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九一之小作家-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朝走廊左边远望,才能看到数公里外城市的一角,即使是深夜,明亮的路灯霓虹也显示出一派灯火辉煌。

    南剑市是一座闽西北山城,著名的工业城市,城区有百余万人口。

    南剑一中建于城西边缘的小山上,山不高,山顶到路面的垂直距离不过一百五十多米,丹霞地质。宿舍就建于山顶。学校依山而建,分为三个层次,顶层是学生宿舍区,中层是教职工公寓和食堂,底层面积最广,有办公楼、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院、操场、花园等功能区。

    丹霞秀丽,绿树成荫,小桥流水,仿佛一座秀美的小景区。

    校门口隔着一条主干道,就是闽江。

    杨子建就站在山顶宿舍的顶层,一件背心,一条裤衩,夜风吹着好不凉爽。

    山顶视野最好,但其实环境最差,四周山头都被推平,没有多少树木,并排建了四座三层高的宿舍楼和一片简陋的沙砾大操场。

    再过一个半小时,他就得和一千多名学生去沙砾操场做早操,而且每天如此,想想就要吐。

    咚咚咚咚

    市中心的巨大钟楼的钟声传来,那么熟悉,那么悠扬,这是历史的声音。

    钟声过后,就只剩下山风发出呼呼响声,四周一片寂静,跨越二十年的清冷月亮斜照在身上,让他不禁回想这二十多年后自己的人生经历,特别是高中三年的经历,九十年代的高中生,该怎么出人头地,怎么掌握未来。

    光凭学习是不够的,前世他的成绩处于中下游,考上的也是一所南剑普通职业高校,后来还是靠着写作才华进入体制内,至于炒票他是不会的,经商绝无可能他在大脑中不断总结,细心筹划,苦苦寻找出路。

    不知不觉中,月亮沉入西山,在天空暗淡下去时,东方逐渐出现的一抹鱼肚白。

    五点半,万籁俱寂,四野无声,无数学子还沉醉于甜蜜的梦幻中。

    叮铃铃

    学校宿舍那尖锐的起床铃突然响起,惊醒一千多名初中、高中的住宿生。

    四层十三间宿舍,睡得正酣的学生,迷迷糊糊地从被窝里伸出脑袋,懒洋洋地舒展一下身子,手忙脚乱地罩上浅蓝色白条纹的校服,纷纷走出来,端着脸盆打个哈欠从杨子建的身边走过,包括自己的舍友们。

    只有谢小钦端着脸盆走过来时,用手肘顶了一下他的后背叫道:“子建,快去穿衣服,我们一起去刷牙洗脸,然后去吃饭,哈,昨天我妈妈带了一罐酸菜红烧肉来,咱们好好享受一番!”

    杨子建听了,不禁口舌生液。

    杨子建只有一米六多的身高,谢小钦比他还矮一点,按身高排座位时,谢小钦刚好坐在他的前面,两人因此最先认识。

    谢小钦的父亲是前坪镇中学老师,母亲开店,家里比较富裕,因此常给他带来各种可以较长时间保鲜的肉菜或肉松,而谢小钦为人开朗大方,喜欢与朋友分享,杨子建不仅与他是前后桌,还是同舍左右铺,因此很快就成了好朋友,沾了口福。

    呵呵一笑,杨子建带着一份积累了数十年的“深情”目光,狠狠凝视了谢小钦一眼。

    谢小钦被认识才十多天的新朋友古怪的目光弄得背脊一阵发凉,然后眨眨眼,迷惑地看着杨子建走进宿舍,从床底拿出脸盆,从桌上取走牙刷杯子放进脸盆,杯子上放着毛巾按军训的要求叠成小方块,被他提起来一抖,成条形披在肩膀上。

第4章 好基友() 
杨子建和谢小钦并肩走下一楼,在一排长长的水槽前接水刷牙。

    没过一会儿,山顶四栋宿舍楼里的上千名寄宿生都醒了,男男女女,喧哗一片。

    刷牙洗脸后,杨子建和谢小钦在舍监老师的哨声催促下,马不停蹄跑到宿舍侧面的沙砾大操场集合做早操,稍歇片刻,下山到教学楼高一2班进行早读。

    此时早晨六点多,教室内学生只有一小半二十多人,都是来自乡镇和厂矿的寄宿生,杨子建在三排第二个座位,教室内“嗡嗡”念书声一片,都趁着早晨精神最好的时候背书,包括前桌的谢小钦和左边同桌的林逸。

    杨子建盯着林逸那一头自然曲卷的粽发看了半晌,林逸正额头顶着桌沿,书本放在膝盖上埋头背书,嘴里“嗡嗡”地默念着词汇。

    后桌,是四大班花之一的钱丽,也埋头苦读,只能看到头上柔顺齐肩的乌黑秀发。

    全班差不多都这样旁若无人的读书背书。

    说起来,九十年代初没有划片入学,能进南剑一中的学生,几乎都是全市初中的前三甲,都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自律精神和荣誉意识,因此南剑一中的升学率非常高。

    一时间,高一年段七个教室传出“嗡嗡”的念书声音,乍一听好像是寺庙里的和尚在念经,无论是真想读书还是被迫读书的人,都会在这种氛围下,自觉地开始早读,只有杨子建除外。

    杨子建有些不知所措。

    今天是九月九日星期一,按课程表早上的课程,他书包里装着物理、语文、数学和生物课本,但他没有学习计划,或者说前世的学习计划早就忘光了,不知道该背什么内容,哪些内容需要加强记忆,哪些公式定义还不理解。

    或者说,他已经不习惯高中那种机械式的学习方式,所谓应试教育,就是把人当成机械,每天按班就部地听课笔记,背好要点,做好复习,不断答题就够了,并且每天每天不断温故知新,将知识刻在嘴巴里、眼睛里、大脑里。

    高中学习,不需要创意。

    杨子建无奈地叹一声,开始随大流早读,低着头背诵数学公式、生物定义、英语单词、语文注释等等,没想到,只在大脑背了一遍,那些差不多还给老师的知识,就几乎苏醒过来,这让他兴奋不已,决定在完成挣钱大业后,花一段时间将高中三年课本知识再重背一遍。

    饥肠辘辘地早读了半个小时,食堂铃声响起,开门放学生进来早餐。

    杨子建与谢小钦走在一起,过桃李苑、天桥、西坡道,随成百上千学子走进高大宽敞的食堂。这里有如一座巨大的仓库,前面十个小窗口前排满了人。四周一片喧哗,锅碗瓢盆撞击着,菜香菜香四溢,学生们难得轻松地享受闲暇时光,因此动嘴闲聊的兴趣远超动嘴吃饭。

    杨子建与谢小钦,以及谢钦的同桌林峋,还有另一位是谢钦的同镇同学、老乡兼好友坐在一起,那老乡与谢小钦不是同班,因此杨子建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或者曾介绍过但他完全给忘记了。

    四人占着半张圆形餐桌,凳子是连在一起的圆圈,要跨起去才能就坐,四人早就饿了,一起低头“嘶嘶”地喝着稀粥和啃着馒头,筷子不停地伸向酸菜红烧肉的盆子。

    吃了半饱后,杨子建才满足地长叹道:“哇,终于活过来了。”

    谢小钦的老乡似乎很不高兴地老瞪着杨子建看,因为杨子建的吃肉菜最多,筷子如飞,如同饿死鬼,而且他居然连食堂菜都不打一份,光是厚着脸皮吃谢小钦的自带菜。

    杨子建有些尴尬,他确实为了一个计划,想省点钱。他现在全部财产不到二十块钱,饭票还够吃一个月,菜票却仅有十五块,省吃俭用每天最少也要一块钱菜票,最多支撑一个月。

    因此,杨子建打算在挣到钱之前,暂时“寄生”在“小土豪”谢小钦身上,谁叫他是上辈子的好基友,而对“小老乡”的冷嘲热讽只当没听见。

    “哇,你脸皮确实有点厚,不会连午饭都想省了吧?”小老乡斜乜着白眼道。

    谢小钦不满地对小老乡解释道:“食堂的饭菜营养少,子建身体不好,多吃点没关系的,反正我妈妈每个星期都会送菜来。”

    削瘦而精干的林峋也谴责道:“大家都是朋友,别说这种小气话,很伤人自尊的知道吗?”

    小老乡似乎带着一些嫉妒,含着稀饭闷气道:“才刚认识几天而已,算什么朋友,知人知面不知心。我和小钦才是十几年的朋友”

    一分钱难倒英雄汉,看来得摆平这事,否则真不好意思继续占便宜。

    杨子建叹了口气,很认真很诚恳地对谢小钦的小老乡解释道:“这段时间我家里经济状况不好,等过一个月,我就能恢复过来,到时我请大家吃小炒!”

    谢小钦关心地问道:“你急需用钱的话,我还有一些,可以借你。”

    杨子建倒有这个打算,只是自己脸皮再厚,也不好意思向才认识十几天的同学借钱啊,特别是他的小老乡正用猜疑的眼光瞪自己,因此连忙摇手道:“不用,谢了。”

    林峋见场面有些郁闷,立即转口大声道:“现在班里开展社团活动,你们要报名吗?汪滟的文字社一直在招人,可惜我作文不好,子建,你上次的作文写的不错,可以去啊!”

    杨子建在中学时,每一篇作文都是老师必读的范文,但到了一中,高手如林,独孤求败成了林平之,泯然于众,上周四的作文课,他只排到了第五位,只表扬,没有当范文朗读的资格。

    当然啦,这是前世的情况。

    这一世,他的作文分分钟秒杀全校同学,要知道,二十多年后,他成为中国作协会员,在各种威权报刊发表散文上千件,中短篇上百篇,文而优则仕,他进了体制,成了南剑作协副主席和地南剑文联副秘书长,正科级干部。

    因此,他挥挥宽松的校服袖子,自信道:“我会报名的。”脑海中闪过一道倩影,他暗暗道:为了汪滟,我这辈子不会再错过了!

第5章 作家成名计划() 
连吃饭带闲聊,花了半个小时才吃完早饭,回高一2班课堂早习。

    这时,教室人开始增多,家在城里的学生,也陆陆续续地赶到学校,只为这里读书氛围好。

    杨子建吃饱喝足,瞳孔就开始涣散,大脑精力不集中了,这是人体正常现象,吃完饭后胃肠的负担会加重,血液流向胃肠的相对多一些,流向大脑的就会少一些,特别是他吃了过多油腻的五花肉,表现得更加明显。

    这时背书完全没有效率,于是他脑袋和双爪趴伏在桌上,开始筹划成名和挣钱大计。

    忽然眼前一撇,桌面中间显眼处,不知是哪届学生在上面阴刻了一首诗:“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他看了半晌,前世自己学习散漫,下课常看,上课常开小差,平时爱做白日梦,导致成绩一直处于中游左右。但在这一刻,他震动了,想想前世的坎坷和无奈,就是因为学习不努力,输在了起跑线上,因此刚刚松懈下的心,立即又提了起来。

    热血开始沸腾,心跳逐渐加快。

    他马上铺开崭新的作文簿,从抽屉拿出钢笔水瓶,打开笔盒,取出一支银色钢笔,吸饱蓝色墨水,准备写诗歌散文投稿挣钱。这个时代没有网络,想要靠文学成名吃饭,唯一的途径,就是在各种报纸杂志上发表作品。

    1991年,正是改革开放大踏步前进,经济飞速发展的年代,在这个喧噪的年代,传统文学达到是最鼎盛的理想巅峰,这时的诗人作家甚至可以跟港台明星相媲美,拥有庞大的粉丝群,不亚于后世的微博大和网络大神。

    时代、收获中长篇就别想了,前世大家的成名作,你一个高中生敢写,编辑打死不会信任更不会采用的,因为纯文学需要深厚的生活阅历、人生感悟,有完整的世界观价值观,即使是郑渊洁式的童话,也要拥有丰富的儿童心理研究。

    因此,只有写生活、风景、历史、文化类的散文、诗歌、散文诗之类浅显抒情的小品文,刊发在各类报刊杂志上,从一两百字到两三千字不等,即所谓的豆腐块。

    正所谓,饭要一口口吃,路要一步步走,声望要一点点积累,成名要有坚实的信用基础。

    花雨季也好,三重也罢,如果没有两位作者的父亲在文化出版界的人脉门路、信用保证,以及特殊的历史机遇,这类作品根本出版不了,更不可能成名,因此,现在即使想“借鉴”一下,都是不可能成功的。

    杨子建心里非常清楚,他一介破产农民家庭出身,只有通过由小作品到大作品的发表过程,才能完成声望和信用的积累。

    好在他才高一,还有时间。

    而且,作为曾经的自由撰稿人,他有着十几年的投稿经验。

    国内、省内的杂志往往是月刊或半月刊,要求严格,审稿漫长,论资排辈,一篇优秀的自由投稿往往要审上一年半载才会刊发,除非是编辑约稿或是名家投稿,才会在一两个月内刊用。

    本市的日报、晚报、青年报、侨报、行业报等就非常快了,往往编辑看中了,便即编即印,但有个前提,必须是作者原创。

    编辑分析是否原创,一般采用两个方式:一看作者,熟悉的作者,信用有保证二是看内容和风格,抒写本地风土人情、风景文化,贴近时代风格,且编辑没有印象的,肯定原创。

    这方面,杨子建在市文联工作十多年,拥有二十多年的文学创作经验,光是南剑州十多个县市区、近百个乡镇的游记散文诗歌就积累了四五百篇。

    但要挑出符合高中生知识阅历的,就必须进行一番修改调整,把那些成熟的文化哲思、人生感悟和思想升华给删除或简化。

    南剑市人口五百万,工业发达,是一个文化大市。

    早年为了对岛战略,闽省沿海的工厂内迁,导致南剑市成为一个工业基地,经济发达必然带来文化鼎盛,南剑日报、南剑青年报、南剑侨报、南剑建材报、南剑工人报、南剑广播电视报、南剑税务报等多达十几种,都是支付稿费的,其中日报最高,千字十五元,电视报最低,千字五元,其它大概是十元左右。

    南剑日报一周有两到四版的副刊,由两位副刊编辑负责,一位言丛,小有名气的诗人,负责百花园和草地,采用多是小散文、诗歌和散文诗,喜欢清鲜淡雅、温情传统的风格,最好带着点人生感悟的小品,用稿量大,要求低,初级文学爱好者一般投这里。

    另一位叫箫鼓,是省内著名家,负责丹霞与蔷薇苑,内容注重厚实,喜欢写实的风土人情类散文,以及三五千字的短篇社会,审稿非常严格,用稿数量少,采用率极低,特别是,几乎都采用市内名家的作品。

    还有一个旅游版块,旅游新闻与游记混着刊发,也可以投,这要求就更低了,前世杨子建出外旅游时,将景区导游词改改就能在这里发表。

    电视报、晚报和青年报是周报,电视报、晚报喜欢用生活小品和各类笑话趣闻,青年报多采用青年教师的抒情散文和诗歌,以及读后感和评论。

    其它侨报、行业报的发行则有些不太确定,有时一周两期,有时一月两期,用稿随便,采稿率却并不低,但也要看运气,因为编辑总喜欢用熟悉作者的稿件。

    杨子建大脑急速分析着。

    其实,如果想要早些出名,投到省级报刊和国级报刊才是正确的路子,但他现在只有一个月的钱粮,为了生存,他必须尽早拿到稿酬,因此只有投稿市内报纸,一两个星期就能刊登,然后再有一两个星期就能收到稿费。

第6章 古诗翻译就是新诗() 
杨子建综合各方因素,决定将第一投稿对象确定为南剑日报的副刊编辑诗人言丛。

    他打算给言丛负责的副刊“百花园”写一组共五首诗歌。

    诗歌性价比最高:它字数少,稿酬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