨子建当然不会浪费时间,在老师前面露下脸后,就偷偷从后门溜出微机室,从五楼跑到一楼,进图书馆,找个没人的角落继续写作。
这次准备投稿闽省日报,因此写了一篇两千字的散文虎川观日出。
杨子建喜欢模仿成功者,散文风格多变,青年时模仿贾平凹和沈从文,因此文字清鲜、质朴、真挚,中年文而优则仕,在市文联工作,以文为生,就少了文学那份纯粹的热爱和追求,写了大量应景文章,用华丽辞藻来灌水,这篇虎川观日出原本灌了五千字,但胜在立意隽永,有许多优美富有创意的句子,大刀阔斧砍了三千字后,反而有种经典的味道出来,好像从原石中开采出美玉一般,令自己眼前一亮。
他发现,二次创作,有助于提升自己的笔力和境界,渐渐的有种返朴归真的感觉。
他又发现,光凭记忆,许多文史资料会有出入,比如虎川风景区那座“虎川书院”,始建年代在宋朝,但具体年代就忘了,而且大儒朱熹、杨时等人都曾经在这里讲过学,为书院题过词,但那些古文的题词和楹联他也全模糊了。
于是,他试着在图书馆的书架上寻遍古代府志书籍。
图书馆可以外借的书,九成都是老书,很大一部还是校友捐赠和市图书馆淘汰的,五花八门,如同一个旧书店,什么书都有,除了一些教科书,还有琼瑶、金庸的港台通俗,五六十年代出版的民国文学书籍,如郭沫若、徐志摩、艾青、鲁迅等等,当然,最多的是六七十年代的革命书籍。
就在这堆旧书中,杨子建奇迹般地找到了破旧的顺治版南剑府志,另外,他在一个角落里还找到一本南塘镇志,镇志还是十六开的铅印本,八十年代由镇文化站编印,这可是难得的史料,他曾经靠研究这本南塘镇志的历史风物,写出几十编的家乡文化散文,后来被礼聘为南塘古镇的儒家旅游开发顾问。
这两本书就市文化馆送的。
杨子建如获至宝,小心翼翼地捧着这两本破书,在管理员老师那里办了借书手续,这借书证早在开学没几天就已经办好了。
值班的管理员老师心里有些怪异,毕竟来借书的,要么借武侠言情为了消遣,要么借诗歌散文为了兴趣,很少有人对本地历史这么着迷。
她还特意看了一下学生名字:杨子建。嗯,记住了。
下课铃声响了,杨子建伸了下懒腰,离开图书馆回教室。
第二节是英语课,英语老师羊君是海龟一枚,在美国留学,一口地道的美国腔,外貌有些黑有点胖,圆圆滚滚还戴着茶色眼镜,看起来像只可爱的熊猫,他为人风趣幽默,教学认真一丝不苟,对待学生不问贵贱一律平等,他的课有时从头到尾都用英语讲授,但学生偏偏能听懂他说什么。
杨子建对羊老师打心眼里尊敬,快步走进教室,还有几分钟上课,认真摆好课本笔记,挺腰笔直,正经得像听市长讲话,让林逸不禁多看了他几眼。
此时羊老师已经到了,他站在教学楼前的一颗李树下,避着阳光,与三名女生用英语互动聊天,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
铃声响起,羊老师进来上课。
本来还以为这节课会非常有意义,因为杨子建提前做了预习,但一节课讲下来,平平淡淡的,羊老师如常讲课,诙谐幽默的语言给同学们带来了阵阵笑声。羊老师提问从不要求学生举手,而是随心所欲地直接点名,不会回答也没关系,上课像是与朋友交流。
杨子建难得想发挥表现一下,结果老师根本没理他,偶尔扫几他几眼就跳过去了,让他有点失望。
第三节是自习课,不用说了,杨子建继续写作。
第11章 投稿,成名启航()
最后一节班会课,班长王禹表情严肃,比班主任还要一本正经地主持班会。
其实主要都是王班长大人在讲话,讲述明天教师节庆贺送花献礼的事宜,以及学生的仪表、态度什么的。
这和杨子建无关,反正早在上周五的时候,班干部们就已经完成了集资工作,至于初中和小学老师的名信片,他也在上周寄过去了,因此,仍然埋头写作。
汪滟站在讲台边左侧,与副班长并排站在一起,她目光不善地看着杨子建,觉得这个不停写“作文”的杨子建真的无可救药了,把兴趣放在了第一位,简直本末倒置,高中生的目标是高考上大学。她打算班会课后给他做做思想工作,如果做不通,就请班主任出面警告!
她很明白,语文老师要她组织文学社目的,是通过兴趣交流,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而不是让学生误入歧途。真的冒出一个学生诗人来又如何,如果学习一塌糊涂,那反而不是学校希望看到的。
班会课一下课,谢小钦听得“面如土色”,急忙拉着杨子建回宿舍冲澡,这时宿舍区人比较少,水槽前可以占个好位子这一举动,倒让杨子建逃过了“思想工作”的劫难。
然后除了吃晚饭外,杨子建就一直不停地埋头撰写稿件,全神贯注,直到晚上七点半,总计写出了一万两千字,比计划多出了两千字,但手腕酸麻刺痛,指节卷曲僵硬,抬起手肘时会不停地颤抖,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得了帕金森综合症。
晚自习的值班老师是教物理的姜老师,他戴着老花眼镜在看书,笑咪咪地旁若无人。
虽然晚自习的值班老师对学生可管可不管,但是由姜老师值班,真是太好了。
杨子建身形一弯,从教室前门窜了出去,然后大步流星来到食堂右边的小卖铺,买了十几个信封和邮票,邮票二角一枚,信封五分一个,总共花了三块多大洋,现在他口袋里只剩十六块六毛五分了。
写信封的工作,打算到图书馆里偷偷地完成。今天他在班上的表现够怪异的了,已经让许多同学注意好奇,他不想继续被关注。
图书馆人不多,他找了一个无人的角落坐下。
文学成名之路,挣钱谋生大业,终于要启航了,他心情激动,感慨万千。
将信封摊放在桌上,拿着钢笔,将报社和收信人工工整整地写在上面,日报、晚报、电视报、青年报还好点,名气大不用写地址,只要单位写好就行,但侨报、建材报等行业报,则要写清地址。
图书馆报纸齐全,侨报、行业报的地址可以在报纸的边角找到。
一封,两封、五封、十封,杨子建很快写好十一封投稿单位和编辑。
当他要装稿纸时,突然一个激灵,全身冷汗直冒,口舌发干,仿佛从九月的金秋进入十二月的寒冬,又好像从澳大利亚的沙漠坠入南极洲的冰川,几乎冷冰窒息
他居然犯了一个致命错误,把自己的年级和班级也写了上去。
所有非学生类报刊,几乎都不采用学生的自由来稿,特别是中学生的来稿,那简直就是浪费时间,因为中学生属于未成年人,没有自主能力,没有社会信用,万一他抄袭造成影响,编辑与老师都要承担责任。杨子建当南剑文学月刊编辑时,就被总编提点过:学生作品,除非有老师或熟悉作家推荐,否则一律不予采用。
差一点功亏一篑,今天万字的写作差一点白干了!
咬咬�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