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迷失的旅程-第1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韩安国跌跌撞撞的来到王宫,王后和王妃们跪了一大片,四处是哭泣之声,韩安国来到梁王尸首近前,再次趴地上咚咚咚的叩头道:“大王,慢走,臣来迟了。”
王后立刻停住了哭泣,来到韩安国近前说道:“韩大夫请节哀,大王突然离去,我们也已乱了分寸,大王后事还需要中大夫安排。”
“王后,此事应该立刻向长安禀报,大王轰前已有交代,就让我跑一趟长安,这边就把相喊过来保护好尸首,通知各城门校尉等五官守好城门,所有武官各司其职维护好睢阳的安全,一切皆等长安谕旨。”
王后一听有理,就向韩安国拜道:“此事有劳韩大夫了。”
韩安国带着使命,风风火火的来到长安,未央宫门经黄门禀报,韩安国走进宣室殿,一脚迈进大门口就哭哭泣泣的向刘启叩头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韩大夫,禀报何事,起来讲话,莫要伤悲。”
“报陛下,梁王已轰,特来报告。”
“什么?”刘启听到这个消息噌的一声从席子上站了起来,惊讶的张大了嘴巴,急切的问道:“王弟何时轰的,走的可安详?”
“报陛下,大王仿佛早有预感,已经安排好后事,一天前轰去,走的很安详。”
“这就好,这就好,朕马上派中央使者前去处理王弟的后事。”
“陛下,梁王去前,告诉臣要去慰问一下皇太后,特向陛下说一声。”
“哎呀,皇太后听到这个消息,一定会伤心,此事还是朕找机会告诉皇太后吧。”
“陛下,梁王走前有交代,一定要让臣亲手将这板牍交给皇太后,否则臣会感到遗憾的。”
“哦,王弟还留有板牍,拿来我看。”
“正是。”韩安国哆嗦的拿出板牍,稍一犹豫递了上去。
刘启理解了韩安国的犹豫,就笑一笑说道:“哦,既然这是王弟生前的遗愿,就拿给皇太后看吧,走,和朕一起去拜见皇太后。”
“诺。”
在众人的簇拥下沿着甬道直接来到长乐宫,窦太后在长寿殿内接见了刘启,刘启说道:“母后,梁王派人来了。”
窦太后面无表情的说道:“哦,梁国又有什么消息了,最近过的怎么样呀。”
“母后,带来了一个不幸的消息,希望母亲听到后不要太过悲伤。”
窦太后一怔猜道:“什么,难道武儿又在梁国胡闹了,这么多年了,怎么还是不能收敛一下性格,唉唉唉。”
刘启走近一步轻声的说道:“母后,梁王这次没有胡闹,梁国好着呢,就是梁王自己……”
窦太后猛然一惊,一脸愁容袭上脸庞,轻轻的说道:“难道是武儿……”
“母后,是的,梁王已经轰了。”
“啊,武儿呀,怎么没有来见母亲一面就离开了,武儿啊……”窦太后的说话声音已经夹杂了些许哭腔,让人听了不免有些痛心。
“母后,武儿已去,请不要过于悲伤,朕已经派出了特使前去处理王弟的后事。”
“哦,武儿走时有没有什么遗言?”窦太后边擦着眼泪边问道。
“母后,梁国中大夫韩安国带来一卷板牍,说是武儿轰前交代要交给母后的。”
“哦,韩安国,那个七国之乱中立下战功的人,可曾在此,快宣他过来,把板牍拿过来念给老太婆听。”
“母后,韩爱卿已经过来了。”
韩安国插话道:“皇太后,臣这就念给您听。”
说着韩安国打开板牍,高声读道:“母后,武儿最近身体不适,时时加剧,感到恐不久于人世,想起以往,悲痛交加,但武儿爱母亲的心没变,对皇兄的忠诚未变,以往所做之事皆因一时糊涂,希望能得到母后的原谅,儿在他世会关注着大汉未来,不孝儿拜。另梁国中大夫韩安国文武全才……”韩安国念到这里突然吱吱唔唔。
“怎么了?”刘启于是把板牍拿过来接着念道,“忠诚可靠,可担大任,在七国之乱中有突出表现,众人有目共睹,武儿走后,恳请母后向皇兄美言几句,让中大夫到长安做官,以便他的所学能有更大的用武之地,武儿再次拜。”
窦太后听完,喃喃的说道:“知道了,知道了,你们都退下吧。”
“诺。”刘启带领着众人离开了长寿殿,刚到未央宫温室殿,就看到一个谒者拿着一卷板牍交给刘启道:“陛下,这是去梁国的特使半路上转来的板牍,说是一定得请陛下过目。”
刘启接过打开看过之后说道:“韩安国。”
“臣在。”
“特使说梁王后事办完后,梁国应该如何安排,后续应该怎么办,你在梁国多年,对那里的形势状况比较了解,有什么高见吗?”
“陛下,臣高见谈不上,但是知道梁王儿子有五人,皆有封侯,如今关键的事情是谁来接替这梁王的封位。”
“嗯,五个儿子谁接替梁王的封位?”刘启苦苦的思索良久,突然一拍脑袋说道:“有了,梁王的五个儿子全部封王,梁国一分为五,韩爱卿继续做这五国的中大夫,来让梁国平稳过渡。今晚韩爱卿就起草完诏旨,带旨意返回梁国,怎么样。”
韩安国心中正忐忑不安,因为没有想到梁王把表扬自己的话语写进了遗书,这在大庭广众之下念出来恰恰适得其反,后背时不时的冒出一身冷汗,一听到刘启这样的安排,欣然接受道:“陛下计划周到,臣一定竭尽全力完成此事。”
韩安国和刘启连夜写好了圣旨,急匆匆的返回梁国,梁王葬礼隆重而奢华,葬在睢阳周边的芒砀山,清水环绕山体而过,青松遍布山坡,掏空山体为墓穴,山脊为坟头,英勇一世的梁王长眠于此,他的梁国一分为五,减少了对长安的威胁,大汉的历史开启了崭新的一页。
第143章。苍鹰戍边(3)()
ps:看《迷失的旅程》背后的独家故事,听你们对的更多建议,关注起点公众号(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众号…输入qdread即可),悄悄告诉我吧!
雁门郡郡衙里,王有福、张一峰和郡守郅都等人在举行庆功宴,郅都说道:“来来来,我郅都敬诸位一杯,昨夜之战全凭诸位的力量,特别是郡尉张一峰将军的指挥,为我雁门郡的百姓出了口气。”
张一峰马上说道:“谢郡守,老朽只是执行郡守的命令而已,还是郡守谋略在先呀,正如郡守所说,也全靠诸位的奋勇杀敌的结果,来,来,来,我们共干一杯,哈哈哈。”
众人齐声笑道:“哈哈哈,干、干……”
原来这所有的一切都是郅都和张一峰预谋的结果,在沃阳县派驻了前哨,一旦有风吹草动就飞马报雁门郡,在城楼上准备好稻草人穿好兵士服装,轻易的让来犯的匈奴人杀进城来,然后再行合围,用乱箭射杀,没想到计划没有多久伊稚斜就带兵前来,让之领教了这布局的厉害。
经过这一战,雁门郡守门的兵士都已经变的趾高气扬了,城内的老百姓也变得胆大了起来,只见有一个挑担的小贩和卖馒头的在聊天。
“兄弟,这一大早就出来摆摊,看来胆量有点大了呀。”挑担的问道。
“那是,昨夜这一战真替我们老百姓出气,匈奴人也是怕箭簇的,哈哈哈。”
“还是我们的郡守有办法,要不然匈奴人才不会被围困等着挨射呢。”
“这也算替老郡守报仇雪恨了,老郡守在天之灵会保佑我们的。”
这时从旁边走来两人,一高一矮,身披斗篷,草帽遮眼,一个矮个子的凑到小贩近前说道:“昨夜我们这城里面发生大事了吗?”
“哎哟,二位是刚从塞外进来的吧,昨天守城汉军和匈奴人展开一场血战,杀死不少来犯的匈奴人,真的替老百姓出气呀。”
“哦,以往匈奴人挺厉害的,不知道这次怎么会被打的如此惨,真的是很少见。”
“哎哟,老弟这是替谁说话呢,汉军赶跑匈奴人,是保护我们的安全,怎么听这语气你是站在匈奴人那头的。”
小矮个子连忙打圆场道:“小哥这是听错我的意思了,我真为我们汉军打败匈奴人而高兴,只是疑惑到以往我们都是不堪一击,谁知这次能打的如此漂亮,真的不同于往常。”
卖馒头的也哈哈哈笑道:“哦,看来就是刚进城的,不知道皇上已经派来新的郡守了吗,新郡守办事雷厉风行,要文有文,要武有武,不打败匈奴人才是奇怪呢,以后有匈奴人的苦头吃了。”
小矮个子紧接着问道:“不知道这位兄弟所说的这位新郡守是那位呀?”
“哎哟,告诉你让你吓破胆,新来的郡守是曾经查办济南豪强案,做过朝廷中尉审理栗妃案,文武全才,被当今陛下称为苍鹰的郅都是也。”
“哎哟,这也难怪,兄弟领教了,领教了,这下我们老百姓终于可以安稳过日子了,和平的日子到来了,呵呵呵。”
“可不是。”
“再会,再会。”
说着两个披着斗篷的过客匆匆离去,到了城外卸下斗篷,摘下草帽,原来这两人就是司马坏水和李世仁,被伊稚斜派往雁门郡打探消息,两人一大早就来到城下,在城门一打开就跟着边民进了城,如今知道了皇上派来了新的郡守郅都,这个消息就足够了,因为郅都的过去不禁在大汉广为人知,在匈奴也是传得神乎其神,两个人飞马赶往左谷蠡王的营地,伊稚斜正在大帐内查看地图,计划着如何再次偷袭雁门郡,为昨晚的失利找回面子,这时大账外有人报道:“报左谷蠡王,正副丞相求见。”
伊稚斜转身看着大帐门口说道:“两位丞相,快快有请。”
只见司马坏水和李世仁神秘兮兮的走了进来,伊稚斜看到这种表情就问道:“看来两位丞相已经探听到了雁门郡的重要消息了,说来看看。”
司马坏水连忙应道:“左谷蠡王说的很对呀,昨天我们的惨败和一个人有关,此人就是新任雁门郡郡守的郅都。”
伊稚斜也露出一副惊讶的神情:“哦,现在郅都是雁门郡郡守了,这消息可靠吗?”
李世仁说道:“左谷蠡王放心吧,因为这个消息在雁门郡不是什么秘密,所有郡内人尽皆知,而且这次围杀我们的计划也是郅都预谋好的。”
“原来如此,原来是大汉的苍鹰来做郡守了,以后我们可要注意了,否则我们的败仗会接重而来呀。”
“左谷蠡王说的有理,不知我们下一步如何计划。”
“立刻派人通知大单于,让大单于的王庭向后撤吧,至少要距雁门郡三十里开外才行。”
“诺。”司马坏水答应一声。
“至于以后如何,看一下再说,你们退下吧。”
“诺。”司马坏水和李世仁答应一声退出大帐,并派人通知军臣大单于,军臣大单于得到消息,额头不由的冒出一丝冷汗,没有等到天黑就集合好人马向后方撤离。
匈奴兵士们知道了撤退的原因,也皆心惊胆颤,军心有所涣散,军臣大单于看出此情况,顿感不妙,心中想着如何改变此种情况,就召来左谷蠡王伊稚斜道:“王弟,我看到如今的兵士心无斗志,全被郅都的名气吓怕了,看一下如何才能改变现状。”
“大单于,不如让我带领全体兵士再去偷袭雁门郡,只有用一场胜利来改变如今的现状。”
“王弟不可,上次失败的教训不要忘记了,这郅都还是有点名不虚传的,如果再次失手,我大匈奴在草原上将无立足之地。”
“那大单于认为如何做才好?”
“我想把郅都做成画像,粘贴在稻草人上,让所有兵士来练习刺杀,如果兵士们都不怕郅都的画像,可能就缓解目前这种恐惧的情绪。”
“呵呵呵,”伊稚斜冷笑一生道,“大单于,那就试一试吧,王弟认为这样效果不会太好。”
“明天就先让军中英雄们试一试。”
命令下达,匈奴集合训练开始,草原上竖着一排排的画有郅都画像的稻草人,万骑长、千骑长、百骑长、十骑长、裨小王等等涣散的列队站立,左谷蠡王喊道:“你、你、你……给我上去一起射。”
“是。”
只见一排十几个人一起拿出弓箭对着稻草人一阵乱射,谁知箭簇皆未射上稻草人,伊稚斜脸色有些不悦,大声喊道:“换下一组,给我射。”
又是十几个人拉满了弓箭,一阵乱射,箭簇一样射偏,伊稚斜脸色变得愤怒,疯狂的喊道:“都给本王闪开,让本王来。”
只见伊稚斜拿起弓箭,用尽全身力气射向其中一个稻草人,也不知道是风的原因还是自己气急败坏,流星一般的箭支擦着稻草人的脸颊偏出,全场变得除了风声没有一丝杂音,军臣大单于轻声的说了一句道:“各位将士,以后没有我的命令,任何人不得再提进军大汉的事情,都要好好的练习射箭,如有偷懒耍滑者,定按律法行事。”
“谨遵大单于之令。”兵士们齐声回答道。
郅都的声威镇住了匈奴人的剽悍,边境瞬间变得安宁,郅都在雁门郡周边精密布防,又动员了所有边民进行军事训练,在做完田里的农活后充实边防力量,郅都的到来瞬间得到了边民的认可,边境战争恐慌的焦灼状态得到了有效缓解,生产得到了进一步的恢复,和平的景象让人们忘却了战争的伤痛。
边关有好事的老百姓就写了感谢郅都的奏折上报长安,这个为郅都请功的奏折消息瞬间传遍长安的大街小巷,自然传到了长乐宫,窦太后听到之后大怒道:“快,请皇上到这里来一下。”
“诺。”谒者听后匆忙跑向未央宫,刘启得到母亲宣召的消息,自然不敢怠慢,快速的通过甬道来到长乐宫长寿殿。
刘启走进殿门就跪倒拜道:“母亲这么急召见孩儿,不知有何要事吩咐?”
“陛下,你干的好事儿。”窦太后没有好气的说道。
刘启迷茫的说道:“不知母亲所指何事,请明示。”
“哈哈哈,陛下,郅都,就是这个郅都怎么还没有死呢?”窦太后冷笑着说道。
“母亲从何知道此事,一定是好事者胡言乱语。”
“哼,请求封赏的奏折就已经到长安了,难道陛下要长久的瞒着老太婆吗?”
刘启马上跪地叩拜道:“母亲,请放了郅都吧,郅都可是忠臣呀。”
窦太后头一歪,厉声的反问道:“难道临江王就不是忠臣吗?”
“母亲,母亲……”
“陛下不要多讲了,要尽快让郅都伏法,一解我心头之恨,让地下的荣儿灵魂得到安息。”
刘启站起,浑身哆嗦一下,眼神冷漠的回道:“好吧,孩儿告退,一定会给母亲一个交代的。”
刘启退出长寿殿,如同行尸走肉般离开长乐宫,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悲伤的拟了一份诏旨道:“郅都办事不力,随朕能够体谅,但国法不容,念及跟随朕多年,忠心可鉴,赐自行了断,钦此。”
郅都看到圣旨,心中顿时翻江倒海,回想起以往的一幕幕,五味杂陈的他痛苦的跪地喊道:“臣接旨,谢皇上隆恩。”
郅都接过圣旨,短短数行的圣旨已经让郅都洞察到了长安所发生的一切,一个人悄无声息的走到郡衙内自己的卧室,向西北长安的方向跪地叩拜道:“皇上,臣不辱使命,谢皇上知遇之恩,臣只有来生再报,先走一步了。”
郅都喝下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