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迷失的旅程-第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呵呵呵,张廷尉在这里挺忙的呀。”
“不知御史大夫驾到,有失远迎,还请见谅。”张欧想面子上的工作还得做下去呀。
“圣旨到,廷尉张欧接旨。”晁错突然喊道。
张欧连忙跪地叩头道:“臣接旨。”
“……今朕得知吴丞相袁盎收受吴王贿赂,违反大汉律令,有失大汉威仪,特派御史大夫晁错协助廷尉查办此案……”
“臣遵旨。”
张欧接过圣旨,晁错说道:“张廷尉,我们几时出发呀,此事易速不易缓,缓则生变,老夫紧听你的调遣。”
“放心,晁大夫,我们今天下午就立刻出发。”
“好,张廷尉的办事效率还是令老夫放心的。”
张欧和晁错带领钦差卫队直接进军吴国都城广陵,来到吴丞相府邸不管三七二十一围了个水泄不通,袁盎正在府内休息,门口的护卫急匆匆跑进来报道:“丞相,大事不好,我们府邸被长安来的钦差卫队包围了。”
袁盎就像没事儿人一样说道:“慌什么慌,天塌不下来。”
“袁丞相心理素质依旧很好呀,跟我们走一趟吧。”晁错第一个走了进来说道。
“哦,我当是谁那,原来是晁大夫,不知这次包围我的府邸所为何事呀?”
“哈哈哈,大难临头还如此无知,有什么话到廷尉衙门说去吧。”晁错转身看了一眼张欧。
“来呀,好生招待袁丞相,”张欧看着袁盎接着说道,“袁丞相跟我们到廷尉衙门走一趟澄清一些事情就行了。”
从袁盎的丞相府搜出金银珠宝四箱,然后带着这些查出的珠宝,大队人马浩浩荡荡向长安撤去。
张欧和晁错亲自审讯袁盎,并且问他那些金银珠宝的来源,袁盎一一承认说金银珠宝是吴王馈赠,但吴王不反乃是自己到吴国任丞相以来所看到的事实,然后让袁盎对口供画押,晁错看到袁盎的供词兴奋不已,就急匆匆的回报皇上刘启。
刘启看到袁盎的供词,非常气愤的说道:“哎,我和先帝最信任的臣子也变成这样了,真的很是无语呀,那以晁大夫之见,袁盎该判何罪呀?”
“陛下,此等欺上受贿之人,应当斩首。”
刘启思索了好久说道:“袁盎是两朝老臣,很是得到先帝的赏识,不能让他的性命断送在我的手中,还是让他罢官回家吧。”
“这个——”晁错很想说皇上不可,但看到刘启的脸色很不情愿的接着说道,“诺,老臣遵旨。”
晁错心想这么好的治袁盎于死地的机会就这样错过了,真的是天不绝他呀。
袁盎一夜之间变成了庶人,回到自己的故乡安陵,四处周游玩耍,喜好结交江湖豪侠,整天开怀畅饮,感受到了人生中的江湖快意。
翌日早朝,御使大夫晁错上奏道:“陛下,削藩政策应该尽快执行,否则将失去最好时机。”
“此事朝后再议。”皇上刘启说道。
退朝之后刘启将晁错带至后殿,看了看晁错说道:“恩师,现在执行削藩,恐怕会引起诸王叛乱,到时朝廷不好收拾呀。”
晁错义正词严的说道:“当今正好是削藩的良好时机,如果托久了会尾大不掉,朝廷到时想收拾也收拾不了了,另外关于担心诸王造反的事情,老臣认为,早削藩早反,不削藩晚反,晚反不如早反,早反了诸侯王国因实力不足,才能为朝廷赢得平判创造条件。”
皇上刘启听到恩师晁错的一番高论,顿时陷入深深地沉思。
第67章。帝王之家(4)()
第67章。帝王之家(4)
御使大夫晁错数次向皇上刘启上奏自己的主张,让刘启犹豫不决的心慢慢的坚定下来,刘启抬头看了一眼晁错说道:“恩师,依你的论断,如果我们开始削藩,定然引起诸王叛乱,但镇压叛乱的力量就是军队,你我明日前去视察一下长安附近的军队如何?”
“诺,老臣明白。”
第二天皇上刘启的车驾浩浩荡荡向北军大营前进,西汉驻守长安的军队分北军和南军,北军最高军事统帅称中尉,负责守卫京城,南军最高军事统帅称卫尉,负责守卫皇宫,两军相辅相成为长安的主要防守力量。
在刘启的驷马车上,晁错与刘启同乘,刘启问道:“我们今天前去看的北军带兵的中尉是周亚夫,不知恩师对此人有何看法?”
“呵呵呵,先帝时,周亚夫就因为统兵有方受到先帝赞许。”
“恩师是说的那次阻击匈奴周亚夫屯兵细柳时的事情吗?”
“是呀,那就是四年前的事情了,匈奴大兵来扰,先帝派出三路人马进行长安防务,宗正刘礼帅一队驻守在霸上,祝兹侯徐厉帅一队在棘门,河内太守周亚夫帅一队在细柳,一天先帝为鼓舞士兵们的士气前去各营劳军,其中霸上、棘门的守营军士见到皇上车驾皆群情激奋前呼后拥将先帝迎进营中,弄得刘礼、徐厉两位将军因未提前知道先帝的驾临非常仓促的迎接,场面甚是好笑,可是圣驾开道仪仗队开到了细柳,守营门的军士拦住不让进营,在被告知天子即将到来巡营后依旧说道,将军有令,营中只听将军命令,不听天子诏令,直到先帝驾到,派使者拿自己的符节进去通报,周亚夫才命令军士打开营门。”
“呵呵呵。”刘启听到这里哈哈大笑,接着晁错的话茬道:“先帝进入营中,守营的军士还告诉先帝的随从,将军有令营中车马不允许急驶,驭者只好控制着马匹,放慢车速,周亚夫一身戎装迎接了出来,见先帝行军中之礼,先帝劳军完毕出了军营,有近臣上言周亚夫大不敬之罪,先帝却对群臣说,周亚夫才是真将军啊!那些霸上和棘门的军队,简直是儿戏一般。如果敌人来偷袭,恐怕他们的将军也要被俘虏了。可周亚夫怎么可能有机会被敌人偷袭呢?先帝很长时间都对周亚夫赞不绝口。”
刘启和晁错君臣二人坐在车上边走边聊,不多时车驾来到北军大营门口,刘启熟练的拿出自己的符节派使者前去通报中尉周亚夫,周亚夫正在北军营内处理军务,突然看到使者通报圣驾已到营门外,马上整理一下戎装命令道:“打开营门迎接圣驾。”
于是营门大开,刘启的车队按照军中的规定速度走了进来,周亚夫带领营中将领在中军迎接,看到刘启车驾到来,周亚夫不慌不忙的行军礼道:“中尉周亚夫盔甲在身,请陛下允许以军礼迎接圣驾。”
刘启从车中探出脑袋说道:“将军免礼,朕这次到来是进行阅军,希望将军能安排一下。”
“诺,请陛下移驾练兵场观看。”
“善。”刘启说完对车外的护卫说道,“移驾练兵场。”
没过多久,众人来到练兵场,刘启和晁错走下驷马车,被周亚夫安排到一座高坡上,坡下的场景一览无余,只见旁边的彩旗一挥,浩浩荡荡的马队从下面飞奔而过,盔明甲亮,速度之快但并不散乱,杀声震天很是鼓舞人们的士气,就这一下刘启就喊道:“好,真的是雄壮之师呀。”
接着是排列整齐的弓兵、步兵、武钢车兵,浩浩荡荡,威风凛凛,看的刘启心潮彭拜,真的可谓兵强马壮,看后刘启问周亚夫:“请问将军,目前北军有多少将士呀?”
“回陛下,目前将士两万有余。”
“哦,不错,请将军抓紧操练,让其在军中起到战斗堡垒的作用,做到能打仗,打胜仗,听朕命令的忠诚之军。”
“陛下放心,无论何时,北军都只听命于陛下,天下若有胆敢违抗皇命者,北军坚决予以剿灭。”
“哈哈哈,好,将军辛苦。”刘启转身对晁错说道,“恩师,你看今天就到这里吧。”
“诺,立刻摆驾回宫。”
刘启的圣驾浩浩荡荡的离开北军,在返回未央宫的路上,晁错说道:“陛下,这下你该放心了吧。”
“周亚夫真的如先帝所说真将军也,难怪先帝崩前嘱托朕,国有急事用周亚夫。”
“是呀,先帝知道国中真将军太晚了,只是看到但没有用到不免让先帝有些许遗憾。”
“是呀,最好大汉也别让朕起用周将军。”
“老臣能体会到陛下的良苦用心,陛下认为起用周亚夫之时,就是战争开始之日,战争的双方表面有胜负之分,但实际上都是生灵涂炭,最终遭殃的都是老百姓,但陛下必须明白历史向前的车轮有时不会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战争这个事情有时是难以避免的,要得到某些东西,须失去一些东西为代价。”
“恩师说的有理,朕已经明白了。”刘启想了想接着说道,“以恩师之见,我们接下来应该怎么削藩呀。”
“老臣看来,应该先从弱国开始,然后慢慢转向强吴,这样削藩就会有序的执行下去,或许现实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纷繁复杂。”
“是呀,能不动兵就不动兵,周将军练兵有方不假,但手下仅两万余人,即使调动长安所能调动的力量,在人数和实力上恐怕都无法与强大的诸侯国抗衡。”
“陛下说的有道理,稍后臣给你写一个详细的削藩计划,供陛下参考。”
“恩师为大汉江山社稷辛苦了。”
“为大汉的长青永固,老臣愿肝脑涂地,死而无憾。”
“恩师的名字定会镌刻在史册上供后人瞻仰,大汉无论何时都不会忘记恩师的悉心指导。”
突然一个信使骑快马跑到刘启乘坐的驷马车前报道:“报皇上,皇太后身体略有不爽,请皇上即刻到长乐宫一看。”
“哦,皇太后怎么了,恩师你就在这里下去吧,朕要即刻赶往长乐宫看望皇太后。”
晁错连忙说道:“皇太后那边事儿大,请陛下速去,老臣就在这里告别。”
刘启吩咐仪仗队直接赶往长乐宫,下车之后,还未走到长乐宫大殿的门里面就喊道:“母亲皇太后怎么了,母亲怎么了?”
“皇上来了。”听到殿内一个年老但不失洪亮的声音说道。
刘启快速走进殿内,看到窦太后正端坐在大殿内,旁边有几个侍女围着,脸色红润,不像生病的样子。
刘启疑惑的说道:“母亲,刚才听信使报……”
“是不是说我老太婆身体不好了,这是我让说的。”
刘启接着疑惑道:“现在看来母亲?”
“看不出老婆子有病是吗,皇上看不出来那是没有用心看,我心里有病,而且病得还不轻。”
“谁又惹皇太后生气了,让儿臣治他的罪。”
“哼,我说皇上呀,老婆子听人议论皇上最近总和那个晁错在一起,出了好多个馊主意,弄得下面的诸侯王惊恐异常呀,老婆子不装病能把你和晁错分开吗,老婆子请皇上过来就是问一下,到底你是皇上,还是晁错是皇上。”
“母亲说的太夸张了,晁错乃朕的恩师,两朝元老,为国家社稷出了不少力,他的建议还是为我们刘氏江山万古长青有帮助的。”
“哼,最近写那个什么削藩书,老婆子没有看出来是为大汉好。”窦太后稍微喘了口气接着说道,“皇上应该坚持用黄老之学治国,不要像晁错那样使长安与诸侯国之间的矛盾放大,否则会动了大汉的国之根基。”
“儿臣明白,但是晁大夫提出的削藩政策是防止诸侯国发展成尾大不掉的局势,这有利于大汉的根基永固呀。”
“不见得,老婆子认为皇上不要象晁错那样做事激进,多听听其他群臣的意见和建议,否则会吃大亏的。”
“儿臣明白,一定会听皇太后的吩咐,坚持黄老之学来发展大汉。”
“好了,皇上明白就行,自个也要注意身体,要保重自己的龙体。”
“谢母亲皇太后,那儿臣告退。”
刘启走出长乐宫,很是落寞的想:“难道削藩真的错了吗,我接下来应该怎么做,皇太后这边的消息真的灵通呀,就这么严密都会让这个半瞎老太太知道的一清二楚,不,朕要坚决做一个一代明君,让自己的功绩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
回到未央宫大殿内,在龙书案后边坐定,看到桌上堆几份奏章,就随手拿起来看到,一份是雁门郡郡守冯静递上来的,说匈奴时不时的骚扰雁门郡、云中郡,最严重的一次死伤万人,闹得边关人心惶惶。
刘启没有好气的再拿起来一份奏章,是北地郡守写来的,也是关于匈奴入侵的事情,要不是郡尉程不识正确防守,定遭到不可估量的后果。
一连拿起四五份奏章,皆是关于匈奴侵扰的事情,刘启勃然大怒道:“来人,把丞相陶青、御史大夫晁错等三公九卿召来。朕要与之商讨国是。”
“诺。”
不到一个时辰,众大臣齐齐走到未央宫,向刘启行完礼,陶青问道:“不知陛下宣臣过来有何要事商讨。”
“丞相应该已经看过这些奏章了吧,对付匈奴,不知丞相有何办法?”
“陛下,前段时间不是已经派使者前去匈奴请求和亲了吗,老臣认为应该赶紧让和亲变成现实,这样就可以平息边关战端。”
“真是窝囊之极,朕想应该派大军过去清剿,还边关一个永世太平。”
晁错听到刘启这个想法连忙反对道:“陛下,万万不可,今内忧未除,不易再引外患,老臣赞成丞相意见。”
第68章。帝王之家(5)()
刘启在众大臣的劝说下心情逐渐平复,想一想也许大臣们的意见是正确的,于是将选宗室女作为和亲公主的旨意颁下,请有意向的宗室大臣主动报名,这和亲一事就这样进入了实施阶段。
几日之后,愿意献出女儿的宗室大臣没有一位,晁错反而上书削藩的计划。
刘启接过晁错的上书大致浏览了一遍问道:“恩师,为什么最先削楚国?”
“陛下,老臣认为楚王刘戊乃是高祖弟刘交之孙,算是陛下的远房兄弟,亲情疏远不得不防呀,另外楚国地少人稀,没有实力与长安对抗,无论如何楚国也掀不起大的风浪。”
“那么接着削赵国和胶西国呢?”
“赵王刘遂是高祖庶子刘友之子,胶西王刘昂是高祖庶子刘肥之子,也算是陛下相对近一点的兄弟,这样不容易引起天下的不平,然后慢慢的由弱及强,慢慢的做到削弱强国的目的。”
“好,恩师计划周到,朕同意了,但是此事要从长计议,慢慢的找到合适的理由再行执行,不过恩师要切记,你来直接操作,暗地里进行调查,在诏书宣布前切不可让更多人知晓,特别是皇太后哪里。”
“诺。”
“哦,恩师,朕再问你,关于和亲的事情,现在选不出宗室女,恩师有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来进行和亲事宜?”
“依老臣之见,陛下应该变通一下,选一个宫女赐她一个公主的封号进行和亲就行了,反正匈奴大单于哪里也不会计较那么多,关键是和亲的意义。”
“呵呵呵,好主意,不过先帝时送过去的好歹是真正的宗室女,如果这次就送一个宫女过去,会不会出现大的漏子。”
“陛下且放心,至少这次和亲可以将边关和平延续到我们内部矛盾的完全解决,到时我们还怕什么匈奴,相信他们看到强大的大汉也会掂量一下自己的分量的。”
“但愿如此,就先把和亲的事项完成再说。”
几个谒者急匆匆从宫外走了进来,其中一个谒者托着托盘来到刘启身旁说道:“陛下,请翻牌。”
刘启看了看托盘上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