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诸天我为帝-第3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此刻下方分明是烽烟处处,不少游散的小股军队正在冲击游魂关。

    申公豹看着那徒劳的送死,再远远眺望东鲁气象,发现之前去请九龙岛四圣时,还蓬勃发展的气象,竟是瞬间衰败下去,不由地瞠目结舌:

    “姜子牙到底做了什么,把东鲁折腾成了这个样子?”

    

第五十七章 防不胜防(求订阅!)() 
“上了那老贼的恶当了!”

    东伯侯府邸中,姜文焕怒发冲冠,拔出长剑,恨不得将姜子牙剁成肉酱。

    “防不胜防啊!”

    姜桓楚的面色也阴沉无比,从口中吐出四个委屈巴巴的字来。

    姜子牙和申公豹奉命,一东一西,一文一武,出征两大诸侯国。

    在苏护大军和西岐军队斗得你死我活,不可开交之际,东鲁却很平静,因为姜子牙拒绝了王师的护送,轻车简从,进入东鲁。

    姜氏父子大为满意,陛下派出这个山野匹夫,能奈他们何,怕是走走过场吧!

    因此对姜子牙所谓的恢复祖制,和气贯于天下之说,他们表面赞同,实际上完全在敷衍。

    而姜子牙也不着急,心平气和地督促,然后在税收方面提出改动,态度逐步强硬起来。

    纵观历史,一个政权上台后,如果要有所作为,经济上的充足是必要的,而经济最直接的来源,就是税收。

    所以各朝各代那么多政权变更,每个政权刚上台时,基本都会注意减少税收,稳定民心,但到了后期,随着当权者的贪心越来越大,苛捐杂税越来越多,经济崩溃,入不敷出,最终走向灭亡。

    远的不说,早在大禹时代,就有了收税。

    有个著名事件,叫大禹杀防风氏。

    大致上,是治水成功后,会稽庆功大会时,一个部族首领防风氏姗姗来迟,被大禹杀死,事后又声称杀错了,令后人颇多揣测。

    这个故事后来改编成了神话,什么防风氏是巨人,有三丈三尺高,一节骨头要一辆车才能装下,种种神话,其实真正的原因,不是防风氏奇异,也非大禹不能容人,而是一场对于税收,对于货币材料海贝控制权的争夺。

    防风氏之死,开启了中央政权对民众收税的先河,因地方政权不配合而招致杀生之祸,也体现了这种制度对统治阶级的重要性。

    大禹功成,涂山会盟,天下为公,一言九鼎,创立了第一个王朝夏,也创立了历史上第一个税收制度——

    贡法。

    任土作贡,记述于尚书?禹贡中,这种制度很有意思,以诸侯封地距离王城的远近为依据,将天下划分为五个级别,然后在五个大级别中再细分,颇有种后世七条环路划分首度的景象。

    比如距王城一百里的臣民,要将割下的庄稼纳贡,距王城二百里的,要把庄稼割去秸杆后纳贡,距王城四百里的,则纳贡粟等等,是一种按照土地及产量课征的实物税。

    到了商朝,就有名了,井田制。

    顾名思义,井田制是把土地依“井”字划分九个区,其中外八区称为私田,分给八户农民耕种,收获供这些农民养家糊口,中区为公田,由八户农民共同义务耕种,收获全部归奴隶主和国家所有。

    八家民力,助耕公田,而不税私田,相比起夏朝,不光是呆板的缴纳实物为税收,而是算上劳动力,你好我好大家好。

    实行井田制的目的,是要臣民福利均等、分配平等、赋税平均,这是一种很理想化的税收制度,但操作起来,出现了很大的问题。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本该是上下皆有利益的事情,却被贪心欲望所毁,井田制亦是如此,具体不赘述,这历经商周两朝的制度,在目前被上位者操纵把持的途径,名为助法。

    助法是统治阶级在固有土地的基础上,凭借权力和地位,通过分田制禄,强迫农民无偿提供劳役,用以解决各级官员的俸禄支出、军费支出和国家其它支出的手段。

    打个比方,租了个门面房做生意,原本只是单纯的付房租,把该交的那份交了,剩下的就是自己的收入,现在在房租之外,房东一家的生活费支出全要你承担,这谁受得了?

    这种畸形的制度下,经过数百年的酝酿,趋至爆发的边缘,殷商才会覆灭。

    由此可见,一个王朝的灭亡,绝不是简简单单的一两项决策失误造成的,都是长年累月的积弊。

    但四镇诸侯的变法,将矛盾转移了。

    东鲁为八百诸侯之首,率先改革,走在了时代的前沿,更占据地利。

    东夷被灭后,黄飞虎奉命,在东夷原祖庭山外,建立了一座东平城,依山靠海,如今成为天下商业最发达的城市,山上的天材地宝,海里的奇珍异物,源源不断地往内陆送达,深受诸侯贵族的喜爱。

    东鲁近水楼台先得月,自然也大力发展商业。

    于是乎,在这个基础上,姜子牙开设了三种税:

    第一是山泽之赋,即对山里林产和海洋渔产的课税。

    这是开采时就收取的,也就是在东平城中,商人们就得纷纷上缴一大笔税。

    第二是关市之赋,就是货物通过边境的“关”和国内的“市”,要进行的检查和征税。

    这个“关”,正是五关,“市”则是每一个大的城市。

    也就是说,每经过一关,都要上缴一笔税收,每进入一座大城市,亦是如此。

    第三则是币余之赋,是指不属于以上的各类情况的其它赋税。

    第三种倒也罢了,前两种可是狠狠从商人身上挖下一块肉来。

    姜氏父子不是纯粹的武夫,讨论良久,认为这是中央对于东鲁的一种经济打压。

    练兵是要钱的,东鲁改革军制,常驻军力达到惊人的十二万,是四大诸侯之最,每一日的开销都十分惊人,若不是大力发展商业,在东平城的聚宝盆内分了一杯羹,早就支持不下去了。

    现在新税一上,收入的一部分要通过税,上缴中央,不裁军也不成了。

    软刀子割肉!

    不过值此敏感关头,东鲁心怀顾忌,不想和中央直接翻脸。

    阳奉阴违也不能太过分,姜子牙虽然好对付,但毕竟涉及陛下的颜面,如果敬酒不吃,指不定得吃罚酒。

    冀州之战后,他们认识到,即便东鲁最得意的大军,与中央军还是有一定的差距,谋反是不现实的,未免双方撕破脸皮,落得像西岐那样兵戎相见的地步,还是退让些比较好。

    于是乎,东鲁在姜子牙的数度逼迫下,终于开始税收改制。

    姜氏父子并不慌,反正税收之事,猫腻甚多,最终上缴多少,还不是由东鲁官员说了算?

    然而他们万万没有想到,这正是东鲁悲剧的开端。

    

第五十八章 东鲁炸了(求订阅!)() 
东夷灭后,东鲁就没有外敌战事了,此次新税法改制后,正好将军队改派各地,监督商人交税。

    姜桓楚原本的目的,是将税收的名目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毕竟让中央参与进来,弄虚作假的难度就会直线上升。

    何况想从商人身上割肉也不简单,为了利益,商人能铤而走险,不择手段,恐怕唯有正规军的威慑力,才能令他们乖乖交税。

    姜桓楚的想法大致没错,却低估了商人。

    这个年代的商人,绝不是后世那个士农工商的最底层,恰恰相反,现在的商人至少是平民中的翘楚,基本都要姜子牙义兄宋异人那样的家财,才有资格走一趟东平,甚至许多干脆就是由诸侯贵族的直系亲属担任。

    他们往来东平,一路千里迢迢,雇佣了不少护卫,每支商队,其实都相当于一支小型武装集团,其中数支大车队,更有抗衡上千正规军的实力。

    不过姜文焕身为最早的兵家弟子之一,他练出来的精兵,比起西岐都要更甚一筹,正面交锋,确实是根本不惧商队的。

    在经历了几次交锋后,商队发现硬碰硬讨不得好,立刻开始转变策略,瞄准了税收官员。

    奴隶没有文化,税收的入账,自然要交予专门的官员来完成,商人就开始了无师自通的技巧——行贿。

    官商勾结,自古以来皆是如此,同样的,底层人民也最为痛恨这点,因为官商侵吞伤害的,是底层民众那微薄的利益,日子过得已经够苦,还要被剥削,是可忍孰不可忍。

    东鲁的士兵则更为严重。

    税收之事,将矛盾彻底引爆。

    奴隶中也有聪慧之士,虽然没有文化,但货物的多少岂会不知,冷眼旁观之下,很快看出了税收官的弄虚作假,不少性情刚烈者,予以出面阻止。

    官员的反应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恼羞成怒。

    试想姬昌的手段那么高明,西岐内部都有散宜生等官员反对,东鲁内部的不满更加激烈,只是慑于姜氏父子的威望,不敢说出口。

    何况奴隶成了士兵,对于官员本身没有根本性的损害,双方交集不多,可现在他们阻止官员收受贿赂,性质就不同了。

    各个税收关卡中,充斥着官员大同小异的怒吼。

    “你们要以下犯上吗?”

    “下贱的奴隶!”

    “去死吧!”

    骂着骂着,真心话全都出来了。

    遮羞布揭开,士兵们发现,自己在贵族心中的地位没有丝毫改变。

    依旧是奴隶。

    这深深刺痛了心。

    他们在军营,日夜操练,保家卫国,奋勇杀敌,换来了什么?

    ……

    还有一类官员,则是和气生财。

    这种比较圆滑,知道变通,收买人心。

    他们吃肉,也让手下喝汤,将受贿的一小部分,散于麾下,大家一起发财。

    于是乎,这群士兵很快也加入受贿的队伍,甚至变本加厉,堕落的速度快到令人发指。

    为什么?

    因为没有安全感。

    这些士兵发现,他们虽然不再是奴隶,可除了地位的改变,还缺少了一件最必要的东西。

    钱!

    他们在奴隶时期,是毫无积蓄的,一切都上交给奴隶主,稍有私藏就是毒打,而成为士兵后,也没有军饷。

    能成为自由身,就很知足了,要啥军饷?

    可现在税收获得的收益,让士兵们忽然意识到,当兵不可能当一辈子,普通的平民哪怕再穷,家中至少都有几亩私田,只要辛苦劳作,总能过得下去,他们没有田地,再没有军饷,退伍后要如何度日?

    照此下去,奴隶的实质没有改变,只是从一般从事劳作生产的奴隶,变为了专门打仗的兵奴。

    绕了个圈子,重新回到死胡同里。

    如此一来,士兵们自然不干了,能收到贿赂的毕竟是少数,大部分则开始向上官索要军饷,更有甚者,则要求田地安置。

    上面不允,于是乎,士兵们的情绪越来越激烈。

    以前矛盾只是单方面的,贵族奴隶主看不上转为士兵的奴隶,奴隶还是逆来顺受,现在当双方彻底对立,就再也不可调和了,短短数日,军中甚至爆发了哗变。

    等到盖子捂不住,姜氏父子这才惊觉大事不妙,连夜召集文武,讨论补救措施。

    东鲁的班底虽然没有西岐四贤八友,人才济济,却也不容忽视。

    有臣子提议,既然士兵不满足于现状,不如就划分给他们田地,真正转为平民,同时负担起军赋和兵役。

    所谓军赋,就是每年向国家交纳米和牧草,作为军费,兵役则是战时当兵,自己准备武器、粮食和军需。

    这是很有远见的安排,有当兵和受教育权利的平民,在周朝被称之为士,如此一来,阶层各有分工,国家才能长远。

    可那是将来,目前的情况是,平民阶级又不干了。

    别忘了,东鲁只是个诸侯国,能开垦的良田是有数的,一旦要划分给士兵田地,属于平民的田地就要重新分配,大大减少,他们过得本来就十分勉强,再被分去田地,可就要沦落到奴隶的下场了,这还了得,顿时群情激奋,各地冲突频频,事态一发不可收拾。

    姜桓楚悲愤地发现,他们解放奴隶,没有得到奴隶的感恩戴德,反倒遭到了“背叛”,整个东鲁乱作一团,统治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动荡。

    愤怒若狂的姜氏父子去搜寻姜子牙,却发现这始作俑者早用地遁术去往东平城躲避了。

    实际上,始作俑者不是姜子牙,恰恰是姜文焕。

    但凡改革变法,如果单变兵制,其他不做变化,失败是必然的,这点西岐就比东鲁强得多,而大商更是面面俱到。

    天枢十二卷早被顾承融为一体,诸子百家的精华纳入十二家中,互补互助,共同进步,姜文焕只学了兵家一道,就回去穷兵黩武,不炸才怪。

    即便如此,当游魂关的急报,放在摘星台的案桌上时,顾承也不禁为姜子牙的效率点头赞许。

    手段高明,兵不血刃,不愧是兵圣之尊。

    相比起来,申公豹就压力山大了。

    他发现姜子牙正在东平城中,都不敢下去见面,憋着一口气,往东海而去。

    

第五十九章 道友留步(求订阅!)() 
“道友请留步!”

    数道遁光掠过天穹,听到后面的呼唤,停下脚步,现出身形,或带九扬巾,或鱼尾金冠,或挽双抓髻,打扮各异,相貌颇为凶恶,似非良善。

    后面呼唤之人正是申公豹,见对方留步,立刻稽首一礼:“可是金鳌岛十天君?”

    那些道人笑道:“原来是申公道友,道友不在昆仑山纳福,来我东海作甚?”

    申公豹做出欲言又止状,轻轻叹了口气。

    那十天君是热心肠,眼见申公豹如此,纷纷宽慰:“二教皈依,总是一理,道友有何难处,不妨与我等一言,若能相助,必无推脱!”

    申公豹将西岐一战有选择地说了遍,重点在于九龙岛四圣和那五色神光的诡异,十天君听了后目光闪动,猜测不已。

    九龙岛四圣虽然在外声名不盛,但截教内部门人还是知道他们厉害的,若论个人修为,金鳌岛十天君怕是还略逊。

    不过十天君精通阵法,所布的十绝阵包罗万象,变幻莫测,即便是归元至境的大能,陷入其中,也有陨落之危,又不是四圣所能比拟的了。

    寥寥数语之间,十天君已然大感兴趣,不过若说如此简单就被请动,却又不至于。

    毕竟他们在东海潜修,已有数千载,极少涉及人世,值此三教封神之际,岂会随随便便就出岛……

    然而就当众人往金鳖岛上落去时,一道清冷的女声响起:“申公道友,你是来请我等出海相助的么?”

    申公豹往那看去,就见出言者是一位姿容貌美,眉宇间却带着腾腾煞气的女仙,顿时喜道:“原来是菡芝道友,正是有相难之处,想请仙子相帮!”

    这位菡芝仙是灵芝得道,却是外冷内热,乐于相助的性子,昔日纣王还是寿王之际,昏迷不醒,太师闻仲遍寻同道,其中就以菡芝仙最为热心,采集灵草,炼制丹药,尝试了许多办法,后来闻仲要答谢,她又飘然离去。

    众人落座,一问才知,菡芝仙的洞府也在金鳌岛内,与十天君是邻居,与彩云仙子等东海同道皆是好友,连一向深居简出的三霄娘娘也有来往,交游广阔,俨然不逊于申公豹。

    申公豹暗道天助他也,马上拜托菡芝仙引荐,欲往三仙岛拜访。

    不料菡芝仙黛眉微皱:“换成平常倒是无妨,可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