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草根奋斗记-第1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个象征意义的考察吧,之后便很痛快的和王元平签订好木工机械采购合同。
当王元平看到财务人员把对方的定金支票收下的那一霎那,那颗悬了好几天的心才算是彻底放下。六十五万的订单对现阶段的建辉公司来说已经很大的数字,如果预判不错,百分之三十到四十的利润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
王元平心里清楚,对于建辉公司来说,这一单应该是个救命单。
有了这个单可以使建辉公司开工到年底;有了这个单公司也就会正常运转,也就会慢慢站稳脚跟。再往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的努力,形势应该渐渐好起来。
在父亲陪同南越公司代表的时候,王元平悄悄出去把孙世文叫到一边,告诉他赶快出去采购点滨海当地的特产,不要多但要精致看着要上档次,孙世文会意驾车去了。
看着孙世文远去的背影,王元平还是有些不放心。他叹了口气摇摇头,如果是在大阳厂,那么这点事杨丹他们早就会做好准备,不用还得自己劳心费力的惦记。
但小孙的表现让他着实吃惊,采购回来的东西非常上档次,比如海参、鲍鱼和扇贝柱等海珍品,这些东西在市场上价格非常贵,但要是能找到合适的养殖户,东西还是蛮便宜的。王元平也不知道小孙怎么操作的,反正价格比他想象的要便宜许多。
这一下,让王元平对小孙另眼相看,心里暗想,合适的时机就把这个人派到南方给四叔当当助手,让四叔培养培养,说不定以后能挑大梁呢。
有了这个想法,王元平便开始有意识的安排小孙跟随父亲一起参与接待南越的客户工作。
王可建究竟是做工会主席出身的,在他的陪同下几天下来,南越公司代表吃的玩的非常舒心,临走时,王元平特意送了部分高档礼品,这让南越公司代表很意外也很高兴,建辉公司接待他的用心和诚意让他倍加感慨,自己在民企工作了这么多年,这样的礼待和受重视还是头一遭。
因此,这位副总对建辉公司也就格外的高看一眼。临走时,他给王元平透漏了一个信息,南越地区的木工机械市场现在还是比较散,全国各地的机械在那里都有,但都没有形成规模。如果能够在当地找几家大的经销商,铺开销售渠道,只要质量过关后期维护态度好,那么很快就会就会占领这个市场。
意外得到的这个信息使得王元平欣喜若狂,从机场返回时,他一直在想一个问题,要不要派孙世文南下呢。
孙世文年龄不大,刚刚26岁,但却是老司机了,十八岁学开车到现在已经整整开了八年。之所以让王元平留意他,是因为之前上次王元平回县城取东西时,小孙的机灵和反应速度让他刮目相看。从那以后,王元平开始注意起这个人来。
小孙的长处是善于与人打交道,在南越公司代表来的这次接待活动上,除了王可建之外,小孙是参与最多的一个,也是主意最多点子最多的一个。
王元平原来的想法是打算派他去南方让四叔培养一段时间,但现在的情况是一边急着要开拓市场,一边却无人可派,王元平咬咬牙一狠心,派!
回公司的路上,他和小孙谈了这个话题,没想到小孙竟然一口答应。小孙答应的这么痛快让王元平颇感意外,他试探着问了问小孙去到那里打算怎么开展工作。
小孙告诉他,自己到南方后会采取“滚雪球”的营销战略,以南越市场的南方木器公司所在地域的地市范围为市场目标,争取每个县发展一到两名经销商,同时广告宣传效应,直接开发几个大的终端客户作为保障。等到这个“根据地”稳固之后,再行蚕食下一个地区。以上述方法复制即可。
听完小孙的想法,王元平大吃一惊!他上下打量了孙世文几眼,心想:这个人还真是个销售人才,他的这个战略和当年自己在南方的战法是一样的,不同的是人家小孙比当年的自己想的更深一层,除了注重终端客户还要积极发展经销商。
王元平很好奇一个司机是怎么有这样的销售思路的,小孙告诉他自己原来在柜镇红春纺机厂开车,在东吴一带待了好几年,那时几乎天天跟随销售员跑市场。别看是司机但和销售业务员没有什么区别,对他们的手法和技巧很明白。
王元平听了纳闷,红春纺机可是业内有名的企业,那为何你不往业务这方面发展,难倒想开一辈子车?
小孙脸色一下子拉下来,他告诉王元平,红春纺机做的确实不错,但里面的关系太复杂了,那时候都知道销售好,红春纺机好多人也都想去,但没有相当的关系是没法去到销售的,自己找了好多人钱花了不少可最后没有一个能办成的,一气之下,他就从那里辞职了。
王元平听后脸色凝重,小孙的话说到他心里去了,在大阳厂时,有段时间他也碰到同样的问题,对这样的问题他是非常痛恨的,因此下重手严肃处理过几次,风气算是有所好转,但过不多久又恢复了。王元平只得再进行处理,如此循环了几次,令他也颇感心烦。直到走,也没有把这股风气给彻底灭绝了。
后来,他从刊物上读到过,在中国的企业里,想彻底杜绝关系网是不可能的,只能尽最大努力控制。
小孙的遭遇令王元平再次想起了这句话,他暗下决心,在建辉公司这种事情绝对不允许出现。
以往还对小孙不太放心,但这次谈话下来,让王元平彻底扭转了这个看法,他下决心立即启用孙世文。同时,他从启用孙世文的事上得到了一个启发,以往可能自己太注意外来的人员,忽略了对企业内部人才的挖掘,其实,现在看起来,有些很优秀的人才,往往就是在自己眼皮子底下的不那么引人注目的人。
从机场回来之后,王元平马不停蹄立即召开了一个经营协调会。会上,他宣布孙世文为南越地区销售总代表,带人即刻动身去南越开展市场调研和推广活动。李亮立刻着手组织生产,争取在十月出厂一批南越的木工机械,同时,他要求这批设备要和第一批发往岭南的设备一样,不要太计较成本,只要质量绝对保证就行。因为这是头炮产品,必须保证进入市场后的口碑。
从下达生产命令的那一刻起,王元平进入到高强度的忙碌当中,采购原辅料、比对价格、谈合同等等全部落到自己肩上。这些事情很专业,王可建帮不上忙,把王元平累的七荤八素的,几天时间,又瘦了不少,把李红莉疼的直掉眼泪。
一眨眼工夫,到了五月底。王元平看看日历,离当初约定上班时间只有一天了。反正已经决意要辞职了,所以,王元平也没有把上班时间当回事。直到六月初组织部再三打电话催他,他才不情愿的于第二天赶往县委。
王元平没有回他的那个办公室,而是径直到了县委组织部,组织部办公室李主任和他很熟悉了,见他来了连忙端茶倒水笑容可掬的问候。听他问到吴明德,李主任告诉他吴部长回来过一天,但是接着又去了昌南学习,这次是安排他去省委党校学习,具体多长时间不知道。
王元平听了心中一动:县级领导去省委党校学习,那就预示着要升迁。看来老领导又要进步了。转念又一想:嗨!人家升迁不升迁的与自己一毛钱关系都没有,反正自己准备辞职了。
李主任向他转达了吴明德的话,告诉他要沉住气,耐得住寂寞。该上班时回来按部就班上班,上班后如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找李主任。
王元平听完李主任的转达之后,笑了笑没有说话,而是从包里掏出自己的辞职信给了他。
李主任看完后脸色都变了,站起身瞪大眼睛看着王元平一字一句的问道:“你不是和我开玩笑吧?”
王元平摇了摇头,含笑看着他。
李主任沉默了半晌沉声道:“这个事太大了,我得和吴部长汇报,你没和其他人讲吧?”。
见王元平摇头,李主任松了口气:“那就好,那就好,元平同志,这个事你先不要和别人讲了,你回去等等,我和部长汇报完再说好吧。”
干部辞职这样的事情在洪南是非常少的,正科级干部辞职就没有听说过,组织上肯定要谈话挽留,这是正常的工作程序。
因此,李主任的这个反映王元平倒也理解,也就起身告辞。
本文来自看书网小说
第229章 自己的言论没错()
从给组织部李主任递上辞职信时,王元平的心里有些百感交集,这种心情一直伴随他走出组织部的门。
刚刚走到县委办公楼的一楼,迎面传来一阵笑声,王元平定睛一看呆住了,迎面走来的是两男两女,走在前头的一男一女都认识,是自己的同学杨长征和王明华!
王元平想躲开但已经来不及了,杨长征显然已经看到了他,笑着对王明华说:“你看,你看,刚才说到谁来着,人不顶念叨。说曹操,曹操就到。”
说完,疾步向前握住王元平的手摇了摇:“你小子这段时间忙什么呢?老找不见你。”
王明华没有说话,脸上带着一种说不出的复杂表情盯着他。
王元平苦笑了一下:“你们。,哦,呵呵。,这段时间家里有事比较忙一些。”顿了一下接着又换了一种轻松调侃的语气道:“你们公务那么繁忙还惦记我,真让我感激。”其实,这话从他的嘴里说出来不太好笑。
“别扯淡!”长征笑骂一声,瞅了瞅见四下没人,问道:“元平,今天没事吧,等着我啊咱们好好聊聊,我可听说了,你的处境不妙。”
一旁的王明华咳嗽了一声,走到近前低声道:“你们真会找地方聊天,这里是聊天的地方吗?”
“哦,是,是。还是王书记警惕性高啊。”杨长征玩笑的说了一句。但眼睛却警惕的看看四周见没什么异壮这才放心:“元平,你不急着回去吧?等着我啊,别走!”
“王书记?”王元平的脑子转了一圈,杨长征显然不是叫自己,他是对着王明华叫的,王元平心中一动,王明华调整工作了?转念一想,别管这些闲事了。不过,老同学不让自己走如果走了那会伤人心的。
想到这里,他点头微笑道:“没事,我正好请了假回家休息一段时间,你们先忙吧,我在外边等你们。”
王明华走过他身边时一停顿,张了张嘴但终于还是没有说出什么。
王元平没敢直视王明华,两人多年的这种微妙的关系始终很敏感,下意识里似乎谁都不想向前走一步。这是一种奇怪的关系,王元平看着消失在楼梯道尽头的倩影,苦笑了一下,摇了摇头迈步走出县委办公楼打算到车上等着。
走出县委大院的那一刹那,他不由自主的回身看了看这座年头很久远的建筑。不知为何,一种难以名状的复杂的心情涌起来,这种心情实在无法说清楚,落寞、忧伤和寂寥百味杂陈。
屈指算来,自己已经在这条仕途之路上奋斗了近十年,在这近十年的时间里,一种天然的惯性使他不管在任何时候都要往前冲,因为自己心里清楚,像自己这样没有任何背景,学历又不是很高的干部,唯一可以依赖的就是把事情做好。因此,多年以来的努力,他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巨大努力,自己从未对这份付出有过一丝一毫的后悔。虽说比同龄人虽说付出很多,但得到回报也是蛮丰厚的。放眼全洪南靠自己的本事在27岁能够进步到正科级是没有几个人的,这本身已经是奇迹了。
为此,王元平一直心里身怀感激!感激自己遇到的好领导、恩师和同事,也感激那些给自己制造困难和障碍的人。
难道只是感激吗?他在心里这样问自己。答案肯定是否定的,隐隐约约的王元平似乎看到自己的内心,或许自己还有许多不舍。
可不舍又能如何,只是自己的一厢情愿罢了,眼前的困境并不是县里市里或者省里那个人可以决定的。自己的一番不知深浅的话很可能已经触动了上面和下面某些势力的底线,说句难听的这些言论可能已经上升到政治高度了。
一旦上升到政治高度,想翻身恐怕不是一件特别容易的事情了。
不过,王元平从没有为自己的言论后悔过。时至今日,他仍然认为自己没说错,这些话并不是自己随随便便说的,而是经过那么多年市场的打拼得出的结论,如果时间倒流,他相信自己还是会这样说。
若大家真认为自己说错了,那自己也没办法,也谢能用时间来证明这番言论没错了。
正在他感概万千的时候,杨长征不知何时已经来到跟前,见他想的出神,便咳嗽了一声。王元平没有防备,被吓了一跳,转身看到长征,笑骂道:“怎么像个幽灵似的。”
长征歪着头看了他一小会,又摇摇头:“唉,多日不见,我们的才子竟然有神经的预兆了。”说完,手指点点王元平若有其事的说道:“你得小心!”
王元平哈哈大笑:“去你的,什么话啊,你才神经了呢。”
长征也跟着笑了:“好了,好了,不闹了,元平,咱们去公园聊聊吧。”
听到“公园”两个字,王元平的心里抽了一下,他内心心底关于师敏的那根刺虽然相隔念头已久,虽说已经过去,毕竟那是自己的初恋,虽然短暂但却刻骨铭心。偶尔回忆起来还是会有些感伤。
因此,他下意识的摇摇头,笑了笑。
长征话到嘴边也有些后悔,关于王元平和师敏的事情他多少知道一些,也知道他们是在公园分的手,有段时间吴军告诫自己和张忠诚不要让王元平去公园,自己怎么这时候能说出这样的话。
他连忙道歉:“对不起,对不起。元平,我们换个地方,去。”长征沉吟了片刻:“去茶楼吧。”
茶楼在南方司空见惯,但是在洪南才兴起来不多久。王元平就没有听说过洪南县城还有茶楼,他重复了一句长征的话:“茶楼?”
“对,跟我走吧。”说完,拉起王元平就要走,王元平连忙告诉他自己带车来的,杨长征听了一愣!不等他反应过来,王元平拉着他上了车。
王元平在南方时经常见到茶楼,在洪南进茶楼这还是大姑娘上轿头一遭。
这个茶楼说白了就是个上下两层的门头房,底下一层隔开了五六个房间。这种茶楼比王元平在南方见到的要差很多,不是一个档次的。
杨长征显然是常来这里,一进门,老板热情的迎了出来:“您来了,还是楼上的二号房间吗?”
杨长征点点头,没有正眼瞧那人:“来壶龙井,茶点你看着来几样吧,不要太多了。”说完,带着王元平到了二楼二号小包间。
这个小包间装修得很雅致,比一楼的要好很多,一色仿古木质桌椅,看起来质地不错,王元平坐下后环视一圈,赞叹道:“真没有想到洪南还有这样的好地方。不错,不错。长征,你是怎么发现的?”
“我也是跟别人来的,后来觉得好就定点在这里谈事了。方便嘛。”
“好,好,呵呵”
过不多会,一个身着中式服装的年轻女孩进来了,像表演茶道一样,慢慢掏茶、洗碗、冲泡、沏茶。等到一切就绪之后,杨长征冲她点点头道:“好了,你去忙吧,我们不叫你不用进来。”
看着小女孩出去之后,杨长征短期茶壶给王元平到了一杯:“元平,关于你的议论我听到的很多,这段时间县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