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丑女种田:山里汉宠妻无度-第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昨儿夜里下在田间水沟里的黄鳝筒子,得赶在村民人下地之前取回来。

    不然,被别有用心的人晓得了,指不定会生出偷盗的心。

    杨若晴找着昨日自己留下来的特殊标记,将那七只筒子全找到了。

    每取出一只筒子,她都会迫不及待的摇晃几下。

    掂量着手里的重量和筒子里面传来的动静,她就能初步估计出这只筒子里的收获咋样。

    七只筒子,又四只几乎是空的。还有三只,里面收获应该不错!

    她拿起筒子赶在第一拨村人出来池塘里挑水之前,兴冲冲的回了家。

    这时候,孙氏已经起床了,正在院子里用杨柳是漱口,瞧见闺女扛着筒子进门,径直就去了灶房。

    孙氏漱完最后一口水,赶忙儿跟了进去。

    “晴儿,咋样?有收获不?都是些啥?”

    孙氏眼睛亮晶晶的,忍不住追问。

    早前闺女缠着杨华忠编制这些筒子的时候,死活不说是用来做啥的。不止孙氏好奇,杨华忠也是同样如此。

    杨若晴没有直接回答孙氏的问,而是将旁边一把锄头递给孙氏。

    “干啥?”孙氏问。

    “娘,等会我把这筒子的口盖拆开,会有东西掉进这只木桶里面。若是有毒蛇从木桶里跑出来,你就一锄头砸下去。晓得不?”

    “呀,我老怕蛇了。没事,我砸就是了!”

    “嘿嘿,那我开拆了啊!”

第65章 刘氏的嘲讽() 
第一只筒子捏在手里,份量很轻,应该没多少收获。

    杨若晴利落的拆下封口的小竹罩子,将筒子整个儿倒过来用力往下抖。

    “叮叮咚咚”

    几声脆响后,就掉了两条泥鳅一只螃蟹到面前的木桶里。

    “恩,不错不错,这两条泥鳅肥,等会我捡起来跟那天你挖到的泥鳅一块儿养着去!”

    孙氏连忙说道。

    杨若晴嘿嘿一笑,她晓得娘这是生怕她气馁,所以鼓励呢!

    接着拆开第二只筒子,这一回,是三只小螃蟹,还有一只软脚龙虾。

    螃蟹掉进木桶里,还在横着豆大的眼珠儿瞪着杨若晴,不过那只软脚龙虾已经死掉了,估计是跟螃蟹掐架的时候败了!

    哎,成王败寇啊,有生物的地方,就少不了为了争夺生存空间而展开的厮杀!

    第三只,第四只,收获都不是很好,到了第五只筒子的时候,杨若晴明显感觉到手里的份量沉了很多。

    “娘,这里面像是有货呢!”

    “当心是蛇,还是小心点儿!”孙氏叮嘱道。

    “恩,没事的!”

    杨若晴娴熟的拆开了筒子,反手一倒——

    “哗啦啦啦”

    跟竹筒倒豆子似的,里面的东西一股脑儿掉进了面前的木桶里。

    “呀,还真有黄鳝咧!这不止一条呢,它们缠绕在一块儿,都数不了,晴儿你来数数”

    杨若晴抬手朝木桶里那纠缠在一块儿的黄鳝们拨弄了几下,它们刷地就从彼此身上分开了,在木桶里四下游弋着,发出咝咝的声响。

    “四条。”杨若晴说道。

    第六只筒子,就一条黄鳝,不过这一条黄鳝的重量,足足抵得上前面那四条。

    杨若晴目测了一下,直径将近五厘米,从头至尾拽直了,比杨若晴的手臂短不了多少。

    “娘,就凭这一条,就能红烧一大碗呢!”

    杨若晴笑嘻嘻的说道,准备去拿最后一只筒子。

    孙氏眉开眼笑,也是连连点头。

    最后一只筒子拿在手里,杨若晴轻轻摇晃了一下,感觉有点不对劲儿。

    “咋了晴儿?”

    “可能混了蛇在里头。”

    “呀,那可得当心了!”孙氏立马进展起来,拽紧了手里的锄头。

    杨若晴开始解开筒子,当把东西往木桶里倒的时候,她明显看到眼前有黑影闪过。

    紧接着,木桶里面就有了大动静,一条小拇指粗细,身体一半土灰色一半黑褐色的扁头蛇顺着木桶的边缘滑了出来。

    它落到地上的一瞬间,身体立马扭动起来,试图钻进灶房墙角的洞眼里。

    “轰!”

    孙氏抡起锄头砸了下去,把那蛇砸得身体都凹陷进了泥土巴地里。

    “哎哟喂,吓出一身的汗!”孙氏道。

    杨若晴咯咯笑起来,拿起手里的木桶伸到孙氏面前,“娘,拿秤,咱称一下!”

    “家里没那玩意儿,我去前面跟你奶那借一下?可是这会子你奶怕是还没起床啊!”

    “甭去跟奶借,省得他们问东问西!”杨若晴道。

    问东问西倒不怕,她不偷不抢,凭着自己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谋食。

    怕就怕招惹上杨华明和刘氏那些喜欢打秋风的无赖!

    “你桂花婶子家有秤,这会子她肯定起床了,我去借来。”孙氏又道。

    “那成!”

    孙氏很快就拿来了一杆秤,刚好杨若晴也已经将螃蟹和龙虾泥鳅以及一些小鱼给挑拣了出来,木桶里剩下的都是黄鳝。

    母女两个热火朝天的称量了一下,除去木桶的重量,这一夜收获的黄鳝,足足有三斤还出点头呢!

    其中,最粗壮的那一条黄鳝,就占据了一斤半!

    “娘,这最粗壮的黄鳝,留着给爹补身子,其他的黄鳝我带去镇上一并卖了。”

    “这粗黄鳝才值钱呢,你全都带去。前两****挖的那些泥鳅,回头炖汤给你爹补身子!”孙氏道。

    “那也成,回头我家来再去拢黄鳝,给爹补身子!”

    很快,杨华洲就过来找杨若晴了。

    杨华洲手里还拿着一根扁担和麻绳。

    杨若晴和孙氏一见杨华洲手里的家伙,就晓得谭氏那边是不答应借给她们牛车拉竹篓子那些编制品了。

    因为昨夜杨华洲看到屋里堆着的那么多编织品,就拍着胸膛说去谭氏那边搞辆牛车去镇上。

    “五叔,那咱开始捆东西吧!”杨若晴啥话都没多问,笑吟吟招呼杨华洲。

    杨华洲神情有点不自然,诶了一声,埋头干活。

    所有的编制品搬到了外面院子里,开始捆绑。

    前面院子那边,刘氏闹肚子过来上茅房,刚好瞅见这里热火朝天的景象。

    “哟,昨夜听到老五过去借牛车,说是胖丫要去镇上做买卖,我还不信了呢,敢情还真去呀?”

    杨若晴和杨华洲埋头干活,很有默契的不搭理刘氏,当她是那空气!

    孙氏碍于妯娌的情面,对刘氏笑了笑道:“也不是啥值钱的买卖,就是晴儿她爹闲来无事编的一些晾晒东西的用具”

    “哈,三嫂你这话还真是说对了,这些用茅草编的玩意儿还真不值钱,咱村后面的山上多了去了。三哥也真是闲的蛋疼,折腾这些玩意儿,谁买呀!”

    刘氏阴阳怪气的撇撇嘴,本来还想再嘲笑几句的,奈何肚子里一阵闹腾,赶忙儿端着裤子屁颠颠冲去了茅房。

    这边,杨华洲安慰杨若晴:“甭听她瞎说,她一个乡下妇人,晓得个啥!”

    杨若晴抬头笑了笑:“五叔尽管放心,四婶的话,我当她是浮云,风一吹,散了!”

    “哈哈哈,就该这样!”杨华洲大笑起来,这时,屋里的杨华忠也醒了。

    “我三哥好像有话要跟我说。我进去瞅瞅。”

    屋里,杨华忠一再的叮嘱杨华洲要好生照看杨若晴。

    “东西卖不出去不打紧,闺女一定要给我健全的带回来,老五你一定要记着啊”

    “三哥,你放心好了,晴儿是我嫡亲的侄女,我不护着她谁护着?”

    “那就好!”

    “好了,时候不早了,你们就出发吧,早去早回。晴儿啊,到了镇上,要听你五叔的话,莫乱跑啊!”

    孙氏送到了门口的大路上,还在不停的叮嘱。

    “娘,你回去吧,放我爹一个人在家,我不放心。”杨若晴劝着孙氏。

    孙氏点点头,这才一步三回头的回了家。

    这边,杨若晴如同出了笼子的小鸟,一手挎着一只小木桶,里面装着黄鳝,另一手挎着一只篾竹篮子,里面是前段时日采摘下来的松茸,还有骆风棠送来的那只绑了四肢的灰毛大兔子。

    杨华洲走在前面,汉子挑着扁担,扁担两端挂着各自各样的茅草编制品,叔侄二人有说有笑的朝着三十里开外的清水镇走去。

第66章 瓦市() 
“晴儿,走得动不?”杨华洲扭头问跟在自己身侧的杨若晴。

    汉子的眼底,有些叫做心疼和愧疚的东西在闪动。

    “晴儿,是叔无能,弄不到牛车,这三十里地让你自个走过去,叔”

    “五叔,你说啥呢?晴儿可不是地主老财家那些娇滴滴的小姐,这几十里路不算啥!”

    杨若晴眉眼亮晶晶的说道。

    “再说了,晴儿可喜欢走路了,出了一身的热汗不说,我还能把我这一身多余的肥肉给磨掉,多好呀!”

    “额”杨华洲满头黑线,这也算理由?

    汉子的目光在杨若晴的身上再次打量了一圈儿,像是发现了啥,杨华洲有些讶异的道:“还别说,叔觉着你这段时日,还真瘦了些呢,那脸都小了一圈!”

    “真的嘛叔?”

    杨若晴听到这话,可高兴了,腾出一只手来往自个脸上胡乱摸了几下。

    说实话,她天天摸,还真摸不出来个啥名堂。

    不过,她倒是相信杨华洲没有骗她,自己这段时日瘦肯定是瘦了的。

    不再像从前那般一个人要吃爹娘和自己三个人的口粮,也不大白天的蒙头睡大觉了。

    穿越过来后的自己,规范了作息时间,缩减了饮食,加强了运动量,每天家里家外忙得不停。

    “叔,晴儿还会一直瘦下去的,瘦成一个正常身量儿的女娃,你就等着瞧吧!”杨若晴笑嘻嘻道。

    杨华洲嘿嘿一笑:“只要身子骨好,胖点瘦点其实都没啥,你这个样子,在叔眼里也好看啊,十里八村再找不出这般讨喜的闺女了,嘿嘿”

    杨若晴满头黑线,这五叔还以为是个木讷口笨的汉子,没想到说起宠溺的话来,也是一把好手啊!

    “来,把你那只篮子挂到这扁担上!”

    杨华洲心疼杨若晴人小力量弱,执意接过了篮子。

    “哇,这兔子挺沉的嘛,少说有五斤重吧?”他问。

    “称过了,五斤八两呢!”

    “嗯,这兔子你打算送去酒楼还是去瓦市上卖?”杨华洲又问。

    “叔啊,我这是头一回来镇上做买卖,都不晓得物价行情,你还是先给我说说吧!”杨若晴道。

    对于古代的买卖规矩和大致行情,前世的杨若晴曾翻阅过类似的书籍和记录。

    她并不是自己口中说的那般睁眼瞎,只是,自己穿越到的这个古时代的物价行情,不知道跟华夏古时代的行情有多少出入,所以,还是问清楚心里更踏实!

    杨华洲认真想了想,组织起语言,把自己所知晓的这些跟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的价钱,一一报给了杨若晴。

    杨若晴再梳理了一边儿杨华洲提供的信息,很快心里就有了谱儿。

    这个时代,肉包子和鸡蛋,都是一文钱一个,猪肉是十五文钱一斤。

    像兔子,黄鳝这些野味儿,价钱比猪肉要高一些,三十文左右一斤。

    跟现代的货币大概折算一下,一文钱的购买力跟一块钱差不多。

    一两银子是一千文钱,所以,一两银子也就是一千块钱!

    “这活蹦乱跳的兔子要是送去酒楼,肯定立马就会甩手,不过酒楼的价格怕是会压得比瓦市上低一些。若是拿去瓦市卖,价格应该要好一些,不过却不会那么快脱手,得等!”杨华洲分析道。

    杨若晴想了想,“还是先拿去瓦市碰碰运气吧!”

    叔侄两个接着埋头赶路,三十里的地儿,两人路上就歇了一回,拿出孙氏准备好的茶喝了,接着赶路。

    一轮红日从东面的山坡缓缓探出半个身子的时候,沉睡了一整个晚上的清水镇的居民都苏醒过来,又开始了新一天的生计奔波。

    “晴儿,前面就到了。”

    “嗯!”

    杨若晴点点头,目光投向前方那一片高低起伏的青灰色屋舍,这里就是清水镇了。

    跟她脑海里想象的画面有些出入,没有车水马龙,更没有高大上的酒楼茶馆和店铺。

    能容两辆马车并排穿过的青石板大街的两旁,都是一排排的低矮屋子,门口竖着招牌,有的挂着旗幡,标注着每一间铺子所经营的营生买卖。

    “北方大馍,老面馒头,皮薄馅儿多的大肉包子咯刚出笼,要买快来”

    一旁的包子铺门口,伙计正放声吆喝,把一笼笼刚出锅的包子端出来,架在一张一米多长的木桌上。

    桌子上有镂空的圆形大洞,地下连接着炭火烧着的水炉子,水沸腾着,冒出热泡。

    伙计把包子笼架在上面加热保温,揭开了最上面一只笼子盖,热气扑面,空气中顿时飘散开包子特有的香味。

    桌子前面早已围了一圈的人,你三个我两个的买。

    杨若晴被那香味勾得狠狠吞了口口水,昨夜吃的是野菜粥,今早赶路,肚子里是半粒米都没有。

    这会子瞅见那堆得跟小山似的馒头包子,只感觉自己前胸快要贴上后背了。

    “晴儿,馋了吧?叔给你买大肉包去哈!”

    杨华洲说着,就要放下肩上的扁担。被杨若晴拦住。

    “叔,现在不急着吃,咱先去瓦市卖东西。”杨若晴说道。

    一日之计在于晨,老百姓们安居乐业,早晨的瓦市人肯定较其他时间更多一些。

    她不能耽误。

    何况,这买卖都还没开张,就要先花钱出去,她不干,更不要杨华洲干。

    杨华洲身上的钱,可是仇氏掐着手指头拨的,用一个铜板就少一个!

    杨华洲执拗不过,只得先送杨若晴去了镇子北面的瓦市。

    在路上,杨华洲又细细跟杨若晴讲述了瓦市的相关情况。

    瓦市只是一个名词儿,大意就是各种跟生活息息相关的物品交流地。

    里面有常驻的各类摊位,摊主们都是要给官府定期交税的,还有一些是像杨若晴这样,没有固定摊位,临时的,流动性比较强的小贩子们。

    这类小贩子们都是镇子附近的农民,渔夫,猎人啥的

    隔三差五的来瓦市售卖东西,每一次都要交纳一定的场地费。当然,这些临时的场地,必然是没法儿跟那些固定摊位比,人家长期在这里,交的租金更高,摊位肯定是黄金地段。

    像杨若晴这种临时进来售卖的,能给你一个角落就不错了!

    好在场地费不多,杨若晴交了五文钱,然后就跟着杨华洲进入了瓦市。

    这是杨若晴头一回走进古代的瓦市,一双新奇的眼睛四下打量着。

    这里无疑就是古代的农贸市场嘛,蔬菜,瓜果,家禽,都有卖。

第67章 生意不好做() 
清水镇这一带,每个月初一,十五,二十五这三日都赶大集,附近村子里的人,都会来这里买卖。

    今日恰好是月底二十五,被杨若晴赶上了大集。

    一路走来,各种农副产品,让她眼花缭乱。

    若不是身边这些川流不息的百姓们的衣着打扮不同,她真以为自己是走进了二十一世纪的农贸市场。

    “晴儿,那边有空位,咱去那块摆摊!”

    “诶,好嘞!”

    杨若晴跟着杨华洲,兜兜转转了一圈后,总算在瓦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