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世界演义-第1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周公为此经心准备,为了举行祭祀大典,周公带领百官,使他们在旧都熟悉礼仪之后,再跟从周成王一起前往洛邑。
十二月十二日,周公与百官拥护周成王,来到洛邑,召公与各方诸侯早已等候在洛邑。各方诸侯以其方物进献王室。周成王在洛邑开始用殷礼接见诸侯,在洛邑祭祀文王,这些礼节是非常隆重而有条不紊的。
盛会规模宏大,坛上挂着红帐子,用黑羽毛作装饰。天子成王面朝南方,冠冕上没有垂珠,朝服八彩色,腰间插着大圭。唐叔(唐叔虞)、郇伯在左,周公、太公望在右,都有冠冕,也没有垂珠,朝服七彩色,都腰插笏板,依傍天子站在坛上。
当诸侯方国朝见天子时,周成王背负斧纹屏风,面朝南而立,诸侯贵族按其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高低,依次站在周成王对面的中阶之上,东西阶和门东西,夷、蛮、戎、狄分站在东、南、西、北四门之外,较远的九采站在南面的应门之外,极远的四塞每世一来朝,告新君即位而已,不安排固定的站位。
这般一丝不苟精心安排的诸侯朝觐天子的礼仪,无疑能十分明确天子诸侯之间尊卑上下的等级,使各安其位以维护统治秩序,这就是周公制礼的目标所在了。
周公说:“新都洛邑已成,它将是您始作万民明君之地。在这里,你将首次奉行隆重礼仪,在洛邑举行祭祀大典,这一切都已经有条不紊地进行了安排。”成王说:“你勤勉辅佐我这个年轻人,指示我弘扬文王、武王之功业,奉答天命,和抚万民,居于洛邑,举行大典。您的教导,我无不顺从。”
召公向成王献词,并告诫成王要不负上天重托,不废先王之功业,成王虽然年幼,但为国之元首,希望能和洽民众。如今成王迁宅于土中(洛邑),亲理朝政,更应该持重,敬重德行,躬行德教。召公说:“上天将根据帝王的德行赐智慧,赐吉凶,赐享国期限。我王初据新都,更应崇尚美德,祈求上天赐予永久的治理天下的使命。今我率众邦君长,入朝进贺,并非慰劳君王,只是供奉礼品,献祭于上天,使王位世代相传,永无止期。”
周成王对召公说:“我还年轻,需要您的辅佐。希望公发扬伟大光显的功德,使我继承文王、武王的事业,奉答上帝的教诲,使四方百姓和悦,定都在洛师,隆重举行大礼,办理好盛大的祭祀,都有条不紊。公的功德光照天地,勤劳施于四方,普遍推行美好的政事,虽遭横逆的事而不迷乱。文武百官努力实行您的教化,我这年轻人就早晚地进行祭祀好了。”
朝贺已毕,成王率满朝公卿、众邦君长在洛邑举行冬祭。传说有凤凰现世,周成王与周公观察黄河和洛水,向河中沉玉璧,祈求国泰民安。
祭祀大典完毕之后,周成王从洛邑回到了宗周(镐京),为周族的祖先高圉建立宗庙进行祭祀。
(《史记·周本记第四》记载:“庆节卒,子皇仆立。皇仆卒,子差弗立。差弗卒,子毁隃立。毁隃卒,子公非立;公非卒,子高圉立;高圉卒,子亚圉立。”
亚圉卒,子组绀立;组绀卒,子亶父立。亶父卒,子季历立。季历卒,子姬昌立。)
洛邑被称为东都,与宗周相对,成为周公的隐居之地,而成王虽然已经号称迁都,但实际上仍以宗周为行政中心。
周公在国家危难的时候,不避艰辛挺身而出,担当起王的重任;当国家转危为安,走上顺利发展的时候,毅然让出了王位,这种无畏无私的精神,始终被后代称颂。
周公退位后,把主要精力用于制礼作乐,继续完善各种典章法规。
年,周成王八年正月初一,成王亲政,以朝享之礼献祭于文王、武王之庙,禀告嗣位大事。在文王庙、武王庙各献一头赤色牛。成王入太庙,献酒于先王之灵。至此,成王完成亲政大礼。
周公并没有因退位而放手不管,成王固然对他挽留,而他也不断向成王提出告诫,最有名的是《尚书·无逸》。《无逸》开头就讲,知道种地务农的辛劳,才懂得“小人”。父母辛勤务农,而他们的子弟不知道种地的艰辛,就会贪图安逸乃至妄诞,甚至侮辱他的父母说:“老年人,什么也不懂。”这种不孝的话在当时是决不许讲的。作一个最高统治者要知道下边的隐情疾苦,否则就会做出荒诞的事情来。
周公接着举了殷代名君中宗太戊、高宗武丁、商汤之孙祖甲,不是庄严威惧,勤自约束,“不敢荒宁”,就是久为小人,能保惠小民,不敢侮鳏寡,他们享国都能长久。
尔后的殷王,生下来就安逸,不知道务农的辛劳,只是贪图享乐,因而他们享国也都不长久。周公接下去又举有周的太王、王季的谦抑谨畏,特别提到文王穿不好的衣服,自奉节俭,参加农业劳动,能“怀保小民,惠鲜鳏寡”,从早到过午有时连饭都来不及吃,为的是团结万民。他不敢盘桓逸乐游猎,不索取分外的东西,因而享国也比较长久。周公告诫后代,不许放纵“于观、于逸、于游、于田(田猎)”,不能宽容自己说:姑且享乐一下,不能象商纣那样迷乱于酒。如果不听,就会变乱先王正法,招致民人的怨恨诅咒。有人告诉说:“小人恨你、骂你。”要说自己有错误,深自省察,不许含怒,不许乱杀无辜,乱罚无罪。不然,相同的怨忿集中到你一个人身上,那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第三十七章 桐叶封弟()
周成王命令周公的儿子鲁侯禽父(伯禽)、齐侯(姜)伋将奄国和“殷民六族”的民众赐给伯禽,以充实鲁地人口,并送他许多典册文物、宝器仪仗。
周成王作《象舞》,以纪念周文王,也是向为《象舞》填词的周公致敬。
十月,南唐国(山西临汾市翼城县)发生内乱,周师趁机灭南唐,迁其民于杜国(陕西西安东南,祁姓),继尧帝香火。
年,周成王九年正月,周成王向太庙问卜。
肃慎氏前来朝拜,周成王派荣伯给肃慎氏锡命。
锡命,又作赐命,是中国古代礼仪制度中“宾礼”的一种礼仪,始于西周,是古代帝王赐予臣僚爵位(包括官职)、服饰、车仗、币帛等的赏命,其礼仪即为赐命礼。“锡者何?赐也。命者何?加我服也。”
赐命主要是帝王对臣僚的功绩、功劳、品德以及遇重大庆典时的赏赐。在先秦时期,帝王赐命的物品主要有“增加其衣服,令有异于诸侯。礼有九锡:一曰车马,二曰衣服,三曰乐则,四曰朱户,五曰纳陛,六曰虎贲,七曰弓矢,八曰鈇(即斧)钺,九曰秬鬯(用黑黍、香草酿造的酒),皆所以劝善扶不能。”所赐的9种物品各有其特定的寓意:“进退有节,行步有度,赐以车马,以代其步;其言成文章,行成法则,赐以衣服,以表其德……其亢阳威武,志在宿卫,赐以斧钺,使得专杀;其孝慈父母,赐以秬鬯,使之祭祀。”
先秦时期的“九锡”主要是天子用于表彰诸侯堪为楷模的道德品质和文武才能,这与西周时期建立的礼仪制度有直接的关系。诸侯受天子赐命,就意味着享有车马、服饰、仪卫、居所以及祭祀等方面的特殊礼遇,或享有专杀征伐等权力。
臣僚接受帝王的赏赐,必须要答谢回礼,在礼节上一般以拜礼为主,相对比较简单。
古人将得到帝王的赐命作为一种殊荣备加珍重。商周时期的许多青铜器就是作器者(青铜器主人)为纪念天子赐命而制作的。
年,周成王十年,周成王命唐叔虞为侯。
唐叔虞,姬姓,名虞,字子于,是周武王的儿子,周成王的弟弟,与周成王一样,是母后邑姜所生,邑姜是姜太公的女儿。传说叔虞的母亲梦见上天对周武王说:“我让你生个儿子,名叫虞,我把唐赐给他。”等到邑姜生下婴儿后一看,手掌心上果然写着“虞”字,所以就给儿子取名为虞。
在周公还在摄政时,周成王还未成年,有一天,他和与自己感情非常好的小弟弟叔虞在宫中的一棵梧桐树下一块儿玩耍。
忽然,一阵秋风吹来,梧桐树上的叶子纷纷飘落。风过后,地上留下了许多梧桐叶。成王一时兴起,便从地上捡起一片梧桐叶,用小刀切成一个(大臣们上朝时手中所持的)“圭”,并随手将它送给了叔虞,以玩笑的语气对他说:“我要封给你一块土地,喏——你先把这个拿去吧!”叔虞听到成王这么说,随即欢欢喜喜地拿着这片用梧桐叶做成的“圭”,跑去将此事告知他们的叔父周公。
周公仍代尚是稚龄的成王执掌国政,听了叔虞告诉自己的话,便立刻换上礼服,赶到宫中去向成王道贺!成王不解地问:“叔叔,你为什么要特地穿上礼服,赶来向我道贺呢”面对周公的道贺,早已将此事忘得一干二净的成王,不禁一头雾水,不知所以……周公依然面带微笑地对成王解释道:“我刚刚听说,你已经册封了你的小弟弟叔虞!发生了这样的大事,我怎能不赶来道贺呢”“哦!那件事啊!”这才想起此事的成王,忍不住哈哈大笑说:“刚才,我只不过是和叔虞闹着玩而已,不是真要册封他呀!”
不料,成王的话刚说完,周公立即收起笑容,正色对成王说:“无论是谁,说话都要以‘信’为重;你身为天子,说话更是不能随随便便,当做是在开玩笑一样。如此,你才能得到人民对你的信赖!倘使你总是罔顾信义,任意将自己说出口的话视为玩笑,这样,你还有资格做一国的天子吗?”周公之言,令成王深感惭愧……
周成王当时记下了此事,但并没有立即封叔虞,因为当时无论是成王还是叔虞都太小了,还未成年,无力执掌政权。
到了周成王亲政的第三年,唐叔虞已经成年了,而当时正好周刚灭南唐,于是周成王将南唐封给了弟弟叔虞,所以叔虞才被称为唐叔虞。成王便迅速决定:将叔虞册封于唐地,为唐侯,所以叔虞被称为唐叔虞。
周成王将由鬼方投奔中原的怀姓九宗赐给了唐叔虞,史学界一般都认为就是鬼方之隗姓,到周平王东迁,它已经和其他周朝的诸侯一样同列、同朝了,并且逐步与华夏族融合到了一起。
越裳氏前来朝拜。
周公离开东都洛邑,到丰邑居住。
年,周成王十一年正月,周成王到丰邑拜见周公。
唐叔虞得到一种二苗同穗的禾谷,献给成王。成王命唐叔虞将禾谷献给周公。周公接受了禾谷,颂扬了天子赐禾谷的圣命。
周成王为表示对周公的敬重,命令周平公管理东都洛邑。
周平公是周公的二儿子君陈,也是伯禽的弟弟。周平公继承了周的采邑,其脉世袭周(国)公之位。
年,周成王十二年,王师和燕师到达韩。
韩国疆域在今陕西韩城市和山西河津县东北一带。始封君韩侯与唐叔虞一样是周武王的儿子,周成王的弟弟。
周成王锡韩侯命。
年,周成王十三年,王师与齐侯、鲁侯会师伐西戎。
成王命后世鲁公可以天子礼仪祭祀周公,鲁因此建立了周公庙。
夏六月,鲁公建成周公庙,并隆重地举行落成仪式。
从此以后,鲁国的历代国君都在周公庙祭祀周公旦,而鲁公(伯禽)陪祀在侧。
第三十八章 楚国建立()
年,周成王十四年,秦师围曲城,克之,这是历史上首次出现秦师的称谓。
冬,洛邑全面竣工。
年,周成王十八年正月,周成王到洛邑,将九鼎安置在洛邑的合适位置,象征着周的统治天下。
周成王营建好成周之后,有没有迁都,早在秦汉时期就已经引发争论。汉之前,人们皆认为“周伐纣,居洛邑”,直到司马迁时,提出了“武王营之,成王使召公卜居,居九鼎焉,而周复都丰、镐”的观点之后,开启了千年的“迁宅之议”。
随着近些年考古发掘出土越来越多西周时期的铭文来看,尤其是“何尊铭文”的发现,对成王迁宅有明确记载,其“迁宅于成周”、“宅兹中国,自之乂民”语,言之凿凿,记载了成王迁宅于成周(洛邑)的历史。证明,成王五年“宅兹中国”之说,遂在在文献、考古均得到证实。尽管学界还有不同看法,但何尊的问世,毕竟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实证。
20世纪60年代,在陕西出土的“何尊铭文”,对成王迁宅洛邑有明确记载,其“迁宅于成周”、“宅兹中国,自之乂民”语,记载了成王迁宅于成周(洛邑)的历史。古人称洛阳为中国,意为天下之中,这是中国最早出现的含义,后来渐渐指代华夏,周王朝在这里建立新都,有利于对民众的统治。
还有一种观点是周成王只是将王朝的政治中心、军事中心迁到了成周,丰镐暂时保留祭祀中心。当“成康”(成王、康王)之后,出土的西周铭文中,成周出现大量的宗庙祭祀系统,如祭祀先王的京宫、祭祀前王的康宫、昭宫和穆宫等,这时候成周才成为祭祀中心。
年,周成王十九年,周成王巡狩侯、甸、方岳,召卫康叔随行
周成王回到宗周(丰镐),任命百官,将丰侯废黜。
熊绎在周公回朝后积极地向周王朝靠拢,帮助对抗三监之乱。周公曾向周成王叙述其功,因其祖鬻熊的功劳以及周公对熊绎的好感,周成王在十九年,封熊绎为楚侯,赐给他土地仅有五十里的子爵爵位,其都丹阳(秭归)。
楚人奉颛顼帝高阳氏为先祖,老童、祝融、季连为远祖,鬻熊为始祖。
楚是各国里面相对偏向母性的,芈姓当然是母姓,而且“楚”的国名就是为了纪念女性(出土的楚简《楚居》如是说),楚先鬻熊,是已知最早的道家人物之一,道家崇尚母性多元,以柔克刚,阴阳调和,损有余,补不足,协调均衡,是人类硕果仅存的母系社会思想遗留。被学界认为是楚地黄老道家的起源之一。
楚王族出自华夏,一直奉行“夏君夷民”的做法,即王族为华夏族,而百姓为夷民。楚人的主体是芈姓季连部落,楚王族、公族以芈姓季连部落后裔为主,其中又以鬻熊家族为核心。
楚人与汉水中下游和长江中游一带荆蛮、濮、苗蛮等原始民族杂居。季连家族从蛮俗,故而后来的华夏人视之为“楚蛮”、“蛮荆”。
楚国在江汉地区发展强大,当地的荆蛮居民逐步被楚人征服,成为楚人的组成部分,但多是庶族。
熊绎在位时期(年),发展生产,扩大疆土,乘柴车、穿破衣以开辟荆山,跋山涉水向周天子进贡,
熊绎虽然身处荆山(在今湖北南漳、保康一带)偏远之地,但还是乘坐柴车、身穿破衣以开辟丛生的杂草,跋山涉水以事奉周天子,只能用桃木弓、枣木箭作为进贡,体现了他对周王室的忠心。
经过熊绎至熊渠数代君主的努力,使楚国疆域不断扩展,国力不断增强,由一个方圆仅有五十里的小国,发展成为泱泱大国。
楚的疆域最初主要在今湖北西部山区和江汉平原一带,后逐渐向西溯江而上扩展到今四川东端,向北溯汉水而上扩展到今河南西南的南阳盆地和丹江流域,向南扩展到今湖南北部的洞庭湖平原,向东沿淮水和江水扩展到今河南东南、安徽北部、江西北部和山东南部、江苏、浙江一带。楚人与汉水中下游和长江中游一带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