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贞观闲人-第5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既然不能指望杨万春,泉盖苏文唯有自救,现在,靺鞨安车骨部的使者便是他的救命稻草。
高惠真的十万大军全折损在辽东城,都城平壤内防空虚,根本无法集结大批军队出征抵抗唐军了,泉盖苏文此时只能选择借兵,旁边的邻国百济和新罗常年征战,三国关系错综复杂,百济和新罗两国军队的战力也差得不行,泉盖苏文根本不可能指望他们,唯一有可能借得到兵的,只有北方的靺鞨七部,而七部中的粟末部首领早已投靠了唐国,在唐国皇帝面前卑躬屈膝,其余诸部有的明哲保身,有的索性也投向唐国,剩下唯一保持中立的,只有安车骨部。
很早以前泉盖苏文便派人与安车骨部积极联络,今日安车骨部首领派来使者,不论双方谈得怎样,至少可以肯定,安车骨部是有可能借到兵的,否则首领不会派出使者。
双方一番客套后,泉盖苏文心情甚爽,于是一声令下,府中设宴。
——不得不说,高句丽有太多地方模仿唐国了,就连唐国的坏毛病他们也学了个十足,一言不合就设宴。
不光是酒宴,高句丽国中许多风俗都跟大唐很相似,除了国中男女服饰不一样外,大抵都是相同的,从都城平壤一眼看过去,就像一个山寨版的大唐长安城。
酒宴和大唐一样,也是宾主饮酒,殿中有歌舞助兴,当然,歌伎唱的歌有点那啥,像山歌,扯着嗓子咿咿呀呀不知唱的什么。
宾主落座,泉盖苏文向使者敬了几杯酒,客套几句后慢慢聊到正题。
“贵部首领可愿借兵南下,助我赶走唐国兵马?”泉盖苏文紧张地盯着使者道。
使者微微一笑:“安车骨部向来以唐国为宗,每年朝贺从未中断,大莫离支若要我们部落叛唐,我部首领担心将来会被唐国报复”
话里的意思似乎是拒绝借兵,但泉盖苏文却并不急,有时候亲耳所闻不如亲眼所见,泉盖苏文听到的是拒绝,但他看到的却是安车骨部派出了使者。
如果首领真的拒绝借兵,人家郑重其事派个使者跑到平壤来做什么?所以,拒绝是假,谈条件才是真。
于是泉盖苏文不慌不忙笑了笑:“听说贵部落与相邻的粟末部落常有征战,而且你们一直落于下风,十三年前,唐国兵马灭了东*突厥,粟末部为了扩大草原牧场,已完全倒向了唐国,每年朝贺时向唐国皇帝卑躬屈膝,回到草原上对靺鞨其余诸部作威作福,有了唐国的支持,粟末部落首领愈发目中无人,这些年你们已被他们打压得喘不过气来,贵使,不知我说得对否?”
使者神情微滞,随即坦然笑道:“无缘无故的,大莫离支为何说起这些?”
泉盖苏文垂头把玩着手里精致的酒盏,淡淡道:“我的意思是,安车骨部也有敌人,你们的敌人和我高句丽是一样的。”
“就算如大莫离支所说,我们安车骨部的敌人也应该是粟末部落。”
“你这样算不对,没有唐国在背后撺掇支持,小小粟末部落哪里来的勇气敢打压你们靺鞨其余诸部?所以,你们的敌人不是粟末部,而是唐国。”
使者似乎并不愿继续这个关于敌人的争论,对安车骨部来说,这种争论是毫无意义的。
“我们得罪不起唐国,安车骨部只是靺鞨部落其中的一支,唐国若将来报复,我们必将承受灭族之祸。”使者淡淡地道。
泉盖苏文笑道:“若我这一次打败了唐国呢?”
使者一愣,然后定定地看着他。
泉盖苏文道:“前方战事想必贵部首领已然知道了,唐军渡辽河之战,我高句丽的勇士杀唐军数千,辽东城外,高惠真设伏,杀敌两万余,辽东城后来虽被攻破,但也杀敌近万,如今唐军正在攻打安市城,杨万春用兵如神,二十多万唐军在安市城下一筹莫展,不得寸进,安市城纹丝不动,唐军不可撼动分毫,仅仅一个杨万春,便将唐军拖在安市城下动弹不得,进退两难”
摊了摊手,泉盖苏文脸上的笑意越来越深:“贵使你看,唐国军队,也并不似想象中的那么无敌,所谓‘纵横天下,莫敢敌者’,不过是唐国人自己吹嘘出来的。与我高句丽交战一个多月,唐军付出了近五万人的代价,他们却仅仅只得到了一座辽东城,我高句丽国中仍有城池数十,按这样的代价算来,唐国皇帝能攻得下几座?这次唐国所谓的东征,已是举倾国之兵,此战若败,我敢保证,唐国少说上百年才能恢复元气,百年时光里,不知发生多少变数,唐国江山那时还不知道是不是姓李呢,贵部首领还在怕什么?”
“唐国若败,我们这些唐国周边的邻国岂不是能松口气?这些年唐国穷兵黩武,征伐无数,太霸道了,邻国皆摄于唐国兵威,不得不屈从,而我高句丽,不谦虚的说,从来不曾仰其鼻息,我们国小,民穷,却不畏强权,敢于抗争,此战关乎两国之国运,我高句丽若胜,唐国从此不敢再进犯国境东部,包括你们靺鞨部落在内,此战以后,你安车骨部的安危可由我高句丽一肩担之,唐国若欲报复,我高句丽绝不会坐视旁观,这句话是我大莫离支的承诺,我愿写进盟书中,如有违誓,甘受天谴。”
情势分析得很透彻,不过使者并不为所动。
使者毕竟只是使者,部落里不由他说了算,既然奉了首领的命来平壤,他想谈的是条件,而不是情势。
“大莫离支殿下,尊驾应知我安车骨部与粟末部毗邻,我部青壮男子有一万余人,皆是下马牧羊,上马出战,他们都是天生的战士,但这一万多人是我部落宝贵的劳力,是部落生存的资本,若因异国之战而糊里糊涂陪上性命,于我安车骨部的利益不合,还请大莫离支见谅。”
泉盖苏文挑了挑眉,这话他听懂了。
情势是虚的,感情是虚的,什么唇亡齿寒都是虚的,真正实在的东西是利益,如果这是一桩交易,那么现在到了开价的阶段了。
泉盖苏文呼出一口气,神情渐渐变得幽怨,要利益你早说呀,害我浪费这么多口水,挖空了心思的忽悠,就好像看到一位美丽高贵的女神,费尽无数心思去追求她,想尽一切办法制造浪漫,告白情话,谁知聊到最后,女神张嘴一句“包*夜八百,必须戴*套”,这种心理上的落差
泉盖苏文张了张嘴,一肚子的怨气生生吞了下来。
好吧,谈价格了。
“此战若我高句丽胜,我们可以出兵,助贵部首领统一靺鞨七部,将其余的六部全部灭掉。”泉盖苏文神情平静地道。
使者点点头,眼中已有了笑意,但还是没出声,示意泉盖苏文继续说。
显然,这个价码还不够。
泉盖苏文缓缓道:“高句丽还愿支持贵部首领向西扩张,安车骨部的西面是南室韦经营数百年之地,我愿出兵助贵部占领南室韦的牧场草原,掠来的人口,牛羊,兵器,战马等,全部归贵部所有。”
使者眼中的笑意愈发明显了,但还是没出声。
泉盖苏文皱了皱眉,再增加价码未免有点贪得无厌了,他不喜欢太贪心的人,除了他自己。
忍住心头的怒火,泉盖苏文想了想,道:“贵部首领统一靺鞨七部后,高句丽愿支持贵部首领立汗国,愿承认贵部首领为可汗,从此你我两国唇齿相依,荣辱与共,从地理态势上互为犄角,共同牵制唐国不义之兵马向北部和东部扩张,贵使觉得如何?”
使者忽然睁大了眼,毫无疑问,最后一个条件很令人动心,建立汗国啊,也就是当皇帝啊,多少代的靺鞨族人都没想过,汗国建立后不知多大的利益,更何况身后还站着高句丽这么一个天然的铁杆盟友,唐国若在此战中败了,就算知道他们立国也不能拿他怎么样
利益动人心,泉盖苏文的条件令使者动心了,比自己来之前期望的条件要高得多,这笔交易并不亏,回去后相信首领会非常满意的,原本首领就有借兵给高句丽的打算,因为粟末部对安车骨部欺压太甚,现在高句丽拿出这么多条件请他们出兵,更是意料之外的惊喜。
见使者眼睛睁大,呼吸不自觉地急促起来,泉盖苏文暗暗一笑,他知道这些条件大抵已满足了安车骨部的胃口。
“殿下的条件倒是合适,但我安车骨部位于粟末部的北面,粟末部首领向来与唐国皇帝沆瀣一气,狼狈为奸,若知我部出兵攻打唐国,必然会被粟末部阻拦,可我们也无法绕过粟末部南下”使者危难地道。
泉盖苏文笑了笑,只要愿意出兵,任何困难都不算困难。
拍了拍手,泉盖苏文命家仆取过一张羊皮地图,然后指着地图的某处,缓缓道:“尊使请看,安车骨部的西面是南室韦,其部向来地广人稀,若是借道南室韦往西行一百里,然后转到往南,便可直抵扶余城,当然,还有一个更简单的办法”
“愿闻其详。”
泉盖苏文目光闪动,轻声道:“粟末部欺压你们靺鞨六部多年了吧?以前粟末强大,你们弱小,而且粟末的背后还有唐国皇帝的支持,但是今时不同往日,唐国与我高句丽鏖战,无暇他顾,尊使试想,没了唐国支持的粟末部,算得什么?不过是一条丧家无主的恶犬而已,除了虚张声势狂吠,还能怎样?贵部首领若能联络靺鞨其余的六部,合成联盟,六军变作一军,朝南开拔,直取粟末部落,先把粟末部灭了”
泉盖苏文说着,狠狠朝地图上粟末部落扎营的位置擂了一拳,咚的一声闷响,使者吓了一跳,随即脸孔迅速涨红,鼻翼侧张,两眼通红地注视着泉盖苏文落在地图上的拳头,那只有力的拳头恰好砸在粟末部落的位置上。
良久,使者终于下定了决心,面朝泉盖苏文躬身行了一礼。
“尊贵的大莫离支殿下,我安车骨部愿追随高句丽起兵,尽发族中青壮子弟南下,助高句丽打败唐国,不仅如此,近年来粟末部仗着唐国的支持,对我靺鞨六部多有欺压,诸部首领早已深觉不满,我部首领愿联络其余诸部子弟,我们六个部落联合起来,先将粟末部灭了,然后引兵南下,与贵国大军一同击败唐国。”使者站起来单手抚胸道。
泉盖苏文大笑,端起酒杯朝前一递:“来,贵使满饮此杯,预祝你我两国同心协力,共击外侮!”nt
先给自己定个小目标:比如收藏:。 网址:
第八百九十九章 亲自上阵()
第九百章 纳谏撤军()
事到如今,战事陷入僵局,李世民纵然再自负,现在也不得不反省一下自己,问一下自己当初选择攻打安市城的决定是不是错了。
乡下人挑柿子还知道专挑软的捏,好好的吃几口嫩肉不行吗?为何自己这位天可汗却专门找硬骨头啃?从常理常识上来说,只有狗才专门啃硬骨头啊
李世明觉得心很累,累得有一种立马下旨撤军回长安的冲动,不玩了,征服高句丽什么的,全都留给下一任君主去干,自己年纪大了,牙口不好,啃不动这块骨头。
可是,天可汗的面子终究伤不起啊。
大唐的子民和世家门阀都知道他李世民举兵东征,从长安城开拔时全军数十万人轰轰烈烈,誓师仪式搞得热血沸腾,长安城的百姓们一脸兴奋兼理所当然,都觉得皇帝陛下御驾亲征,灭高句丽国简直易如反掌手到擒来,就等着陛下将高丽王和那个篡权的奸佞来个亚洲式花样捆绑,然后押解回长安,顺便在高祖皇帝陵前搞个献俘仪式,含蓄地得瑟一番
庆功的内容都安排好了,李世民这些日子甚至都梦到过无数次被万民欢呼的场景,那些欢呼声里,还夹杂着世家门阀颓丧的叹息声,以及三军如山崩地裂般的嘶吼声
多么幸福的画面啊,费尽辛苦,力排众议,李世民想要达到的效果不就是这样么?
然而,从踏进高句丽国境开始,李世民便发觉战事没有真正的顺心顺意过,从头到尾都打得束手束脚,回头再反省一下,李世民发觉自己终究小觑了高句丽这个国家,更小觑了高句丽国中的权臣和良将,他们不必大唐的名臣老将稍差,那个杨万春甚至比绝大部分主帅要强得多,遇到这样的对手,实在是大唐的不幸。
做着荣耀青史的美梦,可是这场梦太短促,唐军渡过辽河后,唯一攻下的城池只有一座辽东城,接下来便一无所获,反而折损了几万将士,损失与利益完全不成比例,攻打安市城到今日,李世民这位向来自负骄纵的天可汗陛下竟然都生出了心灰意冷的情绪。
撤,还是不撤?
李世民此刻脑海里不停地挣扎着,他是真心不想撤兵,依帝王无情的心态来看,他甚至很想不惜一切代价,用关中子弟的性命去把这座该死的安市城填平。
可是,他不敢这么做,如今军中的士气已然有些动荡不安了,若仍执意继续攻打下去,说不定军中会出现哗变,军营哗变是非常严重的,轻则杀将夺印,重则改朝换代,李世民冒不起这个险。
犹豫迟疑之时,帅帐外常涂冷森的声音传来。
“陛下,泾阳县公李素求见。”
李世民愣了一下,然后挥了挥手:“宣见。”
很快,李素走了进来,一言不发地行礼。
李世民深深看了他一眼,道:“子正的来意且让朕猜一猜如何?”
李素笑道:“陛下既有雅兴,不妨猜之。”
李世民也笑了:“是来劝朕退兵吧?”
李素老老实实地道:“是。臣确有此意。”
李世民注视着他的脸:“你觉得我军攻不下安市城?”
“是,臣以为,攻破安市城已彻底无望。”
“为何?”
“将怠,兵疲,折损过大,而安市城却岿然不动,事不可为也,何必再将关中子弟的性命白白葬送在这座城下?”
李世民眼中露出不甘之色:“安市城能否攻克,朕已不做指望,但杨万春此人若不诛,朕如何能安心北上取高句丽都城?”
李素平静地道:“杨万春在安市城内,是我军的后患,若出了城,便如土鸡瓦狗,陛下勿须多虑。”
李世民挑了挑眉:“子正何出此言?”
“陛下若撤军北上,杨万春不追击则罢,若然追击,定教他全军覆没。”
“何以见得?”
“没有别的原因,平原作战,两军对阵,杨万春不可能是我大唐的对手,在这方面,我大唐可教他做人。”
李世民终于露出一丝欣然之色:“不错,他杨万春就算是天纵之才,也不可能样样精通,若是两军在平原上遭遇,朕与数十万将士根本不惧他分毫。”
李素笑道:“所以,陛下可安心撤军,臣赌杨万春不敢出城追击,真正出色的三军统帅,他的头脑一定比谁都清醒,而且必须非常了解他的敌人,以及他自己,他应该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不适合做什么,以己之短,击敌之长,此愚者之为也,杨万春绝不是蠢货。”
李世民脸上明显出现意动之色。
李素看在眼里,由衷地暗暗松了口气。
历经五次攻城,折损数万将士,陷入僵局这么久,这位刚愎自用的皇帝陛下终于认真考虑撤军的事了。
李素急忙趁热打铁:“陛下,退一步海阔天空,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如果咱们北上攻下了平壤,擒获高丽王和泉盖苏文,从政治的角度将高句丽灭国,那么杨万春从此便成了无国无主之帅,如孤魂野鬼一般,空守着一座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