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全知全能者-第1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全部都能被种子吸收的物质,而且是优良的生命营养物质。

    所以,果子,同样是比植物体更活性的物质。

    人吃石头,吃土,完全不能消化,会完蛋的。

    需要通过植物的转化,把大地中原本有的东西,“活化”。

    而不同的植物其活化程度也是不一样的,活化程度越高的,人体越容易吸收。也因此,什么是“干净”的食材?一句话,就是那种活性程度最高的。

    依循着这个根本原则,可以一直地往复推演。

    就以黄豆来说,在干净程度上,豆子肯定不如豆芽好,短豆芽也肯定不如长豆苗好。

    大米肯定不如米粉好,米粉也肯定不如米酒好。

    许广陵初步的饮食计划,不是辟谷,什么都不吃,而是只吃那些活性程度高的,然后在这一类中,经过尝试,选定出最优秀最无害最有益于身体的那些。

    ==

    感谢“完蜜的米”的推荐票支持。

    感谢“学海无暇”的月票捧场。

第383章 种菜() 
天池中。

    许广陵一招一式地打着拳。

    打拳的过程,是对从陈老先生那里学的百多套拳法的解析过程,是对自身武术体系的建立过程,更是对身体气血的感应和探索过程。

    这三者中,最后一个,才是许广陵的真正重心所在。

    打上那么两个小时左右,一般也到了晚上九点时分。

    此际,许广陵便来到天池之底,那个老地方,躺在“床”上开始睡觉。

    许广陵再没有运行根本窍法,不再徒劳地想要打通中窍什么的,他已经完全抛开了这事,而只是似睡非睡,似练非练地,把伏羲诀运转起。

    像一棵树,既清醒着,又休憩着。

    似乎是休养生息,在等待着什么,又好像只是单纯地休息,并没有进一步的目的。

    这是夜里。

    白天,许广陵和老谭老林都不一样地,以自己的路线“巡山”,一一探查着那些他现在早已熟悉的草木。

    草木的生长,比想象中慢,也比想象中快。

    具体说来,就像陶渊明那句话所说的,“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不见其增,日有所长。

    这便是草木的生长状态。

    一日继一日,草木的性状改变很小,但如果是和一周之前的比起来,又让人分外感觉到,变化真的是太大了。

    大得足以让许广陵从中感受到岁月的力量。

    这力量贯穿大树,也贯穿小草。

    哪怕是一株巴掌大小草的一枚叶片中,你也能够清晰地感受到,一天,一天,又一天,随着时间的流逝,其形状在改变,其脉络在改变,其色泽在改变,其药性也在改变……

    许广陵再次拈了一枚蒲公英的叶子含在口中。

    一点点甜、一点点苦、一点点涩,还有许多种难以用言语形容的味道和感受,在舌头间缓缓释放出来,然后通过神农诀,其药性一点点地呈现在许广陵脑海中。

    这是许广陵第三十七次品尝蒲公英的叶子。

    从刚出土开始,到其一点点长大,到其开花。

    从清晨带着露水,到上午被初阳褪去露水,到中午被微微薰蒸着,到傍晚沐浴在夕阳中,到晚上星月点灯露水渐滋。

    一个药师的草药实践,就这般地缓缓展开。

    蒲公英只是其中一例,或者说,一个剪影和缩影。

    春取叶花夏取茎,待到秋来采果根。许广陵的这一次实践,也是第一次实践,会一直持续到这一年的秋冬时分,直待寒冬来临,万物归藏,步入下一个轮回。

    于一个药师而言,嗯,于一个立志向着巅峰境界进发的药师而言,这只是基本功课,没什么好说。

    超绝的身手。

    天眼。

    神农诀。

    还有通过气血对身体越来越细致入微的感受。

    这些,都是利器。

    一个“准大宗师”向着药学大宗及整个的医道大宗进发的利器。

    身怀这样的利器,应该说,哪怕就是一头猪,只要假以时日,也照样可以顺顺当当地步入大宗。

    在保护站,许广陵开始部分地接过做饭的权利。

    老谭老林做的饭,他一样可以吃得津津有味,而且是别有风味,只不过,吃上那么三五回还可以,一直吃,就没必要了。——老谭做的饭,许广陵评分二十分,老林做的饭,许广陵评分十分。

    同样的东西,同样的工序,许广陵做来,再怎么做,也至少是七十分起步的。

    当然,条件实在简陋,想达到八十分也难。

    不过,这七十来分相比十分二十分,那就真的只有“天秀”这个词才能形容了。

    无法详尽描述老谭老林两人第一次吃到许广陵所做的饭时的场景,只能说,那不是两个人,而是两头饕餮在进食,真的,一大锅的汤,被两人喝得几乎是滴水不剩,喝得肚子都明显鼓了起来。

    然后许广陵才发现,相比医术,他的厨艺明显更受青睐!

    许广陵只担心一点,等他走了,他们还能吃下自己做的东西吗?

    想必还是可以的,人的适应性终究很强。

    只不过到时,嘿,那么一个“由奢入俭”的过程,可不那么好受。

    保护站外便是山林。

    许广陵让老谭从家里带了一把铁锹过来,在保护站院外的东侧开始垦地,辟一个菜园。

    许广陵没有挖过地,但是老林是好手,其实老谭也不赖,经过他们的演示,许广陵也很快就是一个好手了,而且以他的身手,干起这活来,可比两人要强得太多太多了。

    他们再次地被许广陵秀得眼花。

    许广陵让他们两人分别给带了些种子或秧子回来,共计九种,番茄、萝卜、茄子、空心菜、莴笋、菜花、大白菜、黄瓜、小葱。

    都是常见的不能再常见的蔬果。

    “小许,好多东西在这里可能种不活的。”老林道。

    如果和中原地区相比,长白山山区的春天,其实真正意义来说,是六七月份才到来,而他们这里虽然说是山脚,但昼夜温差也是很大的。

    老林以前是在别处但也是此地的某个伐木场工作,一干就好多年的那种,当然那是好多年前了。

    他和那些工友们也试图开个园子种点菜的,但好多菜都种不活,种得活的也长不好,长得还将就的,味道也很难吃,根本就不如市场上买的。

    林地就是林地。

    哪怕是被清出来的没有树的林地,也不适合种东西。

    更别说现在这里是山上了。

    “我就是种来玩玩。”许广陵道。

    老谭和老林两人都信了。

    然后……

    “小许,小许!你快过来,这种子怎么就发芽了?”早晨,老谭在站外扯着大嗓门地喊许广陵。

    “怎么,有什么不对么?”许广陵慢条斯理地迈步过去。

    “太不对了!这是萝卜吧?哪有第一天种下去第二天就发芽的?不行,我得去农种店找那个卖种子的算帐,他卖的这个种子有问题,很可能是只长稞不长萝卜的。”老林气愤道。

    “老林,莫急,到晚上再看看。”许广陵道。

    老林几乎是一整天都在这个菜园边晃荡,结果,中午的时候,他发现空心菜也发芽了,傍晚的时候,他发现小葱也发芽了……

    ==

    感谢“我去年买了个超额”的推荐票支持。

    感谢“在大学中流浪”的月票捧场。

第384章 大草木园计划() 


第385章 仙() 
第二天上午,许广陵从山上下来的时候,面对的是留守的老谭。

    “许兄弟,你真的是异能者?”老谭的恭敬是一直就有的,而现在则多了一些莫名的兴奋。

    话说你兴奋个什么劲,又不是你有异能!

    感受到他的一点心理活动,许广陵这般吐槽着,然后笑道:“长白山是仙山,你听说过没有?”

    和阅读佛教典藏一样,许广陵以前也是读过道藏的,虽然读得一知半解,而且还是浮光掠影式的,很多内容都被他给自动省略地滑了过去。

    但还是接触了一些东西。

    比如说,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仙人”的说法。

    仙,从造字上来看,是一个人,和一个山,所以通常的解释,是避世离俗,在山中清修之人。

    有一副对联是这么说的,“天下名山僧占多,也该留一二奇峰栖吾道友;世间好话佛说尽,谁识得五千妙论出我仙师。”

    嗯,这应该是佛道之间的“切磋”,但其中反应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佛道之人,很喜欢住在山中。

    有人会说,这不是很正常嘛,山中清净嘛,风景还很好,还有,空气还很清新。

    其实这几个理由都不是很充分。

    从最后面的说起,空气很清新。

    作为这个时代的人,对这一方面很敏感,因为生活在城市中的人,没有几个不知道雾霾的,就算那些不怎么有雾霾的城市,空气质量也谈不上什么好,更谈不上清新。

    所以说起“空气清新”,普遍都会很向往。

    就算是农村,远离都市的地方,也未必就能避开雾霾,空气反正是被捎带着污染那么或多或少。

    但是古代呢?

    工业化还没有开启。

    任何地方,只要随便有点树,空气都会相当的干净、清新。

    所以,山中空气很清新,这个优势可有可无,被极大地削低了,其影响力真不是那么大。

    至于风景很好?

    那句话是怎么说的?远处的才是风景。

    风景再好的地方,常住的话,也就那么回事了。

    还有清净,就更站不住脚了。

    陶渊明不是有一句话么,“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心远地自偏!

    总之,你想热闹,那就搬到闹市中去,而且还必须是正对着街道的,不然,哪怕就是在街道后面,区区一个庭院,也能轻易把重重喧嚣隔于其外。

    总而言之,在古代的那个环境下,住进山中,实在没有那么大的优势。

    相反,生活上的不便却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空气会比较冷,春夏秋的早晚,都会冷得人骨头僵硬,而到冬天,一场大雪下来,直接就封门了,不止封门,还封山的,少则十天半月,多则个把两三个月,都让你无法下山。

    其次,山中水源不是那么方便。

    自来水肯定是没有的,就算山上有清泉,也不可能所有的入住者都能靠泉而居,因此,挑水这项工程,是免不了的。

    而且是天天挑。

    你当挑水很轻松,还能健身的?

    对,这话没错,似乎确实能健身,但真的不轻松。身体比较康健的还好说,锻炼锻炼也就能应付这差事了,身体不那么好的,挑水就始终都是个苦差。

    再次,吃的不方便,山上你能种点菜,但更多的地方连菜也不适合种,至于米面粮油之类,全部都要定期下山采买。

    ……

    再总而言之,生活在山上,不便之处实在是太多了。

    好处不是那么大,坏处却是太多太多,两者相加,就使得“入山而居”,至少,性价比不是那么高,对吧?

    那为什么他们还一窝蜂地往山里跑呢?

    不但如此,他们还整出“洞天福地”的说法,所有的“福地”,都是天下的各种山,而所有的“洞天”,都是开辟在山上的洞府,或者说居处。

    总而言之,洞天也罢,福地也罢,都和山离不了关系。

    以前,许广陵读到这些的时候,就一个感觉,那就是这些山顶洞人们实在是很幽默很有生活的乐观精神,把简陋的山洞称为洞天,把有名没名的大山小山称为福地。

    这么一来,原本很low的东西瞬间就变得高大上了有木有?

    但是自从发现了“大地山川之气”之后,许广陵再想到“仙”,再想到“洞天福地”,那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

    怎么说呢,有点复杂。

    反正以前的认识,开始产生颠覆。

    有没有这样一种可能,古代的时候,而且是很早很早的时候,可以上溯到先秦以前,那时就有人甚至是不少人也能像他这样,看到“大地山川之气”?

    然后,就长久地聚居于山中。

    再然后,就有了“仙”的实际及概念。

    以及,随着时代推移,这种行为被逐渐固化下来,并由此而诞生了洞天福地的传说。

    但时至后来,洞天也罢,福地也罢,似乎又没有传说中的那么神,这种追逐渐渐降温,所以慢慢地,它又成为一种被半废弃的、非主流式的存在。

    这是许广陵今时今日的一种猜测。

    但这种猜测已经无法印证。

    而他以后会做的一件事,是会考察九州地脉。

    并考察道藏记载中所有的洞天福地,这些洞天福地,其中可能有一部分甚至很大一部分完全是后人的牵强附会,但许广陵认为,有很大可能,其中的那么一些,是真正意义上的“洞天福地”。

    其次,他会考察九州所有有名无名的“长寿村”的情况。

    长寿村在今日已经不稀奇了,各种新闻报道上经常见到,它们共同的特点都是远离都市,所以人们也普遍认为他们长寿的理由就是远离都市,远离污染。

    但在没有污染的古代,这些长寿村就不存在么?

    明显不可能。

    九州之大,长寿村的数量又有多少?

    许广陵目前还没有考察,但他已初步断定,这些长寿村,其中绝大多数,都会是位于“大地山川之气”较为浓厚的地方,换言之,它们附近,多半有山脉。

    这个考察,被许广陵列为远景计划之一。

    当然了,目前还没提到日程中。

    这种考察,只是为了开阔见闻,以及印证一些东西而已,有没有,都不是那么重要或者说关键。许广陵当下的关键,仍然是循着根本窍法而前进,以及,从医道的基础,一点点一步步地向巅峰进发。

    ==

    感谢“zhapi10”的推荐票支持。

    感谢“地妖孽”的月票捧场。

第386章 鲜嫩,干净() 
长白山并不在那些洞天福地的名录之中。

    惟一的原因,大抵就是它太远了,远离中原。

    在古代,那是一个并不在中原人生活视野中出现的存在。不然的话,许广陵敢肯定,它是必然出现于名录中的,除非那个名录,彻头彻尾,都只是胡编乱造。

    但其实就算胡编乱造,长白山仍然会位列其中。——这是一个出产人参的宝山,人参位于“百草之首”,长白山有什么理由会被忽略呢?

    更别说它的天池了。

    所以说来说去就一句话,酒香也怕巷子深,哪怕这深巷里藏的,是绝世美酒。

    但在本地,长白山确实是圣山。

    之前查找长白山资料的时候,许广陵查到了关于它的很多的各类神话传说。

    老谭是本地人。

    “长白山是仙山,你听说过没有?”许广陵这一句话,立即开启了他的兴奋点,甚至都认为许广陵的这话简直形同侮辱。开玩笑,住在山脚下的人,有几个不是从小就听着圣山的传说长大的?

    老谭终于有了发挥的地方。

    他把小时从父母那里,从爷爷奶奶那里,从村里的老一辈那里听到过的所有现在还能回想起来的关于长白山的故事,侃侃而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