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丑女种田:山里汉宠妻无度-第70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看到杨若晴吃得香,孙氏也不忍去打扰,坐在一旁一个劲儿的帮她夹菜。

    直到大家都吃饱了,又进屋去看了下骆宝宝。

    见她睡得正酣,孙氏便催促杨若晴:“这晌午也没啥别的事,你也去床上躺会?”

    杨若晴摇了摇头:“刚吃过饭,不想睡,先坐一会消消食。”

    孙氏道:“好,正好你大舅妈要过来看你,咱去外面堂屋里说话可好?”

    杨若晴欣然点头,来到外面堂屋,拓跋娴,王翠莲早已陪着大孙氏在那喝茶,说话。

    关于辰儿的事,大家都很有默契的没有多问。

    反正会接着找的,这事,既然已经发生了,大家也就要做好长期找寻的心理准备。

    肇事者全都死了,也算是得到了相应的报应。

    现在,就是一个字‘找’!

    杨若晴过来坐了下来,大家聊起了杨华林的事。

    大孙氏道:“我先前打从村里路过,好多村民都跟我这打听呢。”

    “打听啥?她们不是都已晓得人是淹死的么!”王翠莲道。

    大孙氏道:“她们就打听,问啥时候入殓,啥时候做法事?”

    “要请几个道士,是不是还要在天井边上做一些其他的法师啥的!”

    “啊?”王翠莲讶了下。

    大孙氏道:“还有的人说,是钱氏冤魂不散,把杨华林召到了天井边,然后把杨华林推下了天井淹死的。”

    “呀,你这说的我身上发凉,鸡皮疙瘩都起来了。”王翠莲倒吸了口凉气,对大孙氏道。

    大孙氏道:“这可不是我说的,现在村里那些人都这么说。”

    “她们说,钱氏生前就恶毒,又是那样死的,冤魂不散,肯定要回来找杨华林索命!”

    “她们还说了,这不是空穴来风,是隔壁村那个神婆问米问出来的,晴儿奶不是还买了好多的符咒回来贴嘛!”

    “符咒都镇压不住钱氏那只女鬼,反倒还激怒了她。”

    “这下啊,福儿怕是有危险了。”大孙氏道。

    “为啥扯到福儿身上了?”

    杨若晴忍不住插腔了。

    自救丢失了孩子,现在对这相关的话题就会格外的敏感。

    “福儿是钱氏亲生的,那么小的孩子,什么都不懂,跟他有啥事!”杨若晴道。

    大孙氏道:“正因为福儿是钱氏亲生的,才更有事啊!”

    杨若晴蹙眉,更加迷茫。

    孙氏在边上小声解释道:“咱这一带老人们都说,孩子未满三岁,娘就死了。”

    “那娘是铁定放心不下自己的娃,想方设法要回来把娃带走。”

    “所以入殓下葬的时候,得用棒槌穿个孩子的小衣裳,又或是放一个孩子的贴身之物在那娘的身体边。”

    “跟着一块儿入殓下葬,这样,就相当于是孩子陪她去了,她也就安分了,孩子也能平安健康的长大。”

    听完孙氏的解说,杨若晴恍然。

    原来,这一带还有这样的风俗啊,真是头一回听到。

    看过丑女种田:山里汉宠妻无度的书友还喜欢

第1653章 戳就戳() 
推荐阅读:                 “晴儿娘啊,你和晴儿方才从老宅那边过来,可有听说法事啥时候做?咱这些亲戚们,也好做打算去吊丧啊!”大孙氏又问。

    孙氏摇了摇头:“没问,也没敢问”

    “咋不敢问呢?”大孙氏打断了孙氏的话,问。

    孙氏没好意思说,杨若晴揽过了话茬,道:“为了筹备丧事,我爷让大家伙儿掏钱,四婶当时就跳出来顶了。”

    “大家吵了,我和娘回来的时候,事情都还没个结果呢。”杨若晴道。

    “办法事啥的,应该是跟上回大伯过世差不多吧。”她又道。

    上回大伯是生病,属于正常死亡。

    这回二伯是猝死,用这一带的话来说,是冤魂,操办法事的细节方面应该会有些不同。

    不过大体走势应该都差不多。

    “二伯今个天亮的时候走的,照着这时候的气温看,入殓应该也就今明两日吧!”

    杨若晴又道。

    被那些污水浸泡过,全身都浮肿了,不能放太久,容易臭。

    上回大伯,就发臭了。

    这边,大孙氏和王翠莲交换了个眼神。

    大孙氏点点头道:“成,那我们这些亲戚们,就先准备起来,回头啥时候操办法事,咱过去吊丧也不仓促。”

    妇人们暂且就这么决定了,这边,杨若晴打了个呵欠。

    孙氏道:“晴儿,你去屋里陪着宝宝睡一会吧,这会子不睡,回头操办起法事来,又得熬夜呢!”

    杨若晴点点头,转身要往屋里去的当口,又被拓跋娴喊住。

    “晴儿啊,想法子跟风棠那捎个消息,让他回来奔丧啊!”拓跋娴道。

    杨若晴怔了下,“他正忙着找辰儿呢,我做代表奔丧,不行吗?”

    拓跋娴面上露出一丝为难,看向王翠莲。

    王翠莲也是一脸的难色,她对杨若晴道:“棠伢子要是在南方军营,路途太远又军务繁忙,你代替他,别人也不好挑啥刺儿。”

    “可他这人都已经回来了,嫡亲的二伯过世,不来奔丧,别人背后会戳脊梁骨。”

    听到这话,杨若晴的眉头皱了下。

    “每个人都长着一张嘴,我管不了那么多,爱戳就戳吧!”她道。

    “辰儿生死未卜,找寻不能停歇。”

    “我是因为今日恰巧回村了,赶上了。棠伢子那边,我不想传消息了,找孩子事关重大,拖延不得!”

    杨若晴气呼呼道。

    尼玛的最讨厌听到什么‘戳脊梁骨’这种话了。

    人活在世上,什么事,大事小事,都要活在别人的目光中吗?

    不累吗?

    一百个人就有一百种目光,一百个评判标准。

    你能顾忌得了所有吗?

    不能!

    既然如此,为何不能保留一些自己的个性呢?

    拓跋娴和王翠莲见杨若晴的语气和态度都这么的坚硬,也都识趣的不再多说。

    这边,孙氏想了想,对杨若晴道:“你二伯毕竟是你爹的亲哥哥,人也都只能死一回。”

    “在咱乡下,红白喜事,尤其是这白事,死者最大。”

    “晴儿啊,你的心情我们都能理解,可你二伯这事儿,你还是给棠伢子那捎个信吧。”

    “你在信里把话说灵活一点嘛,要是他那边找寻有了眉目,那别人要戳脊梁骨就戳,咱辰儿要紧。”

    “要是找寻还是没啥进展,就让棠伢子他们先回村来歇息两日。你觉着咋样呢?”

    边上,大孙氏也道:“晴儿啊,这个事儿,你就听下咱的建议吧,给棠伢子捎个信。”

    看到身边这四个最亲近的妇人,都这样说。

    杨若晴也有点犯难了。

    “好吧好吧,我给他捎个信去。”

    陪着骆宝宝睡了一下昼,这几日翻山越岭的疲累,在起床之后都消失了大半。

    “宝宝,我们去隔壁嘎婆家,看看嘎婆夜里给咱宝宝烧啥好吃的了啊!”

    杨若晴给骆宝宝加了一件小衣裳,抱着出了屋门。

    杨华忠家后院的灶房里,孙氏正在烧饭,杨华忠站在锅台边跟孙氏说话。

    杨若晴抱着骆宝宝进来,两口子看到宝宝,脸上都露出了慈爱的笑容。

    “宝宝来,嘎公抱抱!”

    杨华忠把骆宝宝抱了过去,在怀里逗着。

    杨若晴微笑着看着。

    “爹,二伯丧事的事后来商量得咋样了?”她问。

    杨华忠道:“打借条。”

    “几个房,每个房都借一两银子,这是将来柏小子要还的。”

    “另外,大家还可以私下赠与,这看个人的意愿,不强求。”杨华忠道。

    杨若晴挑眉,老杨头这回终于妥协了,接受了大家的意思,不再一意孤行了呢。

    “那都有哪些人是私下赠与呢?”她又问。

    杨华忠笑了下,“大房,五房,还有我,私下又都各掏了一点钱给兰丫头和柏小子,合在一块,大概有三两银子的样子。”

    “那我爷奶呢?他们有啥表示不?”她接着问。

    杨华忠摇了摇头:“你爷也想要赞助一吧,你奶说没钱了。”

    “爷奶手里咋会没钱呢?”杨若晴诧异了下,道。

    “逢年过节,咱每个房都要送孝敬钱给他们啊。”

    “我都帮他们算过了,一年下来,手头能攒五六两银子呢,他们自个又没啥花销,四季的衣裳和吃食,都是咱这每个房供着。咋会没钱?”她道。

    杨华忠和孙氏对视了一眼,都尴尬的笑。

    杨若晴瞬间明白了。

    老杨头和谭氏把从几个儿子们这里收到的孝敬钱,私下里都塞给了小姑。

    呵呵

    杨若晴只能笑了笑。

    “钱给了他们二老,就是他们自己的,他们想贴补给谁,咱做晚辈的也不好过问。”她随即道。

    只是,自己私下里心眼偏成这样,明面上还张口闭口要大家团结一致,无私公正,这就有点搞笑了。

    “爹,丧事的事情大家商量好了没?打算怎么搞?”她转而问起这个。

    提到这个,杨华忠道:“方才我也正跟你娘说这个事儿呢。”

    “你爷说了,一切照着你大伯上回的流程来。”

    “明天一早就给亲戚们把信,上昼入殓,后日做法事!”

    “不过,因为这回是在家里那啥的,所以,多请两个道士,好好的做一场大法事,驱赶下家里的晦气!”

    看过丑女种田:山里汉宠妻无度的书友还喜欢

第1654章 遭遇() 
推荐阅读:                 杨若晴放出了信鸽。

    可是,两日过去了,到了二伯杨华林做法事的当天,骆风棠他们都没有回来。

    “没回来,就说明他那边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杨若晴跟拓跋娴和孙氏她们分析着这件事的时候,眼底闪过一丝光亮。

    骆风棠是个极注重孝道的人,除非万不得已,不然,他接到了信,就必定会赶回来。

    长坪村的祠堂里,吹吹打打,炮仗作响。

    对于没有网络和电视的古代乡下农村来说,办这样的丧事,无疑是丰富了村民们的精神生活。

    村里的那些妇人们,老的少的,带着小孩的,从上昼亲戚们送花圈,吹吹打打的时候就开始看。

    祠堂里面,老杨家的亲戚们送来的花圈,花篮子,白纸扎的马,纸糊的轿子,还有大屋子,以及金童玉女

    这些,全都是这些看热闹的妇人们喜欢看的。

    看着,讨论着,比较着

    晌午的时候,道士进门吃晌午饭,吃过了晌午饭,道士们把带来的那十八副关于地狱刑罚的挂画挂在祠堂的墙壁上。

    地上用朱砂画出了一朵朵的莲花和一些稀奇古怪的图纹。

    这无疑又成为了一大吸引乡亲们围观的亮点。

    诺大的祠堂,里里外外都是前来看热闹的人。

    因为老杨家放出了风声,这回的丧事要好好的搞一下,去去晦气。

    所以道士班子的阵容,比上回杨华安过世,还要大一些。

    庄户人家都信这些东西,于是,不仅长坪村,就连隔壁村子,都来了一堆围观看热闹的。

    夜里,杨若晴披麻戴孝,跟着堂哥堂妹他们一块儿参与了法事。

    杨华林这一走,就丢下了杨若兰和柏小子,还有福儿。

    杨若兰哭得可怜,许是想到了自己的身世和遭遇吧,哭晕过去好几回。

    柏小子身上也褪去了这个年纪孩子该有的调皮和灵动,接二连三的事情,让他显得有些木讷,自闭。

    至于福儿,太小了,啥都不懂。

    杨若晴安静的坐在一旁,看着这三个遗孤。

    将来,恐怕福儿是相对而言最幸福的那个。

    为啥?

    老杨头说了,钱氏和杨华林都没了,杨若兰和柏小子自己都才勉强照顾自己,压根顾忌不了福儿。

    也不愿意去顾忌福儿。

    幸好,金氏极其的喜欢福儿,提出想要抚养福儿。

    杨永仙和杨永进孝顺金氏,都不忍拂逆金氏的意思。

    于是,福儿往后就跟着金氏了。

    “晴儿,添件衣裳,当心冻了。

    ”

    孙氏不知何时来到了杨若晴身旁,递过来一件外套。

    杨若晴回过神来,这个时节,已经是农历的七月下旬了,热半天,凉半天,这深夜还真是有些冷。

    “多谢娘。”杨若晴道,接过外衣盖在自己的腿上。

    “宝宝还好不?”她问孙氏。

    孙氏道:“好着呢,跟着她奶奶睡了,雅雪睡在隔壁屋子里,有啥事都能照应到。”

    杨若晴放心的点了点头。

    下昼睡了一下昼,这会子一点都不困,睁着眼睛看着那边的道士们在那做法。

    咿咿呀呀,唱得抑扬顿挫,为首的那个道士穿着道家的服饰,在地上用朱砂画出的繁复纹路上跳来跳去。

    手里那挥舞着一把用铜钱串成的剑,在那秒天秒地秒空气。

    道士做法做得入神,底下一大片端着小板凳,马扎的围观群众也都看得津津有味。

    杨若晴对这些不感兴趣,目光扫过那一幅幅挂在墙壁上的画。

    是画在一张张白色的老布上面的,应该是有些年头了,白色的老布早已泛黄。

    不过,杨若晴还是很佩服当初画这幅画的人,实在是太有才了,也很有想象力。

    从第一副画,到最后一幅,几乎就是跟这活着的芸芸众生,以连环画的方式,揭露了人,动物,以及世间的生灵。

    从他们生命消亡的那一刻起,灵魂的归属和去处问题

    从前,杨若晴没功夫关注这些,今夜,实在是无聊,又是在这样的氛围下。

    于是,她一幅幅的扫了过去。

    这些画,以及做这些画的人,应该是想要告诉活着的人一个道理,又或者说,是警示录。

    死亡的那一瞬,灵魂离体,漂浮在半空中会亲眼看到自己的亲人哭泣。

    可是,他们却再也不能跟自己的亲人沟通,表达什么。

    这个时候,会有接引的鬼差,他们将灵魂引渡去九幽冥界。

    这一路,可谓是腥风血雨。

    刀山火海,黄泉路,只进不出。

    等到了目的地之后,就要进入一间接着一间的大殿,接受十殿阎罗的审讯盘查。

    每一个人,生前所做的一切事情,不论善恶黑白,全都会有一本书。

    根据每一个人的善恶来打分,然后给以接下来的安排。

    长舌之人,喜好搬弄是非,会堕入拔舌地狱。

    行为不端,***的女人,会被骑在一只会动的木马上面。

    木马的背上竖起一根尖刺儿,捅入女人的身下。

    然后木马运转起来,女人身下鲜血狂飙,苦痛得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还有后面,一幅幅挂画上,石磨碾压,长锯切割

    一副比一副血腥,看得杨若晴的眉心轻轻跳了几下。

    倘若世间真的有那么一个去处,那真的好可怕。

    人呐,还是得善良一点,多行善,少积恶。

    后半夜的时候,道士班子移到了老杨家的堂屋。

    道士们围着那口天井,做了好一会儿的法事。

    那道士的手里,不知道是拿了个什么样的东西,外形看起来有些像海螺。

    可是吹起来那声音

    跟百鬼哀嚎似的,听得人遍体发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